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盒8段沉积相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盒8段沉积相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运用沉积地质学、沉积地球化学及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和技术方法,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府谷天生桥剖面上古生界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野外剖面、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数据及钻井资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的物质来源、沉积相发育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三点主要认识:(1)通过古流向、碎屑组分、岩屑成分、阴极发光、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等手段得出了研究区盒8段的物源来源于盆地北缘阴山古陆,物源性质以再旋回造山带为主。研究区的物源区构造背景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且同时存在活动大陆边缘与大陆岛弧;研究区的REE配分模式与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地区的太古代火成岩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盒8段地层的源岩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同时存在少量中性岩浆岩。(2)通过沉积学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对研究区盒8段沉积相进行精确划分,即盒8下段盒8上2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其发育河道与堤泛两类亚相,并可进一步分为滞留沉积、心滩、河道充填、废弃河道、越岸沉积、泛滥平原6类沉积微相,整体呈现为二元结构特征不明显的正粒序沉积序列;盒8上1发育曲流河沉积相,其发育河道与河漫两类亚相,并可进一步分为滞留沉积、边滩、河漫滩3类沉积微相,整体呈现为典型二元结构正粒序沉积序列。(3)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基准面旋回、物源供给、地形坡度及古气候等方面讨论研究区盒8段的沉积演化规律,明确其由盒8下段的辫状河盒8上2的辫转曲盒8上1的曲流河的演化过程,结合苏东地区盒8段沉积微相发育特征与不同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露头+钻井相结合的盒8段沉积演化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沉积相研究现状
  •     1.2.2 苏里格地区研究现状
  •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演化
  •     2.1.1 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     2.1.2 盆地构造演化过程
  •   2.2 盆地上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
  •   2.3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3章 剖面实测特征
  • 第4章 盒8段物源分析
  •   4.1 古流向对物源的指示意义
  •     4.1.1 古流向数据测量与处理
  •     4.1.2 古流向玫瑰花图
  •     4.1.3 讨论
  •   4.2 碎屑组分对物源的指示意义
  •     4.2.1 单碎屑组分特征
  •     4.2.2 多碎屑组分特征
  •     4.2.3 岩屑成分特征
  •   4.3 阴极发光对物源的指示意义
  •   4.4 主微量、稀土元素对物源的指示意义
  •     4.4.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区构造背景
  •     4.4.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区构造背景
  •     4.4.3 稀土元素特征与源岩属性
  • 第5章 盒8段沉积相特征研究
  •   5.1 沉积学标志
  •     5.1.1 颜色
  •     5.1.2 岩石组分
  •     5.1.3 粒度结构
  •     5.1.4 沉积构造
  •     5.1.5 岩相特征
  •   5.2 地球化学标志
  •     5.2.1 氧化还原条件分析
  •     5.2.2 古盐度分析
  •     5.2.3 古气候分析
  •   5.3 剖面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5.3.1 辫状河沉积特征
  •     5.3.2 曲流河沉积特征
  •     5.3.3 剖面沉积结构
  •   5.4 苏东地区沉积微相发育特征
  •     5.4.1 沉积微相发育特征
  •     5.4.2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6章 盒8段沉积演化过程分析
  •   6.1 沉积演化过程
  •   6.2 沉积演化模式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孙诗

    导师: 陈洪德

    关键词: 盒段,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沉积演化过程,府谷天生桥剖面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基金: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牵头的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地层油气藏开发示范工程项目《苏里格致密砂岩储层结构重建与“甜点”评价技术》(项目编号为:2016ZX05050005)

    分类号: P618.13

    DOI: 10.26986/d.cnki.gcdlc.2019.000079

    总页数: 85

    文件大小: 15243K

    下载量: 64

    相关论文文献

    • [1].刘官庄地区沉积相特征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21)
    • [2].海拉尔盆地伊敏组沉积相特征[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5(04)
    • [3].陕北斜坡带王沟门油田长9储层沉积相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3)
    • [4].延长气田延128区本溪组沉积相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9)
    • [5].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合水地区长61油层沉积相特征[J]. 化工管理 2020(32)
    • [6].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2油层沉积相特征[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18)
    • [7].涪陵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J]. 内江科技 2012(03)
    • [8].永宁南部延长组长7_3沉积相特征[J]. 石化技术 2019(11)
    • [9].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沉积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 特种油气藏 2017(04)
    • [10].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北部克下组沉积相特征[J]. 中国科技论文 2018(15)
    • [11].鄂尔多斯盆地环县西部延10沉积相特征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1)
    • [12].川中南部栖霞—茅口组沉积相特征及滩相展布[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06)
    • [13].延长气田延128区石盒子组沉积相特征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16)
    • [14].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地区延长组中组合沉积相特征[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8(06)
    • [15].莫里青油田储层沉积相特征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18)
    • [16].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沉积相特征与储层特征浅析[J]. 南方金属 2017(03)
    • [17].松辽盆地敖南地区泉四段三角洲沉积相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01)
    • [18].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三叠系沉积相特征[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2(02)
    • [19].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块火山-沉积盆地沉积组构和沉积相特征探讨[J]. 新疆有色金属 2019(02)
    • [20].沾化-车镇地区古近纪东营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演化[J]. 山东国土资源 2014(10)
    • [21].印尼J区块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22].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新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05)
    • [23].定北地区上古生界盒1段沉积相特征研究[J]. 山东化工 2020(03)
    • [24].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甘泉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特征[J]. 辽宁化工 2016(02)
    • [25].羌北坳陷赤布张错地区侏罗系沉积相特征分析[J]. 地下水 2014(01)
    • [26].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构造油砂山组混积沉积相特征[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06)
    • [27].贵州道真县大塘铝土矿沉积相特征[J]. 矿产与地质 2008(05)
    • [28].渤海湾盆地某油田沙三段沉积相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20)
    • [29].基于沉积相特征的深部水文地质结构模型构建[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02)
    • [30].巴喀油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相特征[J]. 内江科技 2012(06)

    标签:;  ;  ;  ;  ;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盒8段沉积相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