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获取COM对象和接口的探讨

关于获取COM对象和接口的探讨

一、关于获取COM对象和接口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龙[1](2020)在《基于OPC技术的工业实时通信网关通信资源分配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是为了开发设计出一款具有实时采集、缓存管理现场生产数据,支持不同设备间数据互联互通等功能的嵌入式工业通信网关服务器,同时基于OPC规范,实现工业通信网关的采集数据接口技术和对外服务接口技术,实现OPC服务器和客户端应用高度集成,以此大大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的通信效率和通信可靠性。本文梳理了工业控制系统发展历程,阐明了课题研究意义;详细论述了OPC技术、嵌入式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具体而全面地分析了工业通信网关的功能需求,系统总结了功能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后续嵌入式网关服务器的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从工作流程、数据流、服务方式三大板块着手,对通信网关服务器进行整体设计,同时系统研究与分析了最新OPCUA架构,以期为该服务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所开发设计的通信网关服务器,利用相关的技术对其功能与运行情况进行测试,检查其使用效果及其在工业生产现场的使用现状。本文基于LRT算法对实时通信资源分配算法进行优化,并设计了上下行通信资源分配优化方案,通过对该方案的仿真测试可知,下行通信资源分配,资源块部分的节点可以高效的传输数据包。首个时隙只有网关能够对数据包进行广播,其子节点无法对这个时隙内的资源进行应用,进而导致这个时隙第二个信道没有节点能够进行应用,然而针对规模偏大的工业无线网络而言,资源浪费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上行通信资源分配,各资源块的节点表示对LRT达到极小值的数据包进行调用,第14个时隙、第二个信道都不存在调度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是拓扑结构导致的。另外,节点13不存在任何兄弟节点,而且其父节点9也不具有兄弟节点,如此就导致数据包汇聚的时候形成一定的浪费,此类问题通常情况下发生于工业无线网络的边缘,针对规模相对较大的工业无线网络来说,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是难以避免的。第15个时隙、第2个信道也并未出现调度的情况,这是由于数据包彻底聚拢于网关节点。

孙晓玉[2](2019)在《基于OPC的列车驱动装置检测数据的通信实现》文中认为铁路车辆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工具,车辆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而驱动装置作为铁路车辆的重要部件,由其装配问题引发的车辆故障在总故障中所占比例一直较高。为保证驱动装置运行安全可靠,必须通过驱动装置检测试验平台对其进行必要的例行试验。国内采用的试验台种类较多,其上位机检测系统多采用总线型通信网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兼容性较差。为改进当前驱动装置检测中的数据通信和传输方式,本文提出了基于OPC通信技术实现驱动装置检测数据的传输方法,主要做了以下的研究:首先,在分析故障检测原理及检测试验所需数据的基础上,完成了驱动装置试验系统设计。以西门子S7-1200系列PLC作为主控器,通过变频器控制电机状态以模拟轨道车辆实际运行,同时获取现场设备采集到的振动、温度等数据信号,并将其发送至OPC服务器软件以供上位机通信软件进行后续操作。其次,深入研究OPC技术,分析试验需求,对上位机检测数据通信软件进行功能设计。通过.NET平台下的C#编程实现上位机检测数据通信软件即OPC客户端,完成现场设备和检测通信软件之间的信息交互,并以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存储驱动装置例行试验中产生的过程数据。最后,借助现有试验平台搭建系统试验环境,从数据接收及软件功能两方面完成系统功能验证,并以HXD3驱动装置检测为例完成对PLC中采集的振动、温度、电机功率等相关数据的读写及存储,实现了对试验过程数据的实时监控。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上位机数据通信软件通过引用OPC技术,减少了驱动程序的重复开发,很好的处理了软硬件系统之间驱动的兼容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李学飞[3](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制造车间设备状态监控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制造车间设备状态监控系统,将其拆分为数据采集、状态监测两个过程,针对制造车间内设备新旧不一、门类广泛、品牌众多、监控要求复杂多变的特点,从车间设备数据采集、状态数据监测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对OPC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多线程可配置的客户端设计方式,建立基于OPC技术的数据采集模型,以实现多设备、多任务的状态数据集成采集;其次,从图像处理的角度出发,针对OPC无法采集的设备数据,分析可行的数据采集方式,通过设计数据采集文本识别神经网络,建立界面分割与文本定位识别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模型;然后,分析了状态监测的概念及任务,在研究了常用状态预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车间设备状态数据特点,提出了基于状态的维修方式与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时序分析神经网络融合的设备状态数据监测模型;最后,阐述了制造车间设备状态监控系统的运行原理,将基于OPC、深度学习的数据采集模型与状态数据的监测模型结合,采用并行运行的方式构建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和开发了系统原型,并进行了系统效果的验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制造车间设备状态监控系统,能够帮助员工及时获取设备状态信息,并对这些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处理,判断设备当前及下一时刻的状态,进行预防性的维修诊断决策,以减少备件、降低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

唐海林[4](2014)在《OPC标准化方法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即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是一项用于解决工控领域用户与硬件设备之间通讯的工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得到了工控领域众多软硬件制造商的支持。本文以OPC DA技术为基础,分析了当前OPC技术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OPC规范的详细内容,介绍了OPC系统开发所需的COM/DCOM以及同步、异步数据通信方法等技术内容,以此为基础开发一个数据集成平台。本平台旨在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其中包括底层控制系统的集成、数据传输层集成、APP应用层的集成,将不同层次的集成兼容在一个OPC客户系统中,搭建应用层、数据层、控制层三层结构模型,实现系统统一的数据采集、数据解析和数据分发。本系统的核心之处在于利用OPC DA技术基础,对下集成不同的控制系统,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归纳、解析,对上为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接口,集成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并提供WCF服务,让不同的业务系统均可以通过本平台与控制系统实现无缝连接。本系统利用Visual Studio2010开发工具完成系统开发的同时,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对系统进行了调试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该研究成果不仅为业务层与控制系统系统通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OPC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了管控一体化的发展。

蒋财权[5](2012)在《基于进程内组件的OPC数据访问服务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OPC是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OLE) for Process Control的缩写,是一种通用的工业标准,用于规范软硬件接口,为工业自动化软件面向对象的开发提供一项统一的标准,是微软公司的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在过程控制方面的应用。OPC服务器有多种,包括数据访问服务器,警报服务器和历史数据访问服务器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OPC数据存取规范,并开发了符合该规范的OPC数据访问服务器。OPC数据访问服务器程序的开发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必须要充分了解OPC数据访问规范和COM技术,并且需要懂得微软公司的ATL和MFC技术。本论文首先对OPC技术产生的背景进行了概述,接着介绍了它的主要特点与发展状况,并对其采用的核心技术COM进行了说明,然后重点分析了OPC服务器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接着介绍了本论文中的OPC服务器程序的内部数据结构,在封装数据项上,本文是通过读取SQL server2005数据库中的数据来实现的,所以本文还会涉及到对SQL server2005数据库的操作。

韩启忠[6](2010)在《河南省农科院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中,采用三层C/S结构设计出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其中,中间层的核心业务逻辑如人事信息管理,工资项目管理,部门人员管理,工资标准表管理,人事项目管理,工资计算和工资信息管理等。在服务器端都是以COM组件模块的形式存在,并使用MTS提供了诸如:连接管理、进程并发管理、安全管理和事务管理等多种服务。采用COM组件技术来构建中间层业务逻辑,通过使用COM组件的安全激活策略和调用安全性配置,不仅能够克服采用脚本语言设计中间层业务逻辑的脆弱性,而且也可以增强软件的复用性,同时也利于系统的更新和升级。此外,系统还具有以下四个新的特点:1、标准工资表的使用,使得我国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以职务工资为基础的工资制结构的特点得以体现;2、选取计算工资项目的公式,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工资、人事项目,也适应了岗效工资制的基本要求;3、输入数据量小,用户只需输入固定的工资数据;4、人机交互简单,采用树型结构表示部门人员的结构,软件界面的一致性也较好。

高慧[7](2009)在《C/S到B/S模式转换的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Internet的飞速发展给4GL(第四代语言)编写的GUI(图形用户界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程序大都基于C/S(Client/Server)结构下,这种模式在局域网里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C/S结构下软件具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应用程序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C/S结构逐渐暴露出了缺点。比如开发成本较高,用户界面风格不一、使用繁杂、不利于推广使用,维护复杂、升级麻烦等。为了解决C/S结构的不足,基于Internet的B/S(Browser/Server)技术应运而生,它是有计算技术以来最稳定的技术平台。本质上B/S也是一种客户机技术,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这个统一界面,就可享受到无限丰富的、永远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信息服务。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随着Internet时代的到来,大多数的管理软件开始转向B/S结构。如何从C/S平稳过渡到B/S,之前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大多数的企业开始彻底放弃VB、PB开发的代码,转而采用C/S结构下的Java语言重新来写。虽然不会出现问题,但是需要重新投入资本、人力,甚至需要增加更多的培训机会。于是,更多的人开始设想,能否将C/S结构下的代码无缝移植到B/S结构下,以实现代码的重用。在C/S向B/S转移的过程中,开发者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因为代码的移植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简单语法转换,而牵涉到各种对象的映射。要解决现有C/S应用低成本、快速移植到B/S结构下的应用的困境,则必须要解决自动且精确的GUI移植、自动的语法逻辑移植、方便的服务器端调试和发布。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分析了现有软件复用技术,对C/S向B/S模式的迁移,提出了一种系统的迁移方法,它是利用基于COM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对现有C/S模式的遗留系统进行分析,抽象出不同功能的各层,并生成COM组件,而后利用JNI调用COM组件的接口,从而实现系统由C/S模式向B/S模式的迁移,并探讨了迁移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技术。

周亚勇[8](2009)在《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组态软件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画面显示是实时监控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组态软件来生成在线显示画面并对画面设置动态特性,可以有效的提高监控系统的通用性和可靠性。本文作者利用组件对象模型技术(COM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和可视化软件的实现方法丌发研制出的组态软件,实现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强大的图元类支持、完善的工程管理手段、有效的实时数据处理手段和良好的扩充接口等。本文从介绍面向对象的技术、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面向组件对象模型的技术入手,对该系统进行了面向组件对象的总体设计,按功能将系统分为三个模块:工程管理器(Explorer),画面开发系统(Make)和画面运行系统(View)。工程浏览器是本软件的核心部分和管理开发系统,内嵌画面开发系统Make。它将图形画面、命令语言、设备驱动程序管理、数据报告等工程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并在一个窗口中进行树形结构排列,这种功能与Windows98操作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器的功能相似。画面运行系统完成系统的运行工作。画面运行系统可以显示画面开发系统中构造的现场的画面、实时地读取实时数据库中变量的数值、根据变量取值的变化完成动画效果,它是现场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的最终形式。本文最后从程序编码的结构上进行了说明,还对本次开发的组态软件中的使用的核心代码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本文作者在开发实践中,体会到面向组件对象模型(COM)、面向对象的组态系统比以往的同类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重载性和可扩充性。相信面向组件对象模型(COM)、面向对象和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自动化领域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谢睿[9](2009)在《基于OPC规范的数据访问中间件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工业自动化领域,随着用户环境日趋复杂、多样和多变,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而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由于各子系统拥有不同的通信体系和规范,缺乏公共一致的通信基础设施,导致各种子控制系统和上层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访问和管理十分困难。人们希望能集成这些不同的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OPC技术应运而生,为互异系统的互联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本论文受OPC技术的启示,从中间件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工控系统在分布式方向的发展,从整体上提出了适合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数据访问中间件的解决方案。针对工控系统的特点和数据访问中间件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工控系统数据访问中间件的3层C/M/S体系结构。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设计了数据访问中间件体系结构,实现了为用户提供透明访问分布式环境中数据源的功能。

吴青[10](2008)在《OPC技术研究及其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现场总线作为当今自动化领域的热点和发展方向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现场总线标准众多,互操作性差。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上位机监控软件之间进行数据信息交换提供了接口标准,它采用客户/服务器(C/S)模式,统一了客户和服务器程序之间数据交换方式,为不同总线通信系统的数据集成共享提供了很好的技术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不同总线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减少了多总线系统数据集成过程中的重复工作。本文以“全自动联合采煤机组”的上位机监控系统“矿山通用工作面监控系统”为背景,详细研究了OPC技术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通过OPC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工作面监控系统对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数据信息的集成及互操作,保证了监控系统的通用性及良好的功能扩展能力。文中首先介绍了OPC技术的基础COM原理,并对OPC规范进行了具体分析,包括自定义接口、自动化接口规范以及客户程序访问OPC服务器中数据的三种方式;然后对OPC技术的实现(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程序实现)的一般性方法作了研究。OPC技术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部分结合通用工作面监控系统,详细分析了采用传统监控系统设计方法来实现能兼容多总线的通用系统的不足之处,采用OPC技术解决问题,对系统的实现方案作了详细分析;针对CAN2.0B现场总线通信网络结合研华PCI1680 CAN通信卡实现了OPC服务器软件,并详细说明了监控程序实现与OPC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的关键步骤,通过OPC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监控系统对多总线的兼容,保证了系统的通用性及良好的功能扩展能力。

二、关于获取COM对象和接口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获取COM对象和接口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OPC技术的工业实时通信网关通信资源分配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研宄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1.2.1 工业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1.2.2 OPC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相关技术介绍
    2.1 OPC的概念及特点
    2.2 COM技术
        2.2.1 COM概念及特性
        2.2.2 COM对象和接口
        2.2.3 分布式COM(DCOM)
    2.3 OPCDA服务器
    2.4 嵌入式相关技术
        2.4.1 嵌入式系统的处理器分类
        2.4.2 嵌入式操作系统特点
    2.5 路由协议
第三章嵌入式通信网关服务器需求分析
    3.1 传统架构问题分析
    3.2 需求分析
    3.3 OPC通信接口分析
        3.3.1 OPC服务器接口分析
        3.3.2 OPC客户端接口分析
第四章嵌入式通信网关服务器设计
    4.1 嵌入式通信网关服务器整体设计
    4.2 嵌入式通信网关服务器工作流程设计
    4.3 嵌入式设备选择
    4.4 数据采集模块详细设计
        4.4.1 数据采集功能框架设计
        4.4.2 数据转存功能设计
    4.5 数据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4.5.1 数据存储结构设计
        4.5.2 实时数据转存方法设计
    4.6 数据服务模块详细设计
        4.6.1 OPCDA/HDA服务器设计
        4.6.2 SOCKET通信服务器设计
    4.7 实时通信资源分配设计
        4.7.1 实时通信资源分配原则
        4.7.2 通信资源分配算法改进设计
        4.7.3 下行通信资源分配方案
        4.7.4 上行通信资源分配方案
第五章仿真测试与应用
    5.1 通信网关服务器测试
    5.2 资源分配仿真测试
        5.2.1 下行资源分配
        5.2.2 上行资源分配
    5.3 通信网关服务器应用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OPC的列车驱动装置检测数据的通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 试验台发展过程
        1.2.2 OPC发展及应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驱动装置试验系统设计
    2.1 系统方案设计
    2.2 控制部分功能实现
    2.3 通信方式选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PC技术理论分析
    3.1 OPC关键技术分析
        3.1.1 COM与OPC的关系
        3.1.2 COM对象与接口
        3.1.3 COM通信模型
        3.1.4 COM实现
        3.1.5 分布式组件-DCOM
    3.2 OPC数据访问规范
        3.2.1 OPC规范体系
        3.2.2 OPC服务器
        3.2.3 OPC客户端
    3.3 OPC通信机制
        3.3.1 OPC访问接口
        3.3.2 数据读写方式
        3.3.3 双向通信机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检测数据通信软件设计
    4.1 软件需求分析
    4.2 开发方式及设计思路
        4.2.1 开发方式
        4.2.2 设计思想
    4.3 开发环境及配置
        4.3.1 OPC服务器选择与配置
        4.3.2 数据库选择与设计
        4.3.3 开发环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检测数据通信软件实现
    5.0 OPC通信接口模块
    5.1 用户权限管理模块
    5.2 试验基本设置模块
    5.3 系统配置管理模块
    5.4 实验结果评估模块
        5.4.1 检测数据的处理
        5.4.2 数据管理
        5.4.3 实验报告生成
    5.5 应用验证
        5.5.1 系统环境搭建
        5.5.2 功能验证
    本章小结
致谢

(3)基于深度学习的制造车间设备状态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OPC技术的设备状态数据采集
    2.1 引言
    2.2 OPC技术研究
        2.2.1 OPC技术规范
        2.2.2 DCOM/COM技术
        2.2.3 OPC服务结构
    2.3 基于OPC技术的数据采集模型
        2.3.1 模型结构
        2.3.2 应用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设备状态数据采集
    3.1 引言
    3.2 神经网络
        3.2.1 神经元与模型结构
        3.2.2 典型的深度学习网络结构
        3.2.3 神经网络训练细节
    3.3 数据采集神经网络设计与实现
        3.3.1 问题分析
        3.3.2 网络结构
        3.3.3 网络训练
    3.4 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采集模型
        3.4.1 模型结构及流程
        3.4.2 实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设备状态数据监测
    4.1 引言
    4.2 状态监测
        4.2.1 状态监测任务分析
        4.2.2 常用的故障预测技术分析
        4.2.3 故障预测建模方法
    4.3 设备运行状态预测网络模型
        4.3.1 问题分析
        4.3.2 基于状态的预测分析
        4.3.3 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预测模型设计
        4.3.4 网络训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制造车间设备状态监控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系统运行原理
    5.3 系统总体架构
        5.3.1 系统硬件架构
        5.3.2 系统软件架构
        5.3.3 数据库设计
    5.4 系统软件实现
        5.4.1 主界面
        5.4.2 信息配置
        5.4.3 状态监控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OPC标准化方法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OPC 核心技术 COM/DCOM
    2.1 COM 规范
    2.2 COM 实现
    2.3 DCOM
    2.4 自动化对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PC 数据存取规范
    3.1 OPC DA
        3.1.1 OPC Server 对象及其接口
        3.1.2 OPC Group 对象及其接口
        3.1.3 OPC 客户端接口
    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方案
    4.1 系统分析
        4.1.1 底层控制系统集成
        4.1.2 数据传输层集成
        4.1.3 APP 应用层集成
    4.2 系统核心技术
    4.3 系统设计方案流程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开发及应用
    5.1 底层控制系统集成开发
    5.2 数据传输层集成开发
    5.3 APP 应用层集成开发
    5.4 应用案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5)基于进程内组件的OPC数据访问服务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OPC 概述
        1.1.1 OPC 技术产生背景
        1.1.2 OPC 数据访问服务器开发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3 OPC 技术应用状况
    1.4 研究内容及组织
第二章 COM 基础
    2.1 COM 概述
        2.1.1 组件的产生
        2.1.2 COM——面向对象的组件模型
        2.1.3 服务器/客户模型
    2.2 COM 对象和接口
        2.2.1 COM 对象
        2.2.2 COM 接口
        2.2.3 IUnknown 接口
    2.3 COM 的包容和聚合模型
        2.3.1 包容模型
        2.3.2 聚合模型
    2.4 COM 的实现
        2.4.1 注册表管理 COM 对象
        2.4.2 进程外组件与进程内组件
        2.4.3 类厂
        2.4.4 COM 库
        2.4.5 客户程序与组件的协作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PC 数据存取规范
    3.1 OPC 数据存取规范概述
    3.2 OPC 服务器基本结构
        3.2.1 OPC 服务器对象及其接口
        3.2.2 OPC 组对象及其接口
        3.2.3 OPC 项对象
    3.3 OPC 客户端接口
    3.4 OPC 数据访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PC 数据访问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4.1 OPC 服务器总体设计
        4.1.1 服务器总体结构
        4.1.2 服务器地址空间
    4.2 服务器设计类图
    4.3 OPC 服务器数据读写
        4.3.1 同步读写时序图
        4.3.2 异步读写时序图
    4.4 OPC 服务器核心类代码实现
        4.4.1 CtestServer 类
        4.4.2 CtestGroup 类
        4.4.3 CtestItem 类
        4.4.4 CSqlServerContrl 类
        4.4.5 CtestAddressSpaceContrl 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服务器测试
    5.1 OPC 服务器注册与卸载
    5.2 测试 OPCSERVER2.0.DLL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河南省农科院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财务软件的现状
    1.2 财务系统的结构模型分析
        1.2.1 基于二层 C/S 架构的财务软件
        1.2.2 基于 C/S 三层架构的财务软件
    1.3 中间层的实现
        1.3.1 构建基于存储过程的中间层业务逻辑
        1.3.2 用其他方式构建中间层业务逻辑
        1.3.3 用 COM 组件设计中间层业务逻辑
    1.4 项目简介和论文组织
        1.4.1 项目简介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
    2.2 面向对象技术(OO)
    2.3 ODBC、OLE DB 和 ADO
    2.4 MTS
    2.5 COM 内存结构
        2.5.1 COM 对象
        2.5.2 COM 接口
        2.5.3 IUnknown 接口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系统的分析和总体设计
    3.1 项目需求分析
        3.1.1 单位简介
        3.1.2 项目要求
        3.1.3 系统预期目标
    3.2 财务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3.2.1 财务处层面设计
        3.2.2 下属单位层面设计
    3.3 系统功能模块关系图
        3.3.1 系统功能模块
        3.3.2 基础设置模块
        3.3.3 人事管理模块
        3.3.4 工资管理模块
        3.3.5 查询分析模块
        3.3.6 数据维护模块
    3.4 实体关系图(E-R 图)
    3.5 系统数据流图
    3.6 工资系统软件结构图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的组件构成
    4.2 系统组件
    4.3 COM 的实现原理
    4.4 COM 特性
    4.5 COM+新技术
    4.6 设置人事结构
    4.7 设置工资结构
    4.8 设置标准工资表
    4.9 系统运行和用户界面实现
        4.9.1 参数设置界面
        4.9.2 人事资料界面
        4.9.3 财务管理界面
        4.9.4 用户设置界面
    4.10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总结
    5.1 系统特点
    5.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7)C/S到B/S模式转换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模式转换技术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体系结构
2 模式转换的关键技术
    2.1 Java语言
        2.1.1 Java简介
        2.1.2 Java的主要特性
    2.2 Java Native Interface技术
        2.2.1 JNI技术介绍
        2.2.2 JNI技术规范
        2.2.3 JNI的应用范畴
    2.3 组件对象模型
        2.3.1 COM技术概述
        2.3.2 COM组件
        2.3.3 COM对象与接口
        2.3.4 COM组件的实现
3 C/S到B/S模式转换方法探讨
    3.1 软件复用技术
    3.2 基于COM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
        3.2.1 组件复用技术
        3.2.2 基于COM组件复用技术
    3.3 C/S到B/S模式转换方法探讨
4 C/S到B/S模式转换的设计与实现
    4.1 C/S模式遗留系统的分析
        4.1.1 系统概述
        4.1.2 将遗留系统功能进行抽象
        4.1.3 COM接口的定义
        4.1.4 COM组件的生成
    4.2 迁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2.1 开发环境及配置
        4.2.2 系统设计目标
        4.2.3 功能模块设计定义
        4.2.4 与摄像机通信过程
        4.2.5 远程监控图像显示
5.模式转换技术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个人简历
致谢

(8)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组态软件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内容
第二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可视化软件实现方法
    2.1 面向对象技术理论基础
        2.1.1 面向对象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2.1.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2.2 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
        2.2.1 面向对象的语言——C++
        2.2.2 微软基础类库——MFC
    2.3 可视化软件实现方法
第三章 组件对象模型(COM)程序设计及实现方法
    3.1 组件对象模型(COM)概述
    3.2 组件对象模型(COM)结构和特性
        3.2.1 COM的结构
        3.2.2 COM的特性
    3.3 组件对象模型(COM)对象和接口
        3.3.1 COM对象
        3.3.2 COM接口
    3.4 组件对象模型(COM)实现
第四章 组态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及技术实现
    4.1 组态软件的设计要求和总体结构
        4.1.1 组态软件的设计要求
        4.1.2 组态软件的总体结构
    4.2 组态软件的技术实现
        4.2.1 程序框架及框架类
        4.2.2 图元类库的实现
        4.2.3 视图类的实现
        4.2.4 文档类的实现
        4.2.5 实时数据库的实现
        4.2.6 画面运行系统的实现
第五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OPC规范的数据访问中间件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案
    1.3 国内外发展概况
        1.3.1 早期的接口技术
        1.3.2 接口技术的发展
        1.3.3 中间件技术发展
    1.4 课题内容及本人所做工作
第二章 中间件技术
    2.1 中间件概述
        2.1.1 中间件定义
        2.1.2 中间件分类
        2.1.3 中间件特点
    2.2 数据访问中间件
        2.2.1 数据访问中间件的产生
        2.2.2 数据访问中间件工作原理
    2.3 COM技术
        2.3.1 COM对象与接口
        2.3.2 COM特性
        2.3.3 DCOM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PC技术研究
    3.1 OPC背景
        3.1.1 传统控制软件开发存在的问题
        3.1.2 OPC技术对工控软件开发的影响
    3.2 OPC体系结构
    3.3 OPC DA数据访问方式
        3.3.1 同步数据访问
        3.3.2 异步数据访问
        3.3.3 订阅数据访问
    3.4 OPC的中间件作用
        3.4.1 OPC是异构网段间数据共享的中间件
        3.4.2 OPC是集成FCS、DCS与PLC的中间件
        3.4.3 OPC是访问专有数据库的中间件
        3.4.4 OPC是即插即用的软件主板
        3.4.5 中间件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OPC规范的数据接口设计
    4.1 OPC数据访问接口的设计基础
        4.1.1 COM编程中常用的数据类型
        4.1.2 空指针和空字符串
        4.1.3 内存维护
        4.1.4 错误和返回代码
    4.2 OPC服务器与客户端的数据通信机制
        4.2.1 异步通报方式实现
        4.2.2 连接点方式实现
    4.3 OPC客户程序设计与实现
        4.3.1 COM组件的实现过程
        4.3.2 OPC客户程序的主要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访问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需求分析
        5.1.1 设计思路分析
        5.1.2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结构
        5.2.1 工作模式
        5.2.2 系统模型
    5.3 开发平台与环境
    5.4 数据访问中间件的实现
        5.4.1 配置器模块的实现
        5.4.2 连接器模块的实现
        5.4.3 命令器模块的实现
        5.4.4 协调器模块的实现
        5.4.5 本地数据存储
        5.4.6 用户界面框架
    5.5 系统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0)OPC技术研究及其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现场总线简介
    1.2 OPC 技术的出现背景
    1.3 OPC 规范及OPC 技术发展应用状况
    1.4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5 本文所做工作
第2章 COM 介绍
    2.1 COM 原理与实现
        2.1.1 COM 基本概念
        2.1.2 COM 对象
        2.1.3 COM 接口
        2.1.4 COM 实现
        2.1.5 MFC 对COM 应用的支持
    2.2 COM 扩展和应用
        2.2.1 可连接对象
        2.2.2 分布式COM/DCOM
        2.2.3 自动化(Automation)对象
第3章 OPC DA 规范分析
    3.1 OPC DA 规范简介
    3.2 OPC DA 自定义接口规范分析
        3.2.1 OPC DA 服务器对象及其接口分析
        3.2.2 OPC DA 组对象及其接口分析
        3.2.3 客户端实现的接口
    3.3 OPC DA 自动化接口规范分析
    3.4 OPC 服务器中数据访问方式
第4章 OPC 技术实现方法研究
    4.1 OPC 服务器程序功能结构划分
    4.2 OPC 服务器实现方法研究
        4.2.1 源码级实现方式
        4.2.2 工具包实现方式
        4.2.3 WTOPCSvr.dll OPC 服务器开发工具包分析
    4.3 客户程序通过自定义接口与OPC 服务器交换数据的方法研究
    4.4 客户程序通过自动化接口与OPC 服务器交换数据的方法研究
        4.4.1 OPCDAAuto.dll 结构分析
        4.4.2 VB 环境下客户程序通过自动化接口获取服务器数据的方法研究
    4.5 系统配置
第5章 OPC 技术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5.1 应用背景
    5.2 两种主流现场总线标准以及煤炭的开采过程
        5.2.1 CAN 总线标准
        5.2.2 ProfiBus 总线标准
    5.3 煤炭开采“工作面”及全自动联合采煤机组
    5.4 通用工作面监控系统软件及实现方案分析选择
        5.4.1 传统监控系统设计方法及其不足之处
        5.4.2 OPC 技术的应用及问题的解决
    5.5 通用工作面监控系统OPC 服务器程序的实现
        5.5.1 CAN 2.08 总线通信网络及PCI_1680 CAN 通信卡
        5.5.2 CAN 2.08 标准帧OPC 服务器程序功能分析及实现思路
        5.5.3 OPC 服务器程序实现
    5.6 通用工作面监控系统监控程序的实现
        5.6.1 监控程序与OPC 服务器的数据交换
        5.6.2 人机界面、逻辑判断及数据存储与报表
    5.7 系统网络通信控制及功能可扩展性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关于获取COM对象和接口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OPC技术的工业实时通信网关通信资源分配优化研究[D]. 王瑞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基于OPC的列车驱动装置检测数据的通信实现[D]. 孙晓玉.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3]基于深度学习的制造车间设备状态监控系统研究[D]. 李学飞.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4]OPC标准化方法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D]. 唐海林.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4(07)
  • [5]基于进程内组件的OPC数据访问服务器设计与实现[D]. 蒋财权.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6]河南省农科院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韩启忠.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7]C/S到B/S模式转换的技术研究[D]. 高慧. 中国海洋大学, 2009(03)
  • [8]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组态软件的开发与研究[D]. 周亚勇. 江南大学, 2009(06)
  • [9]基于OPC规范的数据访问中间件的研究与设计[D]. 谢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
  • [10]OPC技术研究及其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 吴青. 沈阳理工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关于获取COM对象和接口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