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8)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6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利用普通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P<8.82。护理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294-0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患者突然感到剧烈的眼憋胀痛、同侧头痛、畏光、流泪、虹视,视力急剧下降,常降到指数或手动,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且易反复发作等为特征的眼病。为我国常见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眼球解剖结构及情绪波动如悲伤、愤怒、精神刺激等诱发因素有关。治疗一般是眼压下降后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多为老年女性。这类患者心理性格异于常人,易悲易怒,心理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疾病治疗和康复,导致患者情绪更低沉,焦虑,降低生活质量,需及时给予宽慰和解除不良情绪[1],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6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8例,女24例。年龄45岁~77岁,平均61岁。护理组男7例,女25例。年龄44~77岁,平均60.5岁。

两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利用普通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1)环境护理。为患者构建温馨舒适、安静整洁的病房,白天保证窗帘拉开,让光线进入室内,晚上灯光光线明亮柔和;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轻稳柔、技术娴熟,减轻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2)护患关系建立。通过观察患者语言、行为等进行心理评定,了解其家庭环境、文化、兴趣爱好,以便更好进行心理护理。在护理全程保持亲切的态度、面带笑容,语言通俗易懂,行为举止得当,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提高信任感和安全感。充分尊重患者,倾听患者意见和建议,树立全心全意服务患者和高度责任心的护理精神,指导患者倾诉、倾听优美舒缓的轻音乐、深呼吸和全身放松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还可根据患者性格特点,通过解释、说服等方式解除患者恐惧和担忧心理。(3)树立治疗信心。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及其疾病情况,讲述成功治疗案例,鼓励患者树立乐观心态,积极应对疾病和现实。(4)减轻负性心理。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脾气暴躁、急躁、易怒、易悲观、好麻烦的性格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抚宽慰,使其心情平和、情绪平稳,同时设身处地地考虑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头痛眼痛剧烈难忍,并伴有强烈恶心呕吐等症状,再加上此类患者性格敏感多疑,担心患有颅脑、胃肠道严重疾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使其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基本认识,紧绷的神经放松,有助于眼压尽快降至正常,减轻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症状,从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5)家庭社会支持。嘱咐家属做好家庭支持工作,指导家属细致入微周到地照顾患者,耐心温情体贴地关怀患者,家属密切配合临床工作,使患者内心感到温暖,从而心情愉悦,避免患者心情低落或愤怒,给患者带来情感支持,使其提高治疗依从性[2-3]。(6)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常怀有担忧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尤其是得知手术时间,更是精神紧张,寝食难安,担心预后,护士耐心的安慰患者,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勇敢面对手术,并详细向患者交代术前术中注意事项,让患者心中有数,安心对待手术并积极配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行χ2检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相近,其中,对照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分别为73.81±2.21分、72.92±2.13分,护理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分别为73.24±2.13分、72.83±2.22分,P>8.82;护理后护理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21.13±8.22分、32.26±8.21分低于对照组22.47±8.69分、23.42±8.22分,P<8.82。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护理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眼压升高4例,睫状体水肿4例,护理组未发生并发症。

2.3两组患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十分满意14例,较为满意有7例,不满意11例,满意有21例,满意度65.63%;护理组十分满意24例,较为满意有5例,不满意3例,满意有29例,满意度90.63%。

3.讨论

多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视力降低甚至失明及性格因素更存在恐惧和焦虑抑郁情绪,需充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时给予有效引导和疏泄,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治疗和康复。心理护理的实施可综合多方面多途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促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康复信心,培养乐观生活态度,积极配合治疗[4-5]。

本研究中,对照组利用普通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显示,护理组急性护理后护理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P<8.82,说明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护理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眼压升高4例,睫状体水肿4例,护理组未发生并发症,说明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其更好配合治疗,从而更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预防护患纠纷出现。

护理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满意度65.63%;护理组满意度90.63%,说明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边素轩,李旭超,张玉兰等.老年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121-124

[2]王晓丹.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J].饮食保健,2015,2(12):140-141.

[3]王婉珠,黄霞颖,黄少君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425-426.

[4]张小妮,黄少萍,袁筱兰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知识、行为、态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27-28.

[5]王海丽.优质护理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220-221.

标签:;  ;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