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糖论文_吴梦琪,夏玮,徐志珍,宋金星,陈林枭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多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糖,植物,免疫调节,活性,受体,红藻,吸湿性。

植物多糖论文文献综述

吴梦琪,夏玮,徐志珍,宋金星,陈林枭[1](2019)在《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糖是由醛糖和酮糖通过糖苷键组成的一系列高分子化合物。因它们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性和一些特定的治疗活性,多糖在生命过程中发挥多种作用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从而在医疗保健、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综述了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汲晨锋,陈锦瑞,张子依[2](2019)在《植物多糖受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多糖类药物作用的受体以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成为多糖活性研究的热点,多糖作为免疫调节剂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多糖受体主要包括C型凝集素受体家族、甘露糖受体家族(MR)、Toll样受体家族(TLR)、补体受体3(CR3)、清道夫受体等,这些受体在多糖与细胞识别和产生活性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使多糖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因子分泌,起到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笔者对植物多糖受体的类型、分子生物学功能以及信号传导通路进行综述,有助于阐明植物多糖药理活性的作用机制,可为多糖类药物综合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邸建勇[3](2019)在《植物多糖对运动机体生理机能及物质代谢的生物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了解植物多糖对运动机体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选取2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在为小鼠注射羊红细胞(SRBC)后,应用植物多糖灌胃,试图探讨植物多糖对生理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运动机体免疫低下小鼠,植物多糖在激活巨噬细胞后,可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和微生物的细胞毒性、激活吞噬细胞,提升ROS、NO的产生,同时,还可对TNF-α、IL-1β、IL-6、IL-12、IFN-γ、IFβ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起到促进作用;对正常小鼠,植物多糖可提升SRBC的抗体的生成水平,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研究进一步表明:植物多糖可提升小鼠乳酸脱氢酶(LDH)总活性,加速乳酸的清除代谢,降低乳酸堆积,可有效延缓疲劳;能够有效增强机体缺氧的能力,提升小鼠在运动中肝糖原的储备,增强运动能力;同时,还可提升运动机体血红蛋白的影响,提升血红蛋白(Hb)的含量,增强机体氧运输能力,有助于在大强度耐力训练期间有氧代谢的正常进行,并延缓运动疲劳,提升有氧运动的能力。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植物多糖具有促进细胞因子形成、增强机体免疫、抗肿瘤和抗疲劳等生物学效应。(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10期)

雷声,刘秀明,李源栋,蒋举兴,曾熠程[4](2019)在《不同植物多糖对烟丝吸湿性和保润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常见的烟草保润剂丙二醇和水为对照,比较了黄精多糖、葫芦巴多糖、小球藻多糖和灵芝多糖的吸湿保润效果,结果表明黄精多糖具有与丙二醇类似的吸湿性,但其保润效果显着优于丙二醇。以常见薄层干燥模型对烟丝低湿条件下的解吸过程进行非线性拟合,比较干燥速率常数(k)和解吸速率,发现添加黄精多糖的烟丝,干燥速率常数最小,解吸速率最慢。低场核磁(LF-NMR)结果表明,相比于空白烟丝和添加丙二醇的烟丝,黄精多糖的添加使得烟丝中物理结合水含量下降,化学结合水含量显着增加。因此,黄精多糖可以作为一种天然高效的保润剂应用于烟草,防止烟草在贮藏过程中水分的散失。(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孙新堂[5](2019)在《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多糖药理作用广,生物活性高,常被用在畜牧业生产中。本文主要概述了植物多糖对机体的免疫调节、抗病毒、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以及植物多糖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文章还对植物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08期)

马文英,季一顺[6](2019)在《植物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多糖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大量研究证明其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文章阐述植物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解析以及生物活性,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脂、抗氧化等及其相应的作用机制,并对植物多糖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植物多糖活性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粮食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07期)

张海芸,贺亮,李琴,杨波,杨光[7](2019)在《降解对植物多糖理化性质以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阐述了植物多糖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酶降解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情况,分析了降解对植物低聚糖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的影响。总结发现,降解能够明显的降低植物多糖的重均分子量(Mw)、特性黏度值等,且随着分子量的降低,多糖的抗氧化、抗肿瘤、免疫等生物活性均有所提高,基本不改变多糖的基本结构和链构象,这对植物多糖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林欢[8](2019)在《基于红藻植物多糖pH定位空心胶囊的研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红藻多糖为研究对象,对κ、ι、λ叁种红藻多糖(以下简称κ、ι、λ)进行了流变学性质、成膜性、形成植物源pH定位释放空心胶囊(胃溶型和肠溶型)的工艺条件及其应用的研究。研究共分叁部分,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本课题针对海藻内所含有的κ、ι、λ叁种型号红藻多糖的流变学性质和成膜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浓度对胶液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浓度对叁种型号红藻多糖粘度均有较强影响,且均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其中κ-型红藻多糖的凝胶强度变化最强烈,λ-型红藻多糖常温下不凝固;在同一浓度下,ι-红藻多糖的粘度最低,因此成为蘸胶制备空心胶囊胶液最佳材料。(2)pH对胶液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κ、ι、λ叁种型号的红藻多糖的粘度均具有酸性条件下呈现粘度低,粘性不稳定现象,中性及碱性条件粘度趋于稳定,粘度随pH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现象,定红藻多糖溶胶时用水pH 6-8为宜。(3)离子对红藻多糖胶液的粘度和凝胶强度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a~+、K~+、Ca~(2+)叁种0.5%的离子浓度与1%的叁种型号多糖混合发现,K~+对κ-型红藻多糖的粘度和凝胶强度敏感,Ca~(2+)对ι-型红藻多糖的粘度和凝胶强度敏感,而Na~+、K~+、Ca~(2+)均对λ-海藻多糖的粘度无影响。(4)叁种红藻多糖形成流体的静态流变学实验结果表明:κ、ι、λ型叁种红藻多糖胶体均为假塑性流体,融化点均低于60℃,符合蘸胶温度要求。(5)叁种红藻多糖的成膜性研究:利用明胶膜为参照品,将叁种不同型号κ、ι、λ红藻多糖分别形成膜以及将κ、ι红藻多糖的形成复配膜,将抗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膜透光率作为膜性质指标进行检测,数据结果表明,叁种型号的单独成膜性均弱于明胶,而κ、ι红藻多糖二者复配膜与明胶膜的抗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膜透光率均接近,具有成膜的可行性。第二部分:完成了红藻多糖植物pH定位空心胶囊的工艺制备研究,研究结果如下:pH1.2的胃溶型空心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将κ、ι两种红藻多糖与甘油、淀粉、KCl进行不同比例以响应面实验法进行溶胶粘度及成囊数据的考察,所得最佳处方材料比为:κ:ι:变性淀粉:KCl:甘油=1.25:1.45:12:0.27:3.0;最佳工艺规程为:按处方量称取原料κ-型红藻多糖,ι-型红藻多糖、变性淀粉、KCl,混合均匀后再加水加热搅拌形成溶胶,加入甘油后保温,待溶胶为半透明均匀状态后进行蘸胶、烘干、裁剪、套合即可,保温温度为55℃保温时间1.5h,最佳蘸胶温度60℃,干燥时间3h。(2)pH6.8小肠肠溶型空心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用响应面试验法所优化的小肠肠溶型空心胶囊制备材料比为λ-型红藻多糖:海藻酸钠:变性淀粉:结冷胶:甘油=5.62:30.59:120:8.10:20;工艺步骤为:按处方量称量λ-型红藻多糖,海藻酸钠、变性淀粉、结冷胶,原料混合均匀后加水加热搅拌进行0.5h煮胶,再加入甘油后55℃保温1.5h,经蘸胶、烘干、裁剪即可得到胶囊壳;采用单因素法得最佳工艺条件为蘸胶温度为55℃,干燥时间为3h。(3)pH7.8结肠肠溶型空心胶囊的制备工艺:将胃溶型红藻多糖空心胶囊与肠溶材料以蘸胶法进一步研制成结肠部位肠溶空心胶囊,最佳工艺处方为:聚丙烯酸树脂Ⅱ:聚丙烯酸树脂Ⅲ:吐温80=5:5:6,溶剂为乙醇与丙酮(1:1)混合液;蘸胶时间为8-10s,干燥时间30min。(4)扫描电镜对胃溶型和肠溶型空心胶囊的表面及横截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用κ、ι、λ红藻多糖和各辅料之间形成的膜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第叁部分:κ、ι、λ红藻多糖植物pH定位释放空心胶囊的质量研究及其应用考察。以明胶空心胶囊为对照,将所制备的pH定位释放红藻多糖空心胶囊进行空心胶囊的质量研究,并考察了该新型空心胶囊囊壳对不同性质模型药物的影响。(1)进行了空心胶囊在外观、囊壳厚度、松紧度、脆碎度、水分、重量差异、崩解时限、重金属检查及微生物限度各方面的数据考察,结果表明胃溶型、肠溶型及结肠型叁种pH定位释放红藻多糖空心胶囊均具有无色透明,松紧度和脆碎度与明胶空心胶囊一致的特点,所含水量分均分布在9-11%之间,小于明胶空心胶囊的含水量12.86%;各型胶囊壳平均崩解时限为:胃溶型胃液中15 min,小肠肠溶型胃液放置后在肠溶介质中为7 min,结肠肠溶型于胃液、小肠液保持完整,在结肠液中为8.5min;实验所制空心胶囊的重金属含量低于明胶空心胶囊。(2)进行了新型红藻多糖空心胶囊的稳定性实验考察,通过对其在高温、高湿及强光的影响实验,得到所制备的新型空心胶囊具有在外观、松紧度、脆碎度、水分及崩解时限等方面均与新生产的空心胶囊数据一致,表明该红藻多糖空心胶囊的质量稳定,不受温度、湿度及光照的影响。(3)红藻多糖空心胶囊在不同水溶性药物的应用研究:以水溶性药物甲硝唑,水难溶性药物左氧氟沙星为模型药物分别制备胃溶型和肠溶型胶囊剂,并以市售甲硝唑胶囊剂和左氧氟沙星胶囊剂作为胃溶参比对照,经试验检测得出溶出率均在90-110%之间,表明所制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胃溶型胶囊剂与对应的市售明胶胶囊剂的溶出效果近似,肠溶型空心胶囊可用于制备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肠溶胶囊剂;装药胶囊经10天高温、高湿、强光试验后,外观基本不变,溶出度均与0天数据一致,所制的红藻多糖pH定位释放空心胶囊可应用于水溶性、水难溶性不同溶解性药物胶囊剂的制备。(4)红藻多糖空心胶囊在不同酸碱性药物的应用研究:选择弱碱性药物奥美拉唑,酸性药物阿莫西林两种模型药物,制备红藻多糖为囊壳的胶囊剂,并与市售胶囊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制胶囊与市售胶囊高温、高湿、光照条件下胶囊剂在外观性状、药物含量、溶出率等指标数据基本一致,表明该红藻多糖pH定位释放空心胶囊对填充酸性、碱性药物不敏感,可用于不同酸碱性药物胶囊剂的制备。综上所述,本课题所研制的胃溶型、肠溶型红藻多糖pH定位空心胶囊可适用于水溶性及水不溶性、酸碱性药物的应用。该类空心胶囊拓展了红藻多糖的应用领域,特别是为不同信仰不能用明胶作为胶囊的民族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产业化生产药用胶囊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0)

韩乾杰[9](2019)在《植物多糖对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从蒙古黄芪块茎以及人参(白参)根茎中分别提取得到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和人参多糖(Ginseng polysaccharide,Gps),研究2种植物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为植物多糖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分为叁个试验:试验一,采用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研究2种植物多糖对Lps刺激引起的免疫应激的调控作用。试验二,选择28日龄的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探究2种植物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叁,在试验二的基础上,对部分仔猪采用Lps进行刺激,进一步探究2种植物多糖对仔猪免疫应激和和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试验一:在采用Lps刺激过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ps和Gps处理,检测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形态、酶活指标、炎症因子和TLR4信号通路关键位点的基因表达量,初步探究Aps和Gps对Lps刺激引起的免疫应激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Lps刺激巨噬细胞使细胞形态受损,增殖减缓;细胞上清中LDH、ACP、AKP、IL-1β和TNF-α含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且与时间呈正相关;Lps组细胞的TLR4、MyD88和NF-κB的mRNA表达量相较于阴性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炎症巨噬细胞经植物多糖处理后有助于恢复细胞形态和增殖活力;不同浓度的Aps和Gps处理后,细胞上清中LDH、ACP、AKP、IL-1β和TNF-α含量均比Lps组显着降低(p<0.05),且1mg/ml的Aps效果最为显着;经Aps和Gps处理后,细胞的TLR4、MyD88和NF-κB的mRNA表达量相较于Lps组显着降低(p<0.05)。细胞试验结果表明,Aps和Gps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的活化缓解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减少免疫应激。试验二:采用180头28日龄的杜长大断奶仔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其中处理1组为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处理2组为Aps组,饲喂基础日粮+800mg/kg黄芪多糖;处理3组为Gps组,饲喂基础日粮+800mg/kg人参多糖。试验期为28天,试验首末期进行个体称重,每日统计采食量和腹泻情况,计算日增重和料重比。在试验第14天和28天,每组选择6只猪,采集血样,进行血清指标分析;在试验第28天,每组选择6只猪进行屠宰,取结肠内容物,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肠道菌群。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Aps和Gps均显着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着降低料肉比和腹泻率(p<0.05)。饲粮中添加Aps能显着提高仔猪血清中IgA和IgM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Aps和Gps均能显着提高结肠内容物乙酸、丁酸和异丁酸的含量(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Aps和Gps可丰富结肠微生物区系,改变微生物组成,相比于对照组,Aps组的加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显着增加(p<0.05),Aps和Gps均显着提高毛螺旋菌、美拉那菌和硒单胞菌的比例(p<0.05)。试验结果说明,Aps和Gps能增强仔猪免疫功能,增加肠道内VFAs的含量,平衡肠道微生物菌群,从而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试验叁在试验二的基础进行,在试验第29天,每组挑选12只仔猪,其中6只按25μg/kg体重注射Lps,另外6只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处理后的第1.5小时和3小时,分别采集血样,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处理后第4小时,将每组挑选的12头仔猪进行屠宰,取空肠肠道和空肠粘膜,测定肠道形态、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免疫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量。试验结果表明,Aps和Gps对Lps刺激引起仔猪的免疫应激均具有缓解作用,能够显着降低(p<0.05)因Lps刺激引起的血清中ALB、BUN、ALT、AST、IL-1β和TNF-α的升高,同时提高(p<0.05)机体SOD、T-AOC和IgA含量。空肠形态的结果表明,Aps和Gps显着提高(p<0.05)空肠绒毛的高度,缓解Lps刺激对空肠绒毛的损伤。肠道屏障功能结果表明,Aps和Gps均能够缓解由Lps刺激造成的空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表达的下调,有助于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结果表明,Lps刺激显着提高(p<0.05)空肠粘膜TLR4、MyD88和NF-κB蛋白表达量,而Aps和Gps能抑制由于Lps刺激引起的TLR4、MyD88和NF-κB蛋白表达量(p<0.01),并且降低了由Lps刺激引起的NF-κB p65的阳性率。试验结果说明,Aps和Gps能够降低肝脏损伤和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提高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屏障功能,通过调节肠道TLR4/NF-κB信号通路,缓解过度免疫应激。综上所述,Aps和Gps能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增强仔猪免疫功能;有利于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增加肠道内VFAs的含量;降低Lps刺激引起的机体肝脏损伤和炎症因子的分泌,提高仔猪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屏障功能;通过调节肠道TLR4/NF-κB信号通路,缓解机体过度免疫应激。(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吴鑫平,李佳,郝艳艳,郝旭亮[10](2019)在《植物多糖对巨噬细胞的调控及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多糖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机制与天然免疫应答,尤其是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相关。植物多糖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多种受体结合,激活不同的信号途径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如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相关炎症因子等。因此,研究植物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主要对提取不同种属的植物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影响及其机制加以阐述,为研究新型免疫调节药物,找寻新型免疫调控作用佐剂提供思路与方向。(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植物多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多糖类药物作用的受体以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成为多糖活性研究的热点,多糖作为免疫调节剂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多糖受体主要包括C型凝集素受体家族、甘露糖受体家族(MR)、Toll样受体家族(TLR)、补体受体3(CR3)、清道夫受体等,这些受体在多糖与细胞识别和产生活性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使多糖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因子分泌,起到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笔者对植物多糖受体的类型、分子生物学功能以及信号传导通路进行综述,有助于阐明植物多糖药理活性的作用机制,可为多糖类药物综合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多糖论文参考文献

[1].吴梦琪,夏玮,徐志珍,宋金星,陈林枭.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19

[2].汲晨锋,陈锦瑞,张子依.植物多糖受体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9

[3].邸建勇.植物多糖对运动机体生理机能及物质代谢的生物学效应[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4].雷声,刘秀明,李源栋,蒋举兴,曾熠程.不同植物多糖对烟丝吸湿性和保润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食品与机械.2019

[5].孙新堂.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畜牧与兽医.2019

[6].马文英,季一顺.植物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

[7].张海芸,贺亮,李琴,杨波,杨光.降解对植物多糖理化性质以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9

[8].林欢.基于红藻植物多糖pH定位空心胶囊的研制及其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9

[9].韩乾杰.植物多糖对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10].吴鑫平,李佳,郝艳艳,郝旭亮.植物多糖对巨噬细胞的调控及机制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细胞内抗氧化活性(CAA)测定原理植物和人类细胞中GIP一锚的结构不同处理对茎叶干重的影响直链淀粉的分子结构式Fig.1-1Molecul...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式Fig.1-2Molecul...植物细胞壁结构示意图(引白Smith201...

标签:;  ;  ;  ;  ;  ;  ;  

植物多糖论文_吴梦琪,夏玮,徐志珍,宋金星,陈林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