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联生活周刊论文-李中

叁联生活周刊论文-李中

导读:本文包含了叁联生活周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联生活周刊,多层次需求,茉莉花茶,寿眉,植物学分类,白茶,金融科技,融合产品,数字化转型,电子渠道

叁联生活周刊论文文献综述

李中[1](2019)在《从《叁联生活周刊》说跨界》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曾经被《叁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叁联”)微信公号上关于茶的几篇文字所吸引。这是一组系列文章,从茶叶的植物学分类,到产地、气候、工艺,以及影响口味的因素、文化内涵等方面剖析,自然流畅、丝丝入扣。后来才知道,叁联卖上了茶叶。一位朋友说他从叁联购(本文来源于《中国银行保险报》期刊2019-12-30)

付露[2](2019)在《《叁联生活周刊》医疗报道新闻框架及话语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报道具备客观性和理性的风格,《叁联》的文化情怀和医疗报道的专业理性之间存在着框架平衡和仪式形态话语的表达。本文通过研究2000、2009、2018年《叁联》封面故事医疗报道,探索《叁联》医疗报道的版面风格变化和话语特色转变,同时结合2018年《叁联》医疗报道,分析其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话语平衡。(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28期)

田灿[3](2019)在《《叁联生活周刊》文化新闻的创新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媒体的转型,也加速了新闻内容生产的革新。以《叁联生活周刊》为代表的文化新闻,追求新闻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强调思想性、专业性、审美性,以及生活化的文化新闻,既保留了新闻关注社会和现实的视角,又融合了文化的艺术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以生活为载体,实现了文化与新闻双重属性的融合和统一。本文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文化新闻如何在新媒体竞争中突围,以及新闻性与文化性融合的新特点。(本文来源于《采写编》期刊2019年04期)

周砚钢[4](2019)在《探析微信公众号对现代生活热点话题的解读与生产——以“叁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微信公众号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在事件舆论的引导、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增添生活趣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叁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了微信公众号私人化表达的优势,通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融合深刻影响着个人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导向,将寻找自我、思考生命和体察环境作为重要的现代生活理念传达给受众。(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09期)

王晓鸥[5](2019)在《社群经济视角下杂志的全媒体运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媒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传统期刊的发行量正呈现“断崖式”下跌,但可以看到电子期刊保持平稳发展,拥有众多忠实读者。这些期刊读者,保持良好的阅读期刊习惯。由此可见,期刊在发展上也呈现出精英化小众化的发展趋势。《叁联生活周刊》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杂志品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也集聚了一定规模的社群。近年来,其率先改革,组建全媒体平台,挖掘社群价值,发展社群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与样本,其创建品牌延伸产业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将对其他传统期刊杂志变革提供有效的借鉴模型。本论文以《叁联生活周刊》的全媒体社群为考察目标,重点分析了其微信公众号和“中读”“松果生活”客户端,运用功能分析和观察法为主的定性研究法,结合统计分析定量研究,探索其社群建构的特点模式和传播特征,进而分析其社群经济运营策略。研究发现,《叁联生活周刊》率先尝试转型,借助多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模式;垂直深耕社群,售卖衍生品实现盈利;利用O2O跨界营销,不断增强用户体验;给社群成员提供展示的舞台,全面构建全媒体网络,最大程度聚拢用户,集聚社群效应,挖掘传统杂志发展社群经济的可能性。尽管,《叁联生活周刊》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其也面临“摊子过大,分散注意力”“社群维护软件与硬件技术均存在缺陷”“产品无反馈,信誉度低”等问题,不利于未来进一步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杂志转型的关键仍是不断垂直深挖,创建稀缺品。而通过建立社群,更好地维系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则能够提升社群成员对产品的忠诚度,最终对发展社群经济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9)

潘文涛[6](2019)在《《叁联生活周刊》“中读”APP内容运营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滋养了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内容产品,“知识付费”的兴起则为这些产品提供了一个聚合式的呈现平台。从产业的兴起到繁荣再到成熟,“知识付费”只用了不到叁年的时间,而一直贯穿这其中的是内容产品的快速升级换代以及内容运作方式的不断变革。在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知识付费产业格局中,传统媒体玩家数量并不多,它们的入局资本通常也并不被业界看好:一方面,知识付费的高度互联网化运营给传统媒体设下了较高的门槛,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介入也让习惯了慢节奏运营方式的传统媒体一时难以适应。2017年3月,《叁联生活周刊》推出“中读”APP高调入局知识付费领域,为力量相对薄弱的传统媒体阵营开辟了“向知识付费转型”的阵地。从早期的杂志内容整合呈现,到付费课程产品体系的逐渐完备,“中读”APP走过了近两年的发展历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平台,到长尾市场的专注耕耘者,对于内容运营策略的选择和把控最终成就了“中读”APP以精品课程影响市场格局的发展新阶段。在“以内容为导向”的互联网产品时代,“中读”APP具有“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式”和“互联网知识服务平台”的双重属性,其平台的特殊性也让知识付费产业增添了全新的元素。“中读”APP的内容运营策略对于同类型的传统媒体进行互联网转型具有系统性的参考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资源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对接”“知识服务的升级”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渠道”等平台内容运营策略的特点上。通过将“中读”APP与其他平台置于对比视野下进行分析,知识付费产业诞生叁年来的成熟平台内容运营方式也折射出了传统媒体入局知识付费领域时的劣势与不足之处。“中读”APP的发展历程是当下很多知识付费平台发展历程的缩影,在“优质内容稀缺”“用户资源红利衰减”的后知识付费时代,分析梳理“中读”APP在内容运营上的特点与转变,也能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照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施惠芳[7](2019)在《<叁联生活周刊>社会热点主题封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的迅速普及,多模态话语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过去,学者更倾向于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但是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框架已不适合多模态话语的分析,于是催生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多模态话语,杂志封面包括视觉模态和文本模态。两种模态的相互作用对封面故事及封面图像吸引力的构成有很大影响,这也直接影响了杂志销量。基于Halliday的元功能理论,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框架,以《叁联生活周刊》2015年至2017年间30则社会热点主题的杂志封面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再现意义,人际意义和构图意义叁个方面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叁联生活周刊》社会热点主题的杂志封面如何实现再现意义,人际意义以及构图意义?(2)这些封面的背后体现了杂志对热点新闻怎样的态度?哪些建议可以帮助封面设计者们设计出更好的杂志封面?通过对语料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发现所选杂志封面都构建了再现意义,人际意义和构图意义。首先,就再现意义而言,封面杂志较多使用反应过程和象征过程。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更多是通过矢量即视线联系在一起,强调了所涉及的参与者对社会热点故事的主观情感。此外,图像中的主要表征参与者往往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某一类人或事,换言之,表征参与者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第二,关于人际意义,“提供”行为和社会远距离的使用频率较高,体现了社会热点表达的客观性。另外,杂志封面更多采用正面角度和平视角度来展现互动参与者之间的高参与度以及平等关系。第叁,就构图意义而言,图像的信息值传递更倾向于图像元素上下排列的构图方式,传达了“理想信息在上,现实信息在下”的构图意义。其次,重要的表征参与者常被置于前景或以尺寸大小来吸引读者的视线。此外,封面设计几乎不使用框架,目的是加强表征参与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互动参与者的参与度。本文对所选语料进行了全面的定量分析以及深入的定性分析,不仅反映了不同模态是如何实现封面意义的建构,而且也揭露了该杂志封面对热点新闻事件所隐含的态度。总的来说,本文一方面丰富了对杂志封面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本研究有助于提高读者对杂志封面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同时也为杂志封面设计们提供了一些实用性建议,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好的杂志封面吸引读者,从而提升杂志销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0)

李建青[8](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杂志的转型——以《叁联生活周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杂志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以及随时可以与受众互动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内容消费者,并改变了他们的信息消费习惯。传统杂志寻求创新转型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叁联生活周刊》的发展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杂志的转型之路。(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07期)

靳开宇[9](2019)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期刊目录视觉传播功能实现探究——以《叁联生活周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联生活周刊》为例,对期刊在不同媒介传播环境下目录页栏目版式的编排设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在不同传播介质条件下目录栏目版式视觉语言设计编排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的差异化特点,认为原有媒介传播形态发生改变,导致纸媒原有目录栏目设置意义的边界更趋模糊,所以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打破原有纸媒语境的编辑思维,建构适宜于媒介形态变化需要的期刊形式和内容是期刊传播需要长期探索并深入思考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么泳仪,王珏[10](2019)在《用深度超越速度:“慢下来”的转型之路——访《叁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汹涌的移动互联浪潮中,《叁联生活周刊》没有做时代的随波逐流者,而是成为了乘风破浪的掌舵人,在媒体融合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转型之路,成为同类刊物中的佼佼者。围绕着《叁联生活周刊》的探索实践,对话主编李鸿谷,倾听他对传统媒体转型的见解与思考,感受这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本文来源于《新闻与写作》期刊2019年03期)

叁联生活周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医疗报道具备客观性和理性的风格,《叁联》的文化情怀和医疗报道的专业理性之间存在着框架平衡和仪式形态话语的表达。本文通过研究2000、2009、2018年《叁联》封面故事医疗报道,探索《叁联》医疗报道的版面风格变化和话语特色转变,同时结合2018年《叁联》医疗报道,分析其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话语平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联生活周刊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中.从《叁联生活周刊》说跨界[N].中国银行保险报.2019

[2].付露.《叁联生活周刊》医疗报道新闻框架及话语建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

[3].田灿.《叁联生活周刊》文化新闻的创新探析[J].采写编.2019

[4].周砚钢.探析微信公众号对现代生活热点话题的解读与生产——以“叁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为例[J].出版广角.2019

[5].王晓鸥.社群经济视角下杂志的全媒体运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9

[6].潘文涛.《叁联生活周刊》“中读”APP内容运营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9

[7].施惠芳.<叁联生活周刊>社会热点主题封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9

[8].李建青.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杂志的转型——以《叁联生活周刊》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

[9].靳开宇.媒介融合背景下期刊目录视觉传播功能实现探究——以《叁联生活周刊》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9

[10].么泳仪,王珏.用深度超越速度:“慢下来”的转型之路——访《叁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J].新闻与写作.2019

标签:;  ;  ;  ;  ;  ;  ;  ;  ;  ;  

叁联生活周刊论文-李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