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多样性论文_严君,韩晓增,陆欣春,陈旭,邹文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功能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样性,功能,微生物,碳源,放线菌,土壤,喀斯特。

功能多样性论文文献综述

严君,韩晓增,陆欣春,陈旭,邹文秀[1](2019)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细菌数量、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表现为自然恢复处理(NR)显着高于苜蓿处理(SC)和裸地(BL)处理。NR处理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酚酸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显着高于对羧酸类和胺类的利用;SC处理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多聚物和氨基酸的利用显着高于其它类化合物; BL处理对氨基酸的利用显着高于其它碳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R和SC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情况类似,且与BL处理显着不同。(本文来源于《土壤与作物》期刊2019年04期)

栗马玲,宋沼鹏,刘艳红,王洪林[2](2019)在《火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林火是北方针叶林的重要生态因子,直接影响火烧迹地物种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进而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以牙克石地区火后自然恢复12年的兴安落叶松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群落尺度上分析火烧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叶片功能性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在不同火烧强度(轻、中和重度火烧)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火烧显着降低了土壤全氮含量,对土壤全磷含量无显着影响.轻、中度火烧有助于维持群落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中度火烧显着增加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中度火烧时有最大值;火烧降低了群落的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指数,二者分别在中、轻度火烧时最大(除未过火外),而群落的功能均匀度和二次熵指数在林火干扰后增加,轻度火烧后最大.随火烧强度增加,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和叶磷含量总体呈显着增大趋势,而比叶面积、叶含水量、叶氮含量和叶N∶P则表现出未过火>中度火烧>轻度火烧>重度火烧的规律,叶片厚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火烧强度对森林群落的叶片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均有显着影响,且适度的火干扰对森林群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马文育,杨塍希,国伟强,王影,曲同宝[3](2019)在《火炬树对波斯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火炬树(Rhus typhina)根为试验材料,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模拟控制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火炬树根水浸提液对波斯菊生长指标的影响;用Biolog-ECO微平板培养法和土壤理化性质常规测定法,研究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性,通过冗余分析(RDA)研究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通过研究波斯菊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对火炬树不同浓度根水浸提液的响应,探讨火炬树对波斯菊化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TB条件下波斯菊的生长状况最好;不同处理对土壤pH、电导率、总氮含量、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的影响显着(P<0.05);不同浓度处理下,波斯菊土壤微生物单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并在180 h时AWCD达到最大值并趋于稳定,不同处理间依次为TB>TA>TC>CK>TD;各根水浸提液处理均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物质的利用,抑制了对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物质的利用;不同处理对波斯菊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Gini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RDA分析表明,总氮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要因素。火炬树根水浸提液可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一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影响波斯菊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1期)

李浩天,傅哲泓,岳圆,赵聃[4](2019)在《城市步行连廊系统功能多样性与复合性研究——以香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行是所有出行方式的基本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步行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提高居民生活健康水平具有显着作用。城市步行连廊作为服务城市"最后一公里"接驳的步行基础设施,其妥善发展会加大市民对步行的认可度。香港以步行连廊见称于世,其步行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是举世公认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成就。本文从介绍香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站点及其周边步行连廊系统实例入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阐述了在城市运用中步行连廊系统的功能多样性与复合性:城市步行连廊系统不仅是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有效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重要助力系统,更为如何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以便利市民生活,建立一个倡导市民绿色生活方式与发展方式的规划策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9-10-19)

莫建飞,莫伟华,陈燕丽[5](2019)在《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广西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2000~2017年的广西喀斯特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广西喀斯特区植被NPP时空演变特征;运用气候方程法,构建广西喀斯特区气候资源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广西喀斯特区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因子,构建基于NPP的广西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定量评价模型,分析广西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区大部分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区,以植被生态系统类型为空间尺度,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特征表现为灌丛>农田植被>草丛>其他;以市县为空间尺度,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特征表现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递增趋势,重要、极重要区占50. 6%,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崇左等国家级、市级山地自然保护区,一般重要区只占24. 5%,主要分布贵港、玉林、桂林、贺州、来宾等地市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人类活动干扰频繁地区。基于较高空间分辨率的NPP,采用"3S"技术开展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定量评价,可以为区域生态保护空间精准定位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9期)

朱海云,马瑜,柯杨,李勃[6](2019)在《不同种植年限猕猴桃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秦岭北麓是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长期相对单一的果树种植方式导致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微生态环境差异。研究猕猴桃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随种植年限的变化特征,为果园土壤科学管理提供参考。采集不同种植年限猕猴桃根际土壤,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Biolog-Eco法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种群以及功能多样性,并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猕猴桃园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着降低,而真菌数量显着升高。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color development,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及McIntosh指数(U)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显着降低。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种植年限猕猴桃园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明显不同,0~5 a、5~10 a和10~20 a的猕猴桃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别被划分在载荷图的第一、第四和第叁象限。猕猴桃园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和酯类的利用率相对较高,而对醇类、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对第1主成分贡献大的碳源(|r|≥0.5)有11种,其中糖类占36%,氨基酸类和酯类均占18%。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正相关,与有效磷和速效钾负相关。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猕猴桃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降低,对碳源利用能力降低。鉴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应合理加大有机肥施用量,适量减少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施用量。(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程亮[7](2019)在《青藏高原矮火绒草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生物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为开发相应功能的生物菌剂提供参考,并为青藏高原生态农牧业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内生细菌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矮火绒草植株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平板对峙法检测分离菌株拮抗病原真菌活性;检测分离菌株的产吲哚乙酸(IAA)、溶磷和固氮能力;测定分离菌株除草活性、低温适生性及促种子萌发特性。【结果】从矮火绒草植株根、茎、叶和种子部位共分离获得52株内生细菌,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52株菌株可归属于4门7纲10目14科18属。其中假单胞菌属细菌为根部优势属,约占根部细菌总数的52.17%;茎中以芽孢杆菌为优势属,约占茎部细菌总数的41.18%;各部位的内生细菌数量分布表现为根>茎>种子>叶。在52株内生细菌中,11株有拮抗病原真菌能力、9株具有产IAA能力、7株有溶磷活性、7株具有固氮活性、20株具有除草活性、13株具有耐低温能力和8株具有促生作用;从植株部位分布来看,7种类型的功能菌在根、茎和种子部位均有分布,拮抗菌和除草菌在根部所占的比例较高,溶磷菌株在各植株部位所占比例均较低;在叶中未分离到拮抗菌、产IAA菌、固氮菌和促生菌。各功能菌株分布在17个属,多样性较高,其中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中含有多种功能菌株,在植株4个部位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矮火绒草植株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的数量分布具有差异性,但均可分离到不同类型的功能菌株,功能菌株涵盖17个属,其中以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居多。(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桂芹,格日乐其木格,邢敬亚,苏少锋,张心壮[8](2019)在《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功能差异分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驴的后肠是一个复杂的发酵罐,肠道微生物对驴的健康和能量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验通过对2岁左右德州公驴屠宰后采集消化道内容物,利用16S rRNA基因V3-V4高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消化道微生物区系进行表征和代谢功能预测。结果表明:①本试验共得到3 106 234条有效序列,进行物种注释后共获到7 459个OTU,属于35个门、55个纲、118个目、222个科、512个属。前后肠共2 960个核心OTU,前肠独有996个,后肠独有2 059个;②细菌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等在驴前肠和后肠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③在菌门水平上,前肠优势菌门顺序为厚壁菌门(92.4%)、变形菌门(3.5%)、拟杆菌门(2.7%)和放线菌门(0.8%);后肠厚壁菌门(55.7%)、拟杆菌门(34.2%)、螺旋体门(3.7%)和变形菌门(3.1%);④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顺序前肠为乳酸杆菌属(50.1%)、链球菌属(21.2%)、未分类的梭菌属(10.4%)、放线杆菌属(2.0%),后肠为乳杆菌属(5.7%)、链球菌属约(4.4%)、未分类的旋体属(2.2%)、未分类的梭菌属(1.1%);⑤FAPROTAX功能预测发现,前肠内容物微生物功能较为简单,氮代谢、动物寄生虫和共生体清除功能、发酵作用、化能异养等主要集中在前肠,后肠主要为厌氧和好氧作用、氮呼吸、人类传染疾病等功能。这一结果与驴的前、后肠功能差异和特点吻合,所获得数据为进一步了解驴的消化吸收机制,制定更适宜的饲养方案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19期)

郑洁,庹利,李伟,保玉心[9](2019)在《山西太子滩温泉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功能基因筛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收集太子滩温泉周围的4份土壤样品,用6种分离培养基对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再通过分析16S r RNA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采用PCR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放线菌是否具有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NRPS、PKS I、PKS II。从4个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104株放线菌,主要分布于放线菌域的3目5科12属,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壤霉菌属(Agromyces)等;菌株M6W4-7-2与发表菌株Streptomyces ruber NRRC 14600T的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58%,可能为链霉菌科链霉菌属的潜在新种。太子滩温泉附近土壤有着丰厚的放线菌资源,且放线菌的抗生素合成基因的阳性率较高,具备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及新抗生素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9期)

王田田,孟小靖,马沁沁,雍彬,苗玉志[10](2019)在《四川攀枝花地区印度块菌菌根根际土壤内可培养放线菌功能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川攀枝花地区印度块菌菌根根际土壤为对象,利用4种放线菌分离培养基筛选其中的放线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PCR-RFLP方法结合传统的形态学观察进行鉴定。通过测定各分离菌株摇瓶培养发酵液中酶活性或代谢产物获取各菌株降解碳水化合物以及产促生剂的能力,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各菌株抗病原真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得到125株放线菌,经形态学观察去重复得到57株(W1-W57),经多样性分析将其归于3个属的23个种,其中以链霉菌属最多(91.3%),功能分析表明:有23株、17株、15株和18株放线菌能分别降解1,3-β-葡聚糖、几丁质、纤维素和果胶,其中有47.8%、26.1%和26.1%的菌株能同时降解4、3和2类碳水化合物;有19株、3株和2株放线菌分别能产含铁载体、IAA和ACC脱氨酶,其中有21.7%、56.6%和21.7%的菌株能分别产生3、2和1种根际促生剂;有10株放线菌表现出对不止一种病源真菌的拮抗能力,其中菌株W2和W19对4种病源真菌同时具有拮抗活性,且这2株菌对4种病源真菌抑菌能力比其他菌强;同时获得了包括W2、W3、W17、W19、W20、W34、W36和W54等在内的多功能高活性菌株,该研究表明四川攀枝花地区印度块菌菌根土壤内含丰富的多功能放线菌。所获结果可为我国印度块菌人工种植新技术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功能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火是北方针叶林的重要生态因子,直接影响火烧迹地物种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进而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以牙克石地区火后自然恢复12年的兴安落叶松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群落尺度上分析火烧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叶片功能性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在不同火烧强度(轻、中和重度火烧)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火烧显着降低了土壤全氮含量,对土壤全磷含量无显着影响.轻、中度火烧有助于维持群落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中度火烧显着增加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中度火烧时有最大值;火烧降低了群落的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指数,二者分别在中、轻度火烧时最大(除未过火外),而群落的功能均匀度和二次熵指数在林火干扰后增加,轻度火烧后最大.随火烧强度增加,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和叶磷含量总体呈显着增大趋势,而比叶面积、叶含水量、叶氮含量和叶N∶P则表现出未过火>中度火烧>轻度火烧>重度火烧的规律,叶片厚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火烧强度对森林群落的叶片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均有显着影响,且适度的火干扰对森林群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能多样性论文参考文献

[1].严君,韩晓增,陆欣春,陈旭,邹文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19

[2].栗马玲,宋沼鹏,刘艳红,王洪林.火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3].马文育,杨塍希,国伟强,王影,曲同宝.火炬树对波斯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

[4].李浩天,傅哲泓,岳圆,赵聃.城市步行连廊系统功能多样性与复合性研究——以香港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2019

[5].莫建飞,莫伟华,陈燕丽.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广西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6].朱海云,马瑜,柯杨,李勃.不同种植年限猕猴桃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9

[7].程亮.青藏高原矮火绒草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生物功能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9

[8].刘桂芹,格日乐其木格,邢敬亚,苏少锋,张心壮.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功能差异分析的研究[J].饲料工业.2019

[9].郑洁,庹利,李伟,保玉心.山西太子滩温泉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功能基因筛选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9

[10].王田田,孟小靖,马沁沁,雍彬,苗玉志.四川攀枝花地区印度块菌菌根根际土壤内可培养放线菌功能多样性[J].生态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蛋白的叁维结构图(3dciencia.c...大西洋鳕鱼NRF基因蛋白在CHSE-214细胞...北京城区局部集成度与其对城市功能的...北京隆福寺、报房胡同地区的空间、社...贵阳商业街的发展(民国)模式平面示意图

标签:;  ;  ;  ;  ;  ;  ;  

功能多样性论文_严君,韩晓增,陆欣春,陈旭,邹文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