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论文-张末冬

货币银行论文-张末冬

导读:本文包含了货币银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贷款利率定价,人民银行,信贷结构,现代金融体系,外部冲击,浮动利率贷款,经济下行压力

货币银行论文文献综述

张末冬[1](2020)在《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1月1日讯 张末冬报道 201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四季度(总第87次)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增长动力持续转(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20-01-02)

周艾琳[2](2019)在《“币花不炒”:央行数字货币不具炒作性》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起,区块链再度刷屏,各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探讨也不断升温。也有观点想当然地将其与比特币等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划等号,认为它们都具备投机炒作性。但事实却截然相反。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曁中国金融论坛年会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9-12-23)

邹传伟[3](2019)在《对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发的数字货币(DC/EP)已趋于成熟,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DC/EP的技术特性究竟怎样?它的出现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根据公开渠道信息,梳理央行DC/EP核心特征并推测DC/EP设计,在与"断直连"前后的第叁方支付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DC/EP对支付和货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新金融》期刊2019年12期)

时波[4](2019)在《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性创造是商业银行高效运转的关键,也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有效调节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运用Sys-GMM估计方法,探讨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效果。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差异,对中小商业银行更为显着;商业银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高于数量型,资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因此,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方式,增强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提高自发调节流动性创造的能力,形成货币政策调节的期限差异,对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9年12期)

朱宝琛[5](2019)在《小镇青年投资理财“叁大件”: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我的客户中,80后是主力军,90后也不少,他们的风险意识相对比较高。”一家上市保险公司的保险营销员王女士告诉《证券日报》。王女士从事保险营销工作已有17年,深切感受到老百姓对保险态度的转变。“以前跟大家说保险,都会觉得没必要,现在不同了(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12-12)

王晓峰[6](2019)在《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存款定价策略研究——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商业银行微观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许昌市14家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的实地调研,掌握、总结、提炼其存款定价的现状、策略,并对货币供应量(M2)与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存款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在货币供应量方面的体现并未及时、有效地在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中反映出来,进一步探讨得出货币政策通过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传导存在两个障碍:(1)同业负债—存款负债(负债端)价格传导弱化;(2)存款负债(负债端)—信贷资产(资产端)价格传导失灵。分析形成传导障碍的主要原因,并以打通障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目的,从外部环境与机制建设、银行内部发展与经营策略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支持、引导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构建科学、实用的存款定价策略,使货币政策能够更好作用于实体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2期)

周俊杰,易宪容[7](2019)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的有效性——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在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抑制经济顺周期波动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信贷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超调现象。在经济下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抵消现象。因此,要在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促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前瞻性与稳健性。(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中国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邹熙[8](2019)在《银行微观竞争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率——基于我国130家银行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当前货币当局积极探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路径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现实需要,以银行微观竞争水平为视角,通过引入"Monti-Kelin"改进模型,利用2004~2017年我国130家中外资银行数据设定模型研究银行市场势力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市场势力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存在政策类型差异,并只在数量型下正向显着。且数量型下的银行市场势力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小规模、高资本比例、高流动性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弹性更好。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型和完善传导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邝雄,胡南贤,徐艳[9](2019)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信贷决策——基于新闻报道文本分析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网络新闻报道文本分析测度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并运用2008~2017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实证考察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供给有显着的抑制效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商业银行会降低信贷供给,同时通过调整信贷结构来降低信贷风险,偏向于发放风险较低的短期贷款和担保贷款。货币当局应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主动防范和化解政策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期更好地促进金融良性循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陈文虎,李连山[10](2019)在《货币宽松预期对银行债券业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8年我国降准以来,已有6次降准落地,美国自2008年以来于2019年7月底首次降息,欧元区于9月中旬重新开启QE,其他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不同程度的进入货币政策宽松周期。我国本轮货币政策松动领先全球,债券市场收益率自2018年以来也已有较大幅度下行。从国际环境来看,贸易冲突没有得到有效缓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美国货币政策的放松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在全球货币政策重回宽松的背景下,对国内债券市场,尤其是对在我国金融资产拥有方面占绝对体量的商业银行来说,面临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在货币宽松预期的大背景下对商业银行所涉及的债(本文来源于《银行家》期刊2019年12期)

货币银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1月起,区块链再度刷屏,各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探讨也不断升温。也有观点想当然地将其与比特币等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划等号,认为它们都具备投机炒作性。但事实却截然相反。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曁中国金融论坛年会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币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末冬.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N].金融时报.2020

[2].周艾琳.“币花不炒”:央行数字货币不具炒作性[N].第一财经日报.2019

[3].邹传伟.对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的初步分析[J].新金融.2019

[4].时波.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效果研究[J].上海金融.2019

[5].朱宝琛.小镇青年投资理财“叁大件”: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N].证券日报.2019

[6].王晓峰.地方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存款定价策略研究——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商业银行微观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

[7].周俊杰,易宪容.“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的有效性——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9

[8].中国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邹熙.银行微观竞争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率——基于我国130家银行的经验证据[J].金融与经济.2019

[9].邝雄,胡南贤,徐艳.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信贷决策——基于新闻报道文本分析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

[10].陈文虎,李连山.货币宽松预期对银行债券业务的影响[J].银行家.2019

标签:;  ;  ;  ;  ;  ;  ;  ;  ;  ;  

货币银行论文-张末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