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管理模式下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

浅谈新管理模式下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

(内蒙古巴彦淖尔电业局后旗分局内蒙古015500)

摘要:目前,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研究课题,然而在我国的电力生产管理环节还存在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就需要电力生产管理部门不断转变观念,根据电力生产环节的运行现状,进行资源优化和结构性战略调整,为电力生产重构安全管理机制,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和隐患,最终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全提供电力能源支持。

关键词:新管理模式;电力系统;生产班组;安全管理

1生产班组安全管理的要素

供电企业生产过程包含人的活动、设备状况、环境状态,人、机、环境及其活动组成了动态的系统。人、机、环境成立安全管理的三要素。将系统论引入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能力的具体体现就是保证供电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确保人的行为安全、设备状况和环境状态安全。

1.1人的因素

“人”是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在生产作业中尤其如此。人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生产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他们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同时,由于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环境失控,他们可能成为受害者,不仅造成设备损坏,更是给自己带来身体、经济和精神损失。因此,可以通过“人”与机器和环境交互的能力研究安全管理能力。

1.2设备因素

“机”是指机器,广泛来说,可以指跟人有关的工器具、设备设施,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根据对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分析,由于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安全状态一般用于描述导致事件发生的物质条件。设备不安全状态指生产设备和安全设备等由于安装、配置、运行等不当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1.3环境因素

“环境”既指人员工作的环境,也指“机”存在的外部条件,包括噪声、照明、气温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因素。作为供电企业,气温、照明、风雨雷电等环境因素对供电设备和人员作业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在污染较重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污闪;在《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在6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雷电、冰雹、大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下,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雷雨天时,应停止野外起重作业”。从广泛意义上说,环境除包括天气等自然环境外,还应包含人文因素。在安全管理能力研究中,安全文化作为外部环境,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技能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2当前生产班组存在的安全问题

2.1班组安全管理机制未落实到位

在班组安全管理机制方面,仅仅实行班长负责制,基于班长在班组生产中抓生产和安全双重工作,一旦面临扩散性生产点,班长往往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加强安全工作;班组安全员的管理权只有在班长的授权下才能发挥作用,没有足够的管理权限,这就导致安全员的职责形同虚设;对其他成员未执行安全负责制,就导致了他们在安全问题上自由散漫,不能严格执行班组的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致使安全管理机制落不到实处,更不能发挥安全约束作用。

2.2班组安全工作未系统化

部分班组只是接到上级部门安全工作的政策、路线或方针才注意抓安全工作,一旦没有任务安全工作就流于形式化;另外,安全工作没有整体性规划,只是针对某一个环节或方面采取一些安全措施而已,而这些措施根本无法解决安全问题和隐患;日常的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和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宣传空置化,员工难免漠视安全问题,对安全隐患不反映、不监督、不查处,致使生产环节存在设备老化松动、操作不标准等众多安全隐患。

2.3安全工器具管理未明确化

在生产班组中,大量的安全工器具是生产环节的硬件部分,也是生产环节的心脏,任一零件松动、缺陷和老化等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或隐患,从而给生产乃至生命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因此,生产班组要加强对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并进行常规性质量标准检查、维修和更换,建立起生产班组的硬件性安全防线。

3新管理模式下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的优化

3.1落实生产班组管理规章制度

(1)要在电力系统安全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引导下,统筹整个生产班组的各个要素制定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细则并严格践行。(2)要制定安全责任制度,实行班长、安全员以及班组成员三级责任制,班长主抓整个班组的安全管理,安全员负责检查和督促,班组成员负责落实到位和整改,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或者隐患要具体到岗到人,并按照规定追究责任,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维护奖励机制,对于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或隐患的班组成员要给予相应鼓励,以激励他们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保证生产的高效运行。(3)要完善生产设备管理机制,每个班组成员都有管理生产设备的义务,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设备检查维护工作,每天安排相应人员对设备进行排查管理并建立电子档案,以便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跟踪管理,从而确保硬件方面的安全问题或隐患能及时得到解决,最终确保电力生产安全。

3.2加强现场管理,将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

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实施中,现场管理制度的优化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养成随时指导和服务的良好习惯。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员经常巡视和监测班组工作现场,抓实抓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使班组作业时刻保持在安全生产状态。班组人员时刻坚守在安全作业的一线岗位上。现场管理工作人员也可根据生产要求和平时安全班组存在的问题制定现场管理细则,明细每一点操作要求和规范,从源头将安全隐患消除,提升企业管理质量。

3.3优化评价机制,让管理实现现代化

安全性评价机制的建立实现了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国际化概念。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事故和风险防范意识上不够突出,对预发事故的控制水平也相对较低。安全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正好对传统事故预测和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优化处理,评价机制应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实现对事故的风险预防,推动了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班组全员管理的实施。评价机制综合使用了现代化科技技术,能够对事故进行预测并判断其严重程度,达到预防和事前控制的效果。评价机制的建立和优化体现企业生产班组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安全管理充满了现代化气息和浓厚的时代色彩。

4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电力能源生产方式的转变,电力系统工作者以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为依托,对电力系统制定了比以往更科学、严密和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并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我们的电力系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电力系统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现状,并利用现代化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电网基层班组的安全机制,时刻准备去迎接安全生产的诸多挑战。

参考文献

[1]谢妙惠.浅析供电所班组安全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

[2]杜邦安全理念在班组安全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J].王忠毅,胡悦涛.电力安全技术.2012(02).

作者简介

王璞(1987.8.18),女,内蒙古杭锦后旗人,沈阳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电业局后旗分局,研究方向:变电运行。

詹陞祎(1985.10.20)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人,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单位:巴彦淖尔电业局乌拉特后旗供电分局,研究方向:变电运行。

标签:;  ;  ;  

浅谈新管理模式下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