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换片段论文-兰孟焦,杨泽茂,石玉真,葛瑞华,李爱国

代换片段论文-兰孟焦,杨泽茂,石玉真,葛瑞华,李爱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代换片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SSR,纤维产量

代换片段论文文献综述

兰孟焦,杨泽茂,石玉真,葛瑞华,李爱国[1](2011)在《以中棉所45为背景的海岛棉染色体代换片段的鉴定及纤维产量与品质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陆地棉中棉所45为受体亲本,经高代回交、自交,初步构建了渐渗有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代换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入选BC4F3单株(587个)和BC4F3优系单株(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8-07)

兰孟焦[2](2011)在《以中棉所45为背景的海岛棉染色体代换片段的鉴定及纤维产量与品质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陆地棉栽培种遗传基础狭窄,纤维品质及黄萎病抗性不及海岛棉,将海岛棉优异性状基因渐渗到陆地棉栽培种中,对于拓宽陆地棉遗传基础、创造优异种质和改良棉花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陆地棉中棉所45与显性无腺体海岛棉海1通过高代回交、自交,初步构建了渐渗有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代换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入选BC_4F_3单株(587个)和BC_4F_3优系单株(186个)2个世代群体的海岛棉染色体渐渗情况进行评价,并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方法(ANOVA)对入选BC_4F_3单株、BC_4F_(3:4)株行(587个)以及BC_4F_3优系单株3个群体进行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为进一步筛选单片段代换系和QTL精细定位作铺垫。1.通过表型分析,鉴定出大量在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表现上优于轮回亲本的材料。在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和伸长率上,BC_4F_3全部单株、入选BC_4F_3单株、BC_4F_(3:4)株行和BC_4F_3优系单株4个群体的超亲比例均高于30%,其中入选BC_4F_3单株群体的断裂比强度超亲比例高达74.79%;马克隆值的超亲比例BC_4F_3:4株行群体达到61.67%,其他3个群体的超亲比例在20.05%~28.49%之间。4个群体在铃重和衣分上的超亲比例在13.97%~55.88%之间。2.利用155个SSR标记对入选的587个BC_4F_3单株的11个连锁群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已检测的区域恢复到轮回亲本中棉所45的比率为84.3%~100%,平均背景恢复率为96.4%。其中,68株(11.58%)没有检测到海岛棉特有的标记,92株(15.67%)只含有一个海岛棉片段,92株(15.67%)含有2个片段,其他均含有3个以上片段。每株中海岛棉杂合片段平均总长为27.5 cM,最长的为187.5 cM,最短的只有1.1 cM,覆盖总检测长度的比率为0.1%~16.4%,平均为2.4%;导入的纯合片段平均为13.4 cM,最长的为121.2 cM,最短的只有1.1 cM,覆盖总检测长度的比率为0.1%~10.6%,平均为1.2%。3.利用覆盖棉花基因组2347.1 cM、分布在25个连锁群上的276个标记对186个BC_4F_3优系单株进行染色体片段渐渗情况检测,结果表明,在已检测区域恢复到轮回亲本中棉所45背景的比率为96.2%~100%,平均背景恢复率为98.4%;31株(16.67%)只含有一个海岛棉染色体片段,35株(18.82%)含有2个海岛棉片段,其他120株(64.52%)均含有3个或3个以上的代换片段,最多的含8个片段;每株中海岛棉杂合染色体片段平均长度为26.9 cM,最长的为77.5 cM,最短的为2.3 cM,占总检测长度0.1%~3.3%,平均为1.3%;导入的纯合片段平均为10.8 cM,最小的为2.3 cM,最大的为70.4 cM,占总检测长度的0.1%~3.0% ,平均为0.4%。4.利用单向方差分析方法(P<0.005)对入选BC_4F_3单株、BC_4F_3:4株行和BC_4F_3优系单株3个群体进行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QTL分析,共检测到31个控制纤维品质的QTL,45个控制纤维产量的QTL,单个QTL的加性效应贡献率为2.60%~23.80%。2个上半部平均长度、2个断裂比强度、1个衣分的QTL在2个群体中被检测到,1个上半部平均长度QTL在3个群体中都被检测到。通过与前人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有17个QTL在前人的研究中被检测到,其中上半部平均长度3个、断裂比强度4个、马克隆值2个、铃重2个、衣分4个、单株铃数1个和株高1个,表明这些QTL在不同群体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5.经高代回交和自交后,这些代换系群体中仍不乏纤维品质突出的材料,在入选BC_4F_3单株群体中筛选出20个单株(株行),2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均高于30.00 mm,断裂比强度均在31.0 cN/tex以上,表现稳定,且只含有1~7个的海岛棉代换片段,这些携带有海岛棉优异纤维品质基因的代换系为QTL精细鉴定、基因克隆和基因聚合提供了优质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1-06-01)

余波,吴远雨,吉华利,张艳琼,陆驹飞[3](2008)在《水稻广亲和基因近等基因系代换片段长度检测及其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连续多代回交将来自不同原始广亲和品种(02428、Dular)的水稻广亲和基因Sn5导入典型籼稻品种南京11号和典型粳稻品种巴利拉中,获得4组近等基因系。利用分子标记,对这4组近等基因系的代换片段长度进行了检测。在代换片段长度检测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基因的定位。(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余波[4](2007)在《水稻广亲和基因近等基因系代换片段长度检测及广亲和基因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连续多代回交将来自不同原始广亲和品种(02428、Dular、花糯、窝爱嘎、Cpslo17、Ketan Nangka)的水稻广亲和基因S_5~n导入典型籼稻品种南京11号和典型粳稻品种巴利拉中,获得近等基因系。利用分子标记,对部分近等基因系的代换片段长度进行检测。在代换片段长度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广亲和基因座确定在分子标记J13~J26之间,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13kb;同时,确定了色素原基因的物理位置及其与广亲和基因之间的物理距离;对不同近等基因系间抽穗期、株高等性状的差异所对应的代换片段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步结果如下:(1)检测结果表明,4组近等基因系(02428→N11,Dular→N11,02428→Ba,Dular→Ba)代换片段的平均长度分别为4218kb、5005kb、5235kb、5103kb。(2)通过对部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检测,在分子标记J13~J26范围内找到5个重组体,将广亲和基因座确定在这两个标记之间,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13kb。用基因预测软件FGENESH,对该区段进行基因预测,在该区段内只有2个开放阅读框,1个位于负链,1个位于正链。负链上的基因编码一个功能未知的蛋白,正链上的基因编码真核生物天氡氨酸蛋白酶。天氡氨酸蛋白酶基因最有可能是广亲和基因的候选基因。此结果将对S_5~n的克隆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一定意义。(3)通过代换片段检测将色素原基因C定位于标记RM19556与RM253之间的188kb范围内,该位点与广亲和基因S_5~n的物理距离大约为427±94kb。(4)在分子标记RM20012与标记RM200172之间的重组与株高相关,这2个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大约为4.8Mb,可能在此区域内有与株高相关的基因存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7-06-01)

刘冠明,李文涛,曾瑞珍,张泽民,张桂权[5](2004)在《水稻单片段代换系代换片段的QTL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以台中 6 5为受体、窄叶青和低脚乌尖为供体培育的 10个水稻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 ,对代换片段上2 1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进行了鉴定。 10个代换片段的总长度为 2 30 0 0cM ,占水稻基因组总长度的 12 6 2 %。通过t测验比较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的表型差异 ,以P≤ 0 0 0 1为阈值 ,在 10个代换片段上共鉴定出 17个性状的 5 7个QTL ,平均每个性状鉴定出 3.35个 ,这些QTL分布于第 1、3、5、7、8、10和 12染色体上。 5 7个QTL的加性效应百分率在 1 10 %~ 89 73%之间 ,其中 15个QTL的加性效应百分率大于 10 % ,30个QTL在 3%~ 10 %之间 ,12个QTL小于 3%。(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4年12期)

代换片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陆地棉栽培种遗传基础狭窄,纤维品质及黄萎病抗性不及海岛棉,将海岛棉优异性状基因渐渗到陆地棉栽培种中,对于拓宽陆地棉遗传基础、创造优异种质和改良棉花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陆地棉中棉所45与显性无腺体海岛棉海1通过高代回交、自交,初步构建了渐渗有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代换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入选BC_4F_3单株(587个)和BC_4F_3优系单株(186个)2个世代群体的海岛棉染色体渐渗情况进行评价,并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方法(ANOVA)对入选BC_4F_3单株、BC_4F_(3:4)株行(587个)以及BC_4F_3优系单株3个群体进行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为进一步筛选单片段代换系和QTL精细定位作铺垫。1.通过表型分析,鉴定出大量在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表现上优于轮回亲本的材料。在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和伸长率上,BC_4F_3全部单株、入选BC_4F_3单株、BC_4F_(3:4)株行和BC_4F_3优系单株4个群体的超亲比例均高于30%,其中入选BC_4F_3单株群体的断裂比强度超亲比例高达74.79%;马克隆值的超亲比例BC_4F_3:4株行群体达到61.67%,其他3个群体的超亲比例在20.05%~28.49%之间。4个群体在铃重和衣分上的超亲比例在13.97%~55.88%之间。2.利用155个SSR标记对入选的587个BC_4F_3单株的11个连锁群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已检测的区域恢复到轮回亲本中棉所45的比率为84.3%~100%,平均背景恢复率为96.4%。其中,68株(11.58%)没有检测到海岛棉特有的标记,92株(15.67%)只含有一个海岛棉片段,92株(15.67%)含有2个片段,其他均含有3个以上片段。每株中海岛棉杂合片段平均总长为27.5 cM,最长的为187.5 cM,最短的只有1.1 cM,覆盖总检测长度的比率为0.1%~16.4%,平均为2.4%;导入的纯合片段平均为13.4 cM,最长的为121.2 cM,最短的只有1.1 cM,覆盖总检测长度的比率为0.1%~10.6%,平均为1.2%。3.利用覆盖棉花基因组2347.1 cM、分布在25个连锁群上的276个标记对186个BC_4F_3优系单株进行染色体片段渐渗情况检测,结果表明,在已检测区域恢复到轮回亲本中棉所45背景的比率为96.2%~100%,平均背景恢复率为98.4%;31株(16.67%)只含有一个海岛棉染色体片段,35株(18.82%)含有2个海岛棉片段,其他120株(64.52%)均含有3个或3个以上的代换片段,最多的含8个片段;每株中海岛棉杂合染色体片段平均长度为26.9 cM,最长的为77.5 cM,最短的为2.3 cM,占总检测长度0.1%~3.3%,平均为1.3%;导入的纯合片段平均为10.8 cM,最小的为2.3 cM,最大的为70.4 cM,占总检测长度的0.1%~3.0% ,平均为0.4%。4.利用单向方差分析方法(P<0.005)对入选BC_4F_3单株、BC_4F_3:4株行和BC_4F_3优系单株3个群体进行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QTL分析,共检测到31个控制纤维品质的QTL,45个控制纤维产量的QTL,单个QTL的加性效应贡献率为2.60%~23.80%。2个上半部平均长度、2个断裂比强度、1个衣分的QTL在2个群体中被检测到,1个上半部平均长度QTL在3个群体中都被检测到。通过与前人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有17个QTL在前人的研究中被检测到,其中上半部平均长度3个、断裂比强度4个、马克隆值2个、铃重2个、衣分4个、单株铃数1个和株高1个,表明这些QTL在不同群体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5.经高代回交和自交后,这些代换系群体中仍不乏纤维品质突出的材料,在入选BC_4F_3单株群体中筛选出20个单株(株行),2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均高于30.00 mm,断裂比强度均在31.0 cN/tex以上,表现稳定,且只含有1~7个的海岛棉代换片段,这些携带有海岛棉优异纤维品质基因的代换系为QTL精细鉴定、基因克隆和基因聚合提供了优质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换片段论文参考文献

[1].兰孟焦,杨泽茂,石玉真,葛瑞华,李爱国.以中棉所45为背景的海岛棉染色体代换片段的鉴定及纤维产量与品质QTL定位[C].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2011

[2].兰孟焦.以中棉所45为背景的海岛棉染色体代换片段的鉴定及纤维产量与品质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3].余波,吴远雨,吉华利,张艳琼,陆驹飞.水稻广亲和基因近等基因系代换片段长度检测及其利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8

[4].余波.水稻广亲和基因近等基因系代换片段长度检测及广亲和基因精细定位[D].扬州大学.2007

[5].刘冠明,李文涛,曾瑞珍,张泽民,张桂权.水稻单片段代换系代换片段的QTL鉴定[J].遗传学报.2004

标签:;  ;  ;  ;  

代换片段论文-兰孟焦,杨泽茂,石玉真,葛瑞华,李爱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