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孙莹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孙莹

北京市隆福医院神经内科100010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恢复期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82例,均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观察应用康复护理的康复效果,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活动能力。结果:82例患者中,独立10例,轻度依赖30例,中度依赖18例,重度依赖14例,完全依赖10例。实施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护理前,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护理中,通过康复护理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恢复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都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治疗时需要辅以相应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康复护理的应用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本院以收治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获得满意护理效果,现将康复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82例,男50例,女32例;年龄42~79岁,平均(56.9±3.1)岁;发病类型:原发病37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7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病程7~58d,平均(16.4±4.7)d。纳入标准:(1)均符合脑梗塞临床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3)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4)排除精神障碍、语言障碍、交流障碍、心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

(1)语言康复:①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结合患者的兴趣,将相应的书籍、图片等摆放在患者床头,方便患者阅读,为患者播放音乐、小品等,刺激患者的听觉、语言功能等,指导患者家属以患者兴趣为突破点,多与患者交谈,激发患者说话的欲望;②确定科学的语言训练内容:开展语言训练时,训练内容的确定坚持由简单到困难的原则,先进行单音节的训练,依据患者的训练效果,逐渐的过渡到字、词、句等[1];③注重患者对语言训练的反应:由于语言康复训练比较枯燥,患者长时间训练后会产生厌烦心理,护理人员注重对患者面部表情变化的观察,在患者表现出厌烦时对训练内容进行适当的变换,提高患者训练依从性。

(2)肢体康复:①被动训练: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展被动训练,在床上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首先活动大关节,接着再逐渐的过渡到小关节,同时辅以物理疗法,比如热敷、针灸等,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症状[2];②主动训练: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训练,比如翻身、摆肩等,促使肩部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摆腿,避免发生足外翻;双桥运动,避免发生足内翻。主动训练的强度可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③床下训练:护理人员首先搀扶患者在床下行走,接着过渡到患者独立行走,并逐渐的过渡到上下楼梯。

(3)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康复锻炼期间,由于语言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都比较差,会产生焦虑、失望、悲观等不良心理,降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比如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的病例、向患者报告康复的效果等,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积极的配合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利用ADL量表评价患者的康复效果,总分100分,0~20分判定为完全依赖,25~45分判定为重度依赖,50~70分判定为中度依赖,75~90分判定为轻度依赖,95~100分判定为独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分数越低,说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轻。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利用Barthel指数评价,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DL量表评价结果

82例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后,独立10例,占12.2%,轻度依赖30例,占36.6%,中度依赖18例,占21.9%,重度依赖14例,占17.1%,完全依赖10例,占12.2%。

2.2护理前后NIHSS、Barthel评分比较

护理前,患者NIHSS(26.4±7.6)分,Barthel(32.2±6.1)分;实施康复护理后,患者NIHSS(13.1±3.3)分,Barthel(65.7±8.6)分。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护理前,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临床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显著提升,有效降低病死率,但部分患者治疗后会出现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症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脑梗塞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之后,如48h内神经系统症状未出现进展,即可开始给予患者康复锻炼,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训练护理及肢体训练护理,可显著的改善患者语言障碍及肢体功能过障碍情况,促进脑组织重建,预防脑神经萎缩出现,改善患者以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在脑梗死康复期实施康复护理时,需要护理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有效配合,提升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及护理中,通过康复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秀丽.脑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5):77-78.

[2]谭莲芬,邝景云.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2):5273-5274.

[3]崔海琴,樊秀琴.综合护理干预促进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效果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11:8.

[4]张晓娟.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效果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6):242.

标签:;  ;  ;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孙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