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速率常数论文_刘俊,罗阳明,傅中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换速率常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常数,速率,疏水,伊利石,正离子,传质,核磁共振。

交换速率常数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罗阳明,傅中华[1](2008)在《液相氢-水同位素催化交换反应速率常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液相氢-水同位素催化逆流交换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在Pt-PTFE疏水催化剂与不锈钢θ填料1∶4分层装填的玻璃催化交换床中,讨论了温度和气液比对反应速率常数k的影响,比较了k与传质系数Kya。实验结果表明:k随温度升高和气液比增加而增加。k,Kya受温度和气速影响的变化趋势一样,但k值变化不如Kya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技报告》期刊2008年01期)

张涛,毛希安[2](2000)在《2D EXSY实验和几何平均法研究水与天然化合物的羟基之间的化学交换速率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二维核磁共振交换谱 (2DEXSY)研究了叁种天然产物的羟基质子与水的交换 ,叁种天然产物分别含有四到八个羟基质子 .较为简单的几何平均法 (GA)被用来进行数据处理 .GA法在假定体系和实际体系中 ,与全矩阵分析和初级速率近似比较 ,结果尚好(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00年05期)

阎江丽,毛希安,沈联芳[3](1998)在《化学和核磁共振中NH与H_2O交换的速率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核磁共振方法是研究物质动力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适用于处理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体系,大量的化学交换体系得以定量的研究,交换速率常数不断地被报道。但是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对于某些体系而言从常规NMR实验中获得的交换速率常数并不是具有真正化学意义的交换速率常数。而这一点一直未得到清楚的认识。考察NMR所研究的体系不难发现,用核磁共振动态方法研究的化学交换体系通常包括两种性质不同的类型:一类交换为一级反应,其交换关系式与化学方程式是一致的,用NMR常规动态方法测得的动力学数据具有化学意义,如化合物的构象交换。另一类交换通常不是一级反应,最典型的例子是胺或酰胺活泼质子H~N与溶液中水质子H~O之间的交换,这是生物分子体系中很重要的交换过程,其磁化强度交换方程为:(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1998-09-01)

施卫平,朱仁康,陆嘉星,高剑南,张五昌[4](1997)在《PtCl_4~(2- )/PtCl_6~(2-)体系电子自交换速率常数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籍静电引力接着PtCl_4~(2-)/PtCl_6~(2-)的PVP修饰电极,采用动电势扫描法、旋转圆盘电极法和电位阶跃法等测定了不同H_2PtCl_6溶液浓度、PVP膜厚度和支持电解质条件下PtCl_4~(2-)/PtCl_6~(2-)体系的K_(cx)值。(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1997年03期)

吕建明,杨立,陈平,刘有成,刘中立[5](1995)在《利用ESR和NMR线宽效应测定二硫蒽及其正离子自由基间的电子交换速率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ESR和NMR线宽效应,测定了二硫直及其正离子自由基高氯酸盐之间在快交换和慢交换过程中电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1995年01期)

陈荣悌,张启衍,李跃进[6](1990)在《配合物生成反应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Ⅳ.5位取代-1,10-邻菲啰啉-铜(Ⅱ)与镍(Ⅱ)的金属交换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UV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u(Ⅱ)和5位取代-1,10-邻菲啰啉(5-R-phen)配合物与Ni(Ⅱ)的金属交换反应动力学,实验在25℃、pH2.3—3.5范围内和离子强度为1.0mol·dm_(-3)。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反应对配合物Cu(5-R-phen)~(2+)的浓度呈一级关系,反应通过叁条不同的途径进行,这叁条途径分别为配合物的离解途径、质子催化离解途径和镍(Ⅱ)亲电缔合途径,反应遵循如下速率方程: r={k_0+k_H[H~+]+k_(Ni)[Ni~(2+)]}[Cu(5-R-phen)~(2+)] 本文根据动力学数据讨论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金属交换反应速率随配体碱性减小而增大,配合物Cu(5-R-phen)~(2+)的反应活性和配体5-R-phen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90年04期)

毛希安,游效曾,戴安邦[7](1990)在《从单一多位交换~(119)Sn二维交换谱求取SnCl_6~(2-)水解体系的动态交换速率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如何从单一二维交换谱提取速率常数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近似处理方法,即把较短混合时间τ_m内在二维平面上磁化强度传递看成是单向进行的,进而导出了二维交换谱中所有峰强随τ_m变化的表达式。所得结果与Ernst的精确结果在一级近似下完全一致,在二级近似下略有不同,但将难以求解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代数方程、用这一方法对新近获得的SnCl_4·5H_2O在水溶液中的~(119)Sn二维交换谱进行了处理,得到与实验相吻合的结果,并求得了SnCI_6~(2-)水解体系的动态交换速率常数。(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1990年01期)

蔡卫君,张正斌,刘莲生,郑士淮[8](1987)在《海水中重金属离子与固体粒子的交换作用动力学研究——Ⅰ.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不同初始浓度的微分法测定了海水中Cu(Ⅱ)与γ-AlOOH,α-FeOOH,无定形-FeOOH,水锰矿,蒙脱石及伊利石之间的交换作用动力学数据。得t=0时上述交换作用为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25℃)分别为0.110,0.069,0.042,0.214,0.064,0.043(分)~(-1)。活化能分别为12.3,5.8,4.9,<1,10.4,7.1(kcal/mol)。 根据浓度、温度和搅拌速率叁者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各反应在初始阶段均为液膜扩散控制(γ-AlOOH体系尚需进一步论证)。(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1987年03期)

交换速率常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二维核磁共振交换谱 (2DEXSY)研究了叁种天然产物的羟基质子与水的交换 ,叁种天然产物分别含有四到八个羟基质子 .较为简单的几何平均法 (GA)被用来进行数据处理 .GA法在假定体系和实际体系中 ,与全矩阵分析和初级速率近似比较 ,结果尚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换速率常数论文参考文献

[1].刘俊,罗阳明,傅中华.液相氢-水同位素催化交换反应速率常数的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8

[2].张涛,毛希安.2DEXSY实验和几何平均法研究水与天然化合物的羟基之间的化学交换速率常数[J].波谱学杂志.2000

[3].阎江丽,毛希安,沈联芳.化学和核磁共振中NH与H_2O交换的速率常数[C].第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1998

[4].施卫平,朱仁康,陆嘉星,高剑南,张五昌.PtCl_4~(2-)/PtCl_6~(2-)体系电子自交换速率常数的测定[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7

[5].吕建明,杨立,陈平,刘有成,刘中立.利用ESR和NMR线宽效应测定二硫蒽及其正离子自由基间的电子交换速率常数[J].波谱学杂志.1995

[6].陈荣悌,张启衍,李跃进.配合物生成反应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Ⅳ.5位取代-1,10-邻菲啰啉-铜(Ⅱ)与镍(Ⅱ)的金属交换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J].化学学报.1990

[7].毛希安,游效曾,戴安邦.从单一多位交换~(119)Sn二维交换谱求取SnCl_6~(2-)水解体系的动态交换速率常数[J].波谱学杂志.1990

[8].蔡卫君,张正斌,刘莲生,郑士淮.海水中重金属离子与固体粒子的交换作用动力学研究——Ⅰ.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7

论文知识图

SnClnBr4-n(n=0~4)交换体系中3个组分...4-2(3)激酶〇81<:3/0、(1...不同浓度下虫草素吸附1-3(1-F)2/3+2(...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对TG转化率的影响lnk与1/T的关系速率常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标签:;  ;  ;  ;  ;  ;  ;  

交换速率常数论文_刘俊,罗阳明,傅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