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塑导轨论文_叶绍斌,龚维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贴塑导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导轨,塑料,数控机床,静压,镗床,阻尼,拉伤。

贴塑导轨论文文献综述

叶绍斌,龚维强[1](2019)在《大型龙门铣镗床贴塑导轨与注塑导轨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型龙门铣镗床滑枕精度变化较大的故障,判断出是由于包裹滑枕的溜板贴塑导轨引起的。对此问题,研究了修复方案,经反复实验论证,选取出一种高质量、低成本的注塑材料予以代替。更换注塑导轨后,滑枕精度保持了稳定,提高了机床的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重型装备》期刊2019年03期)

张强,蒋珍君[2](2017)在《机床贴塑导轨拉毛快速修复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机床贴塑导轨拉毛快速修复方案,重点讲述了利用局部涂塑方法,堵住贴塑导轨两端拉毛的沟槽,防止异物进入,有效地阻止了原拉毛的贴塑导轨进一步恶化,仅对拉毛的贴塑导轨做简单的刮配处理,而无需通过彻底刮配贴塑导轨去除拉毛的沟槽或重新粘贴塑料导轨,大大节约了维修时间,为贴塑导轨修复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7年11期)

张丽萍,李业农,赵建杰[3](2016)在《某数控车床贴塑导轨直线度误差的灰色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L50数控车床为例,对斜床身贴塑导轨的工作情况做了分析。通过对影响斜床身数控车床贴塑导轨直线度的多种因素的分析,将其过去及现在已知的或非确知的情况,视作一个灰色系统。通过激光干涉仪定期检测贴塑导轨直线度的误差值,构成一个原始等间隔数据序列。按灰色系统建模法建立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白化形式微分方程,揭示贴塑导轨直线度的发展变化规律。再通过残差模型的修正,提高了计算精度。修正后的GM(1,1)模型可用来预测贴塑导轨直线度的误差值。(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6年04期)

张宏霞[4](2013)在《静压导轨、贴塑导轨与滚滑复合导轨在机床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3种不同类型导轨的性能及应用。(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3年04期)

郭成龙,袁军堂,汪振华,陈展翼,翁健光[5](2013)在《贴塑导轨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的识别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贴塑导轨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数控机床中,作为机床重要的支承和导向结构,其动态特性对机床的加工精度有重要影响。通过模态试验识别出贴塑导轨结合面的动态特性参数,分析滑动速度、载荷、贴塑厚度等因素对结合面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机床数字化设计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滑动速度增加会降低贴塑结合面的动刚度;适当增加面压、添加润滑油可提高结合面动刚度;导轨贴塑使结合面动态特性变化较稳定,其动刚度随贴塑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阻尼则随贴塑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实际应用中,贴塑厚度以1.2~1.5 mm为宜。(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3年03期)

王秋成,许雪峰[6](1998)在《贴塑导轨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财塑导轨应用于数控机床上的结构形式和TSF型贴塑导轨软带的粘接操作工艺。分析比较了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贴塑软带一铸铁摩擦副导轨与铸铁-铸铁摩擦副滑动导轨的一些技术特性,并总结了TSF型财塑导轨软带的工作特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袁嘉隆[7](1994)在《贴塑导轨及其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随着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对工作母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机床导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导轨的耐磨性能,降低导轨的摩擦系数,便成为国内外机床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于塑料导轨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极佳的自润捐性能,以及降低能源消耗。节约原材(本文来源于《磨床与磨削》期刊1994年03期)

林金荣,刘增利[8](1992)在《低温贴塑导轨胶粘剂研制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塑料导轨由于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极好的自润性能,即使在没有任何润滑剂的条件下也不会产生爬行。它对提高机械产品性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少能源消耗,节约材料,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目前世界先进工业国家都非常重视摩擦,磨损的研究,千万百计地研究如何提高产品的耐磨性能,国外许多技术杂志,专刊均较多地报(本文来源于《磨床与磨削》期刊1992年03期)

薛云鹤[9](1989)在《数控机床导轨新技术——贴塑导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数控机床对导轨的要求数控机床具有高速、高效、高精度的特性,要求导轨能保证移动部件对指令信号作出快速响应,移动精度高,位置稳定性好,无低速爬行现象,抗振性好,以及有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耐磨性。因此,数控机床的(本文来源于《机械工艺师》期刊1989年09期)

贴塑导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阐述了机床贴塑导轨拉毛快速修复方案,重点讲述了利用局部涂塑方法,堵住贴塑导轨两端拉毛的沟槽,防止异物进入,有效地阻止了原拉毛的贴塑导轨进一步恶化,仅对拉毛的贴塑导轨做简单的刮配处理,而无需通过彻底刮配贴塑导轨去除拉毛的沟槽或重新粘贴塑料导轨,大大节约了维修时间,为贴塑导轨修复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贴塑导轨论文参考文献

[1].叶绍斌,龚维强.大型龙门铣镗床贴塑导轨与注塑导轨的选择[J].中国重型装备.2019

[2].张强,蒋珍君.机床贴塑导轨拉毛快速修复方案[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7

[3].张丽萍,李业农,赵建杰.某数控车床贴塑导轨直线度误差的灰色预测[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6

[4].张宏霞.静压导轨、贴塑导轨与滚滑复合导轨在机床上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3

[5].郭成龙,袁军堂,汪振华,陈展翼,翁健光.贴塑导轨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的识别及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3

[6].王秋成,许雪峰.贴塑导轨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998

[7].袁嘉隆.贴塑导轨及其工艺[J].磨床与磨削.1994

[8].林金荣,刘增利.低温贴塑导轨胶粘剂研制成功[J].磨床与磨削.1992

[9].薛云鹤.数控机床导轨新技术——贴塑导轨[J].机械工艺师.1989

论文知识图

贴塑导轨动态()贴塑导轨静态()贴塑导轨动态()贴塑导轨动态()贴塑导轨载荷与变形量的拟合线贴塑导轨原理图

标签:;  ;  ;  ;  ;  ;  ;  

贴塑导轨论文_叶绍斌,龚维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