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其油田论文-耿红江,陈洪杰,杜彦敏,汪沈阳,周杰

达尔其油田论文-耿红江,陈洪杰,杜彦敏,汪沈阳,周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达尔其油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达尔其油田,油井,摩蚀,杀菌剂

达尔其油田论文文献综述

耿红江,陈洪杰,杜彦敏,汪沈阳,周杰[1](2016)在《达尔其油田油井摩蚀与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达尔其油田达14和达33区块油井发现偏摩和腐蚀现象,腐蚀因素包括pH值、氯离子、硫酸盐还原菌和总铁含量等.实验表明,油井的平均腐蚀速率为0.1 mm/a,腐蚀产物包括钙铁氧化物Ca_4Fe_9O_(17)和碳酸盐Mg_3Ca(CO_3)_4等,对偏摩和腐蚀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油井中管杆腐蚀和磨损之间相互促进,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加注杀菌剂和缓蚀剂、井斜段抽油杆使用双向保护接箍等针对摩蚀的防治措施,SRB由104个/mL降至10个/mL,平均腐蚀速率也下降到0.045 mm/a,达14区块的平均检泵周期从原来的平均216 d延长到478 d,延长一倍以上。(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期刊2016年02期)

杨福成,侯平舒,宋学霞[2](2012)在《达尔其油田腾格尔组下段-阿二段低幅度油藏水力压裂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音查干凹陷所辖的达尔其油田是典型的低幅度复杂断块油藏,受储层物性制约,油井产量低,稳产时间短。为提高单井产能,在以往压裂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选井选层原则、优化压裂施工参数、考虑破裂压力与油藏的适应性以及压裂规模与井网的适应性,达到利用压裂形成的宽短缝有效提高储层的导流能力的目的,也为后期注水稳产开发提供了地质条件;同时探索出适合白音查干油藏特点的压裂参数,为同类油藏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了经验。采油井实施压裂后,增油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王冬娟[3](2011)在《达尔其油田低阻油气层测井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达尔其油田沉积物源近,沉积厚度薄,岩性物性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导致腾格尔组储层发育低阻油层,通过综合分析低阻油气层常规电测井响应特征,总结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的测井识别方法,如双电法、视地层水电阻率法、自然电位减小系数法等,在所研究区块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吐哈油气》期刊2011年01期)

周连德[4](2008)在《达尔其油田储集层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达尔其地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构造特征,主要含油层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其次是都红木组一段,这两个含油层是本次研究的目的层。达尔其地区为一中生代山间断陷残留盆地,沉积相类型多且复杂,无论是纵向上还是横向上相变都比较快。加之东区与西区具有不同的物源供给,构造活动不均衡,从而呈现近物源、多期次、快速沉积、沉积相带窄、变化快的特点。在充分认识该区构造演化、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一段的沉积相模式。研究认为达尔其地区主要的沉积环境为湖泊沉积体系和辫状河叁角洲沉积体系,少量冲积扇沉积体系,其中深湖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是达尔其油田两类较为重要的浊积砂体。作出了都一段Ⅰ砂层组、Ⅱ砂层组、Ⅲ砂层组和腾格尔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并对都一段叁个砂层组的沉积微相与腾格尔组沉积微相进行了迭合,从平面分布特征来看,这种冲积扇—辫状河叁角洲—湖泊过渡相沉积体系控制着砂体的发育,使得砂体呈NE—SW方向条带状分布,对油(气)的分布影响比较大。从储层的成因机制上看,该区成岩作用和沉积相是两个主要的控制因素。通过对67张岩石薄片鉴定表明,都一段和腾格尔组储集空间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根据对形成孔缝有利与否将成岩作用分为两类:建设性改造作用和破坏性改造作用。建设性改造作用主要包括不稳定碎屑组分的成岩变化、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是该区储层改善的重要因素,其中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是两个关键因素。破坏性改造作用主要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自身矿物的析出(交代作用与次生加大作用),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形成不利。从沉积相的控制来看,储层物性较好的是浅湖砂坝和深湖浊积扇,其次为席状砂和深湖+浊积砂。由于后期断层对沉积作用影响较小,这种冲积扇—辫状河叁角洲—湖泊过渡相沉积体系控制着储层的发育,影响储层的物性的好坏,并匹配烃源岩的生排烃及圈闭形成期,控制着油(气)的分布。整体上看,达尔其油田油气聚集区沿斜坡呈NE—SW方向带状分布,这种条带性与沉积相界限大致平行。具体分布有以下叁个油气聚集带:高部位断背斜型油气聚集带、中部位岩性—构造型油气聚集带和低部位构造—岩性型油气聚集带。低部位构造—岩性型油气聚集带中浊积砂(扇)体、浅湖砂坝等隐蔽性油(气)藏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综合来看,达尔其油田高产井一般处于斜坡下部到深部洼陷附近,分布于浅湖—深湖坏境,发育于浅湖砂坝和浊积砂体等有利沉积微相中,储集物性好,近油源,埋臧深,受后期构造抬升等破坏作用小,这与达尔其西区整体构造背景有关,高产油井段集中在腾格尔组,其为达尔其油田的油气富集区。达尔其油田深湖环境有机质类型比较好,成熟度比较高,由于断层封隔性比较强,距离洼陷越近,油源越充足。油田斜坡低部位的近洼台阶,特别是第一、二台阶不但浊积砂体发育,而且油源充足,后期构造抬升比较弱,对油臧的破坏小,油藏保存条件较好(特别是腾格尔组),是比较有利勘探区。(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8-04-01)

周连德,徐国盛,王威[5](2007)在《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沉积相与油(气)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达尔其油田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一段具有近物源、多期次、快速沉积的特征,沉积相的类型多而复杂。勘探实践表明:该区"增储上产"的关键是寻找好的沉积微相中的优质储层。通过研究认为,达尔其地区主要发育湖泊、辫状河叁角洲、冲积扇叁类的沉积体系,好的沉积(微)相控下的储集层普遍具有高孔、高渗的特点,与产能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浅湖砂坝、席状砂、深湖浊积扇、深湖+浊积砂、辫状河水道和滑塌浊积扇是达尔其油田主力产油沉积(微)相。冲积扇~辫状河叁角洲~湖泊这种过渡相沉积影响着该区油(气)分布,使达尔其油田油(气)聚集区在斜坡上呈NE-SW方向分布叁个油气聚集带:高部位断背斜型油气聚集带、中部位岩性~构造型油气聚集带和低部位构造~岩性型油气聚集带,且在达尔其东区和西区油气分布各有差异。低部位构造~岩性型油气聚集带中浊积砂(扇)体、浅湖砂坝等隐蔽性油(气)藏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07年05期)

廖丰,徐国盛,周连德,王威[6](2007)在《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产量预测——以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产量预测是应用已知的测试资料和测井解释资料对产层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常规测井资料对未测试的油气显示层段进行产量预测的一种方法。本文以达尔其油田为例,介绍了产量预测模型的原理,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详细描述了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和测试资料建摸的思路。在相控条件下,应用MATLAB软件对研究区发育的优势沉积微相浅湖砂坝、深湖浊积扇和深湖夹浊积砂进行了产量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浅湖砂坝产量预测过程和预测效果来看,预测模型的可信度比较高,并且以未知样本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预测产量与测试产量稍有出入,但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产量预测为下一步优选测试层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07年06期)

李莉,徐国盛,王威,周连德[7](2007)在《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油气成藏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达尔其油田位于内蒙古二连盆地川井坳陷北部白音查干凹陷南斜坡白音构造带上。其主要生、储油层系为下白垩统的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第一段,为河流-叁角洲-深湖沉积体系。达尔其油田烃源岩丰度普遍较高,但不同烃源层成熟度差异大;储集条件总体来说比较好,但非均质性较强;具备良好的区域盖层条件。该区主要发育高部位断背斜油藏、中部位岩性-构造油藏和低部位构造-岩性油藏,油气遵循“临油源短运移就近聚集,‘Y’字形断阶式成藏,油气聚集区呈‘条带状’分布的富集规律”。(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靳广兴,许书堂,侯读杰,田世澄,洪萍[8](2005)在《控制内蒙古二连盆地达尔其油田石油富集度的关键因素——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3套烃源岩的质量和成熟度描述基础上,通过对原油物理性质、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的研究,在达尔其油田内划分出成熟度有明显差异的低熟油和成熟油。油源对比结果认为它们分别由都红木组一段低熟烃源岩和阿尔善组二段成熟烃源岩所生。推测成熟度参数介于低熟和成熟之间的原油为混源油。通过原油混合试验和油砂连续抽提试验证实了混源油的推测。通过油藏剖面中不同性质油层的分布特征研究,结合断层发育史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析认为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是控制该油田石油富集度较高的关键因素。此外,还分析了控制混源的断层组合特征。(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05年03期)

靳广兴,常俊合,李新军[9](2005)在《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稠油形成的叁种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密度、粘度和族组成的变化和相互关系与原油的成因有密切关系。虽然达3、达7、达12井叁个原油样品都具有密度大、粘度大,饱和烃+芳烃低和非烃+沥青质高等基本的稠油特征,但相比而言,达3井原油密度大、粘度小,而达7、达12井原油密度小粘度大。族组份中,达7、达12井原油的非烃+沥青质含量明显大于达3井原油。白音查干凹陷原油物性变化范围很大。通过多方面分析认为,原油成熟度,油气运移距离,油层埋深、盖层是否被断(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5-04-01)

谈玉明,冯建辉,张云献,靳广兴,潘长春[10](2004)在《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原油的分类与生物降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原油的物性、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及生物降解特征,将达尔其油田原油分为5种类型。(1)第一类为稀油。原油粘度和密度低,族组成以饱和烃组分为主,非烃和沥青组分含量低,甾烷异构化指标高,未遭受生物降解,成熟度较高。(2)第二类为原生未熟特稠油。原油粘度特大,密度相对较高,族组成以非烃和沥青质组分为主,饱和烃含量低。甾烷异构化指标低,未遭受生物降解。(3)第叁类为第一类与第二类原油的混合产物,且以第一类为主。(4)第四类属普通稠油,原油密度、粘度相对较高,为第一类原油生物降解而形成的。(5)第五类原油是第叁类原油生物降解的产物,原油密度和粘度与第四类原油相近,但甾烷异构化指标相对较低。除了第二类原油(未熟特稠油)来源于浅部都红木组一段未熟烃源岩外,其他四类原油都来源于(或主要来源于)深部腾格尔组和阿尔善组二段成熟度较高的烃源岩。(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04年04期)

达尔其油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音查干凹陷所辖的达尔其油田是典型的低幅度复杂断块油藏,受储层物性制约,油井产量低,稳产时间短。为提高单井产能,在以往压裂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选井选层原则、优化压裂施工参数、考虑破裂压力与油藏的适应性以及压裂规模与井网的适应性,达到利用压裂形成的宽短缝有效提高储层的导流能力的目的,也为后期注水稳产开发提供了地质条件;同时探索出适合白音查干油藏特点的压裂参数,为同类油藏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了经验。采油井实施压裂后,增油效果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达尔其油田论文参考文献

[1].耿红江,陈洪杰,杜彦敏,汪沈阳,周杰.达尔其油田油井摩蚀与防治措施[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6

[2].杨福成,侯平舒,宋学霞.达尔其油田腾格尔组下段-阿二段低幅度油藏水力压裂适应性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

[3].王冬娟.达尔其油田低阻油气层测井识别[J].吐哈油气.2011

[4].周连德.达尔其油田储集层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08

[5].周连德,徐国盛,王威.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沉积相与油(气)分布[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7

[6].廖丰,徐国盛,周连德,王威.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产量预测——以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

[7].李莉,徐国盛,王威,周连德.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油气成藏规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8].靳广兴,许书堂,侯读杰,田世澄,洪萍.控制内蒙古二连盆地达尔其油田石油富集度的关键因素——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作用[J].现代地质.2005

[9].靳广兴,常俊合,李新军.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稠油形成的叁种模式[C].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5

[10].谈玉明,冯建辉,张云献,靳广兴,潘长春.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原油的分类与生物降解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

标签:;  ;  ;  ;  

达尔其油田论文-耿红江,陈洪杰,杜彦敏,汪沈阳,周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