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洪庄镇1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东海县洪庄镇1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牛海燕

(东海县洪庄镇卫生院222336)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报告的131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群ADR发生率最高(32例,占24.43%),其次为40-49岁人群(26例,占19.85%),静脉滴注给药为引起ADR的主要途径(107例,占81.68%),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为主(69例,占52.67%),其次为中药制剂(42例,32.0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4例,占33.59%),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40例,占30.53%)。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029-02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我院2011-2013年收集的13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索我院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信息反馈。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2013年上报的131例ADR报告,利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和手工筛选方法,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131例ADR报告中,男性61例,女性70例,男女性别比为0.87∶1,ADR的发生无明显的性别差异。患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7岁,以60岁以上人群ADR发生率最高(32例,占24.43%),其次为40-49岁人群(26例,占19.85%)。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年龄/岁男性/n女性/n例数/n构成比/%

注:同一药品ADR可能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分别进行统计

2.5ADR类型及构成比

131例ADR报告中,多为一般的ADR,90例,占68.70%,新的一般29例,占22.14%;严重的ADR有12例,占9.16%。

2.6ADR转归

13例ADR报告中,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

3.讨论

131例ADR报告中,在性别上,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ADR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生,≥60岁的老年患者比例最大(占24.43%),与其他文献报道[1]一致这主要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消除;而且很多老年患者多合并其它疾病,联合用药较普遍,这些因素均能增加ADR的发生率。因此,给老年患者用药时,应遵循个体化差异,制订最佳给药方案,降低ADR的发生。

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最多,占81.86%,与其他文献报道[2]一致。

抗微生物药发生ADR的比例较高,占52.67%,与国内多数研究结果一致。临床上对微生物药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是其ADR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提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切实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因此,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控制剂量,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提高中药制剂用药的合理性。

在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中,皮肤及其附件反应比例最高,占44%,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一致。故应加强对不易观察到的反应如隐蔽的、潜在的、慢性的ADR监测工作。

综上所述,ADR的发生与药品种类、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虽大多数预后良好,但部分可发生严重ADR,导致医疗纠纷。因此,为减少ADR,除科学有效地开展ADR监测工作,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技术规范外,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ADR,增强用药风险意识,特别加强对高危人群、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和安全性监测,从而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发伟,王金明.浙江台州市椒江区7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2):172.

[2]张娟,熊永山,王登峰,张钒.武汉市2010年5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2):153-156

标签:;  ;  ;  

东海县洪庄镇1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