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中的应用

刘芳芳林晓霞刘娅

德阳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为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影响PICC导管置管率低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订整改方案并实施。结果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较活动前明显增高。

【关键词】品管圈;PICC;置管率;健康教育

品管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质量,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主动自发地参与管理,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血液肿瘤患者的特点主要是病程长,病情重,往往需要4~6个周期的化疗,长期的营养支持和大量的液体输入。化疗、高营养和高渗液体的输入对外周静脉损伤大,若不慎外渗,则后果严重。PICC穿刺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长期使用符合肿瘤患者须多次化疗的需要,在提高疗效、减轻痛苦、降低费用方面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2]。但因病员知识缺乏,对PICC不了解,置管后并发症多,维护困难及费用昂贵等几方面导致了血液肿瘤患者不愿意进行置管,我科为了提高PICC置管率,确保PICC置管在血液肿瘤患者中能得到正常良好实施,自2014起在本科室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血液肿瘤患者。纳入标准:血液肿瘤病人,凝血功能正常患者。排除标准: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者[3]。

1.2方法

1.2.1组圈

护理组长担任圈长,负责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每月活动1~2次。圈员7名,均自愿加入。全员用头脑风暴选出圈名“同路(通路)圈”,品管圈活动历时7个月,每2周1次,每次30分钟-1小时,主要通过面谈会议及微信群进行讨论。

1.2.2现状把握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查阅资料和收集数据,统计患者置管率低,了解PICC置管率低的原因。共调查74名患者,未实施品管圈前PICC置管率低的原因详见(表1、图1)。

表1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低查检表

1.2.4目标设定

通过柏拉图(图2)确定改善重点,设定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x改善重点x圈能力)[4],现状值=平均置管率21.5%,圈能力=圈员对圈能力评价79.73%,目标值=21.5+(21.5×79.73×52)=29.78%。

1.2.4对策拟定

1.2.4.1针对知识缺乏(1)送一名护士到上级医院学习PICC置管术并取到专科证书。对科室人员进行PICC相关知识的培训。(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多种形式宣传PICC相关知识(3)病室悬挂健康教育资料,每日由责任护士或责任组长进行健康宣教。(4)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由专人管理,每日上传PICC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对有疑问进行在线讲解。(5)每周三下午由专人负责让已置管病员及需要置管病员进行交流。

1.2.4.2针对维护不便(1)与静疗小组沟通,在院部支持下增加门诊次数,由每周两天改为每周四天。(2)特殊情况下错过专科门诊由科内专人提供PICC维护。(3)告知病员下级医院PICC维护地点及维护时间。(4)建立个人PICC维护手册,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为下一次维护提供依据。(5)带管离院时再次讲解PICC维护流程,我科护理人员定期电话回访。

1.2.4.3针对担心并发症(1)统一科室PICC换药流程,考核过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加强科内低年资人员操作及理论培训。(3)静疗小组会诊,对患者提供赛丁格技术穿刺。(4)让已置管患者向需要置管患者分享经验及感受,消除病员疑虑。(5)告知病员置管后日常注意事项。(6)置管后由专科护士进行跟踪及指导。

1.2.5效果确认

从2015年3~5月入住我科的血液肿瘤置管记录本对比(表2),置管率提高。

表2

2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32.14-21.05)/(29.78-21.05)*100%=127.03%,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32.14-21.05)/21.05*100%=52.68%

3讨论

3.1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PICC置管率,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意识和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5]。在此次活动护理人员不断的理论学习及技能培训,能够更深刻的掌握PICC规范维护的流程,真正做到规范维护技术普及化;并且对PICC患者及家属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及家属对PICC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配合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力地监督考核机制,提高了科内PICC规范维护质控管理,使得医护人员从心理上更加重视PICC置管的规范维护;建立微信群,实现了对病员及其家属更有效的远程指导,从而提高出院病员PICC维护质量。PICC置管登记本统计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后病员PICC置管率为52.68%达到活动的目标值,并且高于品管圈活动前的29.78%。

3.2开展品管圈活动给予圈员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圈员们都学会了使用品管工具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大家的质量管理意识、创新意识、科研思维能力及组织策划能力,同时也使大家感受到共同协作的快乐,取得了良好的无形成果,极大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真,皮红英,王玉玲.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52l-522.

[2]顾菊凤,何丽娟.PICC在肿瘤血液科的应用和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4(2):7-8.

[3]龚燕玲.苏小霞.白血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异常患者PICC置管护理体会.医学前沿,2013,33:320-321.

[4]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3.

[5]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4):1103-1104.

标签:;  ;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