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6岁以下婴幼儿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城中村6岁以下婴幼儿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卢英娟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西乡塘卫生院530007)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辖区6岁以下婴幼儿的贫血现状,为儿童保健科对婴幼儿贫血的防治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和综合门诊就诊且做了血液分析的1383例3个月至6岁以下婴幼儿血红蛋白(HGB)检测结果和红细胞(RBC)数作为数据来源,按年龄段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男童占725例,贫血327例,男童贫血发生率45.10%;女童658例,贫血269例,女童贫血发生率40.88%,男童、女童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p﹥0.05);不同年龄组发生贫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P<0.01)。结论我辖区婴儿组贫血发生率最高,达63.0%,幼儿组次之。我院儿童保健科应加大宣传科学母乳喂养和营养膳食指导的力度,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关键词】血红蛋白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营养膳食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190-01

贫血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一种最常见的症状,且以缺铁性贫血为主。铁是骨髓造血系统的主要原料,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如铁不足或吸收不良,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体重增长迟缓、骨骼异常,进而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引起学习能力下降,智力发育损害和行为改变,如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易怒等,同时,缺铁可造成含铁酶的功能下降以及脑神经系统变化,从而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缺铁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使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1]。我院辖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即人们常说的城中村,村中大量相对廉价的出租房,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务工人员在这里繁衍生息。为了解这一区域3个月至6岁以下婴幼儿的贫血发生状况,为儿童保健科对贫血的防治提供数据,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和综合门诊就诊且做了血液分析的1383例3个月至6岁婴幼儿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和RBC数作为数据来源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择2009年12月至12010年12月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和综合门诊就诊且做了血液分析的辖区内(包括当地和外来人口)1383例3个月至6岁以下婴幼儿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和RBC数。

1.2仪器和检测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末梢血(未满6个月的于足跟内外侧)采血20微升(第一滴血弃掉),经SysmexPocH-100i血液分析仪预稀释模式下测定。仪器每天室内质控均在控。观察项目为血红蛋白(HGB)和RBC数。

1.3统计分析方法结果按不同年龄组和贫血程度进行分类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贫血诊断标准[2]:3个月至6岁以下小儿:HGB∠30g/L,RBC∠1x1012/L为极重度贫血;HGB(30-60)g/L,RBC数(1-2)x1012/L为重度贫血;HGB(60-90)g/L,RBC(2-3)x1012/L为中度贫血;HGB(90-110)g/L(6岁以下)为轻度贫血。

2结果

2.1贫血发生情况本次调查1383人中男童725例,女童658例,符合贫血诊断标准的有596例,贫血发生率43.1%,其中男童贫血327例,男童贫血发生率45.1%,女童贫血269例,女童贫血发生率40.9%,男童、女童贫血发生率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X20.05(1)=3.84,P>0.05)。见表1。

2.2不同年龄组儿童贫血发生情况1383例中婴儿组(3个月~1岁)占586例,贫血369例,贫血发生率63.0%,其中符合轻度贫血诊断标准的有333例,符合中度贫血诊断标准的有36例;幼儿组(1~2岁)占459例,贫血发生率36.4%,其中符合轻度贫血诊断标准的有152例,符合中度贫血诊断标准的有15例;儿童组占338例,贫血发生率17.8%,其中符合轻度贫血诊断标准的有58例,符合中度贫血诊断标准的有2例;由此可见,年龄越小,贫血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X20.01(1)=6.63,P<0.01)。见表1。

表11383例6岁以下婴幼儿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年龄组男童贫血(例)女童贫血(例)贫血率(%)贫血程度(例)轻度中度

3m-1岁20316663.033336

-2岁922536.015215

-6岁202817.8582

合计(n=1383)32726943.154353

x2=2.51,p>0.05;x2=7.0,p<0.01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我院辖区6岁以下儿童易发生贫血的是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年龄越小,贫血发生率越高,这与国内许多地区的报道相一致。据张丽萍、尚煜报道,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9,P=0.000)。其中高峰年龄段在2岁以内,最高峰是1-1.5月龄,患病率为35.0%[3]。分析原因,可能是母乳喂养不当和不及时添加辅食引起的。

儿童贫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同年龄段影响因素不同,18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因素是低出生体重、母亲贫血、母乳喂养和未添加辅助食品[4]。婴儿在4~6个月时期是一个快速生长时期,这个时期的婴儿单从母乳或配方奶中很难获得全部营养素。因此,婴儿在4~6个月后,要及时添加辅食。针对我院辖区儿童贫血发生率的特点(婴儿组远大于幼儿组),儿童保健科的医务人员应加大科学母乳喂养的宣传,让年轻妈妈们掌握何时该给宝宝添加含铁丰富的辅助食品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降低婴幼儿贫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畅,孙静,赫欣.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6:6

[2]玉丛隆,尹一兵,陈瑜.检验医学高级教程[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226-227

[3]张丽萍,尚煜.河北省清苑县儿童贫血状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2):139-140

[4]崔淼.儿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8

标签:;  ;  ;  

城中村6岁以下婴幼儿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