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幌子的设计美学研究

中国传统幌子的设计美学研究

陈旻瑾[1]2004年在《中国传统幌子的设计美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时代的今天,在全球经济文化交融的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设计发展的土壤和源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马克思所言:“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东西”。因此,挖掘富有民族性的设计语言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设计美学为基本理论构架,选择了传统工艺文化中的幌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逻辑思辨、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国传统幌子的美学内涵。 幌子是中国古代店铺用来招揽顾客的形象性的行业标记,以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符号传达商品信息、辅助经营和招揽顾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其简洁生动的造型、鲜亮醒目的色彩、自然质朴的材料组成的视觉景观又极具装饰效果,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商业民俗景观。 美离不开感性的形式,形象性、感染性是美的主要特性,这种形象的感染性首先通过传统幌子形式表象的感官渲染表现出来。即在不违背基本招徕功能的原则下,表现为形的程式性、简约概括性、生动悦目性;色的鲜明性与单纯性;材质的自然性与质朴性。而形态、色彩、材质等形式因素在幌子的设计中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形成了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美感。 幌子不仅具有符号的一般特征,更具备作为艺术符号的情感性与象征性。这种丰富的情感寓意使幌子成为浓郁的主观意象,其中形的寓意传达集中表现为各种吉祥造型符号的运用及特殊历史民俗的符号化,色的寓意传达表现为设色与民族性的色彩喜好及文化内涵相一致,文字的寓意传达表现为吉祥字符的运用及构思的写意性。 “意境是中华民族这一古老的民族群体在不同时代所向往与追求的相对理想、和谐的人间生活美的境界。”幌子中这种意境不是直观显现出来的,而是蕴藏在其形意交融所折射的深厚的传统设计文化观和哲学理念之中。具体表现为美善相兼的原则、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浓郁的写意内涵、活泼的生命情调、强烈的整体韵律。 从形式层感官渲染的悦目、意象层符号寓意的悦心到意境层形意交融的悦神,中国传统幌子彰显了丰赡的内涵,反映了传统社会的审美观和文化心理。本文通过对其蕴涵的叁个美学层次的研究,剖析了传统幌子深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为当代设计的表现语言提供了有益的补充。而幌子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独特的都市视觉文化景观,其丰富的象征性、在当代的开发应用以及与现代标志的比较等将是本课题后续性研究的方向。

曹阳[2]2016年在《对中国传统店铺幌子的考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难觅踪影的店铺幌子,曾经却是中国大街小巷里的一道亮丽风景,那些看似生疏的图形符号却承载着中国一段厚重的历史。其实,中国传统店铺幌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它作为一种招徕生意的行业标识,在古代商业竞争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幌子丰富多彩的造型装饰特征,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商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匠人们的高超技艺,渗透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本文选择了以文献资料相对较多的老北京店铺幌子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设计美学,广告学,民俗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店铺幌子展开分析。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可以对当代的店铺广告设计有所帮助和启示。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节分为四节,主要对幌子的概念、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幌子的类型做一个总结性的介绍和梳理。第二章分为两节,主要是运用设计美学和民俗学的方法,对老北京店铺幌子的造型和装饰进行分析,归纳出幌子形式美的设计规律。第叁章分为两节,讲述与老北京店铺幌子设计相关的要素。第四章分为两节,探讨中国传统店铺幌子对店铺设计理念方面启示,以及如何让店铺设计更好地融入环境。

刘珂璐[3]2010年在《中国明清时期招幌中的设计美学分析》文中指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全球经济、文化快速交融的进程中,西方强势文化及价值观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重视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变得极为必须和迫切。把传统文化中的招幌纳入到艺术设计领域,通过分析、研究其设计现象与文化内涵,形成本土设计的文化个性也就有了其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招幌,作为传统商业文化与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构成了我国古代独特的商业户外文化景观,显示了鲜活的民族性和良好的实用性特质。本文以设计美学为视角结合以广告学、符号学理论,选择了发展形态最为成熟,文献资料也相对较多的明、清时期的招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将招幌分为形式层面、意象层面、意境层面逐级展开比较、分析,探寻蕴含其中的传统造物理念和美学内涵。同时,作者也希望从中能够为中国当代户外广告的表现语言提供有益的补充以及给户外广告设计的实践带来更多新的启示。

常青[4]2010年在《宋代幌子对现代商业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幌子是民间商业美术的一部分,它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效果和视觉传达特征。本文针对宋代幌子的淳朴与率真的美学理念进行研究,旨在挖掘中国宋代幌子的文化艺术理论,从而研究宋代幌子淳朴率真的美学理念给现代商业视觉传达设计带来的启示。试图从分析宋代幌子的内涵入手,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运用宋代幌子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结合大量的商业视觉传达设计案例,对现代商业视觉传达设计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希望填补幌子理论研究的空缺,提高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指出当代商业视觉传达设计把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融合的可借鉴性,把宋代幌子淳朴与率真的美逐步融入到当代商业视觉传达设计中,从而促进它在现代商业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和传承发展。证明幌子自身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尤其在融合现代设计理论与形式之后,不仅可以更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商业视觉传达设计,而且使其更具视觉特点与视觉优势。还为现代商业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和理论依据,也为现代设计的表现语言和现代商业视觉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养分。本文首先并介绍了对宋代幌子研究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以及理论的依据,简要分析了宋代幌子的淳朴与率真的美学理念的研究对现代商业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意义和研究目的,并且介绍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然后明确了宋代幌子的概念、分类,回顾了宋代幌子在传统商业中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及社会文化内涵,并且通过造型、色彩、材质、寓意和商业心态概述了宋代幌子淳朴与率真的审美特征;通过对宋代幌子的设计元素的可借鉴性研究,指出相关研究的不足与欠缺,并对宋代幌子进行对比与简析,对商业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深层次思考,分析其发展趋势及对宋代幌子的设计理论借鉴的必要性;目的是针对宋代幌子设计理念研究的欠缺,分析得出其自身的设计理论内容,并总结出宋代幌子的价值与应用性,得出的相关设计理论与优势价值,结合到实际应用中,从设计的角度,提出现代商业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的思路与建议,引导商业视觉传达设计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樊清熹[5]2010年在《传统招幌在当代商业设计中的价值研究》文中指出传统招幌是中国古代商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行业标识和宣传手段。它以直观生动的造型、自然质朴的材质、繁复巧妙的装饰构成古代市井繁荣的商业景观。而它也是商业智慧和极富审美趣味的技术美学的体现。招幌种类繁多,有展示商品的实物幌和模型幌、象征幌、特定标志幌、文字招幌等。从一定程度上说,招幌是商业发展的产物,而它的出现又进一步刺激了商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繁荣、百姓愉悦的幸福指针。在霓虹闪烁、光电生辉的当代商业社会,传统招幌作为一种亟待发掘和保护的民俗文化遗产,以其特有的形制和符号特征出现在民俗商业文化街区甚至是城市中具有特定情境的店面招牌中。有些旨在修旧如故,恢复其历史容貌;有些则与现代化的光电技术和广告手段相结合,形成各种富有时代感的招幌形式。诚然,传统招幌形式上的借鉴是有限的,而其所蕴含的品牌意识、诚信精神和营销理念却是我们当代商业社会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论文旨在通过民俗学、符号学、人类文化学的方法对传统招幌的造物情境、技术工艺进行一定层次的研究,挖掘其人文美学价值;并在阐述其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存在的重要意义。此外,文章对传统招幌在当代商业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剖析其丰富的实践价值和精神价值,以此来刺激、鞭策和鼓励我们现有的老字号、民族文化品牌,提出以“品牌形象塑造”、“文化内涵展示”和“商业诚信保证”等方式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实现复兴。此外,在当代城市改造的浪潮中,对于传统招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运用,能唤起人们对于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责任以及打造城市特色品牌的渴望,使城市的发展不会偏离历史的轨道。

蒋吟[6]2013年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美学在公共空间导向系统中色彩设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公共建筑为使用者提供功能指南和方向辨析的服务系统,空间导向系统的作用在当今中国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公共空间的导向系统作为当代公共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空间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空间个性的象征。色彩作为导向系统中的重要元素,通过与空间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引领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环境行为。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又能够和被传递的信息在形式和含义上完美地契合、打动人心,让人留下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从视觉传达的方面看,色彩能够更直观、更明确、更有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有利于导向系统的信息识别和明确。这个观点无论在人们的世纪生活经验里和科学实验中都有标明,人看到一件物体的第一印象,更多的是色彩而非形状。因此,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心理角度,也无论是理性认识还是视觉经验,把握色彩的内在规律和驾驭色彩的方法,是提高公共空间导向系统设计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纵观我国目前公共空间导向系统的色彩设计方面,虽然设计意识逐步觉醒,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问题较为浅显,指出设计错误、纠正设计规范即可解决;而有些问题则需要深层次探究其原因所在。尤其在色彩设计和配色方案方面,目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显得极为薄弱。尽管外国色彩设计科学已经基本总结出较为完整和规范的色彩搭配体系,但那些体系始终是在别国的国情、社会、历史和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许多色彩的定义、属性甚至文化内涵都与中国社会对色彩的传统认知不尽相同有的还是背道而驰的,若是不加筛选地整体照抄外国色彩设计理论和配色方案,必定会引起使用上的误解,从而削弱导向系统原本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初衷。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公共建筑的空间导向系统中的色彩设计的现状,剖析种种现象探究出其所出现的本质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利用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外国当代色彩设计科学和配色方案,根据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理论,试探索出适用于中国的几种较为典型的公共空间导向系统的色彩设计方法。

李锋[7]2014年在《试论传统招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文中研究说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记忆,同时这些记忆都铭刻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风貌中。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城市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脉络,连接着城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台儿庄古城作为已经湮灭的历史文化街区,对其保护、恢复与更新工作是延续其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前提。传统招幌是商家用以招揽顾客的独特店面标记,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符号传递商品信息,具有辅助商铺经营的功能。传统招幌艺术是伴随着商贸业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共同经历着辉煌与衰退。本文以台儿庄这座历经繁荣、衰退、毁灭、重建的秀美古城为例,探讨传统招幌艺术如何在新时代下传承其历史文化内涵并在设计观念上进行创新与发展。传统招幌艺术是我国商业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反映出传统社会的审美观念与哲学理念。因此在探讨台儿庄古城传统招幌艺术时就要先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说起,传统招幌艺术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其美好的符号寓意中,如何充分表达传统招幌的符号寓意并赋予其更多艺术气息将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台儿庄古城传统招幌具有特殊的地域范围,因此在地域文化符号的体现上应该沿着鲁南民俗文化特征进行展开。对于传统招幌艺术不仅需要传承,更加需要创新,要着重考虑在新时代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因此,本文旨在对台儿庄传统招幌艺术在符号寓意表达、现代设计理念融合以及新艺术风格的呈现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阐述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时代精神在台儿庄传统招幌艺术中的重要性。以此来营造更具时代气息的台儿庄商业文化氛围,打造台儿庄古城旅游新形象,并希望能为国内其它古城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主要通过现场调研法、文献参考法、比较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台儿庄古城传统招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进行详细而准确的研究。

张娉[8]2011年在《中国老字号店面设计发展趋势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老字号店面设计,其研究目的是探寻出中国老字号的发展趋势,具体通过以下叁部分的研究来完成。第一部分通过了解老字号的基本概念与行业分类、特点,区分老字号店面设计与一般性店面设计,其与一般性店面最大不同在于它具有文化传承性,表现在具体店面形式上为老字号的牌匾、幌子、楹联及特有的建筑形式。此部分为下面章节老字号店面形式的发展做基础铺垫。第二部分通过分析中国老字号店面的基本形式(中国传统式与中西混合式)与非老字号品牌店面的基本形式(一般品牌专卖店与特殊品牌专卖店——品牌博物馆),并以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老字号与非老字号店面异同,为探寻老字号店面发展趋势寻找契合点。第叁部分是对老字号店面设计发展趋势与展望的总结。即老字号店面设计发展一是对中国传统店面形式的继承与创新,具体做法为“整旧如旧”与“整旧如新”;二是应借鉴现代知名品牌专卖店店面形式,朝着以注重情感和深化体验的方向发展,即体验性店面,包括实体体验性店面与虚拟体验性店面。本文提出对老字号店面设计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本土店面形式设计理论的研究,在深层次上继承弘扬老字号的文化与经济价值,为当今经济建设发挥更多的作用。为老字号重新振兴与发展探索一条道路,同时也为老字号在历史积淀与现代应用探寻科学的结合点。老字号店面设计的研究,对中国企业店面设计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深远的意义。

刘少华[9]2014年在《中国传统图形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传统图形彰显着各个时代的民居、建筑、地域、民俗等方面的变更,呈现着不同地区的文化面貌,承载着中国数千年以来的文明史。在仰韶半坡文化中,半坡彩陶的纹饰所呈现的艺术形象尽管简洁,却寓意深刻,这些图形反映的是原始先民的精神世界,是当时社会的渔猎、农业、驯养动物的生产活动的场景展现。半坡文化的陶器纹样是人们最早用在生活用品上的图形实例,融合了当时艺术家们的审美智慧和想象力的创造性发挥,背后闪耀着原始先民们改造世界的坚定信念的光芒。这些古老的图形在数千年以来一直被广泛使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传统图形在不断地的发展与繁衍。中国传统图形源自于各民族文化的积淀和体现,具有无可限量的的文化价值。人们对于图腾的崇拜和来自人们精神深处的神灵观念,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石家大院“尊美堂”宅第有“天津第一家”、“华北第一宅”之称,从中足可领略汉族传统民居建筑之精妙,装饰图形之别具匠心。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的建筑风格与装饰物的图形纹样,充分体现了石家大院主人对幸福吉祥的祈求,石家大院的典型图形的运用影响着杨柳青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吉祥图形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别具一格,身处其中一定会感受到被中国文化的吉祥与祝福所包围。石家大院的传统图形显示出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建筑构造之科学精巧,图形运用智慧之高超绝伦。本文意在探讨数字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图形应用研究。通过引用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的多个传统图形案例作为分析点,并结合当代中国多位设计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以全新的审美角度和符合设计规律与审美法则的方式,引证从中国传统图形中以表现形式基础,探究中国传统图形的美学价值,结合现代的国际审美意识和法则,辩证这些应用的实例,以加深了解中国图形的深刻涵义,将传统图形经过完美的形式进行创新转化,使其符合新的国际视觉标准,使之立足于文化多元的世界之中,从而让国际社会共同分享中国传统艺人伟大智慧的结晶并将传统图形发扬光大。伟大的中华民族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摒弃一切以照抄西方作品为主的设计,深入发掘中国传统图形,发掘中华民族蕴含无限艺术财富的宝库,开拓民族艺术的视野,强化设计师的创新能力,让中华民族的设计师继承前人的智慧,发扬本民族自己独特的艺术,努力绽放传统艺术美的光辉,从而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

孙晓菲[10]2012年在《宋元时期招幌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招幌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它产生于民间创作,在市井文化的熏陶下发展成为民族传统的视觉传达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古代艺术形式,招幌以其五彩缤纷、生动的视觉形象招徕顾客,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与造型工艺在古代广告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招幌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渐演化为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不但以独特的造物形象与绚丽的色彩吸引顾客,更以其新颖的寓意、壮观的形式与集绘画、书法、雕刻、泥塑、建筑、纸扎等艺术于一身的综合特色,在其自然美、形态美、艺术美的高度融合中构成了独特的艺术景观。宋元时期的招幌不仅制作精良而且构思精巧,将主观情感与艺术构思融会贯通,再通过艺术表现手法转变成设计作品展现出来。各色各样的色彩、造型、图案等设计元素既传达了设计者丰富的情感,又折射出人们在传统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审美意趣。它的艺术特色,既具有辅助经营与招揽顾客的实用价值又具有较强的装饰、宣传效果。然而,宋元时期招幌的设计寓意不止体现在外在美的感官渲染,更渗透于意境层面的审美传递中。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传统商业文化遗产面临断代的危险,对其艺术研究也逐渐式微。因此,对其美学层次进行深入剖析,对当代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招幌发展的鼎盛时期—宋元时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设计为视角,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的各方面资料以及大量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案例,从分析宋元时期招幌的特点入手,依托传统文化,领悟宋元时期招幌的丰富文化意蕴。从设计的领域,对视觉传达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比较、分析蕴含其中的传统造物理念和设计内涵。藉此丰富招幌设计研究的思路,提高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以求对当下的招幌设计起到一定的建设性作用。本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章分为叁节。首先,对宋元时期招幌研究的时代背景做一个总体性的介绍;其次,明确宋元招幌的概念、分类,回顾宋元招幌在传统商业中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及社会文化内涵;再次,对宋元时期招幌的特征进行概述。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共分为叁节,通过对招幌设计元素,表现手法以及设计规律的详细地解述,剖析宋元时期招幌设计鲜明的艺术效果与视觉特征。第叁章主要通过对宋元招幌的设计特征的梳理,探寻其文化理念和设计理念,总结出招幌的价值与应用性,得出的相关设计理论与优势价值。并结合实际,提出现代商业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的思路与建议,引导设计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统幌子的设计美学研究[D]. 陈旻瑾. 江南大学. 2004

[2]. 对中国传统店铺幌子的考察研究[D]. 曹阳. 中央美术学院. 2016

[3]. 中国明清时期招幌中的设计美学分析[D]. 刘珂璐. 汕头大学. 2010

[4]. 宋代幌子对现代商业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D]. 常青.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0

[5]. 传统招幌在当代商业设计中的价值研究[D]. 樊清熹. 湖南工业大学. 2010

[6]. 后现代主义设计美学在公共空间导向系统中色彩设计的研究[D]. 蒋吟.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7]. 试论传统招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D]. 李锋. 曲阜师范大学. 2014

[8]. 中国老字号店面设计发展趋势的研究[D]. 张娉.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1

[9]. 中国传统图形的应用研究[D]. 刘少华. 河北工业大学. 2014

[10]. 宋元时期招幌设计研究[D]. 孙晓菲. 山东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中国传统幌子的设计美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