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论文_鲁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朱子语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朱子,朝鲜,徽州,卜筮,事功,词汇学,太极。

朱子语类论文文献综述

鲁进[1](2019)在《理学概念“志”与“意”的认知解读——以《朱子语类》语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理学核心概念"志"和"意"是心的两种表现。志是心之所向,在于目标的必须达到;意是心之所欲,重在权衡思虑,两者因有方向和终点的目的性而有路径意象图式和远近意象图式。在理学的概念隐喻中,两者可被隐喻为实体,因与心的关系而有活力。志刚健,其路径高远,其终点是光明的理想所在;意阴柔,其路径有长短、曲直、深浅区别。志的高远特性和路径意象图式体现在旅途隐喻,意味着理想的高尚和路途的艰辛。意的路径曲折,私意常不可言说,被隐喻成渣滓、脏物,需心中之理和圣贤之言的洗涤或擦除。但诚意之"诚"赋予了"意"道德和哲学意义。诚意是光明物,可消除私意阴暗的遮蔽。诚意作为内修的基础,它的隐喻特点体现在传统修辞的明喻手段。志和意的隐喻是理学概念隐喻系统的一部分,有其系统的连贯性。(本文来源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通[2](2019)在《《名公书判清明集》宋慈判词与《朱子语类》词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述《名公书判清明集》宋慈判词是除《洗冤集录》一书之外,宋慈留给后人的一组书判体散文。以往人们在研究与精读《洗冤集录》时,对其文字常常有些报怨。譬如:"由于原书是一种不文不白的文体,在许多地方已是白话,容易看懂,无须改译;主要问题在于文字很不严密,甚至文理不通,再加上掺杂一些当时使用而后来已成‘死词’的东西,致使原义(本文来源于《朱子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李讷[3](2019)在《《朱子语类》易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朱熹作为宋代大儒,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古代经书考辨尤为用力,在易学研究方面亦是构建了致广大而又尽精微的思想体系。朱熹易学思想作为他哲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中对《易》追本溯源的考究,对太极、阴阳、理气等范畴的具体运用,以及兼综象数、义理和图书学派的发展,可谓是宋以来对易学思想一次推陈纳新的大总结。“《易》本为卜筮之书”作为朱熹易学思想最为显着的特点,是成就朱熹易学思想体系构成的基石。朱熹认为《易》历经至今已是本象尽失,《易》洁净精微的价值内涵不是后人牵强附会也不是百家之言的万千道理,而是以“易本是空底物事”的独特言说方式开物成务!朱熹认为只有持虚明宁静之心、以前人先贤之指引与身经事变之实相结合才能够切身体会到《易》的智慧所在。在朱熹的易学思想体系中“太极”概念在卜筮象数、宇宙生成论、本体论中都有不同的涵义和定位。太极与阴阳的关系,以及阴阳的变化朱熹则始终坚持以“一体两分,两体合一”的逻辑关系进行解读。朱熹对于理与气的关系的理解,从本体论而言是理先气后的逻辑关系,从宇宙论而言则是理与气的统一。朱熹认为“太极即理”,其有“理一分殊”的统一性和特殊性。对于“太极动静”的辨析,朱熹则认为静之理为体,动之理为用。朱熹易学思想深邃的哲学内涵在《朱子语类》一书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晓农,赵增韬[4](2018)在《儒家典籍《朱子语类》英译探索——以《〈朱子语类〉选》和《〈朱子语类〉选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的问答录,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朱熹理学思想。"大中华文库"版《〈朱子语类〉选》是世界上第一部以专书的形式出版的《朱子语类》英译选本,随后又有《〈朱子语类〉选译》出版。两部汉英对照选译本共计英译《朱子语类》十九卷,主要以西方学术界读者为目标读者。在英译实践中,译者对译文有一个事理、语言和风貌上的总体追求,本着思想优先、适度厚重的原则,在原文本的术语系统和句篇英译层面采用了研究性、文献型为主的英译策略,同时关照原文的语言风格特征,努力使译文表述能够向西方学术开放,以期实现和西方学术话语的有效沟通。(本文来源于《孔学堂》期刊2018年04期)

郑墡谟[5](2017)在《朝鲜本《朱子语类》注释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学传入朝鲜后,朝鲜士人展开了对《朱子大全》《朱子语类》两书的校勘、抄写、分类及注解等工作,使朱子学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通过考察朝鲜后期朱子学研究深化过程中《朱子语类》的研究动向,考察从退溪《语录解》到李宜哲《朱子语类考文解义》出现为止期间所出现的各种《朱子语类》注释书的发展样态和思想背景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重新究明朝鲜《朱子语类》及朱子学研究的发展样态,充分反映了在东亚视野中朝鲜朱子学的特殊性。(本文来源于《朱子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王志阳[6](2018)在《朱子对杨时学行出处的继承与发展考论——以《朱子语类》中朱子对杨时评价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时的学行出处,是朱子高度关注的的对象,从正反两方面影响了朱子学术方法与外在事功的进取路径。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在内圣方面,杨时学术思想发展路径是朱子多元学术路径参照系,影响了朱子学术思想发展过程;在外王方面,杨时晚年入仕的利弊得失是朱子外王功业的参照系,影响了朱子入仕态度与选择标准。(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期刊2018年04期)

沈洋[7](2018)在《《朱子语类》与同期其他作品处置式的对比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朱子语类》进行文本研究,与同期处置式作品文本的对比。对比同期和时代相近的作品中处置式的分布、数量等情况,来研究处置式在历时和共时的发展历程,从而评定处置式在宋代时期在整个语法进程中地位。(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4期)

胡秀娟[8](2018)在《《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语焉不详之叁家门人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答问语録的汇编,是朱子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朱子语类》最早是由眉州黄士毅草创类分朱子语録而成,后来黎靖德又编纂"四録二类",咸淳年间总成《朱子语类》(省称"咸淳刻本")。现存最早的且保存较完善的《朱子语类》是成化年间由陈炜复刻的本子(省称"成化本"),它是黎靖德编纂的咸淳刻本的翻刻本。此后又产生了许多成化本的复刻本,如万历本、院本、贺本等。可以説当前最受广泛使用的就是黎靖德编篡的《朱子语类》版本内容。另外又有保存于日本九州大学图书舘的(本文来源于《域外汉籍研究集刊》期刊2018年01期)

徐时仪[9](2018)在《《<朱子语类>文献语言研究》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朱熹集理学之大成。朱熹的讲学语录是反映其理学思想体系的重要文献,也是宋代文人口语的实录,从中可“听”到朱子的经国之谋,济民之政,出处之义,交际之道,更可“看”到当时师生问答的鲜活场景,尤其是庆元党禁时的人情世态和朱子的心态,可以说更为(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周报》期刊2018-03-14)

马克文[10](2018)在《《朱子语类》语词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语类》作为一本朱熹以及其门人弟子讲学的实录,不仅包括朱熹的理学思想,更是研究宋代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生活的珍贵材料,也是存留宋代口语文献“活生生”的古白话文本资料。《朱子语类》以及古白话的词汇研究在近年来,已经较为深入透彻。对《朱子语类》的材料进行翻译,这不仅有利于朱熹思想的对外传播与普及,同时也是有利于古白话词汇的进一步探究。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朱子语类》其中的词汇分析,兼谈其中词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关系。根据前人的《朱子语类》词汇研究成果,同时对于现有的译本进行分析评述。绪论,首先介绍了《朱子语类》的价值,以及其翻译的价值与意义。其次,对《朱子语类》的语词研究以及翻译的成果进行耙梳,从宏观上对于《朱子语类》的词汇翻译研究的目标提出规划。第一章,探究古籍今译的问题以及必要性。从今译的历史出发,探究朱熹与古文今译之间的关系,历数了古文今译的历史,探讨了同义词、近义词与词汇翻译的关系。第二章对《朱子语类》的现行的选本进行了梳理分析,从选取的逻辑到用字以及注释进行了集中讨论。深入探讨了各本选取原则偏好的共性,总结了用字方面注释的错误。第叁章总结词汇翻译中的诸多问题,从《朱子语类选》的不足出发,对于翻译的方法进行探讨。进而讨论了两个问题:古白话翻译中语素的变化原则;古白话词汇到现代汉语词汇的复音化过程在翻译中的运用。第四章对于《朱子语类》中的俗语词进行翻译的操作以及对现有的翻译版本进行了讨论。从古今异义的词汇、古今通义的词汇两个角度对于词汇翻译进行了分析讨论。深入探究严复的“信达雅”与尤金·奈达的“等效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朱子语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概述《名公书判清明集》宋慈判词是除《洗冤集录》一书之外,宋慈留给后人的一组书判体散文。以往人们在研究与精读《洗冤集录》时,对其文字常常有些报怨。譬如:"由于原书是一种不文不白的文体,在许多地方已是白话,容易看懂,无须改译;主要问题在于文字很不严密,甚至文理不通,再加上掺杂一些当时使用而后来已成‘死词’的东西,致使原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朱子语类论文参考文献

[1].鲁进.理学概念“志”与“意”的认知解读——以《朱子语类》语料为例[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刘通.《名公书判清明集》宋慈判词与《朱子语类》词汇的比较研究[J].朱子文化.2019

[3].李讷.《朱子语类》易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9

[4].王晓农,赵增韬.儒家典籍《朱子语类》英译探索——以《〈朱子语类〉选》和《〈朱子语类〉选译》为例[J].孔学堂.2018

[5].郑墡谟.朝鲜本《朱子语类》注释书研究[J].朱子学刊.2017

[6].王志阳.朱子对杨时学行出处的继承与发展考论——以《朱子语类》中朱子对杨时评价为中心[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

[7].沈洋.《朱子语类》与同期其他作品处置式的对比整合[J].戏剧之家.2018

[8].胡秀娟.《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语焉不详之叁家门人考述[J].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18

[9].徐时仪.《<朱子语类>文献语言研究》序[N].语言文字周报.2018

[10].马克文.《朱子语类》语词翻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朱子语类》中“阿”“)L”“...《朱子语类)“训门人”,卷中...南宋理学家朱熹朱熹画像种内蕴着浓和远的平淡是要经过...太极论-邵雍石刻像,在河南辉县邵雍祠焦秉贞《耕织图》

标签:;  ;  ;  ;  ;  ;  ;  

朱子语类论文_鲁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