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群体关系论文_唐逸云,徐万佶,吴梦吟,钟晓华,王永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利益群体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利益,群体,关系,群体性事件,中国,党群关系,动因。

利益群体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唐逸云,徐万佶,吴梦吟,钟晓华,王永彬[1](2018)在《各利益群体对当前医患关系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不同利益群体对医患关系的认知,为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7年对重庆市居民、医务工作者及在校医学生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216份。并选取其中12名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结果相对于居民,更大比例(40.1%)的医务工作者认为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在影响医患关系主要因素的认知上,医患双方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居民与医务工作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居民认为高昂的医疗费用,医生的个人修养水平不够是主要因素,医务工作者则认为是不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与媒体的误导。同时这叁类人群都认为医患之间沟通不畅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媒体作用认知上,39.5%的医务工作者和22.5%的居民都认为媒体不够客观,容易引起大众对医务工作者的误解。认为媒体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居民占其总数的42.8%,而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分别占8.4%和15.5%;叁类人群中的大多数都认为媒体舆论对医患关系影响程度比较大;在对媒体报道的信任程度上,44.7%的居民和86.3%的医务工作者都认为媒体报道不太可信,与医务工作者相比,更大比例的居民会选择信任媒体。结论面对一些恶性医患冲突时,法律是保护医患双方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为了降低恶性冲突生的可能性,医方与患方要加强沟通,同时媒体应培育具有一定医疗专业知识的媒体队伍,做出中立、公正的医学报道。(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8年14期)

郝志敏[2](2014)在《北方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调查显示,企业主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劳动者利益关系具有一致性、层次性和不平等性。由于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叁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劳动关系基本上处于平稳状态;由于利益的层次性和不平等性决定了他们叁者之间必然存在明显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甚至在特殊条件下,这种矛盾和冲突在极少数企业还会激化成为群体事件和刑事案件。为了正确调整中小民营企业企业主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劳动者的利益关系,在中小民营企业建立持久和谐的劳动关系,一是要不断完善法制,培育健康的市场主体,坚持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二是切实加强企业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形成调整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利益关系的强大组织力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会论坛》期刊2014年05期)

谭文红[3](2014)在《和谐党群关系视角下利益群体的理性表达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显性化的特点。利益分化对党群关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利益问题成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因此,从利益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密切党群关系的思路和途径,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谢海军[4](2014)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动因及逻辑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利益群体性事件动因逻辑关系"压迫—反应"的简单因果模式不同,"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生成动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利益受损的基础性动因———利益表达受阻的中间变量——不公平感社会心理"的复杂模式。"利益受损的基础性动因"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源头,在事件现场"隐性"存在;利益表达受阻是连接"无直接利益冲突"产生的基础性动因和不公平感社会心理产生的中间变量;不公平感社会心理冲突是无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事件现场行动的"显性"直接动因,"泄愤性攻击"是社会心理冲突能量的宣泄,更多表现为"暴力抗争"。(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4年01期)

秦广虎[5](2013)在《基于博弈视角的皖江城市带旅游景区利益群体关系测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旅游景区利益群体关系复杂的背景,运用博弈论中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分析我国旅游景区利益群体间的利益构成、影响因素和博弈形成的不同格局,通过对皖江城市带景区利益群体关系实证分析,探讨利益群体间的博弈关系发展轨迹,并从门票价格制定、旅行社服务质量、当地居民行为规范、景区的服务与接待能力提升和政府利益再分配等方面,提出改善我国旅游景区利益群体关系的对策。(本文来源于《铜陵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刘勇[6](2012)在《改革开放以来工人群体利益关系的变化及其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工人群体不断分化成为一个内部充满异质性因素的多元结构,这不仅表现为因工业化、城市化而不断增加的新的工人群体,而且表现为因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带来城镇工人身份的转变;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迅速增加,更表现为工人群体在构成、分布、生存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由于工人群体内部结构不断分化、利益冲突加剧以及部分工人群体边缘化等问题的存在,建立并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表达机制,既是形成有效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均衡、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王彦博[7](2012)在《从利益关系角度分析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根源及处置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财富分配并不均衡,各阶层生活差距渐大,弱势群体成员心理失衡;贪污、腐败、不作为现象增多;另外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民生问题等都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针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群体性事件本文从利益关系的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成因的根源,并提出了预防及处置方法。(本文来源于《商品与质量》期刊2012年S6期)

杨涛[8](2011)在《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处在中国体育体制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过程中,是职业化的初级阶段。在运作过程中,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群体。通过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关系模型的描述,即委托代理关系、契约关系、交易关系和产权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各利益相关群体的认识和相互关系的剖析。为此,政府及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转变职能,确立"服务至上观";建立"定制化生产"的运动员业务外包关系;建立快速、敏捷的信息化平台,提高联赛的应变能力;加强和完善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继续推行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准入制度。(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郭玉川[9](2011)在《利益关系视角下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体性事件主要是由于利益关系的失衡,再加之有关利益表达机制和矛盾解决机制不完善,产生各种民怨和社会不良情绪,最终导致矛盾激化而发生。只有积极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理顺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不良情绪,才能从根本上防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1年24期)

谷秀侠,张晓云[10](2011)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外部利益群体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专业合经济组织的外部利益群体除各级政府外,还有一些其他利益群体,正确处理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外部其他利益群体的关系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其他外部利益群体或者利益集团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社区合作组织;二是现实的和潜在的顾客;叁是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四是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竞(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1年02期)

利益群体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调查显示,企业主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劳动者利益关系具有一致性、层次性和不平等性。由于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叁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劳动关系基本上处于平稳状态;由于利益的层次性和不平等性决定了他们叁者之间必然存在明显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甚至在特殊条件下,这种矛盾和冲突在极少数企业还会激化成为群体事件和刑事案件。为了正确调整中小民营企业企业主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劳动者的利益关系,在中小民营企业建立持久和谐的劳动关系,一是要不断完善法制,培育健康的市场主体,坚持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二是切实加强企业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形成调整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利益关系的强大组织力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利益群体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唐逸云,徐万佶,吴梦吟,钟晓华,王永彬.各利益群体对当前医患关系的认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

[2].郝志敏.北方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状况的调查和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4

[3].谭文红.和谐党群关系视角下利益群体的理性表达路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

[4].谢海军.“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动因及逻辑关系分析[J].中州学刊.2014

[5].秦广虎.基于博弈视角的皖江城市带旅游景区利益群体关系测度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3

[6].刘勇.改革开放以来工人群体利益关系的变化及其调整[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7].王彦博.从利益关系角度分析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根源及处置途径[J].商品与质量.2012

[8].杨涛.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

[9].郭玉川.利益关系视角下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J].人民论坛.2011

[10].谷秀侠,张晓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外部利益群体的关系[J].农民致富之友.2011

论文知识图

草场“双权一制”实施中的相关利益电网建设利益群体利益格局图第叁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第叁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隐形利益群体分类一4:品牌关系中相关利益群体的存在层级...

标签:;  ;  ;  ;  ;  ;  ;  

利益群体关系论文_唐逸云,徐万佶,吴梦吟,钟晓华,王永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