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西省高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江西省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胜男[1](2021)在《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于2002年8月颁布实施,针对高校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有效地指导了高校体育课的实践发展方向,其中要将体育课程的设置适当地调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所占比例,体育课程的设置需要体现民族特色。武术散打作为一项具有中华武术传统特色的项目,其技术成熟、动作丰富且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攻防理论十分全面,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方法多样,趣味性强,对大学生在青春期心理宣泄方面也有积极的帮助,其运动特征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其次,江西省自2008年开始就在省青少年锦标赛中增加了大学生组比赛,江西省高校组常在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中参赛队伍多、成绩突出,赢得了全国高校的好评和声誉,基于这种良好趋势应该保持武术散打在江西省高校中的优势,开展武术散打公选课特色课程,不仅推广武术散打,更能够树立民族自信和武术自信,更有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地发扬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下才能源远流长。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的现存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11所开展武术散打公选课高校中随机抽取了372名武术散打公选课学生和13名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教师,运用相关研究方法,对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发展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师资匮乏;2.江西省普通高校学生对武术散打的认识度不高;3.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的教学缺乏先进手段,与“互联网+”联系不够;4.江西省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公选课的设备设施有待提高;5.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缺乏适合的教材。针对目前江西省武术散打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的不断进步和发展:1.多渠道提升武术散打师资能力;2.多途径多角度做好武术散打宣传,提高学生的认识度;3.根据武术散打的技术特点,合理安排课时学制;4.组织专家撰写武术散打公选课教材;5.全方位参加现有不同类型级别的比赛,赢得荣誉,以赛事促影响;6.提高领导重视,改善武术散打公选课的软环境和硬环境;7.“互联网+”运用武术散打公选课教学;8.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抗击新冠疫情,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但也发现目前江西省普通高校在武术散打公选课中存在一些改革的契机:1.撰写一本专门针对散打公共选修课零基础学生的适用教材,将教学经验和训练比赛经验整合成一本教材范本供武术散打公选课学生使用;2.在后疫情时代,学会利用互联网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填补武术散打专业教师随着年纪的增大,部分教师的动作技术不到位、不规范,避免教学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问题;3.将VR技术应用到目前的武术散打教学中,减少或避免武术训练过程中的意外发生,减少在进行高难度动作过程中的运动损伤,弥补在教学过程中器材设备设施不足给学习者带来的感官上缺陷。

曲亚楠[2](2021)在《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为考察对象,通过系统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和规范分析,综合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深入剖析了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建设中的供需失衡、师资队伍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中青年学术骨干占比较低、高级职称占比低等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最后,结合江西南昌职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及相关理论,提出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健全人才引进薪资福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传帮带”师资平台建设,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职称评审制度,拓展以校政、校企和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等对策建议。

傅正臣[3](2021)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龙在中华文化中属于精神的传承,而经过多年的发展,舞龙这个体现龙之精神的运动,一直在激励着中华儿女,努力去奋斗。舞龙运动是集体性运动项目,兼并娱乐与健身两种特性,作为传统文化非常具有民族的特色,具有神秘的色彩,自活动初始,就受到大众的喜爱,参与人员手持着龙把,在前进的过程中互相配合,完成舞龙当中的各种动作,包括腾、跃、游、穿等,舞龙方式的改变以及姿势的变化决定了龙的形态的转换,经过这种转换从各个方面展现着龙的特征,展现出其精气神。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国家针对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了大力的支持,这让高校在体育的改革上受到了积极的影响,部分高校也对舞龙运动进行了引进,让传统体育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当前,各个高校成为了舞龙运动的主要传承平台,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在舞龙运动的弘扬方面已经成为了主要人物。然而就算如此,在学校当中引进舞龙运动,也仍旧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专家采访、问卷调查,以及统计相关数据进行逻辑分析等方式对江西省已开展舞龙运动的13所高校就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为:1、舞龙运动在江西省高校中的开展现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有些学校开展的时间较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些学校起步较晚发展欠佳,目前已开展舞龙运动的高校只有13所,并且大部分是以专业队的形式开展舞龙运动,缺乏专业课程设置。2、课程建设方面,只有1所高校把舞龙运动纳入了体育专修课程中,5所学校设置了选修课程,参考书籍不统一,没有标准化课程体系,舞龙运动的课程教学无从参考,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舞龙运动在江西省高校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与支持,不利于舞龙运动在江西省高校中的长远发展。3、对于江西省高校来说舞龙运动后备人才缺口较大,师资储备较薄弱,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江西省高校还存在很大不足。同时高校舞龙教师对于舞龙运动的科研也比较欠缺,舞龙运动所蕴含的理论和文化价值挖掘不够,缺乏创新型研究。4、江西省高校开展舞龙运动存在一个很严重的资金问题,大部分高校的经费都是靠学校补贴与社会赞助,缺少专业的舞龙训练场地,器材配套方面不够完善,无法满足舞龙运动的训练需求。5、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缺少竞赛和对外交流的平台,各个高校的舞龙竞技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运动员没有展示技能的平台,竞技水平也得不到提高,抑制了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发展。鉴于此,目前舞龙运动在江西省高校中的开展情况研究认为虽然存在不足,但是发展的潜力特别大。若将舞龙运动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中,构建标准化课程体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丰富舞龙运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等。让舞龙运动的发展在江西省高校中更加健康快速的进行。

王艺芳[4](2021)在《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公益、安全、优质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趋势和全球性议题。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是我国学前教育体制变革的目标,也是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如何?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存在哪些差异?影响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基于回答这一系列问题的需要,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遵循“界定核心概念——确定价值取向——建立理论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研制监测量表——监测发展水平”的思路对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监测进行研究。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是指基于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的理念,由政府主导,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面向全体3-6岁儿童不以营利为目的、收费合理、办园规范、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准基本公共服务。基于西方和我国公共服务监测价值取向的演变历程及趋势,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提出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综合参考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评价学等多学科理论和经典成熟的公共服务监测模型,建立了涵盖功能、环节、价值目标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理论模型。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以公共性为基本价值,在功能上主要指向宏观区域公共利益和微观个体满意度的实现,在环节上包括“投入——分配——产出——结果”,在价值目标上要实现服务充分性、服务均衡性、服务公益性、服务满意度。在此基础上,研究者编制了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并利用三轮次德尔菲专家访谈法进行修订。基于建构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者编制了分别用于监测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宏观发展水平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监测量表》和微观发展水平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监测量表》。经过小样本试测与大样本施测,运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级反应模型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监测量表》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监测量表》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进行检验,得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有保障的监测量表以及经过实证检验与调整过的监测指标体系。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山东省的青岛市、江西省的上饶市、贵州省的贵阳市为样本省市,抽取75位教育行政人员、994位幼儿园教师、4155位幼儿家长对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主观评价,并利用2019年相关客观教育统计数据获得客观绩效。通过潜在剖面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展现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发展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较高且存在较大差异,宏观发展指数、微观发展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的得分分别为87.19、77.94、84.68,且宏观发展指数高于微观发展指数,主观评价高于客观绩效;(2)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投入的充分性有待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存在显着省际和城乡不均衡;(3)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家长满意度水平一般,政府职责满意度有待加强;(4)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相关利益者对幼儿园收费实惠性、入园平等性、时间匹配性的评价存在冲突性,而一致认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依旧存在、教育经费补贴过低、幼儿园质量较高;(5)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可以分为低认可度组、中认可度组和高认可度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可分为低满意度组、中满意度组和高满意度组,来自山东、城市、县城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有可能归属于高认可度组和高满意度组;(6)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影响因素存在多层次性与复杂性,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在幼儿园教师的年龄、教龄、第一学历、职务、编制、园所级别、省份、城乡存在显着差异,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在家长的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园所性质、园所级别、省份、城乡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省份、城乡、园所级别、职务、编制、户口类型等因素是影响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和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政府主导性、供给与分配的有效性、弱势补偿性等,提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对策。综上所述,本研究明晰了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内涵与监测的价值取向,构建了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模型、监测指标与监测量表,分析了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发展差异与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本研究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及监测提供了理论奠基与实证支持,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胡珊珊[5](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J中职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职业教育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国家教育发展关键之一是师资队伍建设,而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师的流失更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稳定,文化课教师的流失现状需要得到关注和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J学校的调查,包括学校文化课教师现状,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现状调查,对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问题访谈,对在职教师流失意向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的原因有: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对文化课教师群体重视不够、编制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不足。从学校层面来看,在用人制度存在问题、考核机制有待完善、薪资福利社保体系有待完善、职后培训机制不健全、文化课教师群体缺乏重视、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上公平感的缺失。从教师层面来看,文化课教师职称晋升难、专业发展难、职业认同感底、自我期待过高。从中职生层面来看,对文化课的认识问题,文化课教师管理压力大。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家长期望值低,文化课教师家庭认可低,及社会对文化课教师的偏见。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也相应的提出一些解决对策。政府层面上,关怀文化课教师群体,增加投入,完善编制管理、师资培训。学校层面上,改善教师职业规划、教师发展环境、教师培训、教师评价、奖励制度,给予民主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尊重文化课教师。教师层面上,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形成专业理念与师德,完善专业理念、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学生层面上,要引导中职生学习文化课,降低文化课教师管理压力,提升成就感。社会层面上,家长应对文化课教师理解尊重,文化课教师应获得全社会认可。

鲍建辉[6](2020)在《江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程对校园足球师资建设的贡献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将校园足球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意见》,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校园足球活动实施的目的是广大学校普遍开展足球运动,学生广泛参与足球活动,校园足球人口显着增加,学生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和意志品质明显提高,形成有利于大批品学兼优的青少年足球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体系。随着校园足球的发展,我国中小学对足球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正是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摇篮,所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校园足球的推广与开展。为了解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程对校园足球师资建设的贡献度,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省高校足球专修班学生情况、教学大纲现状、足球课程教学内容、足球课的教学方法、高校的教学环境、足球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足球课的师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足球专修课程,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班的性别构成、学生基础运动经历等方面的缺陷,严重制约着校园足球未来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结论二:江西省高校足球专修课程任课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运动技能、教学技能等方面的特征,整体趋向于利好,能够满足校园足球未来师资培养需求。结论三:江西高校足球专修课程开课学期和开课课时数,能够满足学生对足球理论知识和足球技能学习需求,有利于校园足球未来师资的养成。结论四:江西省高校足球专修课程依旧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综合创新不够,影响着足球专修课程学习的质量;足球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失之于片面和单一,缺少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制约着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结论五:江西高校足球专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是以足球技能学习为主,淡化了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利于复合型教师的培养。结论六:江西高校教学环境、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情况整体向好,基本满足专修班学生学习的需求,有利于高校对未来校园足球师资的培养。为提高江西高校足球专修课程对校园足球师资建设的贡献度,建议如下:江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修课程开课前应增加足球专项测试,鼓励女生选择足球专修课程;重视足球理论课程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足球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为应对中小学小场地教学的实际需求,高校应加强小场地设施建设。

刘丹[7](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江西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互联网+”计划,该计划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升级,另一方面又促使大学生创业教育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趋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改进十分有必要,同时这也是为了促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个人价值。基于此,本文以S大学为例,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江西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提升策略。首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叙述,并立足于此,指出“互联网+”背景下的江西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兴趣不高、态度不积极,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专业知识或技术含量不高,大学生创业需求得不到满足,高校创业教育停滞于浅层,参加创业实践活动人数少、成果转化率低,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不完善。并从大学生、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导致问题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危机、“互联网+素质”的欠缺、农耕文明的传统、高校现行管理制度的制度逻辑、文化舆论环境的不友好、强组织连接社会形态所导致的集体对个体生存生活环境的过分侵蚀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又分别提出了改进教育理念和重视价值观教育、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外部环境和发挥政府牵头作用、完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三大措施,旨在促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平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新旧事物,帮助大学生培养发展创业创新素养、完满人格及理想的实现。

李辰[8](2020)在《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竞技体育中,足球是世界主流的三大运动项目之一,亦被称为是“世界第一大运动”,也是最受欢迎的运动,据统计,我国的世界杯收视率在所有国家里是最高的一位。继我国足球经历了“小起大落”之后,2015年我国陆续颁布相关改革方案,将我国足球运动提高到至国家战略,正式启动校园足球活动。本研究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背景下,对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开展现状的探究为目的进行研究分析江西省大学生联赛的优劣势及其产生原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组织机构分工明确,校园足球开展以来赛事规模逐步扩大,但比赛竞技水平不高,在全国联赛难以立足缺乏专业的赛事公司运营,赛事内容枯燥单一,忽略了赛事品牌的打造;2比赛长期稳定开展,近年来比赛规模逐渐扩大,同时暴露出参赛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比赛规模不稳定、赛制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的问题;3赛事管理手段较为稳定、比赛长年顺利运行,但缺乏专业的赛事运营,社会影响力小,宣传手段单一,宣传效果微弱,无法获得社会企业赞助,赛事经费较紧张;4教练员队伍逐渐扩大且偏向高学历和年轻化,提升空间较大,近年来执教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教练员专职化程度低,但带队经验不足,缺乏培训学习的机会,教练员队伍整体执教级别低;5裁判队伍相对稳定,能较好的完成联赛的裁判工作,但裁判选拔范围较窄,学生裁判比例过高,关键场次可供选择的裁判不多,较少的培训学习的机会无法满足个人提升的需求,评价体系作用微弱,考核体系不规范。

陈莹[9](2020)在《江西省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国际化趋势,来华留学生日益增多。留学生教育及管理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国际人才交流和国家形象。我国政府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将其视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事项。一方面,来华留学生逐年增多,留学生结构愈发复杂,这对留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我国接收留学生的时间尚短且实践经验缺乏,导致了来华留学生管理水平落后于我国当前留学生事业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和现状、探析了江西高校留学生事业的起兴和发展,分析了江西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并揭示了相关实践存在的问题。本文借助问卷及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了留学生日常管理与教学管理,并归纳了目前来赣留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限、管理团队信息互通不及时等。出现上述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学校对留学生教育认识不足,制度不够健全;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跨文化适应能力不够;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课程设置偏理论化。本文借鉴了中外部分高校的先进经验,选取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以及英国与德国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就解决来赣留学生管理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一、将留学生教育事业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在学科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办学层次等方面进行更新;二、建立留学生本位的互动型管理体系,改善原有混合办公、职能交叉从而导致的互相推诿的混乱现状,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监督作用,同时也要发挥留学生的民主意识,建立起教师信息反馈机制与留学生自我管理制度;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一方面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特点灵活设置教学和培养方案,并对课程种类和课程内容进行充实和丰富;四、尊重不同文化以实现人性化管理,摒除多元文化体系之间的冲突,树立文化平等、共融发展的理念,为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管理环境,推进留学生事业的发展。

许睿[10](2020)在《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更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基础教育领域,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区域为视角,对安源区2014年—2018年52所小学教师队伍从生师比、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身份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主要问题是新增教师城乡分配不均衡,城市新增教师人数偏多;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男教师严重不足;青年教师比重过大,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高学历教师少,学历结构优化空间大;教师身份结构不合理,代课教师数量多;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平衡,未定职称教师人数多;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师比例大,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平衡,严重缺乏技能型科目的教师等。导致安源区教师队伍结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教育分层导致城乡教师数量不均衡,城市资源优先配置,农村小学缺乏话语权;传统观念和职业特性造成男性从业数偏低,女性入行热情高;大量年轻人加入教师队伍和中老年教师的流失、退休造成教师队伍年轻化现象突出;教师薪资待遇低难以吸引高学历毕业生从教、教师职后学历提升的意愿低、教师职后教育流于形式导致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不高;开放与多元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和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改革、非师范生入行门槛低导致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从教人数增加,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下降;安源区小学“产假式”缺编和代课教师劳动力低廉造成教师队伍身份结构不佳;农村和老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处于劣势、职称评定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评定职称的要求高和新入职教师比例大造成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失衡;教师招聘只注重主科教师、全科教师培养制度滞后导致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严重失衡等。针对该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鼓励男性从教,改善教师性别结构;加快教师专业培养,扭转教师年龄结构失衡;提高教师学历要求,提升教师学历水平;与高校密切合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规范在编教师要求,严格代课教师管理;调整教师评职标准,优化教师职称结构;改进教师招聘和培养,平衡教师学科结构。

二、江西省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省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传统武术项目发展的必要性
        1.1.2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发展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核心理论及概念
        2.1.1 武术散打
        2.1.2 散打选修课的概念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公选课的可行性
        2.2.2 高校开展武术散打公选课的教学状况研究
        2.2.3 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2.4 影响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教学质量因素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4 评述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结果与分析
    4.1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师资情况分析
        4.1.1 武术散打教师性别与年龄结构调查分析
        4.1.2 武术散打打教师的学历与职称结构调查分析
        4.1.3 武术散打教师的专业与运动等级调查分析
        4.1.4 武术散打教师的科研及培训情况调查分析
    4.2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学生现状分析
        4.2.1 学生对武术散打的认知
        4.2.2 学生对武术散打运动的兴趣
        4.2.3 学生学习武术散打的目的
        4.2.4 学生学习武术散打的基础水平
        4.2.5 武术散打对大学生的影响
    4.3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现状
        4.3.1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选项课的教学目标
        4.3.2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分析
        4.3.3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选项课的教学方法
        4.3.4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选项课课时分配情况
        4.3.5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选修课开设学期安排情况
    4.4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4.5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的教学设施情况分析
        4.5.1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场地条件情况分析
        4.5.2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场地师生满意度分析
        4.5.3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教学器材设施的使用情况分析
    4.6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比赛频率的情况分析
    4.7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现存问题分析
5.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的发展对策
    5.1 加大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师的师资投入力度
    5.2 加强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教学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5.3 改善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的场地设施
    5.4 加大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的课时量,由学期制转为学年制
    5.5 优化教学评价内容,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6 后疫情时代鼓励武术散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7 将VR技术应用到江西省武术散打公选课教学活动中
    5.8 多渠道开展散打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师资匮乏
        6.1.2 江西省普通高校学生对武术散打的认识度不高
        6.1.3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的教学缺乏先进手段,与“互联网+”联系不够
        6.1.4 江西省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公选课的设备设施有待提高
        6.1.5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选课缺乏适合的教材
    6.2 建议
        6.2.1 多渠道提升武术散打师资能力
        6.2.2 多途径多角度做好武术散打宣传,提高学生认识度
        6.2.3 根据武术散打技术特点,合理安排课时学制
        6.2.4 组织专家撰写武术散打公选课教材
        6.2.5 全方位参加现有不同类型级别的比赛,赢得荣誉,以赛事促影响
        6.2.6 提高领导的重视,改善武术散打公选课的软环境和硬环境
        6.2.7 “互联网+”运用武术散打公选课教学
        6.2.8 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抗击新冠疫情,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7.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综合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概念
        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概念
        三、民办职业大学的概念与特点
        四、师资队伍的概念
    第二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与重要性
        一、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二、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激励理论
        三、绩效管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
        二、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三、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
        四、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
        五、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薪资福利情况
    第二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存在一定供需失衡
        二、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总体偏低
        三、中青年学术骨干占比较低
        四、高级职称占比低不利于教师发展
        五、薪资福利水平较低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第三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规划性不足
        二、高学历人才更愿意选择到公立学校执教
        三、“传帮带”的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欠缺
        四、民办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审制度不完善
        五、筹资来源单一导致的薪资福利水平上升空间有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一、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任务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架构
        三、细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流程
    第二节 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人才引进机制
        一、建立人才引进计划论证机制
        二、健全人才引进薪资福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
        三、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风险防范机制
    第三节 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传帮带”师资平台建设
        一、以学科和教研室为基础完善“传帮带”师资培养专业平台
        二、以跨学科跨院系合作打造“传帮带”师资培养综合平台
        三、以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传帮带”师资培养网络平台
    第四节 健全江西南昌职业大学职称评审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职称结构设置
        二、规范职称评审标准与评审流程
        三、完善职称评审结果公示与申诉机制
    第五节 以校政、校企和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一、以校政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二、以校企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三、以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文化自信背景下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对舞龙运动的政策支持
        1.1.2 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
        1.1.3 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契合时代背景,寻找区域舞龙运动发展道路
        1.2.2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1.2.3 为高校开展舞龙运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文献综述
    2.1 文化自信的研究
    2.2 舞龙运动概述
        2.2.1 舞龙运动的起源
        2.2.2 舞龙运动历代发展
    2.3 舞龙运动国内的研究现状
        2.3.1 舞龙运动的文化研究
        2.3.2 舞龙运动的价值研究
        2.3.3 高校舞龙运动课程的研究
        2.3.4 国外关于舞龙运动的研究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2.1 问卷效度检验
        3.2.2.2 问卷信度检验
        3.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情况分析
        4.1.1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教学情况分析
        4.1.1.1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4.1.1.2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4.1.1.3 江西省高校开展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师资现状分析
        4.1.1.3.1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师资基本情况分析
        4.1.1.3.2 江西省高校舞龙教师科研情况分析
        4.1.1.3.3 江西省高校舞龙教师教学及裁判水平情况分析
        4.1.2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场地器材与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4.1.3 江西省高校参与舞龙运动学生情况分析
        4.1.3.1 学生参与舞龙运动的性别与年级情况分析
        4.1.3.2 学生对于舞龙运动的认知分析
        4.1.3.3 学生参与舞龙课余活动情况分析
        4.1.4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训练与竞赛情况分析
    4.2 制约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普及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充分
        4.2.2 资金投入短缺,器材场地配备不完善
        4.2.3 师资力量不足,科研成果较薄弱
        4.2.4 教学形式单一,理论深度不够
        4.2.5 缺乏对外交流和竞赛平台
5 文化自信背景下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发展对策
    5.1 扩大宣传影响,开设舞龙运动课程
    5.2 规范舞龙课程体系,强化舞龙文化价值
    5.3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企合作
    5.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舞龙文化研究
    5.5 加强对外交流,增加竞赛活动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三、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
    第二节 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历程分析
        二、研究内容分析
        三、研究作者分析
    第三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内涵的相关研究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内涵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内涵
    第四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的相关研究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监测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监测指标体系
    第五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措施的相关研究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经验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经济学相关理论及启示
        二、管理学相关理论及启示
        三、政治学相关理论及启示
        四、评价学相关理论及启示
第四章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的价值取向与价值选择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
        二、“以人民为中心”视域下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的价值选择
    第二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理论模型的依据与确立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理论模型的依据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理论模型的确立
    第三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思路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第四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的初建与修订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的初建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的修订
第五章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量表的研制
    第一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量表的编制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宏观监测量表的编制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微观监测量表的编制
    第二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量表的修订
        一、基于经典测量理论修订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宏观监测量表
        二、基于项目反应理论修订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宏观监测量表
        三、基于经典测量理论修订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微观监测量表
        四、基于项目反应理论修订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微观监测量表
    第三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量表的评价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宏观监测量表的评价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微观监测量表的评价
第六章 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监测
    第一节 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的理念与设计
        一、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的基本理念
        二、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的方案设计
    第二节 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指数分析
        二、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潜在类别分析
    第三节 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的差异分析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 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的讨论与结论
        一、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较高且存在较大差异
        二、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投入的充分性有待提高
        三、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存在显着省际与城乡不均衡
        四、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政府职责的满意度有待加强
        五、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相关利益者具有冲突性与一致性
        六、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影响因素具有多层次性与复杂性
第七章 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对策
    第一节 把握起点:明晰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与政府主导性
        一、明确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
        二、发挥各级政府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主导性
    第二节 抓住要点: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与分配的有效性
        一、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
        二、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
    第三节 回归终点:办人民满意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一、保障弱势家庭儿童优先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二、强化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5)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J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个人工作和学习经历因素
        1.1.2 国家对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1.1.3 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问题的突出性
        1.1.4 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等职业学校
        2.1.2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
        2.1.3 流失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需要动机理论
        2.2.3 公平理论
3 J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现状的调查研究
    3.1 J学校情况介绍
        3.1.1 学校简介
        3.1.2 教师编制聘用情况
        3.1.3 教师工作量情况
        3.1.4 教师考评情况
    3.2 J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调查
        3.2.1 J学校教师流失情况
        3.2.2 J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问题访谈
        3.2.3 J学校在职教师流失意向问卷调查分析
4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4.1 政府层面
        4.1.1 对文化课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4.1.2 对文化课教师的编制投入不足
        4.1.3 对中职教育社会保障投入不足
    4.2 学校层面
        4.2.1 用人制度存在问题
        4.2.2 考核机制有待健全
        4.2.3 薪资福利有待提高
        4.2.4 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4.2.5 认识误区有待矫正
        4.2.6 公平缺失有待弥补
    4.3 教师层面
        4.3.1 文化课教师职称晋升较难
        4.3.2 文化课教师专业发展受限
        4.3.3 文化课教师职业认同感低
        4.3.4 文化课教师的自我期待高
    4.4 中职生层面
        4.4.1 中职生对文化课的认识问题
        4.4.2 中职生的教育和管理难度大
    4.5 社会层面
        4.5.1 中职生家长对文化课教育的期望值低
        4.5.2 文化课教师家庭对其的职业认可度低
        4.5.3 社会舆论对文化课教师存在认识偏差
5 江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应对策略
    5.1 政府层面
        5.1.1 给予文化课教师群体关怀
        5.1.2 完善文化课教师编制管理
        5.1.3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5.1.4 完善文化课教师培训体系
    5.2 学校层面
        5.2.1 帮助文化课教师完善其职业规划
        5.2.2 改善文化课教师评价和奖励制度
        5.2.3 完善文化课教师的师资培训体系
        5.2.4 给予文化课教师民主管理的机会
        5.2.5 营造文化课教师的良好发展环境
    5.3 教师层面
        5.3.1 制定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
        5.3.2 形成自身的职业道德理念
        5.3.3 完善专业知识储备
        5.3.4 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5.3.5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4 中职生层面
        5.4.1 激发文化课学习热情
        5.4.2 探索文化课专业应用
    5.5 社会层面
        5.5.1 中职生家长理解支持文化课教师
        5.5.2 社会应广泛认可文化课教师工作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江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程对校园足球师资建设的贡献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当前校园足球是一项国家战略
        1.1.2 校园足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大批足球师资
        1.1.3 与职后培训相比职前培养是造就师资的主要渠道
        1.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师资培养的主要渠道
        1.1.5 足球专修课程在师资队伍培养中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
    1.3 概念界定
        1.3.1 课程的概念
        1.3.2 体育课程
        1.3.3 足球专修课程
2 研究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研究
        2.1.2 体育教育专业专修课程研究
        2.1.3 关于高校体育院系足球课程建设研究
        2.1.4 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研究
        2.2.2 国外校园足球师资建设研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校园足球”背景下学校对足球师资的需求特征
    4.2 江西高校足球专修课程现状对足球师资的支撑度
        4.2.1 江西高校足球专修班学生情况分析
        4.2.2 江西高校足球专修班开课状况分析
        4.2.3 江西高校足球专修课程教学大纲分析
        4.2.4 江西高校足球专修课程教学内容情况分析
        4.2.5 江西高校足球专修课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4.2.6 江西高校足球专修课程教学方法的分析
        4.2.7 江西高校足球专修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分析
        4.2.8 江西高校足球专修课程社会实践分析
        4.2.9 江西高校场地设施设施分析
        4.2.10 江西高校足球专项教师师资队伍分析
    4.3 基于校园足球发展视角的江西高校足球专修课程建设对策
        4.3.1 高校加大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4.3.2 足球专修课程开课前增加足球专项测试,高校加强小场地建设
        4.3.3 加强足球师资队伍的建设,丰富足球课程内容
        4.3.4 革新足球专修课的教学方法
        4.3.5 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4.3.6 足球专修课程的考核和评价科学化
        4.3.7 足球教练员课程融入到足球专修课程中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互联网+”背景下江西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互联网+”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逻辑分析法
    五、研究思路
    六、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
        (二)理论概述
第二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江西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以S大学为例
    一、S大学及其大学生创业教育简介
        (一)S大学简介
        (二)S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述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方法与工具
    四、调查对象
    五、调查结果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二)S大学创业教育现状的总体情况
        (三)S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具体情况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江西大省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S大学为例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江西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兴趣不高、态度不积极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专业知识或技术含量不高
        (三)大学生创业需求得不到满足
        (四)高校创业教育停滞于浅层
        (五)参加创业实践活动人数少、成果转化率低
        (六)高校创业教管理不理顺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江西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生层面的原因
        (二)高校层面的原因
        (三)社会层面的原因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江西省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策略
    一、改进教育理念,重视价值观教育
        (一)改进教育理念
        (二)坚持创业价值观优先教育的地位
    二、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外部环境,发挥政府牵头作用
        (一)充分认识构建完备的社会环境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完善相关法律与政策,畅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实施环节
        (三)促使形成创新与创造的社会风尚,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与精神
    三、完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业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体系
        (二)创业教育的学科化走向
        (三)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建设
        (四)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设
        (五)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建设
        (六)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建设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访谈提纲
致谢

(8)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校园足球
        2.1.2 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
        2.1.3 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
    2.2 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相关政策解读
    2.3 国内现状
        2.3.1 校园足球研究现状
        2.3.2 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研究现状
        2.3.3 我国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大学生足球联赛的研究现状
    2.4 国外现状
        2.4.1 日本高校足球赛事的研究
        2.4.2 韩国高校足球赛事的研究
        2.4.3 美国高校体育赛事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现状与分析
    4.1 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组织机构与管理
        4.1.1 主办单位
        4.1.2 承办单位
        4.1.3 赛事组委会及下属部门
    4.2 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赛制及规则
        4.2.1 组别设置
        4.2.2 竞赛制度及名次决定方法
        4.2.3 比赛规则
    4.3 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近五年参赛队伍格局
        4.3.1 比赛规模
        4.3.2 参赛队伍地区分布
        4.3.3 队伍参赛频率
        4.3.4 竞赛成绩及水平
    4.4 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运动员现状
        4.4.1 赛前准备情况
        4.4.2 参赛期间情况
        4.4.3 赛后奖励及保障
    4.5 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教练员现状
        4.5.1 教练员年龄结构及执教年限
        4.5.2 教练员学历结构及科研情况
        4.5.3 教练员等级结构及参与培训情况
        4.5.4 教练员保障政策
    4.6 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裁判员现状
        4.6.1 裁判员联赛裁判员选拔及管理
        4.6.2 裁判员学历、等级、执法年限及场次
        4.6.3 裁判员学习及参与培训情况
        4.6.4 裁判员满意度调查
    4.7 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经费
        4.7.1 赛事经费
        4.7.2 参赛学校经费
    4.8 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宣传及赞助现状
        4.8.1 赛事宣传
        4.8.2 赛事赞助
5 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存在的问题
    5.1 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
    5.2 江西省足球大环境低迷
    5.3 赛事规模待稳定科学化,竞技水平难在全国立足
    5.4 部分组别队伍数量过少,女足比赛尚未开展
    5.5 商业化、市场化推动力度不够,发展步伐被有限的竞赛经费束缚
    5.6 教练员专职化程度低,业务水平提升困难
    5.7 裁判队伍建设迟缓
    5.8 缺乏长期培养的信念
6 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的发展对策
    6.1 主办方发展对策
    6.2 裁判员发展对策
    6.3 参赛方发展对策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运动员问卷
    附录二 教练员问卷
    附录三 裁判员问卷
    附录四 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录五 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9)江西省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2章 江西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历程
    2.1 兴起
    2.2 改革与发展
第3章 江西高校留学生的管理现状
    3.1 概述
    3.2 江西省地方高校的留学生管理模式
    3.3 江西省高校留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管理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
        3.3.2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全面
        3.3.3 管理团队信息互通不及时
        3.3.4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性不够
    3.4 江西省高校留学生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3.4.2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不够强
        3.4.3 留学生教学课程设置偏理论化
第4章 国内外留学生管理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经验借鉴——以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为例
        4.1.1 北京大学
        4.1.2 武汉大学
        4.1.3 小结
    4.2 国际经验借鉴---以德国和英国为例
        4.2.1 德国经验
        4.2.2 英国经验
        4.2.3 小结
第5章 江西高校留学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5.1 将留学生教育事业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5.2 建立以留学生为本位的互动管理体系
        5.2.1 构建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架构
        5.2.2 建立灵活多样的管理形式
        5.2.3 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与就业辅导
    5.3 坚持教学作为中心任务
        5.3.1 建立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性教师队伍
        5.3.2 优化课程设置
    5.4 尊重不同文化以实现人性化管理
        5.4.1 树立文化平等、共融发展的理念
        5.4.2 营造多元文化下的教育管理环境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
        1.3.2 国内的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理论分析
    2.1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内涵
        2.2.1 教师队伍结构的界定
        2.2.2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界定
    2.3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主要体现
        2.3.1 生师比
        2.3.2 性别结构
        2.3.3 年龄结构
        2.3.4 学历结构
        2.3.5 专业结构
        2.3.6 身份结构
        2.3.7 职称结构
        2.3.8 学科结构
    2.4 影响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因素
        2.4.1 政治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2 经济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3 人口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4 文化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5 教育自身发展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6 教师个体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5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化的基本特征
        2.5.1 生师比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2 教师性别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3 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4 教师学历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5 教师专业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6 教师身份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7 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8 教师学科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第3章 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1.4 调查方法
        3.1.5 调查实施
    3.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2.1 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总体情况
        3.2.2 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问题及原因
        3.2.3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4章 优化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对策思考
    4.1 鼓励男性从教,改善教师性别结构
        4.1.1 提高小学教师地位和待遇
        4.1.2 加强对男性师范生的培养
        4.1.3 定向培养男性教师
        4.1.4 教师招聘对男性适当倾斜
    4.2 加快教师专业培养,弥补教师年龄结构失衡
        4.2.1 发挥名师效应,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2.2 加强教学技能培训,更新中老年教师教育理念
    4.3 提高教师学历要求,提升教师学历水平
        4.3.1 提高教师学历准入门槛
        4.3.2 鼓励教师职后提升学历
    4.4 与高校密切合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4.4.1 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4.4.2 完善非师范生培养模式
    4.5 规范在编教师要求,严格代课教师管理
        4.5.1 规范在编教师要求
        4.5.2 严格代课教师管理
    4.6 调整教师评职标准,优化教师职称结构
        4.6.1 适当放宽农村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要求
        4.6.2 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主体多元化
        4.6.3 全方位考察教师的评职资格
    4.7 改进教师招聘和培养,平衡教师学科结构
        4.7.1 增加音体美等学科教师招聘比例
        4.7.2 开展全科教师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四、江西省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公共选修课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 李胜男.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 曲亚楠.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文化自信背景下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研究[D]. 傅正臣.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监测研究[D]. 王艺芳. 华东师范大学, 2021(12)
  • [5]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J中职学校为例[D]. 胡珊珊.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6]江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程对校园足球师资建设的贡献度研究[D]. 鲍建辉.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7]“互联网+”背景下江西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刘丹.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8]江西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李辰.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9]江西省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陈莹. 南昌大学, 2020(01)
  • [10]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思考[D]. 许睿.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江西省高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