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分布式仿真论文_马文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规模分布式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布式,体系结构,环境,视频点播,递归,系统,网络。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学[1](2013)在《大规模分布式微观交通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交通仿真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者对仿真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模型相互作用的真实度、仿真结果的精确性以及仿真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等。再者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仿真的路网不再局限于单个交叉口或某几条路的交通仿真,而是逐步向大规模路网、控制复杂化方向发展,这就使得仿真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传统的串行算法已经不能满足仿真的要求。虽然目前有些超级计算机能够满足仿真的要求,但其昂贵的价格是其普及的一大阻碍。并行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该技术的产生为解决大规模计算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并行技术将局域网内的多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各个计算机共同协调完成整个程序的计算。在交通仿真应用中引入并行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将整个仿真的计算按照一定原则分配到机群中的各台电脑上,通过各计算机来共同完成仿真工作。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大规模路网的仿真,还使得仿真的效率和CPU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在本文研究重点中首先对在微观交通仿真中应用并行技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确保并行技术能够在交通仿真中按预期实现其作用。其次通过对比研究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并行库,如MPI、PVM、OPEN-MP等,总结各自的优缺点,选择适合本次交通仿真的并行库——MPI。由于国内外已经有着大量成熟的交通仿真模型,因此通过对这些模型和算法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交通特点,建立了一个更符合我国交通情况的模型。并按照MPI的特点,建立一个主从式的仿真框架。通过对整个大规模路网数据的分析以及机群的硬件配置,研究了路网的划分方法,将仿真的整个路网按照处理器个数来划分,各个处理器以并行方式协调完成整个计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深入研究了仿真和并行的相关算法:实现了交通仿真的基本模型,如跟驰模型等;设计了基于MPI的主从式的并行模型;通过对大规模路网结构的分析,研究了路网划分方法,并实现了主进程的消息收集和子网间消息的传递。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并行计算技术对交通仿真的加速效果。(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3-06-01)

李帅,李盖凡,许胤龙[2](2012)在《大规模多层次分布式网络系统及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网络分布系统管理优化问题。集中式和分布式系统结构的特点,系统存在集中式系统中服务器负载过重以及分布式系统中负载不均衡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层次的分布式系统结构,采用一个多服务器的分布式VOD原型系统用以验证所提出的多层次结构的有效性。在原型系统中,利用节目热度和用户概率模型对大规模用户的并发VOD请求进行仿真。系统中实现了一个用户行为模型系统和相应的文件调度策略,并对文件调度策略调整后的服务器负载平衡和带宽消耗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提出的网络系统结构下,文件调度可以使服务器达到很好的负载均衡效果,并且耗费较少的带宽资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2年09期)

林珉,王新,郑常熠,汪斌强,薛向阳[3](2008)在《面向大规模汇聚接入网的分布式VoD服务的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媒体应用有着实时性、连续性、带宽消耗大等特点,对传输网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用户接入网作为传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流媒体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新一代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的试运行,初步验证了大规模汇聚接入网络技术在某些条件下支持流媒体的有效性.然而,由于某些限制,在试运行中还不能实现在大规模用户并发访问流媒体服务器的条件下的验证,而在仿真中却可以实现这种验证.在本文中,我们对于面向不同接入网的分布式VoD系统作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面向大规模汇聚接入网的VoD系统在接入路由器无拥塞时,在相同的硬件成本下,在端到端时延及其抖动指标上有较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蒋从锋[4](2007)在《基于网格计算的大规模分布式动态虚拟环境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虚拟环境及地形可视化仿真在流域水文气象分析、洪水演进模拟、防灾减灾、城市景观规划、虚拟旅游、在线角色游戏等领域越来越得到重视.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取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成为可能.而计算机有限的处理能力与大规模虚拟环境仿真,尤其是海量地形数据实时显示与交互的矛盾是影响大规模虚拟环境仿真与地形可视化应用的一个主要障碍.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实现远程在线协同仿真,将是大规模虚拟环境与地形可视化仿真的发展与应用方向.网格计算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的互联网,利用网格计算技术,可以将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超级计算机、大规模存储设施、个人计算机、各种传感器、软件系统和各种外部设备等),整合成一个类似电力网的巨大“计算池”,将各种计算资源虚拟为一台“虚拟超级计算机”,解决大规模虚拟环境与地形可视化仿真中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并可以实现远程多单位多主机协同在线仿真.基于以上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网格计算的大规模虚拟环境仿真系统层次化体系结构.在整个体系结构中,处于系统最底层的是节点层,向上依次是通讯层、数据层、计算层、管理层和应用层,最上层是网格门户层.在此体系结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关键算法和模型:(1)网格环境下大规模分布式动态虚拟环境仿真系统的安全与容错任务调度算法SAFTS(Security Aware and Fault-Tolerant Scheduling). SAFTS算法对用户仿真任务的安全需求和可用资源的信任等级进行匹配,在系统安全等级较低并且网络和主机可能失效的网格环境中进行容错任务调度.根据网格系统的安全等级,自适应调整任务备份数,并对失败的任务重新调度.本研究使用模糊推理来确定任务的备份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不安全网格环境下的任务调度成功率,具有很好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2)一种改进的基于视点相关的大规模地形层次细节(LOD)显示算法VMLOD(View-dependent based modified Level of Details). VMLOD算法根据视点位置,建立连续的层次细节模型,并根据视截体的投影来对叁角形进行裁减,避免了大规模地形绘制时裂缝的出现,并加快了地形绘制效率.(3)网格环境下大规模虚拟环境与地形仿真的海量数据管理模型.本文提出的海量数据管理叁层体系结构,支持海量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拓扑关系管理、元数据管理和数据并发处理,提高了大规模地形数据的访问效率、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用于大规模虚拟环境与地形仿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八节点的局域网网格平台、网络通信系统、计算系统、数据库系统、仿真可视化终端、主控系统及网格操作系统,并编程实现了一个软件原型系统GLTVS(Grid-based Large-scale Terrain Visualization Simulation).在GLTVS中,处于系统最底层的是各种架构的网格计算节点,是整个仿真系统的计算能力提供者,它包括各种同构、异构以及能力不同的计算资源.高性能通信系统将各个网格节点进行互联,保证整个虚拟环境与地形仿真系统各个子节点、子任务间信息的透明传输.在高性能通信系统基础上,是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数据系统和网格存储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存储上述信息,还可以在不同节点间进行可靠的文件及数据传输,包括数据备份和恢复.在通信系统之上,是基于网格平台的虚拟环境与地形仿真系统的通用功能模块,包括用户认证系统、任务管理与调度系统和负荷平衡系统.在通用功能模块之上,是虚拟环境与地形仿真系统的应用模块集合,包括环境显示系统、仿真策略与专家知识库及其它专用系统等.GLTVS系统以Web页面作为对外提供服务的统一界面,具有平台无关性、高安全性和高易用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11-01)

陈春鹏[5](2007)在《大规模分布式仿真消息序管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在分布式仿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时间管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但是由于RTI(RunTime Infrastructure)与仿真时间的紧耦合,时间管理服务的实际应用遇到了严重挑战,特别是随着分布式仿真规模的不断扩大,采用时间管理的仿真应用存在性能降低、互操作性差等弊病。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千年挑战2002(MillenniumChallenge 2002,MC02)”、“城市联合作战(Joint Urban Operations,JUO)试验”等大规模仿真系统没有使用RTI中的时间管理服务,而这就容易引起仿真消息间因果序异常的发生。论文针对目前HLA中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分布式仿真的层次式结构为基础,在作为中间件的支撑平台中引入了因果时间,提出了因果时间与仿真时间分离的方法,并对不同体系结构中消息序管理协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针对现有HLA体系结构中支撑平台和仿真时间紧耦合的问题,论文在对分布式系统中的逻辑时间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将对联盟透明而能保证消息因果序传输的因果时间引入到支撑平台中,提出了一种层次式、模块化的体系结构(称为多层体系结构,Multi-Layer Architecture MLA),在该体系结构不同层次的消息传递中完成数据的封装与拆封,从而有助于实现分布式仿真中各种功能的分离。MLA层次结构的主体是消息传输支撑平台(Message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MTI),它作为中间件执行与RTI基本一致的功能,但是MTI使用因果时间为其上的仿真系统提供保证消息因果关系的服务;而联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仿真时间的同步策略保证仿真系统与现实系统具有同样的时序,实现仿真时间推进功能。这种因果时间和仿真时间分离的策略,可以实现仿真组件的自治性,提高仿真实体之间的并发,进而能够适合大规模仿真应用的需求。MLA还有助于实现模型、盟员、联盟等不同层次组件的可重用。2、针对client-server结构分布式仿真中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论文首先对使用MTI服务器的分布式仿真进行了结构分析,然后在网络可靠、有序的前提下,提出了在MTI中保持先来先服务(First Come First Service,FCFS)队列的方法,并且给出了该方法可以避免因果异常的形式化证明。采用该方法的消息序管理协议不仅能够保证消息的因果序传输,避免死锁,而且在性能上有明显的提高。3、在peer-to-peer结构的分布式仿真中,论文首先分析了采用分布式MTI时消息间因果异常产生的条件:仿真节点间消息传递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并存,然后基于爱因斯坦-闵可夫斯基的相对论时空观,提出了基于公布订购关系的向量时钟管理方法:本地MTI组件对其中可能发生因果异常的消息进行监控,并对先收到的结果信息进行缓存,直到其所有原因消息都被提交给盟员后才提交该结果消息。这种方法既能够避免因果异常,又能够有效地提高盟员间的并行度,从而提高分布式仿真的性能。4、在混合体系结构的分布式仿真中,为了支持联盟在大规模分布式仿真中的互操作和重用,论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盟员代理的层次式联盟群(HierarchicalFederation Community,HFC)的实现结构;然后,针对联盟群中消息的因果关系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而治之方法的似然时标系统,以保证联盟群中消息间的因果关系,并给出了一种能够在层次式结构的联盟群中有序地提交消息的协议。经验证表明,该时标系统不仅正确可靠,而且具有性能提高、信息局部隐藏等优点,同时在层次式联盟群的结构下实现了对不同消息序管理机制的异构联盟之间互操作的支持。5、为实现基于MLA仿真应用的高效开发,论文描述了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同时给出了MLA和消息因果序的适用范围、应用方法和范例。(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7-07-01)

刘云生[6](2006)在《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容错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容错(fault tolerance)是分布式系统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当前大规模分布式仿真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容错需要解决失效监控、状态保存与恢复及容错调度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同时,它又直接决定了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因此,研究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容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充分考虑了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的特殊性,结合网格的技术优势,对该类系统的容错需要解决的理论及工程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索与研究。论文首先进行了分布式仿真容错系统(Distributed Simulation Fault-tolerant System,DS-FTS)的框架结构设计。分析了网格对解决分布式仿真系统中相关不足的意义,确立了基于网格技术实现DS-FTS的总体思路;分析了仿真系统容错的影响因素并引入了仿真系统全过程容错的思想;对仿真系统不同层次上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DS-FTS的容错等级;对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容错设计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DS-FTS和仿真系统的相对关系,进行了DS-FTS的层次设计和功能结构设计,明确了DS-FTS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失效探测是容错的前提,其性能受系统模型时间特性的影响。论文分析了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时间特性的特点,将不可靠失效探测器的思想引入到仿真系统的失效探测中,并在此基础上借鉴HLA仿真系统多联邦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分布的层次式系统级失效探测算法Hi-UA-DSD。在该算法中,仿真节点被划分为多个分测试环,相应的失效探测分为环内失效探测和环间失效探测,前者基于UA-DSD算法,后者基于UA-DSD-Int算法。算法的正确性证明及评估结果表明,与其它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更小的网络开销、更低的诊断延迟和更好的可扩展性,可解决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失效探测问题。此外,当系统规模相对较小时,可考虑用相对简单的UA-DSD算法替代Hi-UA-DSD。系统状态存储协议提供容错所需的系统状态数据。IEEE 1516-2000中提供了一种阻塞式的系统状态存储协议,这在实际使用时会给系统带来很大开销。根据对系统状态存储过程中仿真组件状态变化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出了一种非阻塞式的系统状态存储协议CICCP。该协议完整地解决了由于在系统状态存储期间允许时间推进导致所保存的RTI状态和对应成员状态时间上的不一致、由于成员问消息传递导致不同成员状态的不一致及in-transit消息问题。较原有协议,CICCP的开销大大降低。此外,为保证联邦恢复的一致性,对于一般HLA分布式仿真系统,论文提出了一种交叉时间推进的方法消除了零前瞻量对联邦恢复一致性的影响;对于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论文利用网络QoS(Quality of Service)技术对HLA的OMT(Obiect Model Template)及数据传输服务进行了局部扩展以保证网络的可重复性,从而最终保证联邦恢复的一致性。上述协议及解决方案可扩展用于解决其它类型的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的类似问题。不同的检查点文件存放策略的开销不同,而且上述失效探测及系统状态存储也会给系统带来开销。论文基于Markov链建立了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模型,以最大化系统的可用度为目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适用于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检查点文件存放策略及最佳心跳、检查点间隔的计算公式。该部分的研究是对前两部分研究的补充。容错调度算法是容错的最终体现,失效监控及系统状态存储都为容错调度服务。本部分首先基于ICM(Imprecise Computation Model)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容错调度算法框架ICM-FTSA。然后根据两种容错模型,提出了两类异构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容错调度算法:①提出了CSP-RTFT算法并进行了仿真评估,该算法基于一种改进的空闲处理机模型(Checkpoint-based Spare Processor,CSP)进行容错;②提出并分析了两个基于PB(Primary-Backup)模型的容错调度算法MW-RTFT和RC-RTFT:MW-RTFT基于最小最坏反应时间(Worst Case Response Time,WCRT)启发式规则进行主版本任务的调度,RC-RTFT则综合利用了最小可靠性代价及最小WCRT两种启发式规则进行主版本任务的调度;两个算法中副版本任务的调度都是基于最小WCRT启发式规则。两类算法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容错调度需求,并且都可以嵌入到ICM-FTSA中以产生更为灵活的算法。在工程实践方面,论文根据所设计的DS-FTS的框架结构,结合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分别实现了DS-FTS的失效探测模块、系统状态保存与恢复模块及容错调度模块。在具体应用方面,基于仿真系统全过程容错的思想对某HLA对抗仿真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并将DS-FTS用于为该仿真系统提供容错运行支撑。结果表明综合利用仿真系统全过程容错的思想及DS-FTS可基本解决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容错问题。(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6-04-01)

钟海荣[7](2005)在《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时空一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空一致是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基本要求。随着分布仿真技术的不断扩展,仿真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仿真的实体越来越多,地理分布也越来越广,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中的时空不一致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主要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研究了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时空一致性问题。 首先,本文界定了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时空一致性问题的内涵与外延,分析了产生时空不一致的原因;建立了时空不一致问题的定量分析方法,提出了各类时空一致性要求和叁类不同强度的时空一致控制策略;通过研究时间推进机制与时空一致性要求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满足时空一致要求的Lookahead设置方法,指出运行支撑环境(RTI:Run-Time Infrastructure)应当充当类似分布式实时调度器的角色,采用分布式实时调度的方法来克服分布式仿真系统中的动态时空不一致;指出了解决各类时空不一致的途径。 接着,本文研究了各类时空一致控制技术: 针对当前计算LBTS(Lower Bound on Time Stamp)时“过于保守”的缺陷,基于大规模分布式仿真中存在的“局部性”原理,分析了邦元间时间推进中的制约关系,进而提出了基于区域预测的时间推进优化策略:通过扩展区域,预测未来某段时间内邦元间的制约关系,让无关邦元不参与LBTS的计算,使得Time-constrained flag为真的邦元能更大胆地推进;同时结合乐观机制来克服小概率的时间失序。性能分析和模拟测试表明,该策略能提高仿真系统性能,增加并发度和加速比,缓解系统的时空不一致程度。 为了克服因坐标系不同而造成的空间不一致,本文研究了HLA/RTI仿真框架中的坐标转换实现机制。重点解决了如何转换、何时转换、由谁转换、如何标示所用坐标系、如何调用坐标转换模块等问题,实现了各种常用坐标系的转换模块,提出了综合转换模式:当邦元声明兴趣时,把区域信息转换成标准坐标系;当邦元更新状态时,由接收方进行坐标转换。综合转换模式能减少坐标转换次数和坐标转换累积误差。 根据广域网的延迟特性,研究了基于实体迁移的概率弱时空一致性控制机制。首先提出了一种综合主机负载和网络负载的实体最优时空一致配置标准,指出了实体迁移对动态时空一致性的意义;分析了HLA/RTI框架对实体迁移的支持与不足,重点研究了满足概率弱时空一致性要求的实体迁移仲裁策略,提出了基于预期收益的实体迁移决策算法。模拟测试表明,实体迁移仲裁策略能有效维护系统的弱时空一致性。 研究了基于变MRMS(More Reward with More Service Time)模型的准时空一致性控制机制。首先分析了HLA分布仿真中变MRMS模型与准时空一致性的关系;然后采用一种启发式的两层动态调度策略,其中高层调度算法用来决定任务的服务时间数量,底层按照EDF(Earliest Deadline First)调度任务的执行顺序。通过折中仿真对象的计算精度要求和(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5-04-01)

刘晓建,钟海荣,吴明巧[8](2005)在《大规模分布式仿真中实体分配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规模分布式仿真中,能否为数量众多的仿真实体合理指定其所在的宿主仿真机将直接影响系统性能。本 文在文献[1]提出的实体分配评价指标以及仿真场景图划分代价表示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仿真场景图的递归对分,接着 提出了两种实体分配算法:最大流量顶点归并法和最大可能收益顶点归并法。针对均匀分布、倾斜分布、聚集分布以及随 机分布等各种实体分布类型,分别评测了各算法的配置结果和代价。评测结果表明,最大可能收益顶点归并法能得到较优 结果,且执行速度快。(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05年02期)

姚益平,曲庆军,刘步权,鄢来斌[9](2004)在《大规模分布式仿真支撑环境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仿真应用的不断深入,仿真规模越来越大,目前的分布式仿真支撑平台的功能和性能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大规模分布交互仿真开发、集成、运行管理等一体化综合环境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论文针对目前分布式仿真平台存在的问题,根据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的需求特点,提出了以HLA为核心的大规模分布式仿真集成开发与运行管理环境的软件组成和体系结构.它包括四大部分:开发集成环境、运行与监控管理环境、分析与评估环境和安全保障环境,它们为大规模分布式仿真应用的开发、测试、集成、初始化、运行、监控、管理、分析与评估、资源共享、安全保障等提供一体化的支撑.论文重点对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全球化制造高级论坛暨21世纪仿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10-01)

李春洪,叶保留,顾铁成,陈道蓄[10](2004)在《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交互仿真的应用层组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播技术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和高效的数据传输效率,是大规模分布式交互仿真应用中理想的通信机制。早期的组播技术研究侧重于从IP层提供组播通信支持,但IP组播的实施涉及到网络基础设施的调整,且大规模应用还受到一些技术因素的阻碍。应用层组播(ALM)将组成员组织成覆盖网络为数据传输提供服务,组播功能完全由终端系统在应用层实现,从而易于大规模部署和实现。本文介绍了应用层组播模型的机理和构造协议,分析了大规模DIS系统中通信需求的特点,探讨在大规模DIS中实施应用层组播的一些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网络分布系统管理优化问题。集中式和分布式系统结构的特点,系统存在集中式系统中服务器负载过重以及分布式系统中负载不均衡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层次的分布式系统结构,采用一个多服务器的分布式VOD原型系统用以验证所提出的多层次结构的有效性。在原型系统中,利用节目热度和用户概率模型对大规模用户的并发VOD请求进行仿真。系统中实现了一个用户行为模型系统和相应的文件调度策略,并对文件调度策略调整后的服务器负载平衡和带宽消耗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提出的网络系统结构下,文件调度可以使服务器达到很好的负载均衡效果,并且耗费较少的带宽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马文学.大规模分布式微观交通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李帅,李盖凡,许胤龙.大规模多层次分布式网络系统及其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2

[3].林珉,王新,郑常熠,汪斌强,薛向阳.面向大规模汇聚接入网的分布式VoD服务的性能仿真[J].电子学报.2008

[4].蒋从锋.基于网格计算的大规模分布式动态虚拟环境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5].陈春鹏.大规模分布式仿真消息序管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6].刘云生.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容错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7].钟海荣.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时空一致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8].刘晓建,钟海荣,吴明巧.大规模分布式仿真中实体分配策略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

[9].姚益平,曲庆军,刘步权,鄢来斌.大规模分布式仿真支撑环境的设计[C].全球化制造高级论坛暨21世纪仿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10].李春洪,叶保留,顾铁成,陈道蓄.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交互仿真的应用层组播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一,O对迁移效果的测试5 仿真联邦执行过程界面5 结论主机状态查询界面利用HPC的MTI一11均匀分布的仿真场景及其划分结果电力反事故仿真系统的各模块

标签:;  ;  ;  ;  ;  ;  ;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论文_马文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