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护理措施

褥疮的护理措施

李秀艳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吉林伊通130700)

【摘要】褥疮(pressure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褥疮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分为源性、原发性、内源性及继发性等类型。患者长期卧床,长时间不改变体位,使局部皮肤受压过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常见于昏迷、瘫痪、晚期癌、年老体弱、水肿等患者。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大小便失禁、床单、被褥、衣服皱折不平、床上有渣屑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也有由于疾病、手术、骨折等使肢体长期制动,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松紧不适宜,衬垫不当,致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全身营养缺乏,如癌晚期、低蛋白血症、贫血、消耗性疾病及恶病质引起的。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褥疮发生的最主要因素。Dinsdale等研究,人体持续受到2h以上9.3kPa的压力就会产生组织不可逆损害,引起褥疮。褥疮发生部位大多为为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外踝及耳廓。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长期卧床不变换体位时产生褥疮最危险的部位。为预防褥疮的发生,应采用积极主动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杜绝了褥疮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根据体位找出可能发生褥疮的部位;尽早上翻身床,减轻局部受压;保持床铺整法、干燥;局部用50%红花酒精按摩;加强全身营养。

【关键词】褥疮预防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4-00

褥疮一旦形成,轻者影响创面愈合,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积极的进行褥疮预防及护理有重要意义。

1.根据患者体位,找出可能产生褥疮的部位,作为预防和护理的重点。病人常取仰卧和俯卧交换体位。仰卧时可能发生褥疮的部位有:骶尾部、枕部、肩胛部、肋骨突出部、脊椎体隆突处、肘关节鹰嘴部、足跟及外踝等部位;俯卧位时易发生褥疮的部位有:髂前上棘、肋缘突出部,膝部等部位。

2.尽早上翻身床,减轻局部受压褥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产物堆积,致使细胞变性、坏死。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硬、变色、水泡形成或表皮脱落,最后形成溃疡。因此,预防褥疮的首要条件是减少或避免组织受压。患者入院后一般于第5天上翻身床,每2小时翻身一次。每俯卧前,将2块棉垫放在双侧胸锁凹陷中,使肱骨头及胸骨隆起部分减压,再将1~2块棉垫放在腹部,使两侧髂骨减压,最后将1~2块棉垫垫于大腿与小腿的中部,避免膝关节和足尖受压。仰卧位前,将棉垫数块置于患者脊柱及骶尾两侧,目的是使脊柱及骶尾部悬空减压。再用1~2块棉垫,垫于小腿中部,使足跟悬空。

3.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平整,无异物碎屑,有潮湿污染及时更换。由于局部皮肤存在潮湿、摩擦、压力等物理因素刺激,使皮肤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每日应及时更换消毒纱布垫,保持床位清洁、干燥、柔软、透气以增加其吸附作用。

4.5%的红花酒精按摩。无烧伤创面的骨隆突处,每日用50%红花酒精按摩2~3次,每次3分钟,可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

5.供给足够热卡、蛋白质、维生素等,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减退等因素极易造成营养不良。而全身营养障碍,能量摄入不足,负氮平衡、蛋白质合成减少,又是褥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宜针对病情,进行有计划的饮食指导。首先应取得家属与病人的合作,每日进餐5~6次,少食多餐。食物以鱼肉类、奶类、蛋类、水果、疏菜为主,营养丰富,易消化。其次要注意患者饮食习惯,口味,尽量鼓励患者多进食。营养维持是一项长期护理措施,即使病人下翻身床进入恢复期后,仍要注意患者的膳食。

6褥疮是高危因素,原因有全身营养不良、长期卧床、创面再度受压,应置患者于气垫床,建立翻身卡,护士严格按时翻身,避免褥疮加重或预防新褥疮发生。换药时可在创面上撒上青黛10g+滑石粉50g的混合粉末,促进伤口消炎收敛。。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不可大意。这影响着生命质量。护士要教会家属做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并交代其重要性,取得家属的配合,并与患者定制一双“丁”字鞋,有效地缓解足下垂。

7使用气垫床分散患者的体重,减轻局部受压状况。抬高床头时不高于30°,避免产生剪切力引起皮肤供血障碍,损伤皮肤。穿柔软透气衣服,防止摩擦引起皮损。指定专人进行创面护理,保证能不间断的、动态的观察到创面的情况,并及时处理。

8初期局部皮肤红肿时,用45%酒精倒于手心做局部按摩10分钟、再擦滑石粉,每天数次;若皮色变紫,有水泡形成或表皮破损时,用1%龙胆紫涂擦表面,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患处再受压。水疱破损,局部感染有浅层坏死时,可用浓度为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擦干创面及周围皮肤后,用60瓦电灯在距创面30厘米处烘烤,使其干燥愈合,处理后创面可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

9.氧疗

利用纯氧抑制创面厌氧菌的生长,提高创面组织中氧的供应量,改善局部组织代谢。氧气流吹干创面后,形成薄痂,利于愈合。方法:用塑料袋罩住创面,固定牢靠,通过一小孔向袋内吹氧,氧流量为5~6L/min,每次15min,每日2次。治疗完毕,创面盖以无菌纱布或暴露均可。对分泌物较多的创面,可在湿化瓶内放75%酒精,使氧气通过湿化瓶时带出一部分酒精,起到抑制细菌生长,减少分泌物,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文琳向长华向天平杨静陈贵琴.大面积烧伤预防褥疮的护理措施.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9年第1期第0卷,烧伤护理.

[2]叶彩云,李珍兰,刘玲.1例多器官严重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讨论.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56-57.

标签:;  ;  ;  

褥疮的护理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