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液相法论文_贾莹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材料液相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相,纳米,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成法,金属,材料。

材料液相法论文文献综述

贾莹莹[1](2019)在《液相法合成SnO_2纳米材料及气敏和储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n型宽带隙半导体材料,SnO2在气敏传感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SnO2材料的尺寸、形貌及结构是影响其应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探索不同的合成方法,研究材料微观结构和形貌变化的规律,揭示其与性能之间的关联,对于实现材料可控制备及性能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液相法合成SnO2微纳米材料,并研究其气敏及储锂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直径约2μm核壳结构的SnO2微米球,其内核为纳米粒子,壳层为纳米锥,并探索其可能的形成机理。研究其气敏性能发现,该微米球对甲醛、乙醇、甲烷、硫化氢等九种气体均有响应。但在工作温度为260 ℃时,SnO2微米球对甲醛气体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其探测下限可低至2ppm。研究SnO2微米球的储锂性能发现,当电流密度为100 mAg-1时,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65.6mAhg-1,经过5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维持在245.7mAhg-1。(2)采用溶胶-凝胶法,以Si02微米球为载体,合成SnO2纳米粒子。产物经600 ℃热处理2 h后,用HF洗去Si02,得到尺寸约为3.3 nm的SnO2纳米粒子。而纯SnO2·xH2O经同样热处理后,颗粒尺寸约为6.4nm。运用拉曼光谱深入研究了SiO2对SnO2纳米粒子抑制生长的机理,其原因归结于SnO2与SiO2表面相互作用的压应力。气敏性质测试表明,所得3.3nm的SnO2纳米粒子对多种气体的灵敏度和响应恢复时间均优于6.4nm SnO2纳米粒子。储锂性能方面,3.3 nm的SnO2纳米粒子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均比6.4nm SnO2纳米粒子好,在电流密度为100 mA g-1时,循环100次后,3.3 nmSnO2纳米粒子放电比容量稳定在160 mAh g-1。(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郭慰彬[2](2017)在《二硒化钼纳米材料的液相法合成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状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中的MoSe2基于其所具有的独特物理和化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到固体润滑、吸附、光催化、光致发光、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锂/钠离子电池和电催化析氢等领域。MoSe2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电催化析氢反应的催化剂,通过协同和同步优化提高其暴露活性位点的数量和活性、增强其导电性及增大其与电解液间的界面接触率这叁类优化思路可以有效地提升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本文采用液相法合成了形貌和结构可控的MoSe2纳米材料,研究了不同合成阶段的实验参数对其形貌与结构的影响,表征了其比表面积、亲水性能、热稳定性能和电催化析氢性能。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所述:(1)通过改变有机溶剂中油胺和油酸的体积比例合成出了叁种典型MoSe2纳米材料,即具有较稀疏且无序分布褶皱纹的纳米片状MoSe2(样品1),具有较密集且相对有序分布褶皱纹的纳米片状MoSe2(样品2)和尺寸为100-200nm的纳米花状MoSe2(样品3)。叁种典型MoSe2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有机溶剂比例、硒源保温时间、硒源注射速度、硒化温度、硒化保温时间、熟化温度、熟化保温时间和醋酸处理的影响。(2)比表面积测定表明:叁种典型MoSe2纳米材料的氮气吸脱附等温线均属于Ⅲ型等温线和H3型迟滞环,其中样品1中可能存在最多的组合式的“墨瓶状”孔洞,样品2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最大,样品3的大孔径介孔比例最大和平均孔径最大。亲水性能显示:醋酸处理后叁种典型MoSe2纳米材料的亲水性都提高了,同时醋酸处理前后样品3的亲水性都最佳。醋酸处理可以避免热处理所带来的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的改变。电催化析氢性能显示:样品2和样品3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相近且优于样品1,这与叁种典型MoSe2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固有性能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6-30)

王晶[3](2017)在《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低温液相法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增长,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具有降解速度快、无毒无害、可以彻底降解有机污染物等优点。SnO_2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剂、气体传感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等领域。本文以SnO_2为研究对象,在低温一步制备了不同形貌SnO_2纳米材料,从形貌调控、金属掺杂和贵金属修饰等方面,合成和研究了SnO_2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方面的性能和应用。仅以SnCl_2·2H_2O和KOH为反应物,用水热法低温一步合成了形貌均一、单分散的核桃状SnO_2纳米球。KOH的浓度对SnO_2晶体的各向异性生长影响很大,通过调节KOH的量可以控制产物的形貌。通过不同时间所合成的产物的结构和形貌,推断核桃状SnO_2纳米球的形成主要是Ostwald熟化过程引导的。不同的矿化剂对产物的形貌也有显着的影响,KOH在晶面的吸附能弱于NaOH,弱化了SnO_2沿特定方向生长速率,因此生长成为球状结构。通过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实验,发现核桃状SnO_2纳米球的催化性能要优于市售的SnO_2,其原因在于其具有特殊的形貌、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在溶液中良好的分散度。无需模板或表面活性剂,低温一步选择性的合成了SnO_2空心微球和SnO_2纳米片结构。反应体系中的尿素可以控制反应体系中纳米粒子成核与生长速率,而溶液中的氧含量则直接影响Sn(II)离子的氧化过程。通过不同反应时间合成产物的结构和形貌,推断出SnO_2空心微球主要是溶解再结晶的Ostwald熟化过程导致的,而溶液中相对较少的溶解氧则是控制合成SnO_2纳米片的关键因素。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SnO_2空心微球和SnO_2纳米片的Raman光谱出现了明显的谱线位移和展宽。SnO_2空心微球和SnO_2纳米片光学带隙都小于SnO_2体相材料,这是因为两者都是在低温条件下一步合成,没有经过高温焙烧,晶体内存在较多的氧空位或缺陷造成的。通过光学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SnO_2空心微球和SnO_2纳米片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具有光催化降解所需的氧化还原电势。光催化实验表明SnO_2纳米片相较于SnO_2空心微球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反应物主要为自由基。SnO_2纳米片拥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特殊的2D结构,暴露在外的晶面为高能晶面(001),另外SnO_2纳米片的比表面积更大、光学带隙值更小,这对半导体光催化剂都是有利因素。用溶剂热法低温一步合成了具有分级结构的花状SnO_2纳米棒和Zn掺杂SnO_2多孔微球,并对它们的结构特性、光学特性和电化学性能分别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由于晶体的生长受其自身晶格对称性及表面能的影响,因此即使不加表面活性剂,也可以生长出具有分级结构的SnO_2纳米棒。研究发现,Zn离子的掺杂会改变SnO_2的微结构,引起SnO_2晶格的畸变,增大SnO_2纳米棒的长径比,这表明Zn离子的掺杂会改变SnO_2原来各晶面的表面能,进而影响到SnO_2纳米晶最后的形貌。随着Zn离子掺杂量的增加,SnO_2晶体的光学性能有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Zn离子的掺杂会导致氧空位浓度的增加,导致了SnO_2晶体电子分布的改变。这一点通过对样品进行XPS和电化学测试而得到了证实,Zn的掺杂会使SnO_2价带顶和导带底上移,并减少原有SnO_2的光学带隙。对比实验表明Zn掺杂的SnO_2多孔微球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其光催化效率比纯SnO_2提高了3.9倍,这应归因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分级多孔的特殊结构和较高的氧空位浓度。由表面活性剂辅助低温一步合成了具有分级结构的花状SnO_2。对比了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控制合成SnO_2微结构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如果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小时,表面活性剂吸附在特定晶面上,进而引导晶体各向异性的生长成为纳米片,但是当浓度较大时,表面活性剂会形成胶束,SnO_2晶粒吸附在胶束上生长,会形成不规则的大块团聚物。与SDBS和PVP相比,CTAB对2D结构SnO_2的晶面调控和形貌的控制最好,制备的花状SnO_2纳米片厚度仅为19nm,纳米片表面为高能晶面(002)面。CTAB辅助合成的花状SnO_2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活性,这是主要是因为其大的比表面积,更薄纳米片厚度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迁移率导致的。通过对花状SnO_2负载贵金属Ag,成功制备了Ag/SnO_2异质结构。通过光致发光谱、荧光衰减谱、瞬态光电流谱等测试和分析,发现Ag负载会显着抑制SnO_2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率,钝化原SnO_2带边能级,使电子迁移能力显着提高。另外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g负载不仅大幅提高了SnO_2中载流子浓度,也改变了原SnO_2晶体中电子能带结构。实验表明,光催化性能与Ag的负载量相关,5%Ag/SnO_2的光催化性能最佳,相对于纯SnO_2,紫外光和可见光催化效率可以提高44%和43%。而10%Ag/SnO_2催化性能由于Ag的过量负载反而略有下降。由PVP辅助成功合成了纯相的花状Sn_3O_4。前驱体浓度以及溶液中PVP的浓度直接影响了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其中,反应体系中PVP分子弱还原性对合成纯相Sn_3O_4至关重要,PVP的浓度则会影响Sn_3O_4纳米晶的自组装过程,分别形成分级结构的花状Sn_3O_4和分散的Sn_3O_4纳米片。XPS分析表明Sn_3O_4和SnO_2的0~4eV的价带区域存在较大差异,独特的能带结构使在光学性能、光电性能上都与SnO_2有很大差异。Sn_3O_4在可见光区域有较强的光吸收,其合适的带隙宽度(2.75 eV)对可见光催化剂十分有利。光催化实验表明,分级多孔的花状Sn_3O_4光催化性能要优于分散的Sn_3O_4纳米片,在可见光下对甲基橙(MO)和罗丹明B(RhB)溶液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郭雪辉,邢宇,刘振新[4](2016)在《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的液相法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金属氧化物(例如锰氧化物、含铜氧化物、氧化锌等)在电池、光电、气敏、磁性、以及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制备锌基、铜基纳米氧化物材料。以硝酸锌为原料制备锌基纳米氧化物材料,所用溶剂为蒸馏水、乙醇、正丁醇、丙酮,在乙醇为溶剂的环境中,通过溶剂热法成功的合成了ZnO纳米晶体,通过XRD的实验数据,通过和标准图谱相比较的结果证实了以乙醇为溶剂所得产物为ZnO,且其中无其他明显杂质峰,含杂质少。以硝酸铜、乙酸铜为原料制备铜基纳米氧化物材料,所用溶剂为蒸馏水、乙醇、正丁醇、丙酮。以乙醇和正丁醇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成功的合成了纳米金属氧化铜晶体,通过XRD分析结果证实了所得产物为CuO,且其中无其他明显杂质峰,含杂质较少。(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01)

孟甲[5](2014)在《ZnO微纳米材料的液相法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米尺度的ZnO材料因其在光、电、磁方面的突出性能表现出许多特殊性质,如无毒、非迁移性、荧光性、压电性、吸收和散射紫外线等性质,得到了人们的亲睐和广泛关注。随着人们不断深入地研究,ZnO微纳米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图像记录材料和吸波材料应用到能源、化工和医药等诸多领域。当ZnO微纳米材料运用在不同领域时,对其性能的要求不同,而ZnO微纳米材料的性能受其纳米形态的影响很大,因此ZnO微纳米材料实用化的基础在于材料的制备。尽管人们己经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制备不同形貌的ZnO微纳米结构,但对ZnO微纳米结构的生长还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所获材料的形貌及物性还存在较大的偶然性。所以,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其可控性制备仍然是ZnO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综述ZnO及其材料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液相法制备了ZnO微纳米球、ZnO纳米棒和ZnO纳米棒阵列,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等表征仪器对样品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和分析,并分析了其生长机理。论文主要分为叁大部分: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叁乙醇胺,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和水热法分别制备出形貌规整、粒径均匀的ZnO微米球。两种方法所制备样品的都在364nm左右出现了一个较强的紫外吸收峰,说明两种方法所制备的球形ZnO颗粒作为光催化剂时对太阳光有较高的利用率。并对其生长机理做了简单探讨。使用水热法通过添加Cd2+制备出六角纤锌矿型纳米ZnO,包括纳米棒和由纳米棒团簇而成的花状两种形貌。通过改变水浴时间和金属配离子浓度,都能达到控制ZnO纳米棒的长径比的效果。随着水浴时间的延长(7h,9h,llh,13h,15h)和金属配离子浓度的增加(1:0.02;1:0.04;1:0.06;1:0.08;1:0.1),制备出的ZnO纳米棒的长径比减小,变得短而粗,并且更容易形成团簇结构。分别采用旋涂-煆烧法和连续离子层吸附与反应法制备得到了一维ZnO纳米棒阵列,研究了不同的生长条件对一维ZnO纳米棒阵列的结晶性及形貌的影响。两种条件下所制备的一维ZnO纳米棒阵列结晶性能优良,具有非常好的0轴择优取向性。但不同方法或不同条件下所制备的ZnO纳米棒阵列形貌稍有差别。相比而言,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与反应法制备ZnO纳米棒阵列可以为ZnO的生长提供更加充足的锌源。(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4-11-01)

贺飞[6](2013)在《稀土发光材料的液相法合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发光材料所具有的特殊光学性质使其在各种应用领域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中,材料的微观尺寸、形貌及结构对材料的相关物理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些特殊领域中,如特种显像、生物标记、药物缓释等,也对材料的微观性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重点研究了稀土发光材料的晶体可控合成。在深入讨论各反应体系下晶体的形成过程后,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晶体生长机理。论文还在稀土发光材料的荧光性能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通过在不同基质材料中掺杂各种稀土离子,获得了具有良好荧光性能的发光材料。同时,经过调整掺杂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实现了发光材料的荧光颜色调变以及强度增强。通过具体研究材料上转换及下转换发光过程,为荧光性质的调变找到了理论依据。论文首先考察了无表面活性剂辅助下,溶剂热法所制备稀土发光材料的微观性质。在多元醇溶剂热体系中,制备了 NaLuF4微米晶体。通过XRD、SEM、TEM、EDS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细致的考察。通过改变溶液的组成实现了对其晶体结构的可控合成。通过Eu3+、Ce3+、Tb3+几种离子的掺杂,获得了具有较好发光性质的下转换发光材料。在此基础上,在另一种无表面活性剂溶剂热体系中,合成了具有更小粒径的YF3纳米颗粒。其微观形貌和尺寸也可以通过改变正辛醇在溶剂中的比例来控制。通过Yb3+、Er3+、Tm3+、Ho3+几种稀土离子的掺杂,获得了明亮的上转换荧光发射。并且利用多种激活剂共掺杂的方法,实现了上转换发光颜色的有序可调。在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溶剂热体系中,通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的控制作用,分别制备出了两种稀土钒酸盐晶体材料(YVO4和LaVO4)。通过改变各种制备条件,实现了两种晶体形貌和结构的可控合成。还可以达到晶体不同维度(一维或者叁维结构)之间的互相转换。系统地讨论了晶体的形成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晶体生长机理。通过几种下转换稀土离子的掺杂,获得了强度很大的荧光发射。在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柠檬酸钠和Na2EDTA的辅助作用下,在水热体系下实现了两种稀土 Gd元素氟化物(NaGdF4和BaGdF5)材料的自组装生长过程。通过各种表征手段,研究了两种材料微观结构的形成过程。分别用定向连接机理和奥斯特瓦尔德熟化机理对两种自组装结构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相应的形成机理。两种样品均为理想的上转换发光基质材料,在稀土离子的掺杂下,具有强度高且颜色可调的荧光性能。通过共沉淀法,在常温条件下合成了六方相NaGdF4微米颗粒。在使用不同表面活性剂辅助合成时,晶体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均会发生十分明显的改变。这些微观性能的改变,也使得其上转换发光性质发生变化。在细致地考察了各种样品的表面性质及相关性能后,给出了可能的样品发光性能差异的原因。设计了一种连续多步骤的模板法,制备出具有空壳结构的La203微米小球。这种方法包括前期合成碳微米小球的水热过程、利用尿素共沉淀法对碳微米小球进行的包覆过程和去模板以及分解La前驱体的煅烧过程。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对各个合成步骤产物的组成、表面、结构等性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个合成过程的机理。在荧光性质方面,通过Yb3+浓度的变化实现了对材料上转换荧光颜色的有序可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3-10-01)

蔡利辉,马青松,刘海韬[7](2013)在《基于液相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抗氧化烧蚀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很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在有氧环境下使用时,氧化烧蚀是导致其失效的首要原因。液相法是实施抗氧化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纤维保护、基体改性、整体涂层叁个角度,综述了基于液相法的抗氧化烧蚀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今后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张书美,李克智,王杰,宋忻睿,郭领军[8](2012)在《Ni/Ti中间层部分瞬间液相法连接C/C复合材料和GH3044》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Ni/Ti中间层,部分瞬间液相法(Partial Transient Liquid-Phase,简称PTLP)连接C/C复合材料和GH3044,通过SEM+EDS对接头的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接头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实现C/C复合材料与中间层、中间层与GH3044界面处的良好结合;所得接头截面为GH3044/扩散层/残余Ni层/Ni-Ti金属间化合物层/炭化物反应层/C/C复合材料;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中金属间化合物Ni3Ti不断生长,同时两侧的Ni、NiTi被逐渐消耗。另外,因为C/C复合材料和GH3044的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TE)差别很大,所以冷却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热应力,导致C/C复合材料/中间层界面附近出现了大尺寸裂纹,使接头性能下降,其剪切强度仅有9.78 MPa。(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陆晓挺[9](2012)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液相法合成及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橄榄石型LiFeP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价格便宜、安全、环保等优点,但也存在电子电导率低和锂离子扩散速率缓慢等缺点,导致LiFePO_4的倍率性能较差。本文采用液相法合成LiFePO_4正极材料,并通过碳包覆、Na和Mo掺杂及添加表面活性剂(CTAB)等改性方法提高LiFePO_4的倍率充放电性能。以Fe(NO_3)_3·9H_2O、LiNO_3、NH_4H_2PO_4和NaNO_3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液相-碳热还原法合成了Li_(0.97)Na_(0.03)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充放电等测试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及倍率充放电性能。通过循环伏安(CV)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电极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特点。结果表明,Na掺杂形成了具有橄榄石结构的Li_(0.97)Na_(0.03)FePO_4固溶体,并增大了晶格中Li~+一维扩散通道,使LiFePO_4/C的电荷转移电阻减小了约67%,Li~+扩散系数提高了3~4倍。因此,Li_(0.97)Na_(0.03)FePO_4/C首次放电比容量在0.1C和2C倍率下分别达到152mAh·g~(-1)和109mAh·g~(-1),比未掺杂的LiFePO_4/C的放电比容量分别提高了4.83%和62.69%。用(NH_4)_6Mo_7O_(24)·11H_2O为掺杂原料,通过与Na掺杂LiFePO_4/C相同的方法合成了LiFe_(0.99)Mo_(0.01)PO4/C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RD、SEM、CV曲线和充放电等技术表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显示,Mo掺杂并未破坏LiFePO_4/C的晶体结构,且使LiFePO_4/C的晶胞体积缩小了0.32%,缩短了Li~+的扩散路径,使得热处理6h所得LiFe_(0.99)Mo_(0.01)PO_4/C样品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1C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07mAh·g~(-1)。此外,热处理8h所得LiFe_(0.99)Mo_(0.01)PO_4/C样品具有最好的倍率性能,0.1C、1C和10C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41、111和74mAh·g~(-1)。采用LiOH·H_2O、FeSO_4·7H_2O和H_3PO_4作为原料,水热法合成LiFePO_4正极材料。充放电结果表明,热处理和碳包覆能有效提高LiFePO_4的比容量,LiFePO_4和LiFePO_4/C样品在0.2C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0mAh·g~(-1)和124mAh·g~(-1)。水热过程中添加0.32g CTAB能进一步提高LiFePO_4/C样品的倍率性能,0.2C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33mAh·g~(-1)。采用Fe(NO_3)_3·9H_2O作为铁源,通过水热法也能合成LiFePO_4/C正极材料。其中以CH_3COOLi·2H_2O作为锂源所得样品在0.05C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仅为96mAh·g~(-1),而采用LiNO_3作为锂源所得样品表现出更好的倍率性能,0.1C和1C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2和91mAh·g~(-1)。(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2-05-14)

韩晶杰,吴驰飞,谢林生,曾为民,马玉录[10](2011)在《液相法高耐磨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相法制备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并与传统工艺制备的胶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液相法天然橡胶复合材料能更好的保护天然橡胶的分子结构,胶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磨性能优异,其耐磨制品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本文来源于《橡胶科技市场》期刊2011年06期)

材料液相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层状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中的MoSe2基于其所具有的独特物理和化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到固体润滑、吸附、光催化、光致发光、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锂/钠离子电池和电催化析氢等领域。MoSe2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电催化析氢反应的催化剂,通过协同和同步优化提高其暴露活性位点的数量和活性、增强其导电性及增大其与电解液间的界面接触率这叁类优化思路可以有效地提升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本文采用液相法合成了形貌和结构可控的MoSe2纳米材料,研究了不同合成阶段的实验参数对其形貌与结构的影响,表征了其比表面积、亲水性能、热稳定性能和电催化析氢性能。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所述:(1)通过改变有机溶剂中油胺和油酸的体积比例合成出了叁种典型MoSe2纳米材料,即具有较稀疏且无序分布褶皱纹的纳米片状MoSe2(样品1),具有较密集且相对有序分布褶皱纹的纳米片状MoSe2(样品2)和尺寸为100-200nm的纳米花状MoSe2(样品3)。叁种典型MoSe2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有机溶剂比例、硒源保温时间、硒源注射速度、硒化温度、硒化保温时间、熟化温度、熟化保温时间和醋酸处理的影响。(2)比表面积测定表明:叁种典型MoSe2纳米材料的氮气吸脱附等温线均属于Ⅲ型等温线和H3型迟滞环,其中样品1中可能存在最多的组合式的“墨瓶状”孔洞,样品2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最大,样品3的大孔径介孔比例最大和平均孔径最大。亲水性能显示:醋酸处理后叁种典型MoSe2纳米材料的亲水性都提高了,同时醋酸处理前后样品3的亲水性都最佳。醋酸处理可以避免热处理所带来的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的改变。电催化析氢性能显示:样品2和样品3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相近且优于样品1,这与叁种典型MoSe2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固有性能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材料液相法论文参考文献

[1].贾莹莹.液相法合成SnO_2纳米材料及气敏和储能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郭慰彬.二硒化钼纳米材料的液相法合成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7

[3].王晶.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低温液相法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

[4].郭雪辉,邢宇,刘振新.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的液相法合成[C].河南省化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5].孟甲.ZnO微纳米材料的液相法合成与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4

[6].贺飞.稀土发光材料的液相法合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7].蔡利辉,马青松,刘海韬.基于液相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抗氧化烧蚀技术研究进展[J].陶瓷学报.2013

[8].张书美,李克智,王杰,宋忻睿,郭领军.Ni/Ti中间层部分瞬间液相法连接C/C复合材料和GH3044[J].固体火箭技术.2012

[9].陆晓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液相法合成及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

[10].韩晶杰,吴驰飞,谢林生,曾为民,马玉录.液相法高耐磨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橡胶科技市场.2011

论文知识图

利用气相法和其它方法结合制备的(a)...我们课题组用气相沉积制备的大尺寸超...3.14不同放大倍数的TEM图:(a)...实验结果YPSZ纳米结构热喷涂粉末材料X射线衍射...

标签:;  ;  ;  ;  ;  ;  ;  

材料液相法论文_贾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