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论文_徐星媛,尹钊,戴雪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画像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画,南阳,墓葬,孝行,费县,画像,土物。

汉画像石论文文献综述

徐星媛,尹钊,戴雪峰[1](2019)在《从汉画像石中品汉代建筑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也许你走过很多旅程,见过不少美丽的建筑,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等。那些错落有致的设计令人沉醉,不知你是否能够了解古代这些建筑的模样,那么,我们就来带你一起品一品汉代建筑的那一份独特的韵味。现代的建筑中,亭子是供人憩息的场所,也是园林中重要的景点建筑,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高出地面(本文来源于《东方收藏》期刊2019年23期)

王莉娜[2](2019)在《汉画像石(砖)与汉代的社会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画像石是刻在石材上的画。汉代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称汉画像石。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汉画像砖指我国汉代(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9-11-22)

彭林[3](2019)在《关于汉画像石(砖)的五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5日,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中原“千人计划”拔尖人才、贵州民族大学文博专业硕士行业导师王莉娜到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作主题为《汉画像石(砖)与汉代的社会生活》的学术讲座,该院历史系主任叶成勇、郭国庆等相关任课教师、文博历史专业本科生、文博专(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9-11-22)

郭岩,张旭[4](2019)在《数字化汉画像石艺术教育平台构建的实践研究——以徐州汉画像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州历史悠久,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是徐州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特有的历史环境留下了大量的汉文化遗存,汉画像石刻艺术是其重要的遗产之一。汉画像石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题材丰富多样,具有传统的审美观念、以形写意、形神兼备、含蓄悦目的艺术特征。用新时代的数字化科技手段去研究学习、构建汉画像石艺术数字化平台,可以提高艺术教学质量,为校园课堂教学丰富艺术内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悦[5](2019)在《南阳汉画像石舞蹈人物造型在汉唐古典舞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画像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汉画像石中舞蹈人物造型对研究我国汉代舞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汉代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本文通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舞蹈人物造型的研究,对南阳汉代时期舞蹈人物造型的种类、表现形式、风格特征进行分类,并对如何应用在汉唐古典舞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并对南阳汉画像舞蹈的价值与发展前景提出设想。(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1期)

陈建伊[6](2019)在《从南阳汉画像石看汉代民间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阳地区是汉代画像石墓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汉画像石的内容与汉代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在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思想的背景下,南阳地区因为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多元的、杂糅的思想主题。文章从精神信仰、经济思想和伦理道德叁个方面入手探究汉代南阳地区的民间思想情况。(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21期)

苏建军[7](2019)在《临沂汉画像石上的《胡汉战争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反映战争内容的汉画像石上,《胡汉战争图》居多。胡人是我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匈奴和北方边地民族的称呼。在中国历史上,从周代开始便有胡夷犯边的记录,那时称胡夷为猃狁(xiǎn yǔn)。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北边的胡夷变为匈奴。匈奴是个典型的游牧部落,全盛时达近百万部众,这已经与后来的蒙古、满州全盛时相(本文来源于《东方收藏》期刊2019年21期)

张同标[8](2019)在《重论南阳西关汉画像石:不是嫦娥奔月,而是女娲捧月》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南阳西关出土的所谓"嫦娥奔月"画像石,图像极精美,又被印入邮票,影响很大。但是,所谓嫦娥奔月,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画像题材应该是女娲捧月。根据原石观察,结合拓本,可知画像叁边毛面石坯,另一边没有留边,这种情况表明这幅画像应该大幅面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完整画幅。这类多石拼合的大画面都是墓顶室的天象图,多表现伏羲女娲和星辰云气。所谓嫦娥奔月画像石就是这类天象图的女娲部分,与之相对的伏羲部分已经佚失不存。以前的研究,往往从文献入手,通过文献解读画像。而美术考古学应该从图像着手,尽可能地仔细考察图像的所有细节,特别是画像在墓室中的区位分布、画像与其他画像或石材的关系、没有雕刻的石坯毛面与画面的组合比例等非图像部分,把这些物态信息作为图像研究的前提。把文献视为图像的辅助,而不是相反,不能由文献主导图像,而且,文献和图像并不总是能够逐一对应起来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扬[9](2019)在《论汉画像石孝行图的“通行”与“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画像中的孝行故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行母题",一类是"泛化母题"。前者依照故事情节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侍亲、祭亲、谏亲、葬亲、护亲等五大类。侍亲故事有董永、老莱子、伯榆、邢渠、赵徇等;祭亲故事有丁兰刻木事亲和金日拜母等;谏亲故事有闵子骞、孝孙原毂等;葬亲故事主要有孝乌等;护亲故事主要有魏汤等。后者则突破了传统的对父母的小孝,转而成为对家庭成员、对社会、对社稷的大孝。曾母投杼和李善故事体现了对君主和主人的"孝忠",朱明孝行故事表现了兄弟之间的"孝悌",叁州孝人、羊公故事表现了陌生人之间的"孝义"。汉代统治者利用"孝"的"泛化",不仅维护了家庭和宗族的稳定性,还把"孝"成功移为了忠君思想的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吕姿璇[10](2019)在《浅析汉画像石中几何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画像石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它多方位多角度地从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汉画像石中体现了当时汉人的叁观以及审美趋向,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本文选取汉画像石的图案纹饰中的几何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何图案纹饰的艺术表现力和造型设计感进行分析,探讨汉画像石中图案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8期)

汉画像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画像石是刻在石材上的画。汉代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称汉画像石。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汉画像砖指我国汉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画像石论文参考文献

[1].徐星媛,尹钊,戴雪峰.从汉画像石中品汉代建筑之美[J].东方收藏.2019

[2].王莉娜.汉画像石(砖)与汉代的社会生活[N].贵州民族报.2019

[3].彭林.关于汉画像石(砖)的五个问题[N].贵州民族报.2019

[4].郭岩,张旭.数字化汉画像石艺术教育平台构建的实践研究——以徐州汉画像石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张悦.南阳汉画像石舞蹈人物造型在汉唐古典舞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9

[6].陈建伊.从南阳汉画像石看汉代民间思想[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7].苏建军.临沂汉画像石上的《胡汉战争图》[J].东方收藏.2019

[8].张同标.重论南阳西关汉画像石:不是嫦娥奔月,而是女娲捧月[J].中国美术研究.2019

[9].张扬.论汉画像石孝行图的“通行”与“泛化”[J].中国美术研究.2019

[10].吕姿璇.浅析汉画像石中几何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9

论文知识图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来源:w...孝堂山石祠西壁画像线图胡汉征战图襦袴式之胡服束腰广袖之襦袴式胡服大英博物馆藏鬼子母雕塑

标签:;  ;  ;  ;  ;  ;  ;  

汉画像石论文_徐星媛,尹钊,戴雪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