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314100

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根据手术入路、切口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后外侧入路方式,研究组采取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髋部骨折

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骨量减少,且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状,因此是髋部骨折的多发人群,以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1]。由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尽量采取小切口手术,以减少手术造成的机体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恢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X线片检查、CT检查、MIR检查等确诊为髋部骨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心肺功能障碍者。70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切口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各35例。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5~82岁,平均(71.46±5.14)岁;股骨颈骨折28例,粗隆间骨折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5~81岁,平均(71.52±4.97)岁;股骨颈骨折27例,粗隆间骨折8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后外侧入路方式。患者取健侧卧位,行硬膜外麻醉,应用外固定架,使骨盆呈垂直位,采取后外侧入路,在大粗隆上方、髂后上棘下方10厘米左右的位置作切口,分离臀大肌,向后前方牵拉,外旋暴露肌群。髋关节内旋位,将髂胫束切断,显露关节囊,保护股方肌,切开关节囊。使股骨头向后脱出,股骨距保留1厘米,在小粗隆1.5厘米的位置行股骨颈截骨,并将股骨头取出。应用牵开器,将大粗隆近端骨髓腔打开,开髓、扩髓之后,选择合适的股骨头假体安装、固定,观察松紧度、活动范围、有无脱位,然后冲洗,逐层缝合切口[3]。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研究组采取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患者取健侧卧位,行硬膜外麻醉,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向股骨干方向作一5~8厘米的纵向弧形切口,游离皮下组织,将位于大粗隆后侧的臀大肌附着部位切开,将大粗隆滑囊充分显露出来,依此切断大转子后方附着的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肌腱、下孖肌,将后侧关节囊显露出来,T型切开,使股骨头脱出,后续操作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优:Harris评分≥90分;良:Harris评分为80~89分;可:Harris评分为70~79分;差:Harris评分<70分。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分别用率、x±s描述计数、计量资料,并行X2、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人的骨量减少,且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痉挛以及骨质疏松症状,因此容易受到各种疾病或者是安全事故、跌倒等原因的影响而发生髋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髋部骨折的常用手术治疗方案,可采取外侧、后侧、前外侧、后外侧、双切口联合等入路方式,入路方式不同,其效果也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也在不断改进、成熟、完善,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保证,但因为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合并多种疾病,因此其手术风险也比较大。必须选择更为安全的手术入路、切口方式。

相比较于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不受患者体型的影响,因此是最为常用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入路方式。其主要是将臀大肌纵向切开,并依此将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肌腱、下孖肌切断,充分暴露关节囊,并将人工股骨头假体置入,达到纠正髋关节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的目的。但由于髋关节的血运丰富,手术切口长、切开组织多,导致术中出血量较多,再加上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合并多种疾病,因此术后容易出现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选择小切口,可减少对血管、皮下组织神经的损伤,从而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加快术后恢复。但需要注意,小切口手术的操作难度较大,因此手术时间较长,这就提高了对施术者操作技能的要求,必须由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医师操作,并要做好术中护理配合,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完成。

综上,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程亚栋.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3):34-36.

[2]邵长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2):50-51.

[3]虞新华.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8,4(18):53-54+56.

标签:;  ;  ;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