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薄层扫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分析

螺旋CT薄层扫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分析

毕五根毕雯

高平市人民医院(山西高平048400)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7-0044-01

目前肝癌已成为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对肝癌特别是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并得到及时治疗,已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本文对22例原发性小肝癌的检查,及影像表现作了综合。并以螺旋CT薄层多期扫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和注意事项作了分析讨论。

笔者从1998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科通过螺旋CT诊断,确诊后治疗的22例肝癌患者作如下分析,供同道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最小42例,最大72岁,平均52±7岁。原发性,直径≤3cm,均为等密度或低密度无高密度。经手术活检证实6例,其余经临床实验室,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等检查后随访证实。

1.2方法:采用本院双层螺旋CT机为:CEProspeed-2型,扫描条件:10mm、150mA2S,5mm150mA2S、3mm150mA2S;矩阵512×512、层间隔3—5mm,检查前嘱患者12小时禁食,扫描前30分钟口服2%泛影葡胺500-1000ml。出、充盈胃十二指肠。使用造影剂为碘海醇1.5ml/kg,采用高压注射器(ZTI-200A摇控器(T增强注射器),注射速度3ml/s4mim,后作延迟扫描。

2图像分析

2.1型、期分析:通过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处理,分析肝癌在多期扫描中图像的表现。分为典型表现和非典型表现。典型表现:平扫时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非典型表现:多期均呈低密度,或者动脉期呈等密度,其它各期均呈低密度。扫描出现包块的有10例,均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显示清楚。而在延迟期显示的清晰度差。

2.2各期图像表现

3讨论与体会

肝癌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肿瘤。也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肝癌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者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本组的病例强化特点可看出:呈典型表现的小肝癌早期,强化达到峰值后持续很短时间即迅速下降,须行双期扫描方可诊断。而对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等密度或与肝密度差别极小的肝癌则极易漏诊。延尺期可加大病灶与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便于发现病灶,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1]

通过本组病例表明:以延长期检出率为较高,据文选报道螺旋CT对于小肝癌的检出率在动脉期为86—90%;门静脉期为60—67.3%;延迟期为92%。[2]肝癌本身供血是双重性的,以门静脉为主占75—80%;肝动脉占20—25%;而肝癌90—99%是由动脉供血,其次是门静脉供血、双重供血和少血供类型。所以大多数小肝癌在多期增强上呈典型表现[3]。这是小肝癌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而呈不典型的小肝癌随体积增大,动脉血供也逐渐增多,在行多期扫描时也呈典型表现。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笔者体会到:螺旋CT薄层多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限度。由于屏气呼吸深浅和定位差异的影响,前后两次扫描和时间层面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会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有些肝硬化结节和不典型表现的小血管瘤,也极易与小肝癌混淆,临床要详细了解病史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影像表现尚可作出正确判断,以免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

[2]周康荣,主编,螺旋CT

[3]汤钊猷,杨秉辉,原发性肝癌的研究与进展,第1版,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6

标签:;  ;  ;  

螺旋CT薄层扫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