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拉速论文_黄财德,何文远,刘延强,肖茂元,安泽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拉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口,连铸,结晶器,镀锡,正弦,薄板,喷嘴。

高拉速论文文献综述

黄财德,何文远,刘延强,肖茂元,安泽秋[1](2019)在《电磁制动对镀锡板高拉速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镀锡板高拉速生产,采用数学模型和工业试验研究了在FC(电磁制动)结晶器条件下水口角度、水口插入深度、拉速及磁场强度对结晶器流场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口角度、插入深度和拉速的增加,下磁场作用区域靠近窄面的钢液受到的电磁力明显增大,水口下方的磁场可有效地减小水口出口射流对窄面的冲刷;在工业试验中发现,施加磁场后水口两侧钢液面流速对称性得到改善,钢液面轮廓较平稳,当BU(上磁场强度)为0.5BL(下磁场强度)时液位波动最小;夹杂物明显降低,边部大于10μm夹杂物数量密度从0.134降低到0.079个/mm~2,1/4处夹杂物数量密度从0.129降低到0.074个/mm~2,宽度中心处数量密度从0.100降低到0.073个/mm~2;凝固钩的长度和深度都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平均深度从2.3降低到1.7mm,平均长度从2.3降低到2.0mm,适合的电磁制动参数可以抑制凝固钩的生长。通过优化FC结晶器参数,氧化铝类缺陷降低约77.8%,保护渣类缺陷降低约82.6%,并且在工业上实现了拉速为2.0m/min的常态化生产。(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08期)

兰鹏,韩庚维,李亮,王璞,蒋宪勋[2](2019)在《直上钢Q235B板坯高拉速下中间裂纹的形成与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凝固数值模拟和板坯应变计算分析了直上钢Q235B连铸中间裂纹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提出了铸坯高拉速质量控制策略。研究发现,辊缝和对中精度为Q235B铸坯中间裂纹形成的主要因素,两者应变之和占凝固前沿总应变60%以上;而表面回温高于50℃/m的铸机前段冷却也有重要影响,其应变占比最高约40%。当辊缝的邻辊正偏差为1.5mm时,通过强化冷却和控制回温可使铸坯凝固前沿总拉应变整体降低约20%;当辊缝的邻辊正偏差为0.5mm时,冷却优化对凝固前沿拉应变的影响较小。随着拉速增大,辊缝精度对铸坯中间裂纹的影响愈加显着。当前工况下,将锰硫比提高到25,坯壳可最多承受1.4m/min时邻辊正偏差1.5mm、对中偏差±0.5mm和回温不超过50℃/m带来的附加应变。为抑制1.5m/min以上高拉速下直上钢Q235B铸坯的中间裂纹,建议将辊缝整体精度控制在±0.5m且邻辊正偏差控制在0.5mm以内。(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08期)

王伟[3](2019)在《中冶南方连铸公司突破小方坯高拉速连铸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冶南方连铸公司在阳春新钢铁3号连铸机上进行了高拉速试验,成功将断面为155mm×155mm小方坯拉速从4.0m/min推进到5m/min。整个试验过程生产正常,铸机状态稳定,铸坯质量良好。此次实现的拉速达全国之最,在国内小方坯连铸机发展史上具有里(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9-08-13)

杜洪波,殷楷,耿伟,张杰,单庆林[4](2019)在《薄板坯高拉速连铸结晶器研究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结晶器无法满足高拉速条件下薄板坯连铸生产要求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改进。通过将结晶器进水方式由下进水改为上进水,冷却方式由水孔冷却改为水槽冷却,同时优化漏斗形状等措施,浇注过程热相图、热流趋于稳定,板卷表面质量良好。(本文来源于《河北冶金》期刊2019年07期)

宁英衣[5](2019)在《叁钢3#连铸机高拉速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叁钢3#连铸机拉速达到3.5m/min的目标,在现有连铸参数的基础上分别对结晶器铜管、二次冷却喷嘴布置、结晶器保护渣、耐材尺寸进行了优化,参数优化后,拉速最高可达3.5m/min。通过采用低粘度、高碱度保护渣和使用点状结晶器铜管可以改善铸坯脱方现象。(本文来源于《福建冶金》期刊2019年04期)

罗冰,曾令宇,陈权,邓增广,韩占光[6](2019)在《小方坯连铸机高拉速技术改造和生产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拉速、高效连铸一直是连铸技术的发展方向,小方坯连铸高拉速还可能实现高温出坯和直接轧制。针对某钢厂现有170 mm×170 mm方坯连铸与生产条件,探索了通过采用多锥度结晶器、非正弦振动、结晶器保护渣调整和优化二次冷却等措施进行高拉速技术改造。实现了现有铸机拉速提高50%的生产目标,铸机单流产量达到35 t/h以上,生产拉速由2.0~2.3 m/min提高至2.7~3.1 m/min,最高拉速达到3.45 m/min。基于生产实践,总结了高拉速连铸生产实践的冶金效果;研究表明,为了保证铸坯质量,高拉坯连铸对铸机和工艺的精细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连铸》期刊2019年02期)

赵铁成[7](2018)在《高拉速条件下镀锡基板夹杂缺陷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拉速是提高产线效能的有效措施,而高拉速条件下铸坯容易夹渣,从而导致镀锡基板夹杂缺陷。通过板卷的夹杂分析,发现结晶器保护渣的卷入是缺陷的主要来源。为了防止保护渣卷入,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优化开浇操作、改进SEN水口结构和插入深度、优化防鼓肚程序、调整保护渣性能。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镀锡板卷的夹杂平均比例由低拉速的0. 49%降低至高拉速的0. 30%,改善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河北冶金》期刊2018年12期)

裴培,张志勇[8](2018)在《高拉速水口结构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凹形、凸形及底部开孔3种水口底部结构对高拉速条件下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型水口较凸形水口有利于结晶器内钢液流场稳定;结晶器水口底部开孔,分担了两侧孔流股,上回流减弱,表面流速随底孔直径的增加而降低;采用底部凹形、开孔φ30 mm叁孔水口的结晶器液面特征适用于高拉速板坯连铸。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基于PIV测量技术,验证了1∶1水模型叁孔水口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杨青山,孟祥宁,周建川,朱苗勇[9](2018)在《中薄板坯高拉速结晶器等速时长波形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振动相比正弦振动有很多优势。通过计算不同拉速和等速时长因子下新型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波形的工艺参数和动力学最大加速度,分析得出由于等速时长因子和波形偏斜率的提出使得非正弦振动波形具有较高的波形调控能力,在拉速为2.4 m/min~2.7 m/min和等速时长因子为0.05~0.075条件下能有效减小连铸结晶器内初凝坯壳所受摩擦力,增大渣耗,降低振动设备驱动力和损伤,降低振痕深度,提高铸坯的表面质量。(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二十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5-17)

姚成功,田松林,王文学[10](2018)在《高拉速板坯结晶器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新建165 mm×1 100 mm板坯连铸机,其稳定工作拉速为2.2 m/min。结晶器作为第一凝固区,直接决定了工作拉速、初生坯壳厚度和最终铸坯质量。以设计计算为依据,借鉴常规板坯结晶器的结构设计,从铜板水缝排布、宽窄面足辊支承和布置、夹紧装置预紧力设定、调宽调锥装置等方面分析及优化。采用强化弯月面冷却的水缝排布形式,宽面双排小辊径足辊,可实现刚性工作的碟簧预紧型窄面足辊,大预紧力的夹紧装置,合理连接形式及布置的结晶器调宽装置等技术,以确保该规格铸机高拉速和高品质的实现。(本文来源于《连铸》期刊2018年01期)

高拉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凝固数值模拟和板坯应变计算分析了直上钢Q235B连铸中间裂纹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提出了铸坯高拉速质量控制策略。研究发现,辊缝和对中精度为Q235B铸坯中间裂纹形成的主要因素,两者应变之和占凝固前沿总应变60%以上;而表面回温高于50℃/m的铸机前段冷却也有重要影响,其应变占比最高约40%。当辊缝的邻辊正偏差为1.5mm时,通过强化冷却和控制回温可使铸坯凝固前沿总拉应变整体降低约20%;当辊缝的邻辊正偏差为0.5mm时,冷却优化对凝固前沿拉应变的影响较小。随着拉速增大,辊缝精度对铸坯中间裂纹的影响愈加显着。当前工况下,将锰硫比提高到25,坯壳可最多承受1.4m/min时邻辊正偏差1.5mm、对中偏差±0.5mm和回温不超过50℃/m带来的附加应变。为抑制1.5m/min以上高拉速下直上钢Q235B铸坯的中间裂纹,建议将辊缝整体精度控制在±0.5m且邻辊正偏差控制在0.5mm以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拉速论文参考文献

[1].黄财德,何文远,刘延强,肖茂元,安泽秋.电磁制动对镀锡板高拉速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J].钢铁.2019

[2].兰鹏,韩庚维,李亮,王璞,蒋宪勋.直上钢Q235B板坯高拉速下中间裂纹的形成与调控[J].钢铁.2019

[3].王伟.中冶南方连铸公司突破小方坯高拉速连铸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9

[4].杜洪波,殷楷,耿伟,张杰,单庆林.薄板坯高拉速连铸结晶器研究与改进[J].河北冶金.2019

[5].宁英衣.叁钢3#连铸机高拉速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福建冶金.2019

[6].罗冰,曾令宇,陈权,邓增广,韩占光.小方坯连铸机高拉速技术改造和生产实践[J].连铸.2019

[7].赵铁成.高拉速条件下镀锡基板夹杂缺陷的控制[J].河北冶金.2018

[8].裴培,张志勇.高拉速水口结构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状态的影响[J].铸造技术.2018

[9].杨青山,孟祥宁,周建川,朱苗勇.中薄板坯高拉速结晶器等速时长波形解析[C].2018年(第二十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及论文摘要集.2018

[10].姚成功,田松林,王文学.高拉速板坯结晶器设计分析[J].连铸.2018

论文知识图

高拉速条件下PTT计算结果铸坯坯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方坯微观夹杂物分布曲线高拉速下糊状区照片高拉速段铸坯表面质量Fig6.5Sl...高拉速连铸结晶器坯壳湍动能梯度

标签:;  ;  ;  ;  ;  ;  ;  

高拉速论文_黄财德,何文远,刘延强,肖茂元,安泽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