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3种林分叶片及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物含量及CNP化学计量特征

亚热带3种林分叶片及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物含量及CNP化学计量特征

论文摘要

为了解亚热带3种不同林分叶片及凋落物不同分解层在淋溶过程中释放的可溶性有机物(DOM)数量和规律以及叶片与枯枝落叶层的C、N、P化学计量特征,进一步探求不同林分叶片及凋落物DOM淋溶生态学机制及其在碳氮磷循环中的作用。选取安徽省皖南地区亚热带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中龄林、甜槠(Castanopsis eyrei)老龄林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条件下进行鲜叶、凋落物的淋溶分解模拟实验,观测3种林分不同组分间淋溶液的DOM数量、SUVA值、pH值的变化特征,叶片及凋落物不同分解层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苦槠中龄林中,淋溶1 1次内,鲜叶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可溶性有机磷(DO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97.43 mg kg-1、25.62 mg kg-1、1.58 mg.kg-1,累积量分别为 13171.71 mg.kg-1、281.77 mg.kg-1、17.42 mg.kg-1;凋落物层 DOC、DON、DOP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479.58 mg kg-1、20.29 mg kg-1、1.97 mg.kg-1;累积量分别为 10550.68 mg.kg-1、446.46 mg.kg-1、43.27 mg·kg-1。苦槠林淋溶通过不同层面后DOC的平均浓度和累积量均减少,DON平均浓度降低、累积量增加,而DOP平均浓度、累积量均增加。淋溶液的DOC、DON含量在淋溶前期与淋溶中、后期差异显著(p<0.05),DOP含量在淋溶前、后期与淋溶中期差异显著(p<0.05)。SUVA平均值为F层(2.56)>L层(2.03)>鲜叶(1.76),DOC与SUVA的最大值不在同一淋溶次数内出现;鲜叶、L层、F层凋落物的第7次淋溶液SUVA值与其他淋溶时间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鲜叶、L层、F层凋落物淋溶液的平均pH值分别为:6.55,6.66,6.63,均在6.5附近,接近中性;鲜叶、L层、F层凋落物的淋溶后期淋溶液pH值与其他淋溶时间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2)甜槠老龄林中,淋溶11次内,鲜叶层DOC、DON、DO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1292.75 mg.kg-1、22.96 mg.kg-1、0.24 mg.kg-1,累积量分别为 14220.23 mg kg-1、252.58 mg kg-1、2.64 mg kg-1;凋落物层 DOC、DON、DOP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570.89 mg·kg-1、31.28 mg·kg-1、1.96 mg.kg-1,累积量分别为 570.89 mg·kg-1、688.15 mg·kg-1、43.06 mg.kg-1。甜槠林淋溶通过不同层面后,DOC的平均浓度和累积量均减少,而DON、DOP的浓度和累积量均增加。在相同淋溶条件下,甜槠林鲜叶、F层凋落物淋溶液的DOC在淋溶前期与中、后期差异显著(p<0.05);L层凋落物淋溶液的DOC在淋溶中期与前、后期差异显著(p<0.05)。鲜叶、L层、F层凋落物淋溶液的DON、DOP在淋溶中期与淋溶前、后期差异显著(p<0.05)。SUVA平均值为F层>L层>鲜叶,鲜叶淋溶第2次淋溶液SUVA值与其他淋溶时间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L层、F层凋落物淋溶第7次时SUVA值与其他淋溶次数差异显著(P<0.05)。鲜叶、L层、F层凋落物淋溶液的pH值都是从淋溶开始时的偏酸性(pH<6.0)到淋溶结束时的中性(pH=7.0左右);鲜叶、L层、F层淋溶液的pH值在淋溶后期与淋溶前、中期差异显著(p<0.05)。(3)杉木人工林中,淋溶11次内,鲜叶层DOC、DON、DO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1855.97 mg kg-1、6.51 mg kg-1、0.44 mg kg-1,累积量分别为 21405.69 mg.kg-1、71.63 mg kg-1、4.84 mg kg-1;凋落物层 DOC、DON、DOP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1531.85 mg kg-1、18.95 mg kg-1、0.40 mg kg-1,累积量分别为 33700.75 mg.kg-1、416.86 mg.kg-1、8.88 mg·kg-1。杉木林鲜叶淋溶液的DOC在淋溶中期与前、后期差异显著(p<0.05),而L层、F层凋落物淋溶液的DOC在淋溶后期与前、中期差异显著(p<0.05)。在相同淋溶条件下,不同组分间,鲜叶、L层、F层凋落物淋溶液的DON、DOP在淋溶中期与淋溶前、后期差异显著(p<0.05)。在淋溶过程中,杉木林的SUVA值为F层远高于鲜叶、L层;鲜叶、F层凋落物淋溶后期淋溶液SUVA值与淋溶前、中期差异极显著(p<0.01);L层凋落物淋溶中期的SUVA值与前、后期差异显著(p<0.05)。鲜叶、L层、F层凋落物淋溶液的pH的平均值为:L层(6.55)>F层(6.35)>鲜叶(6.00);鲜叶、L层、F层凋落淋溶液的pH值在淋溶后期与淋溶前、中期差异显著(p<0.05)。(4)苦槠林鲜叶淋溶液的N淋失率大于C、P淋失率、大于质量损失率,L、F层凋落物淋溶液的的P淋失率大于C、N淋失率、大于质量损失率。表明苦槠林分鲜叶中N更易于被淋失而P的持留能力更强,L、F层凋落物则相反,P更易被淋失而N的持留能力强。甜槠林中,鲜叶P淋失率大于C、N淋失率、大于质量损失率;L层凋落物的N、P淋失率大致相同,大于C淋失率、大于质量损失率;F层凋落物的C、N、P淋失率大致相同、大于质量损失率。表明鲜叶中P更易于被淋失出来,而凋落物层N、P都易于被淋失。杉木林中,鲜叶N淋失率大于C、P淋失率、大于质量损失率;L层凋落物的P淋失率大于C淋失率、大于质量损失率;F层凋落物的N、P淋失率大于C淋失率、大于质量损失率。(5)3种林分类型,不同组分间C平均含量表现为杉木林(505.34 g.kg-1)>甜槠林(453.29 g.kg-1)>苦槠林(452.76 g.kg-1),N平均含量表现为甜槠林(11.69 g.kg-1)>苦槠林(11.29 g·kg-1)>杉木林(11.11 g·kg-1),P平均含量表现为杉木林(0.46 g·kg-1)>苦槠林(0.44 g·kg-1)>甜槠林(0.43 g kg-1)。鲜叶、L层凋落物的C:N、C:P、N:P平均比值基本上表现为C:P>C:N>N:P。C:N 比值为,杉木林>甜槠林>苦槠林;C:P、N:P比值,均为苦槠林>甜槠林>杉木林。L层凋落物C:N的比值,为杉木林>苦槠林>甜槠林,C:P 比值,为杉木林>甜槠林>苦槠林,N:P 比值,为甜槠林>苦槠林>杉木林。F层凋落物的C:N、C:P、N:P平均比值基本上表现为C:P>C:N>N:P。但是,在甜槠老龄林中,N:P>C:N。C:N的比值,为苦槠林>甜槠林>杉木林,C:P 比值、N:P 比值均为,甜槠林>苦槠林>杉木林。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森林生态系统DOM的研究概况
  •     1.1.1 森林凋落物DOM研究概况
  •     1.1.2 凋落物淋溶液DOM研究概况
  •   1.2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概况
  •     1.2.1 植物及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与应用
  •     1.2.2 不同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2.2 技术路线图
  •   2.3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2.4 实验设计
  •   2.5 样品测定与计算方法
  •     2.5.1 淋溶样品的测定
  •     2.5.2 计算方法
  •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林分不同淋溶时间下DOM的变化
  •     3.1.1 苦槠中龄林不同淋溶时间下DOM的变化
  •     3.1.2 甜槠老龄林不同淋溶时间下DOM的变化
  •     3.1.3 杉木人工林不同淋溶时间下DOM的变化
  •   3.2 不同林分不同淋溶时间下SUVA及pH值的变化
  •     3.2.1 苦槠中龄林不同淋溶时间下SUVA及pH值的变化
  •     3.2.2 甜槠老龄林不同淋溶时间下SUVA及pH值的变化
  •     3.2.3 杉木人工林不同淋溶时间下SUVA及pH值的变化
  •   3.3 不同林分鲜叶落物CNP淋失率
  •     3.3.1 苦槠中龄林鲜叶凋落物CNP淋失率
  •     3.3.2 甜槠老龄林鲜叶凋落物CNP淋失率
  •     3.3.3 杉木人工林鲜叶凋落物CNP淋失率
  •   3.4 亚热带3种林分类型鲜叶凋落物层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     3.4.1 鲜叶、凋落物层CNP含量
  •     3.4.2 鲜叶、凋落物层CNP化学计量比
  •   3.5 林分、组分及淋溶次数的交互作用及各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3.5.1 林分类型、不同组分、淋溶次数间交互作用对各养分含量的影响
  •     3.5.2 各含量Pearson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淋溶过程中DOM含量的变化与比较
  •     4.1.1 三种林分淋溶过程中DOC含量的变化
  •     4.1.2 三种林分淋溶过程中DON、DOP含量的变化
  •   4.2 淋溶DOM的紫外吸收值与pH的变化
  •     4.2.1 三种林分淋溶液DOM的紫外吸收值的变化
  •     4.2.2 三种林分淋溶液pH值的变化
  •   4.3 三种林分类型叶片、凋落物层CNP淋失率的变化
  •   4.4 三种林分类型对叶片、凋落物层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
  •     4.4.1 三种林分叶片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
  •     4.4.2 三种林分凋落物层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关梦冉

    导师: 徐小牛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杉木林,淋溶,鲜叶,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物,生态化学计量学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6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0672),国家“973”计划专题(2010CB950602)

    分类号: S714

    DOI: 10.26919/d.cnki.gannu.2019.000027

    总页数: 62

    文件大小: 5125K

    下载量: 31

    相关论文文献

    • [1].CNP模式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1)
    • [2].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80)
    • [3].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2)
    • [4].基于开关泵命令对CNP仪器中子发生器的控制[J].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6(03)
    • [5].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18)
    • [6].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07)
    • [7].皮肤科应用CNP模式后护理满意度和疗效提升情况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6(02)
    • [8].D-二聚体、P-选择素、CNP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06)
    • [9].CNP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 2020(03)
    • [10].CNP对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12)
    • [11].真武汤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清IL-6及CNP水平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16(04)
    • [12].产科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护理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 2014(22)
    • [13].甲状腺瘤围手术期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应用价值探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02)
    • [14].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及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J]. 生态学报 2013(18)
    • [15].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02)
    • [16].以CNP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20)
    • [17].CNP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17)
    • [18].分析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 名医 2020(07)
    • [19].CNP、12/15-LOX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 贵州医药 2020(01)
    • [20].评价舍尼通(Prostat)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有效性[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2)
    • [21].滋水清肝饮对原发性高血压肝肾阴虚证血清CNP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04)
    • [22].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24)
    • [23].秦岭山区沟渠植物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山地学报 2017(05)
    • [24].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04)
    • [25].基于CNP的多Agent车间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0(06)
    • [26].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双足与保健 2018(22)
    • [27].大鼠骨折模型局部注射C型钠尿肽(CNP)对骨折愈合的影响[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09)
    • [28].出生后炎症大鼠脑性瘫痪模型神经生长发育测试及脑组织CNP、MBP的表达[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21)
    • [29].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中CNP和NPR-B蛋白含量变化[J]. 山东医药 2011(52)
    • [30].探究CNP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 继续医学教育 2017(07)

    标签:;  ;  ;  ;  ;  ;  ;  

    亚热带3种林分叶片及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物含量及CNP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