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马福清

数学与生活马福清

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买家巷学区曹家坡小学马福清731300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语文、数学成绩平均分、统计人数……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生活实践、数学知识、创设、探索研究、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联系生活讲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的钥匙,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下面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以生活实践为依托,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通过画邮票、画窗户的操作以及照相机照相生活为实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通过“公共汽车上下乘客”现象来导入,学生就不会觉得计算乏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新知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沟通从具体感性实践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比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通过用日常生活中的橡皮泥、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关系。或通过把圆柱形容器里盛满的沙子倒入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的反复试验,从而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二、以生活实际为舞台,运用数学知识

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中,通过以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把所学知识引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学习了“圆锥的体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小麦堆的直径和高,并求出体积,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650千克,这堆小麦有多重?小麦地为长方形,长30米,宽8米,每平方米产量是多少?从而了解家中今年的粮食产量。在教了“比和比例”后,我让学生测量操场上大柳树的影长,在同一时间,又测量自己的身高和影长,然后根据人的身高:人的影长=树高:树影长公式,就能算出操场上柳树的高度,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自身经历为题,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如:老师说“昨天放学后,我刚出校门口,就遇到一个外地人问我去广场的路,我该如何向他解释呢?”学生就会想到方向与位置的内容,随即踊跃帮助老师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引用到生活中,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三、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总之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长短、位置、分类、加减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世界中。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不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知识是必备的生活常识。数学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善于让学生结合所学新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感到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更坚定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完成上述教育任务,还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不断的去研究,去探索。

标签:;  ;  ;  

数学与生活马福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