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时性能论文_孙志颖,韩春阳,段海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实时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实时,网络,性能,服务质量,性能指标,动态,系统。

网络实时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孙志颖,韩春阳,段海军[1](2018)在《网络文件系统实时性性能改进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简称NFS)提供了一种访问远程文件的机制,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各个领域。在航空电子系统中,国外已经使用了NFS,但国内的NFS的实时性性能方便比较差,难以满足航空电子系统对实时性方面的要求。文章引入了一些有关实时性方面的概念,列举了一些影响NFS实时性的因素,并提供了一些改进NFS实时性的措施。(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12期)

董昕,王杰,邹巍[2](2018)在《网络实时音频QoS性能分析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通信系统中不同编码模式的网络实时音频传输时延、抖动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的检测精度及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实时音频服务质量(QoS)性能分析的新方法。该新方法基于音频(声码)识别技术,精确得到语音延迟和抖动;基于信令辅助技术,检查数据包的转换情况,得到精确丢包率。该方法改进了现有的不同编码模式下传输时延的测量方法,提高了传输时延及抖动的测量精度,并实现了音频数据丢包率的有效度量,能有效地支持语音QoS性能分析;并且可提供可视化分析及直观地展示统计结果,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测试场景,具备可重用性,可在其他网络实时音频测试环境中推广和部署。(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叶梦[3](2018)在《基于源节点发包速度的大型无线网络实时服务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无线多跳通信在大型无线网络中应用广泛,因而对网络实时服务质量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实时事件检测或报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视化传感器网络实时事件检测存在一些缺陷,如实时服务质量性能指标的端到端延时和吞吐量会随无线跳数增加而快速降低。以源节点发包速度为新的分析角度进行网络实时服务质量性能计算,将认知网络和无线多跳网络相结合,实现数据包在每一跳都能转发。在转发过程中引入源节点发包速度计算吞吐量、端到端延时和延时方差。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源节点发包速度的提高会在更短时间内提高网络吞吐量并达到最大吞吐量且最大吞吐量会有所增大,但是越高的源节点发包速度会在发包时间过长的情况下更快速地造成严重的网络拥塞,增大网络端到端平均时延和时延方差,增大网络能源消耗。(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8年07期)

袁静,吕良栋,姜涛[4](2016)在《LTE网络实时性能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现网集中性能管理及LTE网络运维工作总体要求,研究及建立网管系统实时性能数据处理模型,分析及明确LTE网络关键性能指标及具体应用要求,并进一步形成网管系统性能数据处理技术架构以及后续应重点考虑的系统处理机制等要求,从而推动网管系统的功能标准化、数据标准化、界面标准化及处理机制标准化,有力支撑LTE网络实时性能指标的集中监控、集中处理及派单等工作。(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天地》期刊2016年05期)

张耀峰[5](2015)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能够通过各种微型传感器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通过嵌入式系统处理信息,通过随机自组织无线网络以多跳中继方式将感知信息汇集到数据中心。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无需固定设备支撑,快速部署、自组网,不受有线网络约束的特点,无线传感网络可被广泛的应用于国防军事、工业控制、城市交通、环境监测、大型公共活动等社会信息化服务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从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性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延迟的主要因素:节点内排队时延和节点间链路时延,分析了简单优先级调度算法与IEEE802.15.4协议的退避策略及算法,提出了节点系统动态优先级分组调度算法和支持优先级的CSMA/CA算法,并使用OPNET仿真分析评价了算法性能。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将结点缓冲区负载分为低、中、高阶段,对路由信息和数据信息进行优先级分组,特别对数据信息进行不同优先级分组,根据节点系统缓冲区负载变化,动态调整路由分组优先级改善网络的传输性能。仿真分析显示,低负载阶段,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与简单优先级调度算法执行相同的调度策略,但由于对数据分组进行了优先级设置,数据分组平均时延有所减少;中度负载阶段,降低部分高优先级分组的级别,数据分组平均时延比简单优先级调度策略降低;高负载阶段,采取一定的丢弃策略和优先级分配策略,可进一步降低了网络的平均时延。支持优先级CSMA/CA算法,通过设置竞争窗口CW值和退避指数BE值改善网络的传输性能。仿真结果显示,支持优先级的CSMA/CA算法能够提升网络中高优先级和中优先级分组的吞吐量,降低其平均时延,而且平均吞吐量和平均时延均有所改善。该算法通过调整CW值和BE值提供适应业务数据实时性要求的传输服务。(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5-01)

吴佳瑶[6](2014)在《音视频数据网络实时传输的性能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快速构建,特别是网络电视、网上教学、视频会议、在线直播等以音视频为主的视频监控已经在互联网上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它们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面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多媒体业务未来的发展不但依靠网络技术的提升,还需要网络测量在质量评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课题旨在开发出一款用于实现对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的客户端软件,测试对象为在IP网络中实时传输的音频和视频。采用被动流量测试方法,在共享网络下捕获各种网络数据包,着重解析ARP、IP、ICMP、TCP、UDP、RTP网络层协议的具体信息,根据RTP报头的关键字段计算出发送包数、接收包数、丢包率、时延抖动等QoS参数,从而为流媒体数据的质量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实时传输协议的报头结构、工作原理和打包策略,以及WinPcap技术的主要功能、组成框架和安装过程。然后对客户端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阐述,设计过程中介绍了软件的性能测试指标、整体框架、MFC界面的设计,还对捕获模块和分析模块这两大核心内容展开了详细的设计分析。最后利用客户端测试软件进行功能的测试以及音视频数据的分析。在移动设备有线音视频采集和3G无线音视频采集的两种实验环境下进行数据比较,分析了丢包率、时延抖动和传输速率等参数,使用MATLAB绘制成图表来全面客观地阐述参数对音视频服务质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4-10-25)

李成钢,罗小军,王长委,石晓春,刘文建[7](2014)在《北斗系统双模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组合定位性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采用数据实时分流和Ntrip并行服务设计进行北斗系统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更新升级的新方法,可用于北斗系统兼容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建设,提供多种北斗系统多模组合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服务。利用惠州市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进行北斗系统双模连续运行参考站更新升级试验,实现了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北斗系统、北斗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双模叁种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组合定位服务的区域覆盖。开展野外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定位试验,以全球定位系统为参考目标,对北斗系统双模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组合定位性能进行定量比对分析,通过11个测试样本对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定位精度和初始化时间等指标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与全球定位系统相比,北斗系统及北斗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双模网络连续运行参考站定位初始化时间可减少50%以上,定位精度水平也达到3~4cm水平,卫星观测条件和环境适应性更好,北斗系统双模网络连续运行参考站已具备很好的应用性能,适合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杨月慧[8](2014)在《城轨列车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实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托于城轨列车传感器网络接入节点、复合节点与测试评估平台项目(国家863计划),对城轨列车传感器网络平台的建设进行了设计研究。国内的城市轨道列车上采用的列车控制技术多从国外引进,缺少自己的知识产权。尤其是目前没有独立的、大容量的、成套的列车运行安全状态实时感知系统,为列车的安全、可靠、准时运行提供保证,因此针对我国城市轨道运行安全特性,建立一套标准化、系统化的城轨列车传感器网络意义重大。首先,对传感器网络功能结构、网络结构、传感器数据的传输进行分析,提出了传感器网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还指出了影响网络通信实时性的主要因素,在建立城轨传感器网络应主要解决网络关键节点调度策略问题,以满足平台实时性的要求。其次,设计一个城轨列车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平台,此平台可仿真实际运行的网络和系统。在平台中引入工业以太网通信技术。从传感器网络的功能需求角度出发,设计网络中的功能节点;从网络可靠性角度出发设计网络功能节点的组网方式,建立一个由数据采集层、数据接入层、数据传输层以及数据处理层组成的四层网络结构;根据功能节点的功能定义选择设备,搭建物理平台;设计数据传输模拟系统,实现平台的数据传输功能。再次,分析在城轨列车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平台中,影响网络通信延迟的主要因素,得出排队延迟的影响最大。为了降低数据的排队延迟,在IEEE802.1P标准帧结构中引入截止期限字段,并在网络关键节点处设计了优先级队列下FCFS与EDF相结合的调度策略。利用opnet仿真技术验证改进调度策略的有效性。最后,对城轨列车传感器网络中的延迟模型做了改进,利用改进的延迟模型评价平台的传输实时性能。网络演算算法中的服务曲线根据联合调度策略的工作原理进行定义。计算城轨列车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平台端对端传输的网络时延,分析结果得出网络时延小于数据的发送周期。由此可见,数据传输平台实时性能可以得到保证。(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3-18)

曹剑馨[9](2014)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实时通信网络性能改进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通信网络是企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对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Internet技术和网络业务的飞速发展,网络性能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必要,也必须对工业通信网络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以改善和提高网络性能,适应各种工业应用的不同需求。本文以CAN总线通信系统为研究对象,对CAN通信网络的实时通信性能进行研究。首先,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中的Stateflow工具箱,建立CAN总线通信仿真模型,通过运行此仿真模型,得到CAN通信网络各性能指标(吞吐率、平均信息时延、通信冲突率、网络利用率、网络效率及负载完成率),并对吞吐率及总线传输速率对总线通信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CAN总线通信控制协议特征一致,证明了基于Stateflow工具箱建立的CAN总线通信控制协议模型是有效可行的。与此同时,基于这种静态优先级调度算法的CAN协议的缺点也被显现出来。接下来,建立了CAN通信网络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CAN通信网络性能评价模型,最终通过对模型的训练及检测,结果证实了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CAN总线通信性能评价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最后,从实时系统调度算法入手,对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提出了将EDF动态调度算法应用于CAN通信网络模型,在Stateflow仿真环境中建立基于EDF调度算法的CAN总线通信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得到其数据发送成功率,并与采用静态优先级调度算法的CAN通信网络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将该动态调度算法应用于CAN总线通讯调度活动中可以有效的改善CAN协议的固有缺点,提高数据发送成功率,增强系统的通信能力,使系统实时性能更优。(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4-03-01)

阮丽华,赵旦峰,李超[10](2013)在《网络通信环境下的SQL数据库实时访问方式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网络通信环境中不同数据库动态访问方式的性能特点及适用情况,在MFC开发环境下分别基于UDP和TCP网络协议进行建模,分析数据库访问时延与数据包操作量的关系,对MFC ODBC、MFC DAO和ADO这3种数据库访问方式的性能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定义波动百分比来衡量访问技术的稳定性.建模结果表明,3种访问方式在实时数据存储中稳定性较高,数据包量少于3 000个时表现出相似性能.在实时数据读取中,ADO性能最优,并总结归纳了稳定性随数据量增加和网络通信协议变化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应用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网络实时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通信系统中不同编码模式的网络实时音频传输时延、抖动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的检测精度及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实时音频服务质量(QoS)性能分析的新方法。该新方法基于音频(声码)识别技术,精确得到语音延迟和抖动;基于信令辅助技术,检查数据包的转换情况,得到精确丢包率。该方法改进了现有的不同编码模式下传输时延的测量方法,提高了传输时延及抖动的测量精度,并实现了音频数据丢包率的有效度量,能有效地支持语音QoS性能分析;并且可提供可视化分析及直观地展示统计结果,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测试场景,具备可重用性,可在其他网络实时音频测试环境中推广和部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实时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孙志颖,韩春阳,段海军.网络文件系统实时性性能改进浅析[J].信息通信.2018

[2].董昕,王杰,邹巍.网络实时音频QoS性能分析新方法[J].电讯技术.2018

[3].叶梦.基于源节点发包速度的大型无线网络实时服务性能分析[J].软件导刊.2018

[4].袁静,吕良栋,姜涛.LTE网络实时性能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6

[5].张耀峰.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D].兰州大学.2015

[6].吴佳瑶.音视频数据网络实时传输的性能测试与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4

[7].李成钢,罗小军,王长委,石晓春,刘文建.北斗系统双模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组合定位性能初探[J].导航定位学报.2014

[8].杨月慧.城轨列车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实时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9].曹剑馨.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实时通信网络性能改进及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2014

[10].阮丽华,赵旦峰,李超.网络通信环境下的SQL数据库实时访问方式性能分析[J].应用科技.2013

论文知识图

网络控制系统时间流程图基于测试实例3不同多环拓扑在单点故障...基于U型流量的单点故障下网络实时目标函数户和R,对应的网络拓扑在单点...基于C型流量的单点故障下网络实时

标签:;  ;  ;  ;  ;  ;  ;  

网络实时性能论文_孙志颖,韩春阳,段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