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与临床护理分析

救治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与临床护理分析

(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创伤骨科31002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304-02

多发伤是指同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害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对全身影响大,病理生理变化复杂,危及生命的创伤[1]。多发伤患者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伤情严重、休克率高,伤情复杂、容易漏诊,伤情复杂、处理矛盾,抵抗力低、容易感染。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业、建筑业等广泛兴起,因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等所导致创伤成为当今社会公害,对伤员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以挽救生命。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是否成功与抢救过程中密切、恰当的护理配合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现将护理报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严重多发伤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3±5)岁;交通事故42例,高处坠落5例,重物压致3例;以颅脑损伤为主患者15例,均有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9±5)分;四肢开放性骨折13例;胸部伤为主10例,其中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6例,外伤性气胸64例;腹部伤为主5例;骨盆伤为主3例;脊柱伤4例。

1.2结果本组50例,抢救成功41例,成功率为82%;死亡9例,死亡率为18%。原因主要为重型颅脑损伤、严重腹部损伤及就诊时间过迟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2.护理

2.1院前急救护理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接到120电话指令后,反应要快,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护理人员初步伤情评估:“一问,二看、三检查”,即询问伤员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了解受伤的原因、时间、部位,伤员伤后的反应症状等,二看是观察伤员的表情、受伤部位、损伤范围、严重程度、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等,三检查伤员的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反射、出血等,进行初步处理:以快速安全的原则,在现场完成初步生命支持(BLS)[2],排除正在威胁伤员生命安全的因素,迅速采取气道开放、心肺脑复苏、包扎止血、抗休克、骨折固定、给氧等处理。快速并安全转运,减少院前时间。电话联系急诊,准备院内开启多发伤急诊绿色通道。

2.2急救室护理伤员未到前,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在位,抢救药品、急救设备等均应备用状态;伤员一到,立即开通多发伤绿色通道[3],简化挂号,先抢救、检查、治疗,后补办缴费手续;依据VIPCO(通气、输液输血、心功能监护、控制出血、手术)程序实施VIPC处理,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路,遵照医嘱实施充分液体复苏或限制性液体复苏[4];开放气道、吸氧,呼吸衰竭及气道受阻患者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及人工通气,完善血常规、凝血四项、配血等检查;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陪同患者完成CT、X线、B超等检查,及时通知专科医生进行治疗。

2.3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开放气道的基础上,保证患者有充足的氧气吸入,改善气体交换,吸除口鼻分泌物,清醒患者可选择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如呼吸困难者,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能有效地保证气道通畅、避免误吸,方便进行辅助呼吸和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如气管插管后呼吸困难仍不能缓解,可能有严重的气胸、血胸、或血气胸,应做好胸腔穿刺的准备及配合。

2.4建立良好的循环通道抢救休克病人的关键是尽快、迅速的恢复血液循环[5]。应迅速建立2~3条有效的静脉通路,防止因休克失偿而引起的血压下降,静脉萎缩,穿刺困难的发生。静脉通道尽量选择上肢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疑有骨盆骨折,腹部内脏出血损伤除外)等较大的静脉,尽快落实出血控制前限制液体的复苏,同时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血容量。常规采集血液标本如血常规、凝血监测、血型、输血前检查等,留取交叉配血标本,迅速送检,及时输血,严密观察,防止输血反应。

2.5控制出血严重的多发伤患者有开放性伤口、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速度快、失血多,短时间就可造成血容量不足而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有活动性出血患者给予夹板固定,无菌辅料加压包扎,必要时止血带止血。

2.6严密观察及时记录多发伤的患者有多系统多部位损伤,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等,监护仪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留置尿管患者,记录每小时尿量,用于判断抗休克补液治疗的效果;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隐蔽性损伤,注意多部位多器官的变化,有助于病情评估。

2.7全程落实心理护理多发伤患者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伤害,毫无心理准备,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迫切希望得到最佳治疗及护理,加上伤员病情危急严重,生命受到威胁,特别是神志清醒伤员,对于意外事件的刺激,外伤、出血、疼痛、各种症状以及各种监护、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导致伤员的恐惧、焦虑更为加重。因此对清醒伤员的心理护理应贯彻在整个急救护理过程中,应用非语言性行为及安慰性语言给予安慰,告知治疗的重要性,使用急救仪器的必要性,检查项目的目的性等,以消除其恐惧的心理;主动关心伤员,紧急处理时做到沉着冷静,准确、迅速、熟练的操作技术[6],让患者有安全感,得到其信任,有利于配合治疗及护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烦躁不安、焦虑的患者应给与理解、忍耐,告知其疾病的严重性、抢救的必要性,取得其配合。

2.8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多发伤患者病情紧急,治疗时操作项目较多,在迅速、有效的基础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注意体表伤口、留置各种管道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同时注意手卫生。

3.小结

多发伤的特点: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休克率高,伤情复杂,容易漏诊,处理矛盾等。伤后1小时是严重多发伤抢救的黄金时间,科学、规范、合理、有效的急救护理程序对成功救护起到重大作用。要求参与的护士在抢救过程中能够高效、迅速、准确的做出判断,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抓住黄金时间,从院前急救到入院后协助医生尽快实施检查确诊程序、及早明确诊断,配合治疗,防止各项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曼,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5(40)676-677

[2]陈辉,30例严重多发伤救治护理体会,医学信息,2013,6(26),399

[3]梁伟梅,急诊救治多发伤患者的抢救与临床护理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7(13),217

[4]赵小纲,多发伤治疗进展.中华急症医学杂志,2003,12(9):642-643.

[5]王一镗,大力加强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2):77-78.

[6]宋培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6):17-18

标签:;  ;  ;  

救治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与临床护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