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考勒剖面黄土粒度变化特征及古环境演变研究

临夏考勒剖面黄土粒度变化特征及古环境演变研究

论文摘要

第四纪黄土沉积物分布广泛,能详细记录全球性与区域性环境演变过程。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长序列黄土剖面相对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较少,以往多使用较为基础的粒度参数与粒径含量指标,端元粒度端元方法在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长序列剖面上尚未使用。本文以临夏地区考勒剖面的粒度变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计算各粒度参数的基础上,使用端元分解的方法,分析剖面粒度端元组分变化特征;结合区域内环境变化情况,初步分析了剖面上记录的古环境演变特征。使用谢帕德分类法对考勒剖面进行碎屑沉积物分类,沉积物类型以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粒度整体偏粗。剖面标准偏差黄土层为2.74,古土壤层为2.78,各层位介于24之间,分选效果差。偏度均值为-0.79,黄土层为-0.87,古土壤层为-0.69,各层位值介于-0.33-1.50,粒度曲线均呈负偏分布。峰度均值为3.34,黄土层为3.50,古土壤层为3.15,各层均位于2.754.50之间,沉积物分布较为分散,曲线呈现宽而矮的形态。黄土粒度经参数化端元方法分解为两端元,EM1平均粒径为12.95μm,分布较广,峰值较低,可能是常态存在、长期存在的高空气流搬运,可能指示了西风的变化情况。EM2平均粒径为43.43μm,分布较为集中,粒径较粗,可能主要由冬季风携带沉积。按剖面上的四次砾石事件,将剖面气候变化分为4个阶段:(1)1.51.2 Ma,大致对应黄土层L14及以下层位,粒度曲线显示该阶段气候逐渐转向寒冷干燥。末期砂粒含量突然增多,可能记录了一次洪水事件,此后气候由寒冷干燥快速转向温暖湿润。(2)1.20.8 Ma,大致对应L14-L8层位,粒度曲线记录的古土壤层S13、S11、S8存在次级波动,端元曲线在这阶段波动较大,气候状况可能不太稳定,西风与冬季风变化较大。(3)0.80.15 Ma,大致对应L8L2层位,中段S5由三条古土壤层累积而成,中间夹有短层黄土。EM1的减小幅度在这一阶段有所减缓,红度值增加,可能反映了古土壤发育程度变高。(4)0.15Ma,大致对应S1以来层位,包括末次间冰期与冰期。古土壤层S1发育程度在剖面上最高,EM1含量减小速度较快。剖面1.5Ma以来环境变化主要受西风和冬季风控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黄土研究进展
  •   1.2 黄土粒度方法研究现状
  •     1.2.1 粒度实验方法
  •     1.2.2 常用粒度指标
  •     1.2.3 频率累积曲线
  •     1.2.4 粒度端元法
  •     1.2.5 黄土-古土壤的年代测定
  •   1.3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样品采集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剖面描述与采样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实验方法
  •     3.1.1 粒度实验
  •     3.1.2 色度实验
  •   3.2 粒度参数统计方法
  •   3.3 年代标尺建立方法
  •     3.3.1 粒度内插方法建立年龄模型
  •     3.3.2 光释光测年
  • 第四章 考勒剖面黄土粒度变化特征
  •   4.1 考勒剖面黄土粒度组成与环境指示意义
  •   4.2 考勒剖面黄土年代标尺初步建立
  •     4.2.1 粒度内插方法建立年龄模型
  •     4.2.2 光释光测年结果
  •   4.3 考勒剖面黄土粒度基本特征
  •     4.3.1 黄土粒度组成
  •     4.3.2 考勒剖面黄土粒度参数
  •   4.4 考勒剖面黄土粒度端元分析
  •     4.4.1 参数与非参数化端元拟合结果比较
  •     4.4.2 参数化端元拟合指示意义
  •   4.5 小结
  • 第五章 考勒剖面古环境演变
  •   5.1 考勒剖面粒度参数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
  •   5.2 考勒剖面黄土粒度参数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不同参数的对比
  •   5.3 考勒剖面粒度参数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断岘剖面粒度参数对比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王晶

    导师: 杨太保

    关键词: 考勒剖面,粒度参数,端元分析,气候变化

    来源: 兰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地质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

    单位: 兰州大学

    分类号: P532;S152

    总页数: 60

    文件大小: 3570K

    下载量: 154

    相关论文文献

    • [1].越“拼命”越“幸运”——记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强[J]. 科学中国人 2017(26)
    • [2].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全新世以来水文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J]. 地理学报 2020(03)
    • [3].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和建议[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4].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5].南海北部全新世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 南海地质研究 2016(00)
    • [6].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07)
    • [7].钱塘江北岸晚第四纪沉积与古环境演变[J]. 中国地质 2009(02)
    • [8].明清时期淮河南下入江与周边环境演变[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3)
    • [9].辽河流域辽宁段水环境演变与流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5(06)
    • [10].武汉汤逊湖未来水环境演变趋势的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9)
    • [11].洞庭湖水环境演变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识别[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07)
    • [12].海峡两岸2016年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教育研讨会纪要[J]. 地理学报 2016(07)
    • [13].海峡两岸2012年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教育研讨会纪要[J]. 地理学报 2013(01)
    • [14].平顶山城区碳环境演变时间序列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04)
    • [15].公路沿线环境演变的可视化动态模拟[J]. 公路 2014(02)
    • [16].洪湖自然环境演变研究[J]. 人民长江 2008(05)
    • [17].环境演变背景下的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J]. 化石 2014(01)
    • [18].“三期”叠加的香港经济[J]. 金融世界 2018(06)
    • [19].填海造陆区水环境演变与对策研究进展[J]. 水科学进展 2013(01)
    • [20].《海洋学研究》2011年第3期“长江口环境演变和生态效应”专辑预告[J]. 海洋学研究 2011(02)
    • [21].长江中游荆江流域环境演变及两湖平原盆地形成过程[J]. 中国工程科学 2010(01)
    • [22].两千年来黑河流域水资源平衡估算与下游水环境演变驱动分析[J]. 冰川冻土 2008(05)
    • [23].初探甘肃西山坪遗址中全新世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1)
    • [24].2011年《海洋学研究》“长江口环境演变和生态效应”征稿启事[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3)
    • [25].区域开发与环境变迁历史的多维观察——评张建民《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9(01)
    • [26].书讯[J]. 大众考古 2019(03)
    • [27].近2400 a以来达里诺尔湖区域环境演变及其气候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19(05)
    • [28].梵净山湖沼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古环境演变[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12)
    • [29].太湖东部平原平望孔全新世环境演变地层记录[J]. 古生物学报 2018(04)
    • [30].目标样本粒度判据在海湾环境演变研究中的运用——以福建前湖湾为例[J]. 海洋学报 2015(09)

    标签:;  ;  ;  ;  

    临夏考勒剖面黄土粒度变化特征及古环境演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