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其区域恢复效应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其区域恢复效应

论文摘要

国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背景下,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面积实现"持续净减少",面临由传统高强度人为干扰向大规模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的转变,石漠化治理也面临转型。现有喀斯特生态研究已阐明了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人为干扰退化机制,初步揭示了生态治理改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机理,突破了保土集水与植被恢复的适应性石漠化治理技术与模式,评估了石漠化治理显著加速区域植被生长与恢复的固碳效应。但目前石漠化治理面临着治理成效巩固困难、治理技术与模式缺乏区域针对性、大规模低效人工林亟待改造、社会人文驱动机制不清等问题。未来喀斯特生态恢复应聚焦石漠化治理提质增效,从侧重单一生态要素、单一生态过程的研究向多要素综合、多过程综合以及喀斯特地表-地下过程耦合、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耦合、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自然与人文过程耦合等陆地表层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成效巩固、乡村振兴与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论文目录

  • 1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概况
  • 2 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恢复机理
  • 3 石漠化治理适应性技术与模式集成
  •   (1)喀斯特石山坡麓灌木林及人工林地提质与改造模式。
  •   (2)喀斯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   (3)喀斯特石生环境适应性特色高效经济林果产业模式。
  •   (4)侧重生态效益提升的喀斯特自然封育与传统林木种植模式。
  • 4 石漠化治理的区域生态恢复效应
  • 5 石漠化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6 未来研究展望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克林,岳跃民,陈洪松,吴协保,肖峻,祁向坤,张伟,杜虎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恢复成效,人地耦合

    来源: 生态学报 2019年20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项目(KFJ-STS-ZDTP-03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41930652)

    分类号: X171.4

    页码: 7432-7440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438K

    下载量: 695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态文明视角下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耕保探索——以广西为例[J]. 中国土地 2020(03)
    • [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以草养猪”的效益、问题及对策分析[J]. 家畜生态学报 2020(04)
    • [3].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20(03)
    • [4].喀斯特石漠化典型区蓝水绿水转化措施设计[J]. 节水灌溉 2020(06)
    • [5].湘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1)
    • [6].坡度因子对喀斯特石漠化的影响[J]. 地质学刊 2016(04)
    • [7].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地下水土流失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水土保持 2015(05)
    • [8].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其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10)
    • [9].一碗泥土一碗饭[J]. 诗选刊 2016(Z1)
    • [10].人类与喀斯特石漠化的生死较量[J]. 大众科学 2017(06)
    • [1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菊苣光合特性年际变化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 2017(02)
    • [12].近年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有效生态治理对策[J]. 绿色科技 2017(08)
    • [13].喀斯特石漠化区构树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评价[J]. 绿色科技 2014(09)
    • [14].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研究进展[J]. 中外企业家 2013(12)
    • [15].欧李在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的引种观察[J]. 贵州农业科学 2012(08)
    • [16].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现状及治理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9)
    • [17].草在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研究展望[J]. 草业与畜牧 2010(01)
    • [18].我国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J]. 地球与环境 2008(04)
    • [19].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8(10)
    • [20].人地关系视角下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发生与控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 人民长江 2020(05)
    • [22].喀斯特石漠化治理适宜地道中药材树种选育与发展[J]. 南方农业 2016(06)
    • [23].不同空间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与坡度的关系[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05)
    • [24].基于地块级时序遥感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撂荒地时空演变[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1)
    • [25].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中贵州9县的生态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27)
    • [26].试论喀斯特石漠化产业的构建:以贵州省为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7].喀斯特石漠化地区5种能源草的光合参数日动态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8)
    • [28].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建植与退化植被恢复技术推广示范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6(02)
    • [29].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区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 2013(04)
    • [30].贵州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有机碳与容重关系[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1(03)

    标签:;  ;  ;  ;  ;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其区域恢复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