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论文_李赛男,李萌,赵海洲,姜玉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夜蛾,甜菜,核型,病毒,寄主,酪氨酸,植物。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李赛男,李萌,赵海洲,姜玉霞[1](2019)在《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VP39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VP39是杆状病毒核衣壳主要结构蛋白基因,为研究VP39在杆状病毒生活周期中的可能作用,用PCR方法克隆得到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 VP39全长基因(Sevp39),将其克隆至p MD18-T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T-Sevp39,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扩增序列大小为981 bp,与GenBank登录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NC_002169)核苷酸同源性99. 9%,第308位的碱基由G突变成T。序列分析表明:Sevp39编码蛋白(Sevp39)有多个可能的N-糖基化位点、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和1个N-豆蔻酰化位点。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Sevp39与绝大部分杆状病毒VP39的序列相似性均大于30%,在Sevp39同源蛋白中有6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ys)。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Sevp39可能形成7个α螺旋和14个β折叠,高度保守的Cys17参与了β折叠的形成。上述结果为研究Sevp39在病毒入侵和病毒复制过程中所担负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章金明,刘敏,陈永全,林文彩,潘秋波[2](2019)在《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芦笋园甜菜夜蛾的田间防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芦笋园甜菜夜蛾幼虫为对象,开展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田间杀虫活性、持效性以及与氯虫苯甲酰胺的协同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5亿PIB·mL~(-1)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剂对甜菜夜蛾幼虫具有优良的杀虫活性,1 800 mL·hm~(-2)处理药后5 d防效达94.5%,药后10 d防效依然有75.7%,持效性较好。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氯虫苯甲酰胺混合使用药后3和5 d的防效显着高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氯虫苯甲酰胺单用的防效,显着提高了速效性和综合防效。15亿PIB·mL~(-1)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剂是一种新型生物农药,无毒无残留,对人畜及其他生物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荆英,王奎萍,李丽,国见裕久,董文霞[3](2019)在《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发育及存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发育及存活的影响。正在蜕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2龄幼虫被斑痣悬茧蜂寄生后,当其发育到3龄与4龄时分别饲以95%致死浓度(LC_(95))或10×LC_(95)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eiNPV),研究表明: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发育及存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寄生与饲毒的间隔期以及饲毒量。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3龄(即被寄生后第1天,1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没有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4龄(4 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分别有25.62%与16.31%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甜菜夜蛾是否饲毒对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及羽化率影响显着;饲毒浓度影响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但不影响羽化率。甜菜夜蛾饲毒与否对寄生蜂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无显着影响,但饲毒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显着小于未饲毒的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2期)

赵正萍,颜学武,邬颖,周刚,刘跃进[4](2018)在《甜菜夜蛾增殖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替代寄主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增殖的Se-DpCPV及其复合剂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研究马尾松毛虫林间大规模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利用接种不同浓度病毒的松针饲喂马尾松毛虫幼虫,比较替代寄主增殖的Se-DpCPV和野生型Dp CPV毒力能力以及Se-DpCPV对不同龄期马尾松毛虫幼虫毒力水平;同时,在林间利用固定翼植保无人机喷洒不同浓度Dp CPV及其复合剂,测定各组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甜菜夜蛾增殖的Se-DpCPV和野生型Dp CPV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具有同样的感染致病能力,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73×103PIB/m L和3.36×103PIB/m L,二者毒力差异性不显着(P=0.107>0.05)。Se-DpCPV对马尾松毛虫2-5龄各龄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3×103、4.73×103、1.05×104、3.85×104 PIB/mL。当Se-DpCPV林间用量分别为375亿、750亿和1500亿PIB/hm2时,Se-DpCPV+3.2%阿维菌素复合剂防治组马尾松毛虫校正死亡率为86.05%、90.70%和94.19%,对马尾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显着高于Se-DpCPV+25%灭幼脲复合剂(66.28%、72.09%和79.07%)和Se-DpCPV(59.30%、63.95%和70.93%)。活虫Dp CPV感染率最低为80.00%,最高可达93.33%。Se-DpCPV与3.2%阿维菌素、25%灭幼脲复配,比单独使用两种药剂防治效果至少分别提高17.45%和33.72%。【结论】在林间马尾松毛虫大暴发时,在马尾松毛虫3龄以下幼虫期,使用Dp CPV+3.2%阿维菌素复合剂(750亿PIB/hm2,7.5 mL/hm2)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虫口基数,同时起到持续控制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金彦,张浩,郭玲,万年峰,蒋杰贤[5](2018)在《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黑化反应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寄主植物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甜菜夜蛾Spodos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体内参与黑化反应的关键酶的影响。【方法】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测定了取食不同食物(蕹菜、甘蓝、黄豆和人工饲料)的感毒与未感毒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多酚氧化酶、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含量。【结果】两因素分析显示,感毒和食物两个因子及其交互作用显着影响幼虫血淋巴中这3种酶的活性;进一步比较发现,取食蕹菜的感毒幼虫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取食甘蓝的次之,而以黄豆和人工饲料为食物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感毒幼虫血淋巴中其他两种酶活性也表现相同的趋势。【结论】寄主植物能够调控感毒甜菜夜蛾幼虫体内参与黑化反应的关键酶活性,而这些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寄主植物调控甜菜夜蛾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郭玲,王金彦,陈义娟,蒋杰贤[6](2018)在《取食不同食物的甜菜夜蛾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中肠组织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取食人工饲料和3种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3龄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其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甜菜夜蛾后,剖取围食膜观察在不同时间点围食膜的变化,以及采用组织切片法探究取食人工饲料和不同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感染病毒前后其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幼虫感毒后的围食膜首先由无色透明、具有弹性的圆桶状结构,变成乳白色、弹性降低的单片状结构,随着感毒后时间的推移,围食膜破坏严重,变成无弹性的碎片状。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和人工饲料的甜菜夜蛾在未感染病毒时其中肠组织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感染病毒后甜菜夜蛾中肠组织围食膜被破坏或消失;中肠柱状细胞伸长、变形,细胞间隙变大,排列混乱,细胞脱落,肠壁变厚。此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取食人工饲料和不同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中肠组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对取食人工饲料和黄豆的影响类似且最大、甘蓝次之,蕹菜最小。【结论】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甜菜夜蛾中肠组织具有显着的影响,且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时其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郭玲[7](2018)在《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宿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植物、植食性昆虫和昆虫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生态学和昆虫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寄主植物、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为研究目标,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植物化学物质对病毒致死昆虫的影响;2)植物如何影响病毒感染夜蛾中肠组织、围食膜结构及中肠基因的表达量。主要结果如下:1.为探明寄主植物对病毒感染宿主的生态学效应,用叶碟法测试了取食3种植物和人工饲料(对照)的昆虫对病毒的易感性,并统计分析取食不同食物的幼虫感染病毒后的病亡情况。结果显示:食物资源、病毒剂量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显着影响幼虫病亡率和幸存时间,幼虫病亡率随幸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病毒经蕹菜感染幼虫后半致死剂量最高(1222.4 OBs/幼虫),而在黄豆上的半致死剂量与人工饲料的无显着差异,分别为110.5、107.6 OBs/幼虫。指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病毒对幼虫的半致死剂量,随叶片中总酚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而升高,而随其他4种酶活性值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揭示,取食黄豆后,病毒对昆虫的致病力最强,而取食蕹菜后,这种致病力最弱;植物叶片中总酚和过氧化物酶抑制病毒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而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内切几丁质酶和外切几丁质酶增强这种致病力。2.为阐明寄主植物对病毒感染宿主的生理效应,利用体式显微镜观察甜菜夜蛾感毒前后围食膜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以及采用石蜡切片法探究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和人工饲料的中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取食何种食物,感毒后的围食膜,由无色透明、具有弹性的圆桶状结构,变成乳白色、弹性降低的单片状结构,且围食膜受损坏程度随感毒后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最后变成无弹性的碎片;取食人工饲料和黄豆的幼虫,病毒对其中肠组织的破坏程度最大,而甘蓝次之、蕹菜最小。该部分研究认为,寄主植物能够影响病毒破坏宿主中肠组织。3.为进一步验证寄主植物对病毒感染宿主的生理效应,分别剖取了取食3种植物和人工饲料的甜菜夜蛾幼虫感毒前后的围食膜,通过电镜扫描进一步观察了不同处理的围食膜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7个观察时间点(感毒后1、2、3、6、12、24、48 h),取食饲料的幼虫,在感毒后1 h时,围食膜有孔洞出现,2 h时,围食膜恢复且未被发现孔洞,从3 h开始,围食膜又被逐渐破坏;取食黄豆的幼虫,在感毒后1、2 h时,围食膜破坏依次加重,而在3 h时,其被破坏的程度降低,在感毒后6-12 h内,这种破坏程度又逐渐加重;取食甘蓝的幼虫,在感毒后前3 h内,感毒幼虫围食膜破坏程度加大,6 h时减弱,感毒后12 h时,围食膜破坏又加重;取食蕹菜的幼虫,感毒后前6 h内,围食膜破坏程度逐渐加重,12 h时减弱,24 h时破坏程度又加重。此外,还发现感毒后24、48 h时,取食饲料的感毒幼虫围食膜孔洞最大,取食黄豆、甘蓝和蕹菜的依次减弱;病毒经饲料、黄豆、甘蓝和蕹菜感染幼虫后,幼虫围食膜出现孔洞的时间点分别为感毒后第1、2、2、3 h,修复时间点分别在2、3、6、12 h。由此可见,寄主植物能够引起感毒宿主围食膜结构不同程度的变化。4.为揭示病毒影响宿主的分子效应,构建了48 h感毒(48 h D)和48 h未感毒(48 h W)甜菜夜蛾中肠转录组,利用Illumina Hi Seq测序平台,获取了感毒和未感毒幼虫Clean Reads分别为4.346×107、4.248×107条,占Raw Reads的98.65、98.66%;获得74,066条unigene,有3,265条unigene被共同注释到NR、GO、KEGG、Egg NOG和Swissprot等5种数据库。有11,584条注释到GO分类,参与到免疫过程的unigene有243条。5,526条unigene注释到KEGG,在KEGG代谢中参与细胞生长与死亡和免疫系统的基因序列分别为214和195条。经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发现,甜菜夜蛾幼虫感毒前后有1785个unigene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上调、下调基因数分别为935、850个。5.取食饲料、黄豆、甘蓝和蕹菜的甜菜夜蛾在感毒后4 h和12 h时,黄豆组甜菜夜蛾肠黏蛋白(Se IM)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3组,甜菜夜蛾几丁质酶(Se CS)基因在感毒后4 h时表达量未出现显着性差异;感毒后12 h时,饲料组Se IM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甘蓝组和蕹菜组,饲料组Se CS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3组;24 h时,饲料组和黄豆组Se IM、Se CS基因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甘蓝组和蕹菜组;48 h时,甘蓝组和蕹菜组Se CS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2组。本研究立足于“植物、昆虫和病毒”叁者之间的关系,解析不同植物对病毒感染宿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寄主植物可以调控病毒对昆虫的致病力,这种致病力的差异能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可以高效利用昆虫病毒防治不同作物上的害虫。此外,本研究发现了不同植物能引起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甜菜夜蛾幼虫中肠组织、围食膜结构以及基因表达量的差异,该类结论丰富了植物利用昆虫病毒协同防御植食性昆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24)

朱丹丹,周新华,郑常格,蒲侠[8](2018)在《10%核型甜菜夜蛾多角体病毒·甲维盐水悬浮剂的初步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核型甜菜夜蛾多角体病毒(seNPV)和甲维盐复配,制备水悬浮剂农药。这种生物与化学农药复配的组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物农药价格昂贵、起效慢的缺点。通过饲料染药法得到seNPV的LC50为1.88×105 PIB/mL,甲维盐LC50为1.9185 mg/L。通过共毒因子配伍法确定seNPV·甲维盐复配组合具有增效作用,并初步确定了LC50浓度下体积比80∶1~350∶1为增效区间。以共毒系数法确定了两种药剂在各自LC50浓度下体积比为200∶1时效果最佳,增效倍数为0.9841。通过两种方法的联用,提高了实验效率。利用优化组合法对seNPV·甲维盐水悬浮剂助剂配方进行筛选,通过测定不同配方的叶片持留量、表面张力和悬浮率,并进行冷储、热储实验,确定农药最佳配方为:seNPV6.62%、甲维盐3.38%、十二烷基硫酸钠6%、对苯乙烯磺酸2%、有机硅4%、硅酸镁铝1%、黄原胶0.5%,水补足至100%(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杨妮娜,武怀恒,李文静,丛胜波,尹海辰[9](2017)在《30亿PIB/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30亿PIB/m 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是由江西省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杀虫剂,为了研究其杀虫活性,进行了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亿PIB/m 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突出,制剂施用量300 m L/hm2,防治效果达80%以上,持效期长达7d以上,可以兼治其他害虫。30亿PIB/m 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7年S1期)

周利琳,杨帆,司升云[10](2017)在《甜菜夜蛾卵和成虫携带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分别测定了甜菜夜蛾的卵、雌蛾和雄蛾分别携带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对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卵块携带SeNPV后,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显着下降。雌、雄蛾分别携带病毒再交尾后,对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也有显着影响,并且不同带毒量处理间存在显着差异,表现为带毒量越高,单雌产卵量越少、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越低。同等带毒处理条件下,卵、雌蛾和雄蛾带毒3种处理方式对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影响没有显着差异。说明SeNPV能通过甜菜夜蛾的卵、雌蛾和雄蛾3种虫态进行垂直传播,可以明显抑制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增长,为昆虫性诱剂和病毒集成技术在田间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7年04期)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芦笋园甜菜夜蛾幼虫为对象,开展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田间杀虫活性、持效性以及与氯虫苯甲酰胺的协同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5亿PIB·mL~(-1)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剂对甜菜夜蛾幼虫具有优良的杀虫活性,1 800 mL·hm~(-2)处理药后5 d防效达94.5%,药后10 d防效依然有75.7%,持效性较好。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氯虫苯甲酰胺混合使用药后3和5 d的防效显着高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氯虫苯甲酰胺单用的防效,显着提高了速效性和综合防效。15亿PIB·mL~(-1)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剂是一种新型生物农药,无毒无残留,对人畜及其他生物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李赛男,李萌,赵海洲,姜玉霞.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VP39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2].章金明,刘敏,陈永全,林文彩,潘秋波.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芦笋园甜菜夜蛾的田间防效[J].浙江农业科学.2019

[3].荆英,王奎萍,李丽,国见裕久,董文霞.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发育及存活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9

[4].赵正萍,颜学武,邬颖,周刚,刘跃进.甜菜夜蛾增殖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应用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8

[5].王金彦,张浩,郭玲,万年峰,蒋杰贤.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黑化反应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昆虫学报.2018

[6].郭玲,王金彦,陈义娟,蒋杰贤.取食不同食物的甜菜夜蛾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中肠组织的变化[J].应用昆虫学报.2018

[7].郭玲.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宿主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8

[8].朱丹丹,周新华,郑常格,蒲侠.10%核型甜菜夜蛾多角体病毒·甲维盐水悬浮剂的初步研制[J].广东农业科学.2018

[9].杨妮娜,武怀恒,李文静,丛胜波,尹海辰.30亿PIB/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

[10].周利琳,杨帆,司升云.甜菜夜蛾卵和成虫携带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种群数量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7

论文知识图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3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4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2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Se100(A)和Se101(B)的纯化

标签:;  ;  ;  ;  ;  ;  ;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论文_李赛男,李萌,赵海洲,姜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