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杨良品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杨良品

宜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郴州424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30份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均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对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相关防治措施。结果:130例患儿粪便共检出36株菌株,其中志贺菌16株(44.44%),弧菌属9株(25.00%),气单胞菌6株(16.67%),其他菌种5株(13.89%),志贺菌检出率高于其他其他菌株;药敏试验发现,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较多,常见的包括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在儿童细菌性腹泻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应结合病原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制定出针对性治疗和防治方案,从而减少儿童细菌性腹泻出现,促进患儿健康生长发育。

【关键词】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药敏试验

细菌性腹泻是好发于儿童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指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腹痛、腹胀、腹泻等,直接进行患者生活质量。常见感染细菌为沙门菌属、大肠杆菌、弯曲菌、志贺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耶尔森菌等,多数患者急性起病,少数发病缓慢,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小儿年龄小,抵抗力低,语言表述能力差,家长应注意患儿大便次数及性状,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诊,避免引起患儿营养不良,影响正常发育,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本文收集了县人民医院130份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临床针对性治疗方案制定的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疾控中心收集了县人民医院130份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其中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龄2个月~8岁,平均年龄(4.37±0.45)岁;病程3~12d,平均病程(5.29±1.03)d。诊断标准[1]:急性发病者腹泻合并腹痛、脓血、黏液便、发热、粪便镜检白细胞数<10个,粪便培养存在细菌生长,符合≥2条可确诊为细菌性腹泻。130份粪便标本均为细菌性腹泻患儿提供。

1.2方法

1.2.1采集样本。采用无菌棉签采集粪便标本,将1支取有标本的棉签插入C-B运输培养基内;采集寄生虫标本,收集5g患儿粪便,置入无菌粪便采样杯内;病变标本采集方法见上述寄生虫标本采集方法。

1.2.2检测方法。所取样本接种至CCD琼脂基础平板上,在35℃环境下培养18~24h,根据培养结果,分离和鉴别病原菌。分离设备为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

1.2.3药敏试验。采用K-B法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噻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三嗪等,在35℃环境下培养18~24h,培养完成后,对抑菌圈直径进行测量,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判断敏感性。

1.3统计与分析

运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和分析数据,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经由x²检验,利用(x±s)描述计量资料,由t检验,若数据比较显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鉴定结果分析

130份粪便标本通过分离和鉴定,查出菌株数量为3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7.69%,其中志贺菌16株,比例为44.44%;弧菌属9株,比例为25.00%;气单胞菌6株,占16.67%;其他菌种5株,占13.89%。与弧菌属、气单胞菌、其他菌种检出率比较,志贺菌检出率最高(x²=30.4392,P=0.0000)。

2.2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发现,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对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三嗪、氨苄西林等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如表1所示。

3讨论

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腹泻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多为细菌感染性腹泻,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病死率相对较高,位居我国传染病前三位,细菌性腹泻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不同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种类存在差异,常见的病原菌包括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引起腹泻的因素也包括了非感染因素,但病原菌感染仍为儿童细菌性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虫,本组结果显示,130份患儿粪便经过分离和鉴定,共检出36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16例(44.44%),均高于其他菌种检出率。在李敏等[3]研究中,44例患儿粪便检出32株病原菌,其中13株志贺菌,比例为40.63%。王璐璐[4]研究发现,检出的73例病原菌中,志贺菌31株,占42.47%,表明志贺菌为小儿细菌性腹泻常见病原菌,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志贺菌,又称为痢疾杆菌,是成年人、儿童常见病原菌,共包括了立即志贺菌群、宋内志贺菌群、福氏志贺菌群、鲍氏志贺菌群等四个菌群[5],志贺菌传染源为患者、带菌患者,一旦感染,会潜伏在体内数小时至一周不等。2岁以下儿童从母亲乳汁中获得抗体,可减少志贺菌感染风险,易感染人群集中在3岁以上的儿童。志贺菌是导致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微生物之一,应制定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如定期消毒小儿接触的物品,保证个体卫生,避免病原体接入。一旦发现患儿出现与细菌性腹泻类似的症状,应及时进行便常规,确诊后对症治疗,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此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对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三嗪、氨苄西林等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与邓运兰[6]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腹泻时,应结合病原菌检验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正确的抗生素,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发病率。综上所述,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的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健康发育。

参考文献:

[1]韩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21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225-225.

[2]高克青.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J].医药前沿,2015,14(21):361-362.

[3]李敏,邱庭刚.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4):176-176,186.

[4]王璐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9(2):155-156.

[5]吕燕.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9):158-159.

[6]邓运兰.儿童细菌性腹泻7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21(26):3672-3673.

标签:;  ;  ;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杨良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