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必须是教练和老师

领导者必须是教练和老师

一、一个领导者必须是个教练和老师(论文文献综述)

李娟[1](2021)在《家长式领导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振兴足球事业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足球的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距离建设足球强国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足球从娃娃抓起”这一口号的提出以及各地青训机构的蓬勃发展,凸显了国家层面加强足球事业发展的决心,也昭示着培养足球人才后备力量的重要性。然而,在足球青训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教育与管理问题,而这与教练员的领导方式密不可分。在足球青训中,教练员发挥着重要而又特殊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教育者与领导者,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朝夕相处的这一特殊性,让他们更承担着家长的角色。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家长式领导也是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过程中被普遍采纳的一种领导方式。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家长式领导对下属行为的影响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大量研究针对的是成年人群体和企业组织情境,能否应用于指导身心快速变化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尚有待继续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融合社会认知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探究家长式领导的不同维度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的影响机制。首先,应用文献计量软件Hiscite和Citespace对家长式领导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进行文献分析;其次,在文献综述和深度访谈基础上,进行理论模型推导,以“家长式领导→信任教练→行为”为思路,构建211跨层低阶中介模型,以“家长式领导→团队凝聚力→行为”为思路,构建221跨层高阶中介模型;再次,修订国内外成熟量表,小样本预测,在中超、中甲、中乙等13-18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中发放问卷2000余份,共获取57支队伍的758份有效样本数据;最后,通过信效度分析、ICC和Rwg分析,并运用SPSS、HLM、R语言、Num XL和最优化算法完成假设检验,得到以下结论:其一,教练员家长式领导的德行维度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更容易被德行领导所激发。在教练员的领导中,他们个人所展示的公正平和、大公无私、身为典范等德行品质,能够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实施更多有益于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其二,信任教练和团队凝聚力在家长式领导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在个人层面,教练员的威权领导和德行领导通过作用于青少年对教练员的信任,进而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行为;在团队层面,教练员的德行领导通过作用于团队凝聚力,进而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行为。其三,目标清晰度在信任教练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目标清晰度越高,越能降低威权领导对其行为的负面影响,越能增强德行领导对其行为的正面影响。其四,教练员家长式领导的不同维度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行为影响具有差异性。以13-15岁和16-18岁两个年龄段为例,德行领导对两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均具有相对稳定的正向影响;仁慈领导对13-15岁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在16-18岁年龄段不显着;威权领导在两个年龄段的影响均不显着。本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包括:(1)对家长式领导理论进行了深化与整合。本研究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视角,整合社会认知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尝试将家长式领导嵌入教练领导力多维模型,构建了适用于青少年运动员群体的教练员家长式领导多维模型,有利于拓展家长式领导理论在教练领导力领域的研究。(2)对管理学和体育学进行了交叉学科研究。以往对教练员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关系研究大多集中在体育学研究领域,较少得到管理学领域的关注。本研究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特别是将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应用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研究领域,将丰富有关领导力和行为研究的跨学科理论研究成果。(3)从教练员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影响的视角研究如何提升足球青训水平,具有视角创新性。以往关于青训的研究大多注重政策因素、硬件建设、观念变革等方面,较少关注教练员领导方式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的影响。足球青训水平的提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更需关注作为核心的人的行为与影响的研究。(4)丰富了中国足球青训本土化研究的理论体系。现有足球青训的相关研究大多借鉴足球发达国家的实践成果,而本研究针对本土青训关键问题,研究教练员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通过两个不同年龄群组的对比分析,得出三种不同家长式领导方式对不同年龄群组行为影响存在显着差异的结论。本研究力求纳入多维度和动态视角,讲好中国足球故事,推动本土化的足球青训理论创新,期望对中国足球发展做出贡献。

曹诗卉[2](2021)在《《未来的领导者:赢在下一个十年的九种技能与思维》(第四部分)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翻译实践报告节选自美国畅销书作家雅各布·摩根(Jacob Morgan)的作品《未来的领导者:赢在下一个十年的九种技能和思维》(The Future Leader:9Skills and Mindsets to Succeed in the Next Decade)。该书于2020年出版,通过大量调查研究,阐述了未来的领导者所应具备的技能和思维。翻译此类管理学着作有助于我国企业拓宽眼界,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由此,译者选取该书第四部分作出本报告。本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分别从项目背景、选题意义,以及项目框架这三个方面展开阐述。第二章介绍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时的计划和译文校对。第三章解读了李长栓教授的“理解、表达和变通”翻译框架。第四章结合“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笔者对本翻译实践进行实例分析。理解方面,笔者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对材料进行深入理解;表达方面,笔者对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变通方面,笔者探讨了如何使用具体的翻译策略,提升译文质量。第五章整理了翻译实践的收获,反思了不足,并提出后续改进的措施。本篇材料属于管理类文本。笔者结合了李长栓的“理解、表达和变通”翻译框架,对经管类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对其他翻译同类型译本的译者有所启发。

彭庶[3](2020)在《江西省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竞技体育比赛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皮划艇项目也是一样的,我国皮划艇项目曾有着辉煌的成绩,但是近年来我国皮划艇项目的成绩都平平无奇,可以说是陷入了一个低谷之中,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青黄不接。江西省曾经培养出杨文军、周鹏、何静等知名皮划艇优秀运动员,为我国皮划艇项目拿下不菲的成绩,对比今夕与往日江西省向国家输送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能力在下降。当今,正是处于我国竞技体育大变革时代,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多元化,培养模式也多种多样。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西省该如何去进行皮划艇后备人才培养。本文以江西省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以江西省各地市级体校和训练队的皮划艇教练员和运动员及皮划艇运动相关专家作为调查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江西省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2016-2019年江西省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成绩、皮划艇教练员基本情况和队伍结构、后备人才运动员基本情况、选材方式以及对皮划艇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在政策方面的环境优良,但是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单一,不能多元并举;皮划艇赛事体制较合理,但是其组织方式单一,重要比赛仅有两项,平均一年仅有一次皮划艇比赛;江西各市区发展不协调,南昌市发展水平较好,与南昌相比赣州、新余两地发展水平明显过低,短板明显;运动员数量短缺,并且参加皮划艇训练训决心不足,态度不够端正,学训矛盾激烈,导致中途退出的人数过多;教练员队伍规模偏小,女皮划艇教练仅有2个,部分地区一个女教练都没有,训练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各体校皮划艇训练队招生困难,这是江西省皮划艇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困境之一,奖励与激励制度还需要更加合理规范;皮划艇训练的经费不足,保障设施不完善。并提出以下对策:皮划艇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培养道路迈进;根据江西省皮划艇的发展水平合理增设社会民间赛事和地市级皮划艇赛事;吸取优秀后备人才培养经验,补齐短板之处;科学选材,学训并行,提高对运动员关注度;内部挖掘,外部引进,完善教练员培训体系;体教结合,科学训练,完善奖励与激励制度;调动各级体育部门能动性,建立多元化经费筹集机制和完善的保障机制

李云霞[4](2019)在《《积极的教练技术—源于积极心理学的教练课》(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基于逻辑翻译学理论的指导》文中指出逻辑翻译学是由阎德胜教授创立的一门翻译理论,该理论是以逻辑为视角来指导翻译实践,在多种类别的文本中皆有应用,如科技类文本、法律类文本等。这些应用都体现了逻辑翻译学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得到翻译理论界的广泛认可,并体现了逻辑翻译学理论的发展潜力。然而,逻辑翻译学理论对于社科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指导较少。实际上,该理论对社科类文本的翻译指导十分有效,只是相关的可行性研究较少。我们知道社科类文本在非文学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而理论应用的不全面性不利于逻辑翻译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用逻辑翻译学理论指导社科类文本的翻译实践十分有必要。为更好的翻译社科类材料,本实践报告选取《积极的教练技术——源于积极心理学的教练课》一书为材料,从真实的翻译实践出发,在翻译过程中以逻辑翻译学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表明该理论能十分有效的指导社科类文本的翻译实践,并希望总结出一些适用于社科类文本的翻译技巧。通过实践,本翻译报告认为,尽管翻译质量的好坏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但翻译本质上是一种逻辑活动,译者需十分注重译文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且社科类文本的特征就是具有更严密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因此,以逻辑翻译学作为理论指导,将逻辑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可以极大的提升社科类文本的翻译质量。由此可见,逻辑翻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此次翻译实践加深了笔者对翻译的认识,如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学的相关知识,还与人的思维活动及逻辑密切相关。笔者总结得出逻辑翻译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且社科类文本翻译的关键在于理顺逻辑关系。翻译人员应积极学习语言之外的知识,注重翻译过程中思路的逻辑性以及文本的逻辑性。

丛琳[5](2018)在《承包商雇员变革抵制倾向对精益建造实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如今,精益建造的实施已经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从业者的普遍关注,它通过消除浪费和持续改进大大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绩效和客户满意度,是建筑行业的一场变革。但是目前精益建造的推行效果仍不及预期,施工承包商的聚焦点大多还停留在技术层面,尚且缺乏对精益技术背后精益知识和思想的认识。此外,精益建造的应用和发展仍然存在着如承包商雇员态度、组织文化、领导力等诸多障碍。因此,为了寻求改善精益建造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从雇员的变革态度这一角度出发,通过梳理项目精益绩效的影响因素,明确精益建造的实质内涵和根本目标,探究各影响因素与精益建造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承包商雇员变革抵制倾向、精益建造行为(精益工具的使用、精益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精益思想的采用)和精益建造绩效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模型,并从变革型领导力和组织精益文化两个角度展开了针对精益建造变革抵制倾向与精益建造采用行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探究二者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取有效问卷122份,并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取得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精益工具的使用、精益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与精益思想的采用三者与精益建造绩效成正相关,而雇员的变革抵制倾向仅对其精益知识的学习应用以及精益思想的采用产生负向影响。且变革型领导力和组织精益文化均会对变革抵制倾向和精益知识学习应用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此外,组织精益文化还会对变革抵制倾向和精益思想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由此研究及结果得出,承包商在实行精益建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精益知识和思想这些隐藏在精益工具背后的东西。本研究建议在精益建造实践中加强组织精益文化的建设以及领导者变革型领导力的展现,促进精益工具、精益知识和精益思想的采用,从而缓解精益建造的人员抵制问题以提高精益建造项目的绩效。

张福达[6](2018)在《美国大学篮球教练迪恩·史密斯的执教领导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篮球运动也跟着飞速发展,加上人们对运动训练认知水平的提升,篮球运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喜爱。在中国,CBA、WCBA、CUBA、CUBS等篮球联赛备受球迷的热爱,在外国,NBA、WNBA、NCAA等篮球联赛更是备受全世界球迷的痴迷。而现代篮球比赛比的不仅仅是球员身体素质和球技上的比拼,教练在篮球场上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赛瞬息万变,影响比赛胜败因素也是多种因素的结合,但是,一场比赛的好坏,教练却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教练是球队的领导人,为球队指引方向。经过对我国篮球教练员有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发现针对篮球教练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部的总体执教行为和内部的总体执教素质方面,对个体篮球教练员进行深入研究的少之又少,更别谈对个体教练员的领导力、思想等研究。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篮球教练员还是需要补充美国优秀教练员执教领导力的精华,来为我国的篮球教练员注入新的血液,从而推动我国篮球教练员从执教领导力、自身体系、团队建设等能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本研究以篮球教练员的执教领导力为研究方向,选取美国大学传奇教练迪恩·史密斯(Dean Edward Smith)教练的执教领导力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总结学者专家在篮球教练员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依据,由此分析迪恩·史密斯教练在执教过程中所传达的思想及独特的执教领导力,为我国篮球教练员执教领导力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根据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研究表明:1.迪恩·史密斯教练对篮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是球队的领导者、老师,也是队员们的服务员。2.注重科学选材和树立榜样:取消种族歧视,致力于选择适合团队的人才,而不仅仅是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教练员也需要起到榜样作用。3.注重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无畏改变:教练员应与时代同行,顺应篮球发展趋势而改变。4.注重制定执教原则与日常训练计划:根据团队中队员的条件,发展水平来构建训练原则和计划。5.注重团队训练:注重情境训练、注重基本功训练、注重团队意识训练。6.注重因材施教:应用不同方式对个体球员进行训练,研究不同球员的个性特点、优势增加团队力量。7.注重学习第一,篮球第二的教育理念:迪恩·史密斯教练把篮球作为帮助球员实现人生价值的教育手段在其执教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在训练比赛时对球员进行意志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性教育,将教育第一,篮球其次的思想理念灌输到球员脑子里,这也是其领导力的精华所在。其中也强调树立正确的比赛胜负观,将比赛的胜负转变成团队前进的动力。8.注重团队建设:包括奖励和荣誉、沟通和引导、感恩和支持、体谅和帮助以及平等对待等,史密斯教练认为这几点是团队建设的基础,是需要球员和教练共同完成的。9.强调实现团队目标:迪恩·史密斯教练每年提醒队员最多的就是团队的共同目标:play together、play hard、play smart(一起打球、努力打球、机智打球)。

焦念涛[7](2018)在《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影响因素及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对酒店业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实现组织的目标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纵观已有研究,管理者教练行为作为管理者新的角色内容,其有效性逐渐被学者们所证实。但是,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具体维度尚不清晰,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性的研究,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关注较少,管理者教练行为在本土管理情境下的适用性有待于验证。基于此,本研究依托中国情境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状况,主要针对以下三个研究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一是探究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结构维度;二是探明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因素;三是厘清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边界。本研究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基于内隐人格理论关于“人是动态可塑”的“渐变论”、积极心理学对“潜能挖掘”的关注,借鉴和整合角色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权变理论,以国内46家星级酒店的管理者和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通过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质性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样本数据。基于71份深度访谈资料、10册文本资料、335份管理者样本数据以及107个团队的697个员工样本数据,运用访谈、扎根理论、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多层线性回归等研究方法开展如下研究:(1)建构并检验了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结构维度模型。本研究通过对酒店领导者(经理级以上)、管理者(部门经理级)、员工(主管及以下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和开放式问卷的调查,从不同角度获取对管理者教练行为的认知,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中国情境下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结构维度,并利用335份管理者样本数据和697份员工的样本数据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2)建构并检验了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在文献梳理和质性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整合角色理论、成就目标理论和权变理论的观点,提出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框架,以酒店的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预调研和正式调研所采集的335份问卷,采用多元回归和bootstrap法进行验证分析。(3)建构并检验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与边界条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权变理论,提出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框架,以酒店员工和部门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07个团队(697个样本)的有效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从个人层次的管理者教练行为和团队层次的管理者教练行为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与作用边界进行检验。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发现:(1)在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结构维度方面,按照管理者关注点的不同将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划分为指导、启发和激励三个维度。其中,指导重点关注员工行动力提升;启发重点关注员工的思考力改善;激励重点关注员工内驱力激发。(2)在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因素方面,管理者教练行为主要受到培训与开发政策、管理者内在职业目标、管理者系统性认知风格和角色清晰等多因素的影响。培训与开发政策、管理者内在职业目标、管理者系统性认知风格通过管理者的角色清晰进一步影响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而服务型领导、外在职业目标、直觉性认知风格和体力资源对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不显着。(3)在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方面,存在个人层次和团队层次的跨层次作用机制。具体而言,在个人层次上,心理授权、情感承诺在管理者教练行为和员工服务绩效之间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调节了管理者教练行为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对低主动性人格的员工而言,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更强;但是,员工的主动性人格在心理授权和员工服务绩效之间起到的调节作用有一定条件限制,对主动性人格处于中等的员工而言,这种调节作用不存在;员工的主动性人格在情感承诺和员工服务绩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对于低主动性人格的员工而言,情感承诺对其服务绩效的影响更强。跨层次研究中,团队学习氛围、心理授权和情感承诺在团队层次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和员工服务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团队学习氛围对个人层次的管理者教练行为与员工心理授权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着;团队学习氛围对个人层次管理者教练行为与员工情感承诺关系的调节作用也不显着。本研究所建构的中国管理情境下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三维度结构属于开拓性研究,研究中围绕角色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采用跨层次研究将员工基本心理需求和人格特点引入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与作用边界,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管理者教练行为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此外,研究结论能够为帮助酒店管理者教练角色塑造、促进员工发展和工作表现提供理论参考,对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牛家明[8](2018)在《辽宁省优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篮球1895年传入我国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技战术风格和训练理念,并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的突破和成绩。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在不同时期提出了许多篮球训练的指导理念,我国各省市地区根据国家指导思想,结合自身情况形成了不同派系的战术打法和训练指导理念。但是我国有关形成或培养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的书籍和教材较少,对我国篮球教练员理念的形成、传承和创新的记录更是少之又少。而辽宁省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大省,辽宁省篮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篮球风格和理念,在我国篮坛占据着一席之地,并为我国篮球事业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篮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辽宁省优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的传承和创新进行梳理,对研究我国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发展具有一定得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辽宁省体育局不同时期男、女篮青年队和成年队的主教练和助理教练员分别进行访谈。访谈过程中针对教练员们反馈的信息,不断对访谈提纲进行修改,并及时对访谈录音进行转录,通过对转录文字材料进行深度分析,最终形成了辽宁省篮球教练员在管理理念、训练理念、教育理念三个方面的传承和创新情况:1.辽宁省历代篮球教练员的执教理念在历史传承基础上有创新,始终保持严格管理、超过比赛强度训练、篮球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打造等理念。年轻教练员根据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开拓创新了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训练和团队篮球等新理念,不断推动辽宁省篮球运动蓬勃发展。2.辽宁省篮球年轻教练员们传承了老一辈教练员对球队军事化管理、对自身严格要求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理念;同时球队管理融入人性化理念和团队管理理念,密切关注世界篮球运动发展动态,不断开拓视野。3.辽宁省篮球年轻教练员们传承了老一辈教练员身体、基本技术、意识培养和区别对待训练理念。同时年轻教练员更加注重利用科学手段监控训练负荷,训练方法手段更加丰富,并关注队员康复训练和其他位置队员的培养。4.辽宁省篮球年轻教练员传承了老一辈教练员队伍精神作风、运动员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理念。同时他们更加关注运动员心理动态和文化教育状况,支持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多视角促进球队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朱振辉[9](2017)在《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形式不断变革,军事行动日趋复杂,这对军官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校学员是军官队伍的后备力量,对军校学员领导力做出有效地开发,有利于从源头上提升军官队伍素质,加强军队组织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水平。目前,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的模式,从开发效果来看,学员领导力水平距离新时期军官领导力要求依然存在差距,因此探索和研究出一套更加可行且有效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采用教练技术开发领导力的做法,已经在国内外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中得到了大量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练技术所倡导的以人为本、自我发掘、体验学习、跟进反馈等理念,为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对于教练技术的研究较多,但将教练技术运用到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的研究相对欠缺。因此,笔者提出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研究,尝试探索一套适用于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的新模式。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模式构建以及实验验证等方法,以领导力开发理论、行动学习理论、教练技术方法以及军校教育环境为依据,从已有的基于教练技术的管理模式及典型的领导力开发模式中提取和分析模式要素,搭建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框架,确定之配套的开发内容、开发活动及开发环境,并设计实验在国防科技大学“领导力训练营”中进行模式效果验证,最后依据实验结果提出模式改进对策。经过本次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军校学员对基于教练技术的领导力开发模式具有较强的兴趣和较高的满意度;二是基于教练技术的领导力开发模式能够被军校学员较好地适应和接受;三是基于教练技术的领导力开发模式能够显着提高军校学员自我领导能力;四是基于教练技术的领导力开发模式能够显着提高军校学员人际沟通能力。

崔迪[10](2017)在《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各国掀起了大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关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影响着教育改革的进程和效果。美国在提高教师质量方面的一系列导向明确的理念和政策,规范有力的举措,对我国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上,积极建立和发展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趋于成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本文基于对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历史沿革、构成要素、实践特征及改进举措等方面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可借鉴之处。本论文的基本内容如下:导论,从问题缘起出发,指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并阐明了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中的现实诉求。本论文在大量查阅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相关资料基础上,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和美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包括内涵、特征、发展阶段、构建价值、构建途径、构建策略等等。同时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为本论文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导论中还明晰了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第一章,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本体分析。明确教师专业学习、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分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要素,包括共同的愿景与目标、合作性文化、集体性学习和分享个体实践。阐述了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为本研究进行必要的理论铺垫,以期更清楚地解读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特征。第二章,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历史沿革。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酝酿阶段。20世纪80年代-2000年,美国民众更加关心教师质量,在学习型组织理论被引入教育界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兴起。进入2000年以后,美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快速发展,在解决教师孤立性教学,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和分享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第三章,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特征。在历经酝酿、兴起和新发展之后,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实践中呈现了一些特征即以共同愿景和目标为核心;以合作式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多样的专业发展活动为载体,以领导力的支持与分享为条件;以评估工具与数据分析为保障。第四章,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改进。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概念泛化导致实践效果不佳;合作时间的安排缺少合理性和个体实践的分享不足。在应对问题,寻求改进的过程中,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包括建立专门性的机构协助建构;增强行政支持力度;借助新信息技术的助力。第五章,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我国的借鉴。基于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管理、活动展开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查,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包括行政权力集中;“硬造合作”导致合作肤浅化;评价制度有待完善等,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我国的借鉴:转换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管理者的角色,提高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建设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平等自由的合作文化;注重激发幼儿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运用新信息技术,开放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空间。

二、一个领导者必须是个教练和老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领导者必须是个教练和老师(论文提纲范文)

(1)家长式领导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理论与实践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结构框架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
        2.1.2 社会认知理论
        2.1.3 目标设置理论
        2.1.4 认知发展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概念界定
        2.2.2 家长式领导对下属行为影响研究
        2.2.3 教练员领导相关研究
        2.2.4 教练员领导对运动员行为影响研究
        2.2.5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研究
    2.3 相关研究评述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深度访谈
        3.1.1 深度访谈目的与过程
        3.1.2 深度访谈总结
    3.2 理论模型构建
        3.2.1 理论整合
        3.2.2 理论模型推导
    3.3 研究假设
        3.3.1 家长式领导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
        3.3.2 信任在跨层主效应间的中介效应
        3.3.3 团队凝聚力在跨层主效应间的中介效应
        3.3.4 目标清晰度的调节效应
        3.3.5 主效应按照年龄划分存在差异
        3.3.6 每个年龄段的相对最优领导行为
    3.4 研究假设汇总
4 量表设计与数据收集
    4.1 量表选择与编制
        4.1.1 量表选择
        4.1.2 量表设计与编制
    4.2 小样本预测试
        4.2.1 预测试样本描述
        4.2.2 预测试信效度分析
    4.3 大样本正式调查
        4.3.1 研究对象与调查过程
        4.3.2 样本描述与统计分析方法
        4.3.3 量表信效度检验
        4.3.4 ICC和 Rwg的检验
        4.3.5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5 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5.1 假设检验
        5.1.1 主效应检验
        5.1.2 低阶跨层中介效应检验
        5.1.3 高阶跨层中介效应检验
        5.1.4 目标清晰度的调节效应检验
        5.1.5 回归稳定性检验
        5.1.6 最优化检验
        5.1.7 检验结果
    5.2 结果讨论
        5.2.1 家长式领导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的预测效应
        5.2.2 信任教练的中介效应
        5.2.3 团队凝聚力的中介效应
        5.2.4 目标清晰度的调节效应
        5.2.5 回归稳定性结果讨论
        5.2.6 最优化检验结果讨论
        5.2.7 对理论整合的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6.3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6.4 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练员领导与青少年球员行为研究调查
附录 B 足球运动员访谈提纲
附录 C 对教练员的访谈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未来的领导者:赢在下一个十年的九种技能与思维》(第四部分)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2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Tools
        2.1.3 Study of Parallel Texts and Other Related Texts
    2.2 While-translation
        2.2.1 Developing the Glossary
        2.2.2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Process Execution
        2.2.3 Summary of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2.3 Post-translation
        2.3.1 Proofreading
        2.3.2 Polishing
Chapter Three Introduction to CEA Framework
    3.1 Comprehension
    3.2 Expression
    3.3 Adaptation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4.1 Comprehension
        4.1.1 Comprehension at Lexical Level
        4.1.2 Comprehension at Syntactic Level
        4.1.3 Comprehension at Discourse Level
    4.2 Expression
        4.2.1 Expression of the Content
        4.2.2 Expression of the Form
    4.3 Adaption
        4.3.1 Adjustment of Word Order
        4.3.2 Renunciation of Textual Form
        4.3.3 Using Amplification and Omission for Coherenc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Reflection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e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References
Appendix1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Appendix2 Glossary
Acknowledgements

(3)江西省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关于德国皮划艇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1.2 关于匈牙利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1.3 关于法国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1.4 关于意大利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我国皮划艇后备人才培养有关研究
        2.2.2 江西省皮划艇后备人才培养有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实地考察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江西省皮划艇后备人才运动员具体情况分析
        4.1.1 运动员人数与男女比例分析
        4.1.2 运动员的年龄结构与训练年限分析
        4.1.3 运动员来源与曾从事过的运动分析
        4.1.4 运动员住宿与膳食条件分析
        4.1.5 运动员训练强度与文化学习分析
        4.1.6 运动员参与皮划艇训练的动机
        4.1.7 运动员参赛情况
        4.1.8 参训后远动员继续训练的态度
    4.2 江西省皮划艇教练员具体情况分析
        4.2.1 教练员性别与年龄分析
        4.2.2 教练员学历与执教年限分析
        4.2.3 教练员来源与岗位培训分析
        4.2.4 教练员待遇与科研情况分析
        4.2.5 教练员选材与训练计划的制定分析
        4.2.6 教练员训后恢复手段情况
    4.3 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保障
        4.3.1 运动员的输送情况分析
        4.3.2 运动员的奖励机制情况
        4.3.3 训练场地及器材设施情况
        4.3.4 训练经费及医疗保障情况
    4.4 江西省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4.4.1 江西省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现状分析
        4.4.2 江西省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
        4.4.3 江西省皮划艇运动赛事现状
    4.5 江西省青少年皮划艇运动锦标赛成绩地域情况分析
        4.5.1 江西省2016 年青少年皮划艇运动锦标赛各地区成绩分析
        4.5.2 江西省2017 年青少年皮划艇运动锦标赛各地区成绩分析
        4.5.3 江西省2018 年青少年皮划艇运动锦标赛各地区成绩分析
        4.5.4 江西省2019 年青少年皮划艇运动锦标赛各地区成绩分析
        4.5.5 江西省2016-2019 年青少年皮划艇运动锦标赛各地区成绩对比分析
    4.6 影响江西省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综合因素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运动员数量短缺,参训决心不足,学训矛盾激烈
        5.1.2 教练员队伍规模不足,训练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
        5.1.3 招生困难,奖励与激励制度需合理规范
        5.1.4 经费不足,保障设施不完善
        5.1.5 政策环境优良,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5.1.6 赛事体制合理,组织方式单一
        5.1.7 各市区发展不协调,短板明显
    5.2 建议
        5.2.1 科学选材,学训并行,提高对运动员关注度
        5.2.2 内部挖掘,外部引进,完善教练员培训体系
        5.2.3 体教结合,科学训练,完善奖励与激励制度
        5.2.4 调动各级体育部门能动性,建立多元化经费筹集机制和完善的保障机制
        5.2.5 模式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培养道路迈进
        5.2.6 合理增设皮划艇赛事
        5.2.7 吸取优秀后备人才培养经验,补齐短板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积极的教练技术—源于积极心理学的教练课》(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基于逻辑翻译学理论的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译前分析与翻译过程
    2.1 翻译实践选材和意义
    2.2 文本分析与翻译过程
第三章 逻辑翻译学理论介绍
    3.1 问题的提出
    3.2 逻辑翻译学的内涵
    3.3 逻辑翻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普通逻辑与翻译的关系
    4.2 翻译逻辑的应用
    4.3 科学逻辑中的增词与减词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承包商雇员变革抵制倾向对精益建造实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精益建造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1.3.2 变革抵制倾向研究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精益建造相关理论
    2.1 精益思想
    2.2 精益工具
    2.3 精益建造绩效
第3章 变革型领导力作用下变革抵制倾向对精益建造影响研究
    3.1 问题导入
    3.2 理论与研究假设
        3.2.1 变革抵制倾向与精益建造行为
        3.2.2 精益建造行为与精益建造绩效
        3.2.3 变革型领导力的调节作用
    3.3 问卷数据采集及分析
        3.3.1 研究量表的确定
        3.3.2 样本和数据的采集
        3.3.3 测量模型检验
        3.3.4 结构模型检验
    3.4 讨论
        3.4.1 研究结果讨论
        3.4.2 管理启示
第4章 组织精益文化作用下变革抵制倾向对精益建造影响研究
    4.1 问题导入
    4.2 理论与研究假设
        4.2.1 组织精益文化与变革抵制倾向
        4.2.2 组织精益文化与精益建造行为
    4.3 问卷数据采集及分析
        4.3.1 研究量表的确定
        4.3.2 样本和数据的采集
        4.3.3 测量模型检验
        4.3.4 结构模型检验
    4.4 讨论
        4.4.1 研究结果讨论
        4.4.2 管理启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贡献
    5.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美国大学篮球教练迪恩·史密斯的执教领导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阅读和采集迪恩·史密斯教练的相关资料
        1.2.2 国内学者对球类教练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1.2.3 国外学者对教练员执教领导方面的研究
        1.2.4 文献总结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视频分析法
        2.2.3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领导概念的多种定义
    3.2 领导力的概念
    3.3 三维度视角下对迪恩·史密斯执教领导力构成要素的解析
        3.3.1 个人领导素质
        3.3.2 情境领导力
        3.3.3 团队领导力
    3.4 迪恩·史密斯教练执教领导力形成过程和其影响力
        3.4.1 执教领导力形成过程
        3.4.2 影响力
    3.5 迪恩·史密斯教练执教领导力对我国篮球教练员的启示
        3.5.1 树立自我角色定位
        3.5.2 具有清晰的执教领导方式
        3.5.3 形成有效的团队领导
第4章 结论
    4.1 迪恩·史密斯教练执教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4.2 迪恩·史密斯教练对篮球教练员的角色理解和自我定位
        4.2.1 教练是领导者、老师亦是服务员
        4.2.2 树立榜样
    4.3 注重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无畏改变
    4.4 注重制定执教原则与日常训练计划
    4.5 强调团队训练,注重因材施教
    4.6 注重对球员的教育
    4.7 注重团队建设和实现团队目标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7)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影响因素及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难点
        1.4.2 可能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逻辑框架
第2章 国内外文献评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酒店管理者
        2.1.2 酒店员工
        2.1.3 教练与教练行为
        2.1.4 员工服务绩效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内隐人格理论
        2.2.2 积极心理学理论
        2.2.3 不成熟-成熟理论
        2.2.4 角色理论
        2.2.5 自我决定理论
        2.2.6 社会学习理论
        2.2.7 社会交换理论
        2.2.8 权变理论
    2.3 管理者教练行为相关文献综述
        2.3.1 管理者教练行为内涵与维度的研究述评
        2.3.2 管理者教练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2.3.3 管理者教练行为效能的研究述评
    2.4 本研究拟探索的方向
第3章 管理者教练行为影响因素与效能质性分析
    3.1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3.1.1 研究方法
        3.1.2 访谈提纲
        3.1.3 样本选择
        3.1.4 资料收集
        3.1.5 有效性对策
    3.2 资料分析与范畴提炼
        3.2.1 开放式编码
        3.2.2 主轴式编码
        3.2.3 选择性编码
        3.2.4 理论饱和性检验
    3.3 质性研究的理论发现
        3.3.1 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结构模型
        3.3.2 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
        3.3.3 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的效能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影响因素验证分析
    4.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1 组织培训与开发政策对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
        4.1.2 服务型领导对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
        4.1.3 职业目标对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
        4.1.4 认知风格对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
        4.1.5 体力资源对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
        4.1.6 角色清晰对管理者教练行为的影响
        4.1.7 角色清晰的中介作用
    4.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4.2.1 研究问卷设计
        4.2.2 小样本预调研
        4.2.3 正式调研
        4.2.4 数据分析方法选取
    4.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4.3.1 正态分布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3.4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4.3.5 共线性分析
        4.3.6 假设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5.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5.1.1 管理者教练行为与员工服务绩效
        5.1.2 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
        5.1.3 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
        5.1.4 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5.1.5 团队学习氛围的中介作用
        5.1.6 团队学习氛围的调节作用
    5.2 研究设计与数据采集
        5.2.1 研究问卷的设计
        5.2.2 正式调研
        5.2.3 数据分析方法
        5.2.4 样本数据基本情况
    5.3 个人层次研究结果
        5.3.1 正态分布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3.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4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5.3.5 共线性分析
        5.3.6 假设检验
    5.4 跨层次研究结果
        5.4.1 团队层次变量聚合检验
        5.4.2 团队层次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4.3 假设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与讨论
        6.1.1 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存在三维度结构
        6.1.2 内外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
        6.1.3 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与员工服务绩效之间存在复杂的跨层次作用机制
    6.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6.2.1 理论贡献
        6.2.2 实践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管理者教练行为质性研究访谈纲要
附录B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调研问卷(1份/酒店)
附录C 酒店部门经理调查问卷
附录D 酒店员工调查问卷
附录E 过程性数据处理的结果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辽宁省优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传承与创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访谈法
    2.3 资料整理与分析
        2.3.1 优秀教练员的界定
        2.3.2 选择访谈对象
        2.3.3 准备工作
        2.3.4 资料收集与转录
        2.3.5 资料分析
        2.3.6 信息饱和度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篮球训练理念发展与辽宁省篮球教练员执教成绩
        3.1.1 我国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发展
        3.1.2 辽宁省篮球教练员执教成绩
    3.2 辽宁省优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传承
        3.2.1 辽宁省篮球教练员管理理念传承
        3.2.2 辽宁省篮球教练员训练理念传承
        3.2.3 辽宁省篮球教练员教育理念传承
        3.2.4 小结
    3.3 辽宁省优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创新
        3.3.1 辽宁省篮球教练员管理理念创新
        3.3.2 辽宁省篮球教练员训练理念创新
        3.3.3 辽宁省篮球教练员教育理念创新
        3.3.4 小结
    3.4 辽宁省优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传承与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3.4.1 辽宁省优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3.4.2 对辽宁省优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传承与创新问题的反思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9)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期对军校领导力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2 现有军校领导力开发模式有待改善
        1.1.3 教练技术开发领导力的模式值得借鉴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教练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内领导力开发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与教练技术理论
    2.1 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的原理和障碍
        2.1.1 领导力开发是隐性知识的习得过程
        2.1.2 “知——行”鸿沟是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的障碍
        2.1.3 跨越领导力“知——行”鸿沟
    2.2 教练技术内涵和方法
        2.2.1 教练技术的内涵
        2.2.2 教练技术的方法
        2.2.3 教练技术与其他领导力开发技术的区别
        2.2.4 教练技术的优势
    2.3 教练技术开发军校学员领导力可行性分析
        2.3.1 符合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规律
        2.3.2 符合军校学员的时代特征
        2.3.3 符合军队院校改革发展的要求
        2.3.4 符合教练技术成功实践的经验
第三章 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构建
    3.1 目前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分析
        3.1.1 目前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框架
        3.1.2 目前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效果
        3.1.3 目前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不足
    3.2 典型案例模式分析
        3.2.1 基于教练技术的管理模式分析
        3.2.2 领导力开发模式分析
        3.2.3 典型案例模式的启示
    3.3 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构建
        3.3.1 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构建原则
        3.3.2 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的要素分析
        3.3.3 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
    3.4 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框架分析
        3.4.1 准备阶段配置开发环境
        3.4.2 训练阶段学习领导技能
        3.4.3 应用阶段转化生成领导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内容、活动设计及环境搭建
    4.1 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内容
        4.1.1 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的总体内容
        4.1.2 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的具体内容
        4.1.3 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的本质内容
    4.2 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活动设计
        4.2.1 制定目标计划工作清单(GPS)
        4.2.2 RIA行动学习领导技能
        4.2.3 拓展练习体验领导技能
        4.2.4 教练式对话促动领导技能实践
    4.3 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环境搭建
        4.3.1 “领导力训练营”的人员构成
        4.3.2 “领导力训练营”的组织机制
        4.3.3 “领导力训练营”的场地设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实验研究
    5.1 实验准备和实施
        5.1.1 实验准备
        5.1.2 实验实施
    5.2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5.2.1 问卷数据分析
        5.2.2 访谈数据分析
        5.2.3 实验结论
    5.3 模式改进对策
        5.3.1 “多营并行”,扩大开发规模
        5.3.2 “少量多次”,提高训练效率
        5.3.3 “认知重构”,建立积极心态
        5.3.4 “思维革命”,培养创新思维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目标计划工作清单(Goal Plan System)
附录 B “领导力训练营”模式情感倾向调查(前测/后测)
附录 C “领导力训练营”自我领导能力调查(前测/后测)
附录 D “领导力训练营”沟通能力调查(前测/后测)

(10)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二)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的现实诉求
        (三) 个人经历与兴趣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 关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二) 关于美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三)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观察法
        (三) 访谈法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一章 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本体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教师专业学习
        (二)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三) 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二、美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要素分析
        (一) 共同愿景和目标
        (二) 合作文化
        (三) 集体性学习
        (四) 分享个体实践
    三、美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一)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 学习型组织理论
        (三) 成人学习理论
第二章 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历史沿革
    一、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酝酿阶段
        (一) 国际竞争中的失利唤醒美国民众对早期教育教师质量的关注
        (二) 教育改革中提出教师专业化口号
        (三) 共同体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学习的新方向
    二、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兴起阶段
        (一) 教师职业危机促使人们加强对早期教育教师质量的呼吁
        (二)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三)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应用中兴起
    三、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快速发展阶段
        (一) 21世纪的国际局势为美国早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行政支持下获得更大发展
第三章 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特征
    一、以共同愿景和目标为核心
        (一) 重视制定共同愿景和目标
        (二) 共同愿景和目标由是成员协商制定
    二、以合作式学习为主要方式
        (一)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学习方式依据划分方式
        (二) 灵活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了合作学习文化的形成
    三、以多样的专业发展活动为载体
        (一) 研讨学习的形式
        (二) 互助学习的形式
        (三) 常规集体学习的形式
    四、以领导力的支持与分享为条件
        (一) 重视发挥领导力的作用
        (二) 领导者积极地与教师分享领导力
    五、以评估工具与数据分析为保障
        (一) 重视评估工具的开发和使用
        (二) 评估注重对数据的分析
第四章 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改进
    一、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存在问题
        (一) 概念泛化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二) 实践层面不够深入
    二、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发展趋势
        (一) 建立专门性的机构协助共同体的构建
        (二) 增强行政支持力度
        (三) 借助新信息技术的推动力
第五章 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现状
        (二)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三)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我国的启示
        (一) 转换管理者的角色
        (二) 培育平等自由的共同体文化
        (三) 激发幼儿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
        (四) 运用新信息技术开放共同体的空间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一个领导者必须是个教练和老师(论文参考文献)

  • [1]家长式领导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 李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未来的领导者:赢在下一个十年的九种技能与思维》(第四部分)汉译实践报告[D]. 曹诗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江西省皮划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 彭庶.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4]《积极的教练技术—源于积极心理学的教练课》(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基于逻辑翻译学理论的指导[D]. 李云霞.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5]承包商雇员变革抵制倾向对精益建造实施的影响研究[D]. 丛琳. 天津大学, 2018(06)
  • [6]美国大学篮球教练迪恩·史密斯的执教领导力研究[D]. 张福达.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7]酒店管理者教练行为:影响因素及对员工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D]. 焦念涛. 华侨大学, 2018(12)
  • [8]辽宁省优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传承与创新的研究[D]. 牛家明. 沈阳体育学院, 2018(06)
  • [9]基于教练技术的军校学员领导力开发模式研究[D]. 朱振辉.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10]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 崔迪.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领导者必须是教练和老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