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蛋白变应原论文_张允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纯蛋白变应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布鲁氏菌,小鼠,糖苷酶,变态反应,特异性,蛋白酶。

纯蛋白变应原论文文献综述

张允萍[1](2019)在《糖基对蛋白酶法与超高压消减鸡卵类黏蛋白变应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鸡卵类黏蛋白(hen-egg ovomucoid,HOVM)是目前已知四种鸡蛋卵清过敏原蛋白中致敏性最强的。该蛋白富含糖基,使其拥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耐热性、抗蛋白酶水解特性等,但糖基对其过敏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苯酚-硫酸法确定糖苷酶酶解蛋白总糖含量,茚叁酮法定量蛋白水解度,圆二色性光谱法表征蛋白质二级结构,荧光光谱法分析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变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通过分析过敏原蛋白与IgG结合能力来表征其变应原性的变化。首先探究了热处理对于HOVM的结构以及其与IgG结合能力的影响;然后利用四种特异性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β-甘露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胺糖苷酶和肽-N-糖苷酶F)对HOVM的糖基进行不同程度的消减得到脱糖基蛋白(deglycosylated hen-egg ovomucoid,dHOVM),并进一步探究糖基对于蛋白酶法以及超高压法处理HOVM变应原性的影响,从而分析糖基对其结构(包括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与变应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首先,热处理会影响HOVM的表面疏水性指数以及其与IgG结合能力:随着热处理强度(温度和时间)的增加,HOVM与IgG的结合能力会下降,特别是90℃和100℃处理下,HOVM与IgG的结合能力显着下降并在加热110 min时达到最低值;同时,随着热处理强度的提高,表面疏水性指数会先显示出上升的趋势,然后再下降的趋势。其次,糖基含量影响超高压作用下的HOVM结构,从而影响其与IgG的结合能力。随着糖基含量的减少,100~400 MPa范围内dHOVM二级结构中β-折迭的含量降低,同时表面疏水性指数S_0及其与IgG的结合能力呈同趋势改变,说明此时HOVM的叁级结构变化影响了与IgG的结合能力;500~800 MPa时,糖基含量对二级结构的改变影响不大,其表面疏水性指数S_0及其与IgG的结合能力无一致性的变化规律,说明此时随着压力的增强,HOVM的变应原性改变已不再与叁级结构直接相关。并且,糖基含量会影响蛋白酶酶解HOVM的水解度,进而影响其与IgG的结合能力。将糖苷酶消减作用后的dHOVM分别与叁种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进行酶解:随着糖基含量的降低,对dHOVM的水解度会逐渐升高,且不同蛋白酶对dHOVM的水解作用强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胰蛋白酶(水解度3.78%~5.09%)、木瓜蛋白酶(水解度6.63%~19.40%)和菠萝蛋白酶(水解度7.36%~24.91%);反应后的产物与IgG的结合能力发生改变:其中经胰蛋白酶酶解后的HOVM与IgG结合能力降幅为1.8%~29.61%,木瓜蛋白酶酶解后其与IgG结合的能力降幅为37.35%~46.73%,菠萝蛋白酶酶解后其与IgG结合的能力降幅为41.89%~47.06%;经β-半乳糖苷酶脱糖基作用后(此时HOVM上糖基含量为15.21%)再经菠萝蛋白酶水解的产物与IgG结合能力最弱。(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湛孝东,姜玉新,李良怿,李朝品[2](2012)在《不同浓度卵蛋白变应原对小鼠哮喘模型建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卵蛋白(ovalbumin,OVA)变应原对小鼠的哮喘造模影响。方法 96只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PBS组(对照组)、10μg组(A组)、20μg组(B组)、50μg组(C组)、100μg组(D组)、200μg组(E组)、500μg组(F组)、1000μg组(G组)。A~G组分别用含1%明矾的PBS配制相应浓度的OVA于第0、7和第14天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于第21~27天连续7 d用含1%的OVA的PBS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各组小鼠。正常对照组使用PBS溶液致敏和激发。最后一次雾化吸入激发后24 h内,计数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ELISA法检测IL-4、IL-5的分泌量及其血清IgG2a、IgE抗体的水平;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小鼠哮喘模型的效果,评价最优哮喘造模的OVA浓度。结果 A~G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5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细胞因子水平随着OVA浓度的增高而逐渐下降;A~G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从低浓度组至高浓度组嗜酸性粒细胞数从高向低变化;A~G组小鼠血清中总抗体IgE的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OVA浓度的增高IgE水平逐渐下降。血清中IgG2a的水平则随OVA给药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低浓度OVA致敏组小鼠肺组织标本可观察到明显的炎症浸润性病理表现,而高浓度组肺部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结论低浓度的OVA连续致敏小鼠造成过敏性哮喘病理改变较为明显,随着OVA浓度的增高,造模效果逐渐降低,而高浓度的OVA则会导致模型小鼠发生免疫耐受。(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朱健琦,刘志刚,黄海珍,朱永烽,徐宏[3](2006)在《德国小蠊变应原Bla g 2蛋白变复性的荧光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包涵体中的重组蛋白经抽提后可以在变性状态下纯化,而纯化后的复性过程是基因工程下游处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变应原Bla g 2蛋白复性前后荧光光谱的比较和分析、变性剂(尿素和SDS)对复性后Blag 2蛋白的荧光滴定实验、以及复性后Bla g 2在不同pH下的荧光光谱分析,推断出Bla g 2蛋白分子在不同环境下构象的变化及其光谱学特征,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重组变应原蛋白变复性的光谱实验方法。(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6年12期)

李东栋,范永梅[4](2006)在《植物类过敏性蛋白(变应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相关资料最新统计表明,全球大约有25%的人口受到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影响。植物中的花粉、汁液和果实可以分别作为吸入性、接触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影响过敏体质的人群。目前,惟一有效的办法是应用特异性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脱敏治疗)。而在应用天然变应原提取物进行传统免疫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合成的修饰后的高纯度特异变应原在保持过敏性蛋白完整的免疫活性的同时可降低其本身的过敏原性。这种修饰后的过敏性蛋白的应用将使免疫治疗更趋于标准化操作同时避免应用天然过敏性蛋白天然提取物时的危险性,最终可达到提高治疗的效果的目的。目前,重组这种新的过敏性蛋白已经成为过敏性疾病研究的新的热点。(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06年S1期)

李东栋,范永梅[5](2005)在《基因工程重组过敏性蛋白(变应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球大约有25%的人口受到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影响,而对此惟一有效的办法是应用特异性变应原进行免疫治疗(脱敏治疗).在应用天然变应原提取物进行传统免疫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天然提取物应用时的计量很难标准化,因而影响了治疗的效果.而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所合成的修饰后高纯度特异变应原在保持过敏性蛋白完整的免疫活性的同时可降低其本身的过敏性,这种修饰后的过敏性蛋白的应用将使免疫治疗更趋于标准化,操作更加安全,最终可达到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目的.目前,重组修饰过敏性蛋白已经成为过敏性疾病研究的新热点.(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刘佩梅[6](1999)在《犬弓蛔虫多聚蛋白变应原TBA-1的识别、鉴定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线虫多聚蛋白变应原(NPA)是一种15kDa抗原,富含于虫体及虫体分泌物、排泄物中。NPA前体cDNA由重复单位组成,每个重复单位编码一个15kDa蛋白。多数情况下其氨基酸序列很少改变。TBA-1是犬弓蛔虫(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期刊1999年05期)

郝宗宇,李恪梅,张莉,张爱梅,吕家锐[7](1998)在《布鲁氏菌蛋白变应原的实验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解决人用布鲁氏菌病皮内诊断制剂的非特异反应及毒副作用问题。方法:用叁氯醋酸和硫酸铵从布氏菌菌液中制备了纯化的布氏菌蛋白变应原,对动物及布病病人、布氏菌隐性感染者、布氏菌苗免疫者、肺结核和其他病人及健康人群做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该制品具有良好的皮肤变态反应原性,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国际相关标准品完全一致;现场研究结果显示,其显着特点是安全性好,无副作用,非特异性反应大大低于现行国产市售菌素(速发反应少,反应面积小);在保证该变应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阳性判定标准。结论:该蛋白变应原为纯度高、质量好、易标化的新型布鲁氏菌病诊断制剂。(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1998年03期)

郝宗宇,李恪梅,张莉,张爱梅,吕家锐[8](1998)在《布鲁氏菌蛋白变应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纯化的布氏菌蛋白变应原(BrPA),对布病病人、布氏菌隐性感染者、布氏菌苗免疫者、肺结核和其他病人及健康人群做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其显着特点是安全性好,无副作用,非特异性反应低于现行国产市售菌素(表现在速发反应少,反应面积小);在保证该变应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其阳性判定标准。表明,该蛋白变应原为纯度高、质量好、易标化的新型布鲁氏菌病皮内诊断制剂(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1998年04期)

黄建,王菱章[9](1985)在《布鲁氏菌变态反应原的研究——Ⅰ.蛋白变应原的提取和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粗糙型布鲁氏菌B115菌种制成浓菌液,丙酮脱水,高浓盐溶液处理,离心去渣,上清用酒精沉淀,制成粗提液;再过Sephadex G100柱,用致敏豚鼠证明第2峰液(P_2)为特异性变应原。聚丙烯酰胺电泳测定为单一成份;用致敏豚鼠作皮肤试验,48小时P_2组平均值为:14.7—23.2mm;布鲁氏菌素组为:7.5—12.2mm.用致敏家兔作皮肤试验,P_2组为19.2—22.4mm;菌素组为0—16.8mm.初步证明P_2具有较好的变态反应原性。(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1985年03期)

纯蛋白变应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卵蛋白(ovalbumin,OVA)变应原对小鼠的哮喘造模影响。方法 96只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PBS组(对照组)、10μg组(A组)、20μg组(B组)、50μg组(C组)、100μg组(D组)、200μg组(E组)、500μg组(F组)、1000μg组(G组)。A~G组分别用含1%明矾的PBS配制相应浓度的OVA于第0、7和第14天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于第21~27天连续7 d用含1%的OVA的PBS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各组小鼠。正常对照组使用PBS溶液致敏和激发。最后一次雾化吸入激发后24 h内,计数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ELISA法检测IL-4、IL-5的分泌量及其血清IgG2a、IgE抗体的水平;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小鼠哮喘模型的效果,评价最优哮喘造模的OVA浓度。结果 A~G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5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细胞因子水平随着OVA浓度的增高而逐渐下降;A~G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从低浓度组至高浓度组嗜酸性粒细胞数从高向低变化;A~G组小鼠血清中总抗体IgE的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OVA浓度的增高IgE水平逐渐下降。血清中IgG2a的水平则随OVA给药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低浓度OVA致敏组小鼠肺组织标本可观察到明显的炎症浸润性病理表现,而高浓度组肺部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结论低浓度的OVA连续致敏小鼠造成过敏性哮喘病理改变较为明显,随着OVA浓度的增高,造模效果逐渐降低,而高浓度的OVA则会导致模型小鼠发生免疫耐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纯蛋白变应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允萍.糖基对蛋白酶法与超高压消减鸡卵类黏蛋白变应原性的影响[D].天津商业大学.2019

[2].湛孝东,姜玉新,李良怿,李朝品.不同浓度卵蛋白变应原对小鼠哮喘模型建立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2

[3].朱健琦,刘志刚,黄海珍,朱永烽,徐宏.德国小蠊变应原Blag2蛋白变复性的荧光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

[4].李东栋,范永梅.植物类过敏性蛋白(变应原)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6

[5].李东栋,范永梅.基因工程重组过敏性蛋白(变应原)研究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6].刘佩梅.犬弓蛔虫多聚蛋白变应原TBA-1的识别、鉴定及表达[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9

[7].郝宗宇,李恪梅,张莉,张爱梅,吕家锐.布鲁氏菌蛋白变应原的实验及应用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1998

[8].郝宗宇,李恪梅,张莉,张爱梅,吕家锐.布鲁氏菌蛋白变应原的应用研究[J].疾病监测.1998

[9].黄建,王菱章.布鲁氏菌变态反应原的研究——Ⅰ.蛋白变应原的提取和检测[J].微生物学报.1985

论文知识图

收集的目的蛋白SDS-PAGE电泳LaneM,Pr...

标签:;  ;  ;  ;  ;  ;  ;  

纯蛋白变应原论文_张允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