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方钢管混凝土论文-苏皓

配筋方钢管混凝土论文-苏皓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筋方钢管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有限元分析,钢管混凝土边框,斜筋

配筋方钢管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苏皓[1](2019)在《钢管混凝土边框带斜筋柱式配筋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发更为高效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构件,提出了钢管混凝土边框带斜筋柱式配筋剪力墙。该新型剪力墙主要由端部设置的钢管混凝土边框、内部柱式的配筋形式、外侧加设的斜向交叉钢筋等构造形式组成。为深入研究该新型组合剪力墙的抗震工作性能,本文设计、制作了3个不同构造的剪力墙试件(分别为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钢管混凝土边框普通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钢管混凝土边框带斜筋柱式配筋组合剪力墙试件),并对各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1、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与特征、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过程和滞回特性等抗震性能指标,并对各试件进行了损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和其他试件相比,钢管混凝土边框带斜筋柱式配筋剪力墙试件的抗震耗能能力和承载力显着提高;刚度退化较慢;延性性能较好;具有更好的后期变形能力;在同等受荷或位移条件下,该新型剪力墙试件的损伤值较小、损伤程度较低。经分析可知,该新型组合剪力墙的钢管混凝土边框可以对混凝土墙体提供良好的约束作用,柱式配筋的构造形式可以显着提高墙体的延性与抗震耗能能力,斜向交叉钢筋能够有效提高墙体的刚度并限制墙体裂缝的延伸开展。钢管混凝土边框、内部的柱式配筋和斜向交叉钢筋能够形成良好的协同工作机理,这些构造措施的有机结合使新型组合剪力墙整体抗震性能显着增强。2、有限元分析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钢管混凝土边框带斜筋柱式配筋剪力墙试件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将ABAQUS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较为合理。随后,研究了钢管的壁厚、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压比、柱式配筋直径、斜筋直径等因素对剪力墙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增加钢管的壁厚以提高剪力墙试件承载力的措施有比较显着的效果;采用提高混凝土强度来增强剪力墙试件抗震性能的方法性价比一般;采用提高柱式配筋率和交叉斜筋配筋率的手段对剪力墙试件承载力的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伊尔潘江·艾力[2](2019)在《配筋钢管混凝土柱的箍筋及轴心受压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以及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像配筋钢管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简称R-CFST)构件这样具有优异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结构构件的开发、研究就有了必要性。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工程设计中尚缺乏对此类构件受力性能的深入了解,尤其箍筋对R-CFST受力性能的影响相关的研究较少,而箍筋对改善和优化R-CFST构件工程实际中的设计、施工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主要以箍筋为研究对象围绕R-CFST短柱的轴压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以及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试验研究中,主要参数为箍筋形式和箍筋间距,其中箍筋形式有平行式和螺旋式两种,箍筋间距采用叁种间距的平行式箍筋,共准备4组8根R-CFST、1组3根钢管混凝土和1组3根素混凝土试件,每一组的试件为相同试件。通过对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发现:无论箍筋间距和形式如何变化,对构件在达到最大荷载前的受力特性和承载力无明显影响,在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时可以忽略其影响效果;对于平行式箍筋来说,纵向间距的变化对构件的力学性能影响效果无明显差别、贡献率基本一样,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可以采用较大箍筋间距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箍筋间距相同的情况下,螺旋式箍筋对构件最大荷载后的力学性能改善效果优于平行式箍筋,尤其是对延性的提高作用贡献显着,因而工程实际中可使用螺旋式箍筋以获得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较好地模拟出了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同时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应用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6组不同混凝土强度的R-CFST试件模型,每组模型包括6种钢管壁厚和3种纵筋直径,共108个,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结果发现:《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同样适用于R-CFST。因此,按照此理论中对CFST的研究方法对R-CFST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此公式可用于工程设计。(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朱铨雯,刘嘉,童华炜,张绍斌,袁杰[3](2018)在《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配筋钢管混凝土在拉穹复合受力状态下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有限元的理论,采用有限条分法计算钢管混凝土构件拉弯复合受力状态下的极限育矩,利用MATLAB软件编制出相应的程序,分析了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在不同因素下的M-T曲线及归一化曲线的变化规律。根据计算结果,研究了在常用桩身参数取值范围下M-T归一化曲线表达式和M_0值的计算方法,建立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并给出相关参数的取值表,使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更快速、准确。(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8年06期)

阿里甫江·夏木西,阿卜杜瓦伊提·喀斯木,韩风霞,塔依尔·图尔荪,艾热帕提·帕尔哈提[4](2018)在《箍筋对配筋钢管混凝土柱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配筋钢管混凝土柱省时省工的施工方法,通过轴心受压试验,采用基于性能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了配筋钢管混凝土短柱在纵向钢筋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环向箍筋间距对其性能的影响。经过对试验结果在承载力、变形和延性性能以及破坏模式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箍筋间距对构件的轴心受压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并得出结论:环向箍筋不是影响构件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施工配筋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时可以适当增大箍筋间距以减少材料用量,加快构件制作速度。(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8年01期)

阿里甫江·夏木西,艾买尔·为力,韩凤霞,阿不都乃孜·艾力,伊力亚尔·阿不都热西提[5](2018)在《纵向钢筋对配筋钢管混凝土柱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配筋钢管混凝土短柱中纵向钢筋(纵筋)的不同力学指标对构件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配置高性能带肋和普通光圆两种类别纵筋的短柱轴心受压试验。采用基于性能的比较研究方法,在对承载力、延性、变形、钢管和钢筋的应变分布以及破坏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发现:配有两种类型纵筋的配筋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没有发生明显差别,纵筋强度的直接提高或形状上的改变并不能有效改善构件整体性能,而配有材质与钢管相近的普通光圆纵筋的构件更能表现出优越的力学性能。由此可得,纵筋形状不是影响构件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配置力学指标与钢管相匹配的纵筋才能使纵筋材质得以充分利用、改善性能进而降低构件的制作成本。(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8年01期)

夏松,卢得仁,丁发兴[6](2017)在《带拉筋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带拉筋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了拉筋配箍率对试件承载力、刚度、延性及横向变形系数的影响。采用混凝土叁轴受力状态本构模型和钢材本构模型,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并验证了带拉筋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叁维实体有限元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拉筋对内外方钢管和混凝土约束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拉筋能有效缓解了方钢管的局部屈曲,对短柱承载力、刚度、延性的提高效果明显;拉筋加强了内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得内钢管受力更加合理,并且拉筋配箍率越大,约束作用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7年S1期)

陈驹,王军,金伟良[7](2017)在《配筋钢管混凝土柱轴拉及偏拉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4m长内配钢筋钢管混凝土试件开展轴拉和偏拉试验,研究其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获得了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和试件的受拉承载力及刚度,并与同尺寸的空钢管和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内配钢筋可以有效地增加试件的受拉承载力和刚度,且当试件达到轴拉承载力时钢筋可以屈服;核心混凝土的存在使得外钢管在受拉时处于双向应力状态,从而提高了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受拉承载力,壁厚为4 mm和6 mm的钢管混凝土试件的轴拉承载力相比空钢管分别提高13%和15%;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配钢筋钢管混凝土试件在轴拉和偏拉工况下的承载力和刚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7年S1期)

魏华,张臻,王海军[8](2017)在《圆形和方形配筋钢管混凝土短柱受压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圆形和方形配筋钢管混凝土柱受压性能,对圆形和方形的中空钢管柱、素混凝土钢管柱及配筋钢管混凝土柱共30个试件进行了轴压试验,在混凝土截面积、钢管截面积和钢筋截面积稍有差别的条件下,对圆形和方形柱试件的承载力、变形性能、合成效果以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圆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高,变形性能好,受压性能比方钢管混凝土柱更优越;就破坏模式而言,和圆钢管混凝土柱相比,方钢管混凝土柱对于屈曲变形更为有利.(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阿里甫江·夏木西,长谷川明,阿卜杜瓦伊提·喀斯木,塔依尔·图尔荪,艾热帕提·帕尔哈提[9](2016)在《配筋对钢管混凝土短柱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管混凝土柱的延性,在常规的钢管混凝土内插入钢筋形成了配筋钢管混凝土。通过轴心受压试验,采用基于性能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配筋对构件整体性能的影响。经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配置的钢筋有助于抑制核心混凝土的压碎,改变其破坏模式,使构件的承载力、套箍效应、延性和极限荷载后的塑性变形能力都得以显着提高。由此得出结论,在钢管混凝土内配置钢筋是提高其延性乃至整体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6年02期)

郑亮,靳小俊,董彦莉[10](2015)在《配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压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配筋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试验及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配筋及未配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数值模拟,研究了2种方钢管混凝土柱在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下的力学性能、变形能力和破坏形态,给出了2种方钢管混凝土柱数值模拟的荷载-位移曲线和变形形式,分析了配筋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变形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柱加配筋以后,极限承载能力显着提高,同时变形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2种方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基本相同.随着偏心距的增加,2种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和后期的稳定承载力逐渐降低,但配筋钢管混凝土柱的降低幅度比钢管混凝土柱降低幅度小.(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配筋方钢管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以及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像配筋钢管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简称R-CFST)构件这样具有优异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结构构件的开发、研究就有了必要性。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工程设计中尚缺乏对此类构件受力性能的深入了解,尤其箍筋对R-CFST受力性能的影响相关的研究较少,而箍筋对改善和优化R-CFST构件工程实际中的设计、施工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主要以箍筋为研究对象围绕R-CFST短柱的轴压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以及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试验研究中,主要参数为箍筋形式和箍筋间距,其中箍筋形式有平行式和螺旋式两种,箍筋间距采用叁种间距的平行式箍筋,共准备4组8根R-CFST、1组3根钢管混凝土和1组3根素混凝土试件,每一组的试件为相同试件。通过对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发现:无论箍筋间距和形式如何变化,对构件在达到最大荷载前的受力特性和承载力无明显影响,在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时可以忽略其影响效果;对于平行式箍筋来说,纵向间距的变化对构件的力学性能影响效果无明显差别、贡献率基本一样,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可以采用较大箍筋间距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箍筋间距相同的情况下,螺旋式箍筋对构件最大荷载后的力学性能改善效果优于平行式箍筋,尤其是对延性的提高作用贡献显着,因而工程实际中可使用螺旋式箍筋以获得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较好地模拟出了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同时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应用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6组不同混凝土强度的R-CFST试件模型,每组模型包括6种钢管壁厚和3种纵筋直径,共108个,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结果发现:《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同样适用于R-CFST。因此,按照此理论中对CFST的研究方法对R-CFST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此公式可用于工程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筋方钢管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苏皓.钢管混凝土边框带斜筋柱式配筋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2].伊尔潘江·艾力.配筋钢管混凝土柱的箍筋及轴心受压性能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9

[3].朱铨雯,刘嘉,童华炜,张绍斌,袁杰.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特种结构.2018

[4].阿里甫江·夏木西,阿卜杜瓦伊提·喀斯木,韩风霞,塔依尔·图尔荪,艾热帕提·帕尔哈提.箍筋对配筋钢管混凝土柱性能的影响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8

[5].阿里甫江·夏木西,艾买尔·为力,韩凤霞,阿不都乃孜·艾力,伊力亚尔·阿不都热西提.纵向钢筋对配筋钢管混凝土柱性能的影响研究[J].钢结构.2018

[6].夏松,卢得仁,丁发兴.带拉筋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

[7].陈驹,王军,金伟良.配筋钢管混凝土柱轴拉及偏拉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

[8].魏华,张臻,王海军.圆形和方形配筋钢管混凝土短柱受压性能比较[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7

[9].阿里甫江·夏木西,长谷川明,阿卜杜瓦伊提·喀斯木,塔依尔·图尔荪,艾热帕提·帕尔哈提.配筋对钢管混凝土短柱性能的影响研究[J].工业建筑.2016

[10].郑亮,靳小俊,董彦莉.配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压性能[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标签:;  ;  ;  ;  

配筋方钢管混凝土论文-苏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