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流变论文_魏新江,唐杰,孙苗苗,方华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性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性,挤出机,体积,粘土,转子,温州,偏心。

结构性流变论文文献综述

魏新江,唐杰,孙苗苗,方华建[1](2018)在《考虑结构性软粘土的流变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边界面弹塑性理论的基础上,将修正剑桥模型屈服面作为边界面,引入形状参数以控制椭圆屈服面横轴的长度,通过引入结构性参数用以计算结构性损伤应变,提出一种考虑软粘土结构性和流变特性的边界面本构模型。通过室内一维压缩和叁轴流变试验来获取模型的基本参数,计算温州某海堤工程的现场堆载预压的地表长期沉降值。将模型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传统不考虑软土结构性和流变特性的边界面模型,更能真实的反映天然结构软粘土的长期变形特性。(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8年06期)

孟聪[2](2018)在《植物纤维填充体系拉伸流变连续塑化模压成型机理及结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传统基于剪切流变的螺杆加工设备,对植物纤维混合分散效果不佳,在强剪切力作用下,植物纤维容易发生断裂和热降解,降低复合材料的性能;另外,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往往比较差,传统的注塑成型加工难度比较大,而对物料流动性要求较低的模压成型工艺则有自动化程度低,制品尺寸不稳定的缺点,这些都大大限制了该材料的应用范围。本文首次提出植物纤维填充体系拉伸流变连续塑化模压成型方法,并研制了偏心转子连续塑化模压成型设备。物料在塑化输运过程中,在定子容腔发生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周期性变化,从而使得物料在偏心转子挤出机中经历周期性的“压缩-释放”过程,完成植物纤维复合材料体积拉伸形变作用下的塑化熔融输运。根据模压成型过程建立料坯模压成型充模过程和保压冷却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料坯在模压成型过程中的流场分布和保压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趋势,为后期的模压成型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的聚乳酸(PLA)/竹纤维(BF)复合材料与传统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相对比,根据微观形貌观察,竹纤维在拉伸流场中能够均匀分散,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流场能够有效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在2θ=16.5°和19.0°出现两个尖锐的结晶峰,分别对应(110)(200)(203)α晶面的衍射峰,另外,纯PLA和PLA/BF复合材料均在2θ=31.0°出现一个明显的(023)β晶面的衍射峰,促进β晶的形成;通过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分析,可以看到随着竹纤维含量增加,在剪切流场中,复合材料T_(5%),T_(50%)和T_(max)下降幅度远远高于拉伸流场,复合材料的吸水性是竹纤维含量和加工流场共同决定的。在拉伸流场中,竹纤维排列紧密,PLA对竹纤维形成保护,阻碍水分子的进入。采用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不同纤维形态下的植物纤维填充复合材料,并分析讨论植物纤维含量、加工转速等在拉伸流场制备复合材料的响应。不同形态植物纤维在拉伸流场中具有不同的分散效果,桉木粉和木质纤维素的最优添加量为30wt%,木质纤维素在聚丙烯基体内均匀分散,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刨花纤维的最优含量为20wt%;不同种类植物纤维在偏心转子挤出机内的停留时间和产量变化相差不大;偏心转速挤出机不同的转速所产生的拉伸流场对不同形态的植物纤维在聚丙烯基体内的分散效果不同,偏心转子挤出机的转速为80rpm时,桉木粉在聚丙烯基体内取得最优的分散效果,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木质纤维素对转速要求较低,当转速为40rpm、80rpm、120rpm时,均能良好的分散在基体中,且复合材料的性能相差不大,刨花纤维在偏心转子挤出机的转速为80rpm时,刨花纤维分散性良好,聚丙烯/刨花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优。不同植物纤维种类的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相差不大,说明物料在偏心转子挤出产生的拉伸流场中的塑化输运过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没有因转速的提高而产生大的波动;复合材料的停留时间和产量随加工转速的变化几乎呈线性关系,充分体现了偏心转子正位移输送的塑化输运机理。通过对模压成型制品出模后表面的温度分布的研究,分析模压成型过程中,模压时间、模具温度以及不同料坯布置对成型制品翘曲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得出:随着模压时间的延长,模具对制品的冷却越充分,模具表面的温度越低,且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制品的翘曲变形逐步减小。采用多料坯模压成型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品出模后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制品尺寸的稳定性。偏心转子连续塑化模压成型设备的研制改变了传统模压成型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制品尺寸稳定性差的局面,成功实现了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形变连续塑化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分散效果和尺寸稳定性高的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推动了环保包装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9-11)

魏新江,唐杰,孙苗苗,方华建[3](2018)在《考虑结构性的天然软粘土流变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边界面弹塑性理论,提出一种可同时考虑软土结构性与长期变形特性的边界面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对温州某海堤工程天然软土的原状样分别进行一维压缩试验和叁轴流变试验,考查了多组不同加载等级、围压和固结应力比下,温州天然结构性软粘土的流变变形特征。采用该模型对叁轴流变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其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王大中[4](2018)在《玻纤增强尼龙体系体积拉伸流变共混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纤增强尼龙是一种性能卓越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耐磨、自润滑和耐腐蚀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玻纤增强尼龙的共混加工以螺杆挤出为主,这种基于剪切流变的成型加工方法,由于流场内的强剪切作用力,连续的玻纤被大幅度剪断,玻纤分散效果差,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和外观。同时,螺杆共混加工热机械历程长,加工过程中尼龙树脂基体容易发生降解,影响制品长期热氧老化、蠕变和老化等特征性能。可见传统的螺杆加工方法及设备不能有效地解决尼龙的加工难题。本文率先将基于体积拉伸流变的聚合物成型加工新方法和新理念应用于玻纤增强尼龙的成型加工,采用以体积拉伸流变为主导的双轴偏心转子挤出机对玻纤增强尼龙进行挤出加工,研究了体积拉伸流变作用下玻纤增强尼龙的加工过程及机理,并探讨了体积拉伸流变挤出的玻纤增强尼龙6/66的加工工艺、玻纤保留长度、表面外观、基本力学性能和本构性能,采用CT扫描和仿真模拟对制品的玻纤取向进行研究,为实现玻纤增强尼龙的工业生产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及理论依据,对丰富玻纤增强尼龙的成型加工理论和应用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采用以体积拉伸流变为主导的双轴偏心转子挤出机,首次实现了玻纤增强尼龙6/66的共混加工制备。在体积拉伸流变场的作用下,玻纤在树脂基体中分散均匀。通过挤出工艺条件的优化,聚合物中的玻纤保留长度可达750μm,比双螺杆挤出制备的聚合物玻纤保留长度提升2倍以上,冲击性能提高1倍以上,同时可获得良好制品的外观。双轴偏心转子挤出机具有热机械历程短、加工能耗低等优点,加工过程中体积拉伸流变起支配作用,避免由于剪切造成尼龙基体树脂的降解,维持聚合物树脂粘度的加工稳定性。与双螺杆挤出制备的聚合物相比,双轴偏心转子挤出机共混制备的聚合物的耐黄变、长期热氧老化、蠕变和疲劳等特征性能更优异。本文采用CT扫描技术,对双轴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的玻纤增强尼龙制品的玻纤取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制品厚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玻纤取向规律,并采用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选用开放性最高的RSC玻纤模型,调整合理的相互作用系数Ci和闭合因子k,较为准确地预测制品的玻纤取向,为该类玻纤增强材料的应用提供实际指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3)

夏长青[5](2018)在《成层结构性软土非线性大应变流变固结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软土具有成层性、结构性、高压缩性、流变性等特点,其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沿江地区。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些地区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时,将要面临地基沉降等问题的挑战。因此结合软土的工程特点,建立更加适合的模型,展开更系统深入的固结理论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目前的固结理论还没有能全面考虑土体自身的成层性、结构性、流变性、以及软土层在固结过程中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压缩和渗流非线性变化等特点。因此进行成层结构性软土的非线性大、小应变流变固结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采用解析和半解析的方法,从成层软土地基固结理论研究出发,逐步进行单层和成层结构性软土小应变和大应变固结理论、成层结构性软土小应变和大应变流变理论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结构性软土固结的性状及相关土体参数的影响。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采用分离变量法、矩阵递推法、Duhamel积分法先后推导瞬时荷载和任意荷载下成层软土的一维非线性固结解析解,潜水层和承压水层抽水导致水位随时间下降时成层软土固结解析解,并深入分析了两种排水条件下,成层软土地基各土层压缩性、渗透性、厚度以及外荷载等因素对固结性状的影响。(2)根据以往的实验研究,建立了能考虑土体结构性的非线性压缩模型、渗透模型、结构屈服应力计算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详细分析了单层结构性软土地基在单面排水和双面排水两种情况下土体的固结过程,采用半解析的方法进行了求解,通过与已有的解答进行对比,验证求解结果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成层结构性软土地基非线性固结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外荷载、土体参数非线性变化、不同压缩模型、结构性等因素对土体的固结度、沉降以及超静孔压分布的影响。(3)综合考虑土体的沉积作用、结构性、成层性、土体在固结过程中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变化、建立结构性软土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半解析法分别对单层和成层地基的非线性大应变固结问题进行了求解,并进行了验证,进而与小应变固结理论和不考虑土体结构性的大应变固结理论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荷载相同时,结构性软土小应变固结理论计算得到的固结度大于大应变理论的计算值,而小应变理论计算得到的沉降值小于大应变理论的计算值,不考虑结构性计算得到的沉降显着大于考虑结构性的计算结果。(4)基于Yin&Graham平行等效时间线模型,建立了考虑土体结构性的软土平行等效时间线流变模型,并对成层地基一维流变固结问题进行研究。然后根据次固结系数随应力水平变化的规律,对平行等效时间线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非平行等效时间线模型,并将其引入一维非线性固结问题中进行解答。最后建立了结构性软土的非平行等效时间线模型,采用半解析的方法对成层地基一维流变固结问题进行求解,并探讨了土体流变性对固结性状影响的规律。(5)全面考虑土体的成层性、结构性、流变性、沉积作用、固结过程中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压缩和渗流非线性以及变荷载等,分别基于结构性软土平行和非平行等效时间线模型对成层结构性软土非线性大应变流变固结问题进行了求解,探讨了影响固结性状的诸多因素,并与其它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01)

杨威,侯奥林,吕少茵,瞿金平[6](2017)在《体积拉伸流变挤出机制备PLA/ABS复合材料及其结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聚乳酸(PLA)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为研究对象,利用体积拉伸流变挤出机对其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了不同配比的PLA/ABS合金。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微观形貌分析(SEM)、热性能分析(DSC、TG、DTG)、热机械性能分析(DMA)等手段来研究拉伸流场作用对不同配比PLA/ABS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金中ABS的增多,合金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趋势;SEM表明拉伸流场作用对两相的分散比较均匀,随着ABS的增多依次出现"海-岛"结构、连续相结构、发生相转变并再次出现"海-岛"结构;DSC表明不同配比的PLA/ABS较纯的PLA的冷结晶温度(Tc)显着降低,且随着ABS的增多对应的冷结晶焓逐渐减小,ABS的加入增大了PLA的结晶度且增大幅度先增大后减小;热稳定性分析表明ABS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合金的耐热性;DMA表明随着ABS含量的增多合金中两相的相容性先由好变差再变好,其中PLA/ABS(30/70)配比的相容性最差。(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7年10期)

熊赟[7](2017)在《人工制备结构性土率敏性试验及其流变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愈来愈快,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涌现出大量的摩天大楼、地下交通系统、地下商场等超大型工程建设。尤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区分布着广泛的软粘土地层,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将大型建筑物建设在这类软土基础上。天然软土由于其具有特有的结构性(高含水率、大孔隙和压缩变形量大)导致地基排水固结慢、稳定性差和沉降问题等工程问题,同时软粘土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突发性的破坏往往会给工程造成极大危害。如何表征结构性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有效计算和预测软土工程的施工和工后沉降仍是工程建设难题。其中,建立能够反映结构性软土的结构性特征及时间相依性的基于上下负荷面的弹粘塑性本构模型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此,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大孔隙和胶结作用两个特征,利用原料土、高岭土、水泥和盐室内人工制备结构性土。对试样进行一维固结和SEM扫描电镜试验,验证试样具有一定结构性特征并得到相应的压缩指数、回弹指数和结构性屈服应力,为建立结构性土的弹粘塑性本构模型提供基础。(2)改变原料配比,通过控制盐和水泥的含量得到不同孔隙比和胶结作用的人工制备结构性土试样,在叁种试验围压(50kPa、100kPa和200kPa)条件下进行加载速率为0.07mm/min的固结不排水叁轴剪切压缩试验,探究了结构性特征(孔隙比和胶结作用)对结构性土的强度变形、孔隙水压力以及应力路径的影响,得到相应的抗剪强度指标。(3)对叁种不同结构性特征的人工制备结构性土试样进行叁种不同加载速率(0.007mm/min、0.07mm/min和1mm/min)以及不用围压(50kPa、100kPa和200kPa)条件下的固结不排水叁轴剪切压缩试验,探究了结构性特征对应变速率效应的影响。(4)以Asaoka和Hashiguchi的上下负荷面作为某一应变速率下的参考屈服面,按照相对过应力的基本思路,新引入了两个能通过不同应变速率叁轴压缩实验测定的率敏性参数0c和m?,建立了一种能够考虑结构性土应力-应变特性和率敏性的弹粘塑性本构模型。通过对结构性土的剪切蠕变试验验证,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够较好的表征结构性土的结构性特征、应变软化和率敏性等特征,为软土工程的数值计算奠定了基础。(5)以日本佑贺市有明海岸公路路堤工程为依托,采用修正剑桥模型和提出的结构性土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分别表征地基软土。通过ABAQUS数值计算,结合现场观测结果,后者能够有效的预测路堤的长期沉降,为工后沉降控制提供指导,同时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6-01)

闫荣格,段梦华[8](2017)在《磁流变液阻尼器与弹性连接的结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磁流变液阻尼器对高频隔振效果不佳,现在磁流变液阻尼器多用于低频减振领域。为了提高磁流变液阻尼器对高频振动的隔振效率,提出了在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活塞杆底部加弹性连接的新结构,分析其隔振效率,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最后利用Simulink模型仿真验证了磁流变液阻尼器新结构对电机隔振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7年02期)

王智超,蒋明镜[9](2013)在《结构性软土率相关解构规律及流变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Bothkennar、Pisa黏土率无关传统固结以及Batiscan黏土率相关等应变速率(CRS)固结等结构性特征试验为基础,对两类基于实测数据的解构函数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且在解构函数中引入了率敏性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基于过应力理论的Rocchi,Kimoto,Hinchberger以及YINZhen-yu等四类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典型弹黏塑性本构模型优缺点,结合结构性特征试验现象,探讨了土体结构解构对过应力函数、屈服函数以及黏性系数影响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杨爱武,郭飞,杜东菊[10](2013)在《考虑结构性与排水条件的吹填软土的流变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土普遍具有结构性与流变特性。以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场地有一定结构性的吹填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叁轴流变试验仪,开展了排水条件以及结构性对其流变特性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条件对流变有明显影响。不排水时,流变变形大;排水时,虽然总变形量大,但固结变形占较大比例,流变变形比例小,实际工程实践中可通过增加土体的排水条件减少流变的影响。结构性对土体流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受外部荷载与结构屈服应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当外荷载小于结构屈服应力时,流变变形小;当外荷载大于结构屈服应力时,伴随着土结构的破坏,流变变形明显增大,但还是小于同条件下无结构性的重塑土。(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3年02期)

结构性流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传统基于剪切流变的螺杆加工设备,对植物纤维混合分散效果不佳,在强剪切力作用下,植物纤维容易发生断裂和热降解,降低复合材料的性能;另外,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往往比较差,传统的注塑成型加工难度比较大,而对物料流动性要求较低的模压成型工艺则有自动化程度低,制品尺寸不稳定的缺点,这些都大大限制了该材料的应用范围。本文首次提出植物纤维填充体系拉伸流变连续塑化模压成型方法,并研制了偏心转子连续塑化模压成型设备。物料在塑化输运过程中,在定子容腔发生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周期性变化,从而使得物料在偏心转子挤出机中经历周期性的“压缩-释放”过程,完成植物纤维复合材料体积拉伸形变作用下的塑化熔融输运。根据模压成型过程建立料坯模压成型充模过程和保压冷却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料坯在模压成型过程中的流场分布和保压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趋势,为后期的模压成型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的聚乳酸(PLA)/竹纤维(BF)复合材料与传统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相对比,根据微观形貌观察,竹纤维在拉伸流场中能够均匀分散,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流场能够有效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在2θ=16.5°和19.0°出现两个尖锐的结晶峰,分别对应(110)(200)(203)α晶面的衍射峰,另外,纯PLA和PLA/BF复合材料均在2θ=31.0°出现一个明显的(023)β晶面的衍射峰,促进β晶的形成;通过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分析,可以看到随着竹纤维含量增加,在剪切流场中,复合材料T_(5%),T_(50%)和T_(max)下降幅度远远高于拉伸流场,复合材料的吸水性是竹纤维含量和加工流场共同决定的。在拉伸流场中,竹纤维排列紧密,PLA对竹纤维形成保护,阻碍水分子的进入。采用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不同纤维形态下的植物纤维填充复合材料,并分析讨论植物纤维含量、加工转速等在拉伸流场制备复合材料的响应。不同形态植物纤维在拉伸流场中具有不同的分散效果,桉木粉和木质纤维素的最优添加量为30wt%,木质纤维素在聚丙烯基体内均匀分散,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刨花纤维的最优含量为20wt%;不同种类植物纤维在偏心转子挤出机内的停留时间和产量变化相差不大;偏心转速挤出机不同的转速所产生的拉伸流场对不同形态的植物纤维在聚丙烯基体内的分散效果不同,偏心转子挤出机的转速为80rpm时,桉木粉在聚丙烯基体内取得最优的分散效果,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木质纤维素对转速要求较低,当转速为40rpm、80rpm、120rpm时,均能良好的分散在基体中,且复合材料的性能相差不大,刨花纤维在偏心转子挤出机的转速为80rpm时,刨花纤维分散性良好,聚丙烯/刨花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优。不同植物纤维种类的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相差不大,说明物料在偏心转子挤出产生的拉伸流场中的塑化输运过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没有因转速的提高而产生大的波动;复合材料的停留时间和产量随加工转速的变化几乎呈线性关系,充分体现了偏心转子正位移输送的塑化输运机理。通过对模压成型制品出模后表面的温度分布的研究,分析模压成型过程中,模压时间、模具温度以及不同料坯布置对成型制品翘曲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得出:随着模压时间的延长,模具对制品的冷却越充分,模具表面的温度越低,且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制品的翘曲变形逐步减小。采用多料坯模压成型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品出模后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制品尺寸的稳定性。偏心转子连续塑化模压成型设备的研制改变了传统模压成型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制品尺寸稳定性差的局面,成功实现了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形变连续塑化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分散效果和尺寸稳定性高的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推动了环保包装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性流变论文参考文献

[1].魏新江,唐杰,孙苗苗,方华建.考虑结构性软粘土的流变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J].土工基础.2018

[2].孟聪.植物纤维填充体系拉伸流变连续塑化模压成型机理及结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魏新江,唐杰,孙苗苗,方华建.考虑结构性的天然软粘土流变特性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8

[4].王大中.玻纤增强尼龙体系体积拉伸流变共混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夏长青.成层结构性软土非线性大应变流变固结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8

[6].杨威,侯奥林,吕少茵,瞿金平.体积拉伸流变挤出机制备PLA/ABS复合材料及其结构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7

[7].熊赟.人工制备结构性土率敏性试验及其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7

[8].闫荣格,段梦华.磁流变液阻尼器与弹性连接的结构性能分析[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7

[9].王智超,蒋明镜.结构性软土率相关解构规律及流变本构模型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

[10].杨爱武,郭飞,杜东菊.考虑结构性与排水条件的吹填软土的流变特性[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

论文知识图

结构性流变模型结构性流变围岩的应力变化示意图叁轴压缩曲线6.16两种模型大应变流变解C/P对比6.1与成层结构性软土非线性大应变解对...围压下非线性粘塑性应力-应变等...

标签:;  ;  ;  ;  ;  ;  ;  

结构性流变论文_魏新江,唐杰,孙苗苗,方华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