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多元建模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多元建模

论文摘要

探究影响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的因子,及科学分析各因子的作用机制,对揭示城市热岛效应的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综合利用数据空间化表达、空间叠置、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影响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的因子开展研究,并构建地表温度与影响因子间的多元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热岛强度等级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珠江入海口两岸形成半环状城市热岛带。本文选取的5种影响因子对城市热岛的空间格局皆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平均解释力排序为:单元人口密度(0.668)>建设用地面积占比(0.577)>单元路网密度(0.573)>植被面积占比(0.538)>水体面积占比(0.428)。所构建的多元关系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城市热岛区域地表温度的分布状况,所拟合的地表温度结果与实际地表温度平均值的误差为0.34℃。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数据源
  • 3 研究方法
  •   3.1 城市热岛等级划分
  •   3.2 数据空间化表达
  •     3.2.1 数据格网化
  •     3.2.2 人口空间化
  •   3.3 地理探测器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城市热岛空间格局
  •   4.2 数据空间化结果分析
  •     4.2.1 格网化结果
  •     4.2.2 人口空间化结果
  •   4.3 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
  •     4.3.1 探测因子分级
  •     4.3.2 探测结果
  •   4.4 城市热岛影响因子的多元建模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杨智威,陈颖彪,吴志峰,郑子豪,李娟娟

    关键词: 城市热岛,影响因子,空间格局,地理探测器,粤港澳大湾区

    来源: 资源科学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气象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A0303135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430,41771127)

    分类号: X16

    页码: 1154-1166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23532K

    下载量: 1149

    相关论文文献

    • [1].污染天气下成都城市热岛环流结构的数值模拟[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1)
    • [2].夏冬季城市公园与城市热岛/冷岛空间关系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3].城市热岛研究[J]. 河南科技 2020(17)
    • [4].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J]. 生态学杂志 2020(08)
    • [5].亚热带地区典型城市热岛格局分析--以南宁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7)
    • [6].地表城市热岛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7(01)
    • [7].涿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及现状[J]. 现代农村科技 2017(10)
    • [8].城市热岛[J]. 儿童故事画报 2019(18)
    • [9].城市热岛研究综述[J]. 城市地理 2017(16)
    • [10].城市热岛的成因[J]. 农村科学实验 2020(04)
    • [11].重庆城市热岛环流结构和湍流特征的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 2020(03)
    • [12].中国地区城市热岛环流研究进展[J]. 气象科技 2019(01)
    • [13].内陆城市热岛与湖风环流耦合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5)
    • [14].基于遥感的济南市城市热岛原因探究[J]. 居舍 2017(27)
    • [15].空间自相关局部指标在城市热岛界定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遥感 2018(03)
    • [16].多源参数在晋江城市热岛分析中的差异性[J]. 遥感信息 2017(05)
    • [17].环太湖地表城市热岛长期遥感资料分析[J]. 高原气象 2017(05)
    • [18].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热岛容量模型及其应用——以北京地区为例[J]. 遥感学报 2008(05)
    • [19].2002—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热岛(冷岛)效应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3)
    • [20].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效应因子的对比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08(06)
    • [21].京津冀城市扩张对植被和地表城市热岛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4)
    • [22].2008—2013年平度市城市热岛特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6)
    • [23].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夏季地表城市热岛特征与影响因素[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8)
    • [24].等间距法和均值标准差法界定城市热岛的对比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02)
    • [25].城市热岛研究方法概述[J]. 自然灾害学报 2008(06)
    • [26].2015年冬季苏州城市热岛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9)
    • [27].河谷城市与平原城市热岛差异性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10)
    • [28].不同遥感影像的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测绘科学 2016(04)
    • [29].长沙城市热岛的成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1)
    • [30].城市热岛缓减理念与对策体系[J]. 建设科技 2010(07)

    标签:;  ;  ;  ;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多元建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