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地区早奥陶世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地区早奥陶世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

论文摘要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锆石自形程度较好,主要为长柱状,具有较为清晰的韵律环带结构,表明锆石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岩石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481±5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属于钙碱性、弱过铝质系列花岗岩,高硅(SiO2=71.42%~72.57%)、富碱(ALK=8.11%~8.76%)、贫镁(MgO=0.52%~0.54%)。10000Ga/Al值为2.73~2.85,Zr+Nb+Ce+Y含量374×10-6~495×10-6,岩浆形成温度801~897℃,判断岩石为A型花岗岩。岩石有中等的负Eu异常(δEu=0.24~0.35),Rb/Sr值为1.18~1.38、Ba/La值为8.7~12.4、Mg#值为23.3~30.3,及低Ni(1.51×10-6~5.59×10-6)、Cr(6.60×10-6~13.4×10-6)、V(20.0×10-6~21.6×10-6)含量。岩石的εHf(t)值为-2.22~5.5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1021~1453Ma之间,主要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地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岩石形成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造山后的伸展背景。

论文目录

  • 1 地质背景及样品描述
  •   1.1 地质背景
  •   1.2 样品描述
  • 2 分析方法
  •   2.1 岩石地球化学测试
  •   2.2 锆石LA-ICP-MS年代学
  •   2.3 锆石Lu-Hf同位素
  • 3 分析结果
  •   3.1 地球化学特征
  •     3.1.1 主量元素
  •     3.1.2 微量元素
  •   3.2 锆石LA-ICP-MS年代学
  •   3.3 锆石Lu-Hf同位素
  • 4 讨论
  •   4.1 岩石类型
  •   4.2 岩浆源区及构造背景
  • 5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吴琼,丰成友,瞿泓滢,钟世华,刘建楠,张明玉

    关键词: 锆石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兴华渡口群,型花岗岩,大兴安岭,漠河地区

    来源: 地质学报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编号2016YFC0600205)“南岭成矿带典型成矿系统的深部过程和成矿模式”,项目资助的成果

    分类号: P534.42;P588.121;P597.3

    DO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9021

    页码: 368-380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775K

    下载量: 261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地区早奥陶世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