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马奶酒中抗菌物质的分离及抗菌作用的研究

酸马奶酒中抗菌物质的分离及抗菌作用的研究

孙健[1]2003年在《酸马奶酒中抗菌物质的分离及抗菌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民族乳制品——酸马奶酒的抗菌性,并对抗菌因子进行了分离。参照抗生素效价生物测定法,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其抗菌性。探讨了影响抗菌作用检测效果的因素,研究表明:指示菌及其浓度、琼脂量、培养时间、培养基厚度等因素均对抑菌结果有影响。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从而提高了抑菌实验的灵敏度与准确性。测定了酸马奶酒中有机酸和酒精的组成,据此配制了人工模拟酸马奶酒,评价了酸马奶酒中有机酸、酒精对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有机酸对枯草芽胞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乳酸起主要作用,醋酸和酒精起增效作用。在抑菌作用中实际起作用的是有机酸的未解离部分。当乳酸和醋酸其未解离部分的浓度分别大于0.683%和0.256%时对枯草芽胞杆菌有抑菌作用;酸马奶酒中含有多种抗菌物质,将酸马奶酒脂肪分为中性与极性区分物,其中中性区分物可明显抑制结核菌。经气相色谱仪测定,中性和极性脂肪的脂肪酸组成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不能确定是何种组分在起作用;经超滤分离后,酸马奶酒乳清中分子量在10k以上的组分对枯草芽胞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子量在50k以上的组分最为明显;经层析分离后,分离出一种抗菌组分,电泳检测呈一条带,分子量大约在15,400。其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贺银凤[2]2008年在《酸马奶酒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菌因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对内蒙古锡盟地区酸马奶酒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对部分菌株进行了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同时对酸马奶酒中来自于乳酸菌、酵母菌及其它成分的抗菌因子进行了研究,为探讨酸马奶酒的医疗价值及其作用机理提供依据。从15份酸马奶酒中共分离到47株乳酸菌、19株酵母菌,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鉴定,结果表明乳酸菌中26株为杆菌,属于Lactobacillus的九个种,一株未归种;21株为球菌,属于Enterococcus、Lactococcus、Leuconostoc叁个属中的六个种。19株酵母菌中有18株分别归属为Endomyce,Lodderomyces,Pichia,Torulaspora,Kloeckera,Saccharomycodes,Saccharomyces,Brettanomyces,Pachytichospora九个属,有1株未能归属。选取两株乳酸球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BY-3-2鉴定为E.faecium ,菌株SQ-3-2鉴定为E.durans。选取一株酵母菌HJ-5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被鉴定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相一致。对已分离鉴定的47株乳酸菌进行了产抑菌物质菌株的筛选,筛选出两株抑菌活性较强的BY-3-2和SQ-3-2球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抑菌动力学及其抑菌稳定性研究,并对抗菌因子进行分离提纯及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Y-3-2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低pH值为4.41,在发酵8h后产生抑菌物质,12 h达到高峰;其发酵液经50%硫酸铵溶液可沉淀抑菌活性物质,经CM-52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G-100层析分离,得到有活性的物质。电泳后呈现叁条电泳带,为混合蛋白质,分子量在33,800Da~42,800Da之间。该物质在pH值4.0和6.0时抑菌活性高,有一定的耐热性,对淀粉酶、蛋白酶比较敏感。菌株SQ-3-2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低pH值为3.78,抑菌活性物质出现的高峰在发酵的第13 h。其发酵液经70%硫酸铵溶液沉淀,采用同样的方法两次过柱纯化仍然得到有活性的物质是一混合蛋白,电泳后呈两条电泳带,分子量为22,700Da和23,200Da。该物质在低pH范围内抑菌活性高,耐热性差,60℃以上加热失活,对淀粉酶、蛋白酶相对不敏感。通过高温、化学物质、温度结合化学物质损伤处理后,两株乳酸菌的抑菌活性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说明两株菌的抑菌特性稳定。控制发酵液的pH值为6.5,可以提高两株菌抑菌物质的产率和活性。通过培养基的优化也可以提高抑菌物质的产率。同样对已分离鉴定的19株酵母菌进行了产抑菌物质菌株的筛选,选出一株抑菌活性较强的HJ-5菌株进行了抗菌特性研究和抗菌因子的分离提纯及初步鉴别。HJ-5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发酵6 h以后开始产抑菌物质,42 h后达到高峰。其发酵上清液超滤后,分子量范围在Mr<30kDa的超滤液抑菌活性最强;在pH2和8条件下用多种有机溶剂进行提取,乙醚提取效果最好,粗提液的抑菌活性提高1.38倍。经捷克八溶剂法鉴别和离子特性鉴别,HJ-5抑菌物质不属于已知的六大类抗生素,是一种中性物质。该抑菌物质在pH 7以下活性较强,随着pH值升高活性明显降低;pH值越低,耐热性越强,在pH为2,121℃的高温条件下,20 min仍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通过对酸马奶酒中的抗结核菌因子研究表明,酸马奶酒中的粗脂肪,特别是脂肪的中性萃取物有较强的抑制结核菌作用;此外酸马奶酒中酵母菌对结核菌也有抑制作用。

赵美霞[3]2002年在《内蒙古地区酸马奶酒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采集的15个酸马奶酒样中分离得到19株酵母菌。通过对其形态学特征、生理学特性分析进行了属的鉴定。19株酵母菌归为八个属。其中内孢霉属(Endomyces)1株,娄德酵母属(Lodderomyces)1株,毕赤氏酵母属(Pichia)1株,有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1株,克勒克酵母属(Kloeckera )2株,类酵母属(Saccharomycodes)3株,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4株,厚壁孢酵母属(Pachytichospora)5株。一株因某些形态学、生理学特征特殊未能归属。研究中采用了经验方法分别对19株酵母菌做了以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raphylococcus aureus)李斯特氏菌(Listeria)、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为指示菌的抑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酒香酵母属的5,13号菌,类酵母属的12号菌,厚壁孢酵母属的14号菌及未归属的6号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有抑菌作用。其中13,14号菌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选择这2株菌做了抗结核杆菌的抑菌试验,结果显示:2株菌具有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功效。研究中发现有抑菌活性的物质集中在发酵液的上清液部分。用乙醚提取5号菌的浓缩发酵液上清液,可以得到有抗菌活性的物质的粗品。粗品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同样具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韩磊[4]2015年在《马奶酒抑菌活性与发酵条件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所使用菌株分离于蒙古国地区酸马奶酒中,通过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最佳的优质菌株,用其对鲜马奶进行发酵,优化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同时对抑菌物质进行了提取,用牛津杯打孔法测定其抗菌性。试验结果表明:指示菌及其浓度、琼脂含量、培养时间对抑菌效果有明显影响,选择最佳试验条件能够提高抑菌实验的准确性。本试验从蒙古国地区采集的酸马奶酒样品15份,经过分离纯化得到11株乳酸菌、14株酵母菌,生理生化鉴定将11株乳酸菌分为3个属,其中俩株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叁株鉴定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6株鉴定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14株酵母菌分别归属为Pichia、Brettanomyces、Endomyces、Saccharomycodes。筛选出俩株抑菌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菌株Y1和10A1,并将俩株乳酸菌与14株酵母菌混合培养,对比乳酸菌单菌抑菌能力,筛选出能够明显促进抑菌物质产生的乳酸菌、酵母菌组合10A1-J10A1和Y1-JX2。其中蛋白酶对组合Y1-JX2的代谢产物较为敏感,蛋白酶能够明显降低其抑菌活性。对酸马奶酒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发酵条件经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马奶酒在发酵温度33℃C、接种量为8%、接种比例5.6:2.4、发酵时间84h、起始pH=7时抑菌圈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17.70mm,与响应面优化实验给出的预测值基本吻合,酒精度1%-2%vol,总酸度80-120。T,总糖30.2-56.8g/L。发酵液经过不同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进行沉淀,实验结果表明15%-20%的饱和硫酸铵溶液能够去除掉一定的杂质,60%饱和硫酸铵溶液能够将大部分的抑菌物质沉淀下来。沉淀物质经过透析除盐后,发现抑菌物质主要存在于透析袋内,电泳检测呈一条条带,分子量在70kDa左右,分离过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吴敬[5]2002年在《酸马奶酒中乳酸菌的分离及抗菌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主要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牧民家庭采集的酸马奶酒为样品,进行了乳酸菌的分离及抗菌特性的研究。从10份酸马奶酒样品中分离出乳酸菌47株,经鉴定分别归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lactis subsp.lactis)、粪肠球菌(E.faecalis)、坚强肠球菌(E.durans)、假鸟肠球菌(E.pseudoarium)、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Lc.mesenteroides subsp.dextranicum)。分离的47株乳酸菌,排除酸、过氧化氢等干扰因素后,通过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了8株乳酸球菌、12株乳酸杆菌对指示菌利斯特氏菌(Listeria)有抑菌作用;其中,6株乳酸球菌离心后的上清液对指示菌利斯特氏菌(Listeria)有抑菌作用,其余12株杆菌和2株球菌的菌体对指示菌利斯特氏菌(Listeria)有抑菌作用。但所有47株乳酸菌均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无抑菌作用。以4-3-2、3-3-2为试材,对其抑菌物质的产生条件及发酵粗提物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株菌在对数末期抑菌活性最高,且在低pH条件(pH2.0)下对热相对稳定(121℃,30min),4-2-2显示活性的pH范围为4.5~12,3-3-2显示活性的pH范围为4.5~8.5。除去菌体后的这两株菌的发酵上清液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和丙酮分级沉淀两种方法均可得到粗提的抑菌物。

翟光超[6]2005年在《酸马奶酒中两株产抑菌物质乳酸菌培养基优化与抑菌物质的提取》文中指出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从酸马奶酒中分离到的两株乳酸菌,即菌株 H1-1( Enterococcus faecalis ) 和 菌 株 H1-2 (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dextranrum),它们的代谢产物对食品中易污染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了两株菌代谢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培养基条件、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与纯化以及抑菌活性物质粗品在巴氏杀菌乳防腐保藏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菌株 H1-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 1%氮源(胰蛋白胨:植质蛋白胨为 1:1),3%葡萄糖,0.5%酵母浸膏,培养基 pH 为 6.5;菌株 H1-2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 1%氮源(胰蛋白胨:植质蛋白胨为 3:1),1%葡萄糖,0.5%酵母浸膏,培养基 pH 为 6.5。两株菌的发酵液经过盐析、凝胶柱层析分离、电泳,菌株 H1-1的活性峰电泳呈现 3 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 33,800Da、40,100Da 和42,800Da 左右;菌株 H1-2 的活性峰电泳呈现 2 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 22,700Da 和23,200Da 左右。将菌株 H1-1 和 H1-2 的抑菌物质粗品,按不同的添加量添加到巴氏杀菌乳中,保藏实验显示两株菌的抑菌物质粗品可以抑制巴氏杀菌乳中的微生物生长,延缓巴氏杀菌乳的 pH 值下降速度,从而延长巴氏杀菌乳的品质保藏期限。

鲁丹[7]2014年在《分离自酸马奶酒发酵全价仔猪饲料的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筛选》文中指出以分离自酸马奶酒中的九株乳酸菌、七株酵母菌为供试菌株,首先进行酵母菌产蛋白酶的定性及定量实验,然后将乳酸菌、酵母菌活化连续培养叁代后,按10%的接种量接入灭菌复合饲料中发酵,分别以37℃和28℃培养3d,以发酵饲料的活菌数、pH值、乳酸度及干物质回收率为指标,筛选出发酵饲料优良的菌株。结果表明:发酵饲料优良的菌株为乳酸菌株1-3、5-1-1和酵母菌株J2、J20。主要指标为乳酸菌1-3、5-1-1发酵饲料pH值分别达到4.95±0.07和5.02±0.03;酵母菌J2、J20发酵饲料活菌数分别为1.2×109CFU/g和1.1×109CFU/g。其次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驯化,分别用固体、半固体、液体驯化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液体驯化对四株菌种的驯化效果明显,驯化后乳酸菌1-3发酵饲料的pH值为4.89±0.05,乳酸菌5-1-1发酵饲料的pH值为4.99±0.06;酵母菌J2发酵饲料的活菌数达1.3×109CFU/g,酵母菌J20发酵饲料的活菌数达1.4×109CFU/g。液体驯化的方法可以被广泛应用。最后进行复合菌株的筛选,对单菌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组合实验,分别测定各组合的总活菌数、乳酸菌单菌活菌数、pH值、乳酸度、干物质回收率、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粗蛋白体外消化率,选出优良菌种组合。结果表明:优良的菌种组合是1-3+J2,其总活菌数为6.05×108CFU/g,乳酸菌单菌活菌数为3.30×108CFU/g, pH值为5.21±0.01,乳酸度为1.01%±'0.09,干物质回收率为94.58%±0.01,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为67.12%±0.25,粗蛋白体外消化率为80.42%±0.14。

乌云达来[8]2009年在《广谱抗菌活性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X2-6的分离筛选及其抗菌物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和自身健康状况日益关注,天然食品和绿色食品更容易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因此研究开发广谱、高效、稳定、安全的天然抗菌物质已成为当今国际食品防腐剂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微生物来源的天然防腐剂,由于生产成本低廉、来源广泛等原因,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酸马奶是集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蒙古族的传统乳制品,从中筛选产抗菌物质的乳酸菌,既安全、新颖又有挖掘潜力。为此,本文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牧民的传统发酵酸马奶为菌种来源,对其进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并在其中筛选出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并利用HPLC、ESI-MS/CID及MALDI-TOF/TOF-MS等分析技术对抗菌物质进行结构鉴定,同时对抗菌物质的理化性质,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为开发新型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从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的6份酸马奶样品中分离到82株乳酸菌,以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TCC 4356、Lactobaci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JCM 1002、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IFO 12007以及Enterococcus faecalis IFO3427等4株标准菌株作为对照菌株,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其鉴定结果为:38株乳杆菌分别为14株嗜酸乳杆菌、11株干酪乳杆菌、7株植物乳杆菌、2株弯曲乳杆菌及4株詹氏乳杆菌;44株乳球菌分别为10株粪肠球菌、22株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3株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及9株嗜热链球菌。2.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酸马奶乳酸菌中的乳杆菌主要以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为主,分别占总分离株的17.1%和13.4%;乳球菌主要以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粪肠球菌及嗜热链球菌为主,分别占总分离株的26.8%、12.2%及11.0%。乳杆菌和乳球菌比例相差不大,这可能与取样区域、时机和分离条件(如温度、酸度)可直接影响着乳酸菌的分离率和分离乳酸菌的种类。3.82株乳酸茵中31株茵显示了抗菌活性,占总菌数的37.8%;其中27株菌对大肠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都有抗菌活性,占总菌数的32.9%。在这27株茵中乳杆菌和乳球菌各有15和12株,分别占乳杆菌和乳球菌总数的39.5%和27.3%。根据其抗菌活性复筛结果得知,嗜酸乳杆菌NX2-6对大肠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米曲霉均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因此将菌株NX2-6确定为研究抗菌物质的供试菌株。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并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获得16S rDNA序列长度为1480 bp,此序列已在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登录号是EU878007。4.嗜酸乳杆菌NX2-6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热稳定性,在pH值2.0-5.0范围内具有抗菌活性,细菌素的活性随pH值得上升而逐步降低,pH 6.0时失去抗菌活性。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敏感,但对α-胰凝乳蛋白酶不敏感。虽然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圈直径显着缩小,但仍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并且抗菌物质对紫外线照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表明该抗菌物质为蛋白类物质或者非单一的抗菌物质。抗菌物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均显示了抗菌活性,是一种广谱抗菌活性物质。5.对嗜酸乳杆菌NX2-6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分子结构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子量集中于50 Kda以下。抗菌物质的最大紫外光谱吸收峰在219.00 nm处。将抗菌物质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组分1和组分2的纯物质。对这两个组分进行ESI-MS/CID和MALDI-TOF/TOF-MS分析得知,组分1中的抗菌活性物质是分子量为118.05的琥珀酸。对组分2进行MALDI-TOF/TOF-MS分析结果表明,组分2是分子量为825.149的肽类物质,由7个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为Asn-Thr-Arg-Tyr-Lys-Ser-Gly,是一个新型抗菌肽,命名为acidocin NX2-6.6.为了提高嗜酸乳杆菌NX2-6产生抗菌物质的得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的10种成分和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起始pH及接种量等14个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发现在PB设计的二水平范围内,葡萄糖、乙酸钠和培养时间与抗菌物质得率显着正相关(p<0.05),柠檬酸叁钠水合物对抗菌物质得率产生显着的负效应(p<0.05),其它相关因素没有显着效应(p>0.05)。7.通过响应曲面法对嗜酸乳杆菌NX2-6产生抗菌物质具有显着影响的4个因素:葡萄糖、乙酸钠、柠檬酸叁钠水合物以及培养时间的最佳组合水平建立了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对该模型方程求解得出,在各因素分别为:葡萄糖浓度60.0 g/L、乙酸钠浓度8.0 g/L、柠檬酸叁钠水合物浓度5.0g/L及培养时间36 h时,可获得最大的抑菌圈直径,预测值为21.37 mm。此预测值被5组验证实验所证实,相关系数R2为0.9918。8.嗜酸乳杆菌NX2-6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确定为:蛋白胨20.0g/L、牛肉浸膏20.0g/L、酵母浸出粉10.0 g/L、葡萄糖60.0g/L、吐温-80 3.0 g/L、K2HPO4·3H2O 4.0 g/L、乙酸钠8.0 g/L、MgSO4·7H2O 400.0 mg/L,、MnSO4·H2O 76.0mg/L、柠檬酸叁钠水合物6.0 g/L、起始pH 6.0、培养温度40℃、接种量2%(V/V)及培养时间36 h。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嗜酸乳杆菌NX2-6发酵液抗菌活性增加约80.0%。9.嗜酸乳杆菌NX2-6所产的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95.8μg/mL。该抗菌物质对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大肠杆菌细胞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主要作用于大肠杆菌细胞膜,然后进一步溶解菌体而起到杀菌作用。

杨慧[9]2011年在《黄酒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源于中国,与啤酒和葡萄酒并称为世界叁大古酒。黄酒为纯酿造酒,不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肽类、低聚糖、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20多种常量和微量元素,而且含有多种有机酸和多酚类物质。大肠杆菌是主要的食源性病菌之一,能够引起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黄酒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作用,为适度饮用黄酒能够抵抗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黄酒中各有机酸的含量,用酒精计法测定了黄酒中酒精的含量。利用有食物基质的模拟胃体系,研究了黄酒及其主要成分(酒精和有机酸)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作用,通过测定抑菌率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得出以下研究结果:用酒精计法测得古越龙山花雕酒中酒精的含量为15%(v/v)。用HPLC法在所确定的色谱条件下,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mm,5.0μm),流动相:0.05mol/L磷酸二氢钾(pH2.90),流速:0.8 mL /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酒样经离心过滤后直接进样;得到该条件下测定的古越龙山花雕酒中各有机酸的含量,草酸1527.6mg/L,酒石酸934.8 mg/L,苹果酸610.1 mg/L,乳酸5699.1 mg/L,乙酸6155.9 mg/L,柠檬酸235.6 mg/L,琥珀酸1951.5 mg/L。黄酒的添加量分别为30mL和130mL时,在120min中内大肠杆菌菌落的存活率分别由100%下降到1%和0.002%。15%(v/v)酒精只显示出微弱的抗菌作用,菌落数只降低了一个对数值,其存活率由100%下降到5.2%。有机酸的抗菌作用强于酒精,其中酒石酸(0.94g/L)、柠檬酸(0.24g/L)、丁二酸(1.95g/L)对大肠杆菌的抗菌能力较弱,乳酸(5.67g/L)、苹果酸(0.61g/L)、醋酸(6.16g/L)和草酸(1.53g/L)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在实验所测定的120min内在这四种有机酸的作用下,大肠杆菌菌落存活率均由100%下降到0.1%左右。在各有机酸中加入酒精时,均显示出对大肠杆菌不同的抗菌能力。在实验所测定的前20min内,乳酸、醋酸、草酸和苹果酸分别作用于大肠杆菌时,大肠杆菌的存活率由100%分别下降到0.8%、1.6%、8.1%和1.2%;在上述四种有机酸中分别加入酒精时,大肠杆菌的的存活率分别下降到0.5%、0.4%、0.3%和0.2%。由此可以看出,酒精和有机酸共同作用于大肠杆菌时,显示出更强的抗菌作用,它们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起到协同抗菌的作用。通过本试验的研究表明,当人体摄入适量的黄酒时,人体胃中pH环境降低,同时黄酒及其主要成分酒精、有机酸对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了大肠杆菌菌群在胃中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大肠杆菌菌群进入肠道中的数量,进而降低了人体被感染的风险。

张燕[10]2016年在《酸马奶源乳酸乳球菌代谢物和大黄联合作用对小鼠盲肠微生物以及营养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锡林郭勒牧区酸马奶是古老的的低酒精乳饮品之一。现代医学证明酸马奶能够辅助性治疗结核病、降叁高、改善消化系统等。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球人民广泛关注,由Escherichia coli O157:H7、Listeria monocytogenes等致病菌引发的疾病导致了巨大经济损失。解决由Escherichia coli引起的感染,减少畜牧业损失,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微生物代谢物作为一种安全且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防腐剂,已经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因此,本试验从酸马奶中分离筛选出和大黄联合用药对E. coli O78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并通过体内试验,研究对感染E. coli O78小鼠营养代谢和盲肠微生物以及相互关系的影响。试验一:产生抑菌物质乳酸乳球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酸马奶划线接种分离纯化后,观察菌落形态、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以及接触酶试验,其中革兰氏染色为球菌,接触酶试验阴性,牛津杯法筛选有抑菌物质的菌株进一步纯化后,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扩增鉴定。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对E.coli O78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进一步进行16S rRNA鉴定,确定该菌株为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试验二:乳酸乳球菌代谢物的提取以及体外抑菌测定利用酸碱法提取乳酸乳球菌代谢物,牛津杯法测定抑菌直径,微量平板和TTC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乳酸乳球菌代谢物与EDTA联合用药MIC为0.063mg/mL+0.2mg/mL, FIC=0.41。乳酸乳球菌代谢物和大黄联合用药MIC为0.033mg/mL+10.417mg/mL, FIC=0.20.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代谢物和大黄联合作用效果优于乳酸乳球菌代谢物与EDTA联合作用,更适用于后续试验。试验叁:乳酸乳球菌代谢物和大黄联合作用对致病性E. coli O78抑菌机理的测定 酶标比浊法测定乳酸乳球菌代谢物与大黄联合作用对致病性E. coli O78抑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利用AKP和BCA试剂盒,分别检测联合作用对致病性E. coli O78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对致病性E. coli O78的抑菌生长曲线呈现“S“型,破坏致病性E. coli O78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使通透性增强,细胞质外渗,增加菌液中蛋白质和碱性磷酸酶含量。试验四:乳酸乳球菌与大黄联合作用对E. coli O78体内抑菌作用(1)致病性E.coli O78对小鼠80%致死率的确定选取昆明系健康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E.coli O78菌液10倍稀释,小鼠腹腔注菌后开始观察小鼠死亡情况,统计小鼠死亡率,选择致小鼠80%死亡的菌浓度,进行后续试验。(2)联合用药最优灌胃剂量的确定选取健康昆明系小鼠11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盐酸环丙沙星)、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乳酸乳球菌代谢物组中(0.0150g/kg·bw)、低(0.0075g/kg·bw)剂量组、大黄中(4g/kg·bw)、低(2g/kg·bw)剂量组以及联合用药L1(乳酸乳球菌代谢物0.0150g/kg·bw+大黄2g/kg·bw)、L2(乳酸乳球菌代谢物0.0075g/kg·bw+大黄2g/kg·bw)、L3(乳酸乳球菌代谢物0.0150g/kg·bw+大黄4g/kg·bw)、L4(乳酸乳球菌代谢物0.0075g/kg·bw+大黄4g/kg·bw)。试验期7d,第4d分别灌胃后1h腹腔注射80%致死量E.coli O78。小鼠腹腔注菌后,观察小鼠采食量、饮水次数、被毛粗乱情况、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小鼠灌胃盐酸环丙沙星最优剂量为0.13g/kg·bw,乳酸乳球菌代谢物最优剂量为0.0150g/kg·bw,大黄最优剂量为2g/kg·bw,联合用药最优剂量为L1(乳酸乳球菌代谢物0.0150g/kg·bw+大黄2g/kg·bw)。(3)联合用药对E.coli O78感染小鼠营养代谢和盲肠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选取健康昆明系小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乳酸乳球菌代谢物组、大黄组、联合用药组,按照(2)中最优剂量进行灌胃,第4d腹腔注菌后0h、24h、48h、72h眼球采血收集血液,同时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进行盲肠微生物试验。结果表明,联合用药能增加小鼠盲肠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增强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盲肠内氨氮含量,降低血糖和血脂,增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

参考文献:

[1]. 酸马奶酒中抗菌物质的分离及抗菌作用的研究[D]. 孙健.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2]. 酸马奶酒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菌因子的研究[D]. 贺银凤.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3]. 内蒙古地区酸马奶酒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特性的研究[D]. 赵美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2

[4]. 马奶酒抑菌活性与发酵条件相关性研究[D]. 韩磊.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5]. 酸马奶酒中乳酸菌的分离及抗菌特性的研究[D]. 吴敬.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2

[6]. 酸马奶酒中两株产抑菌物质乳酸菌培养基优化与抑菌物质的提取[D]. 翟光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7]. 分离自酸马奶酒发酵全价仔猪饲料的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筛选[D]. 鲁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8]. 广谱抗菌活性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X2-6的分离筛选及其抗菌物质的研究[D]. 乌云达来. 南京农业大学. 2009

[9]. 黄酒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D]. 杨慧. 河南科技大学. 2011

[10]. 酸马奶源乳酸乳球菌代谢物和大黄联合作用对小鼠盲肠微生物以及营养代谢的影响[D]. 张燕.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酸马奶酒中抗菌物质的分离及抗菌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