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整合论文-朱雪梅

语法整合论文-朱雪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法整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整合研究,多媒体英语教学

语法整合论文文献综述

朱雪梅[1](2019)在《高中英语语法微课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为人类能力的创造拓展提供了创造性工具。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辅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我国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推进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此,教育部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本文来源于《中学生英语》期刊2019年44期)

徐永珍[2](2019)在《基于教材资源整合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英语语法学习中常出现语言环境缺乏、教学形式单一、语法无法有效运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将教材中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以及Checkout Time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来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语法学习的真实语境和充足的语言运用活动,使语法学习有效实施。(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高哲哲[3](2019)在《初中生英语语法意识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语言意识的定义,从整合性视角提出了语法意识的新定义,即语法意识是学习者基于掌握的语法知识对输入语料和外语输出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错误的有意识地注意和处理的倾向性。因此,语法意识是包含注意分配、语法知识以及认知加工叁种成分的综合概念。基于此定义,本研究调查了七十名中国初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语法意识,以期发现语法意识的内部结构与工作机制,即叁种组成成分是否对语法意识具有同等程度的影响以及叁种成分之间是否具有互动关系。调查以英语阅读理解、写作和改写叁种语言任务引发受试理解和产出意义,以两种任务后问卷和半结构性访谈收集受试在完成叁种语言任务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语法知识和认知加工的相关数据。通过对量化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质性数据的文本分析,本文发现,在输入任务中,认知加工对语法意识具有最强的影响,而在输出任务中,注意分配、语法知识和认知加工叁种成分呈现出对语法意识近乎同等程度的影响。同时,这叁种成分两两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并受到学习者对语法准确性的观点的影响呈现出多样的互动模式。因此,任务类型和学习者个体差异影响语法意识的内部构成与工作机制。本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语法意识的理论发展,还为国内英语教学提供了建议,即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同时增强学习者关注语法形式的注意、巩固其语法知识基础和提高其解读意义和修改错误的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意识。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考虑语言任务的不同特点。(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30)

龙雪莲[4](2019)在《初中英语词汇语法教学中主题导向与整合输入增强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两者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叁下学期的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学习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笔者所在的是一所叁类学校,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优质的复习,是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一现状,即基础薄弱的初中生在初叁复习中存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困难,以输入强化和语言叁维度为理论基础,以话题为主线,通过不同的强化输入方式,开展为期叁个月的词汇语法综合教学的行动研究,以促进学生词汇、语法的积累,写作的提升和语法意识的产生,探索解决学生的困难并改进教学方法。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学生通过词汇语法整合学习后,语法词汇技能是否有所提高?(2)如果回答肯定了学生的语法词汇技能上有所提高,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得到提高?在为期叁个月的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输入流、结构化输入、篇章强化和语法意识提升任务的输入强化方式,结合课标的24个话题,开展词汇、语法和写作的综合教学。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以及教师日志,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话题为引导,针对不同的语言知识采用不同形式的强化输入,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激发,词汇积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初步产生一定的语法意识,使用词汇语法的技能有所提高,体现在句子写作中语言准确性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篇章写作有所改进。本研究的启示是:教师的教学要考虑学生的需求,结合语境,给予充足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并运用的不同的强化输入方式,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2-25)

徐永珍[5](2019)在《基于教材资源整合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英语语法学习中常出现语言环境缺乏、教学形式单一、语法无法有效运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将教材中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以及Checkout Time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来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语法学习的真实语境和充足的语言运用活动,使语法学习有效实施。译林版《英语》新教材从五年级上册开始在每个单元设立了Grammar Time语法知识板块。该板块通过对本单元新授词语和句型的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相关语法知识。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直接将语法规则告知学生,缺乏语境的创设或者教学形(本文来源于《英语画刊(高级版)》期刊2019年02期)

何晓萍,张艳[6](2018)在《基于ADDIE模型的概念图与英语语法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DDIE模型,进行概念图辅助英语语法课程的教学设计探究。构建的教学过程流程图,为课程确定了复习与导入、授新与练习、总结与评价叁个环节,优化了教学过程;设计与开发的填空式概念图,丰富了英语语法课程的教学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18年24期)

张跃伟[7](2018)在《非常规双及物句式的认知生成视角分析——基于概念整合和语法转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概念整合及语法转喻,从认知角度分析非常规双及物句式如何生成。研究发现,非常规双及物句式经由概念语法整合生成,而整合发生的前提或促发因素则是语法转喻机制,其"概念替代性"本质属性是该类句式句法非组合性和语义溢出的根源。这阐明了特殊边缘句式生成背后的内部认知动因,从本源上揭示了语言缺省现象的深层认知理据。(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莹[8](2018)在《视觉语法与多模态隐喻整合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媒体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且越来越受世人关注。新媒体在推动信息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更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不再拘泥于文字的形式。意义的表达与构建也不仅是单一的文本形式,人们通常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文字、图像、声音、颜色、音乐、手势、姿势等多种符号资源和手段进行交际。也就是说,传统的以语言为唯一研究对象的语篇分析已经不能对语篇的意义进行全面、综合的解读。因此,多种模态共同作用、共同构建意义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应运而生。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框架。第二章节区分了多模态及多模态话语分析定义,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发展,阐明了广告及公益广告语篇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叁章节对公益广告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功能进行说明,并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以及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的多模态隐喻为理论基础为核心章节做理论支撑。第四章节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论述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此章节选取的公益广告以日本公益广告学者植条则夫所总结的分类方式为基础,结合当今时事和热点问题进行细化,共选取了六则具有代表性的公益广告。分别涵盖了两会热议热点问题、传统价值观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国民健康问题、反歧视问题和社会文明问题。在此章节的最后还对每小节的公益广告中出现的图像意义、文字意义、声音意义之间的表征关系进行归纳概括。第五章节总结了本研究的发现及贡献,指出了不足之处与建议。通过将语言学理论与公益广告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笔者有如下发现:首先,笔者采用独特的研究视角,把公益广告放到多模态语篇的分析视角中,弥补了前人采用单一的以语言为唯一模态进行分析的不足。其次,本研究以多模态分析视角挖掘公益广告所蕴含的教育性和指导意义。本文选用公益广告作为语料分析的语篇是因为公益广告兼具图像、语言及声音结合的优势。而且公益广告可以带来社会风气的转变,它的影响力与积极的生活态度会启迪观看者。通过观看公益广告,人们无形之中就会分清是非对错,从而改正错误的行为亦或是呼吁冷漠的个体,使个体更加优秀、社会更加温暖。公益广告可以潜移默化的促使人们讲文明树新风。因此,公益广告不仅符合多模态语篇的分析要求,而且对社会行为具有指导作用。而这样的研究是有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第叁,前人一般对公益广告进行多模态研究只选择一个角度,即研究其互动意义。本文探究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在公益广告语篇中的应用。另外,本文也采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分析公益广告,与单纯的文字隐喻相比,多模态隐喻结合了图像、背景音乐等非语言符号,探索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如何互动来构建语篇意义的,这样的分析能够更加直观的探究其内在深刻含义。基于以上几点,本文选取公益广告为语料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具有独创性、可行性及教育性。笔者通过视觉语法、多模态隐喻等理论对公益广告进行语料研究。这种研究既推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发展又丰富了公益广告的研究手段,把多模态话语分析推向一个更广的层面。鉴于篇幅有限,笔者仅对公益广告一部分分类进行研究,每个分类只选取了一至两则广告,因此所研究的公益广告数量有限,是以不能全面地、透彻地进行综合分析。另外,个人分析比较具有主观色彩,对一些角度和方面还不能研究的很透彻。希望这种尝试性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后来的学者加以启发,研究出更有深远意义、更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潘利[9](2018)在《语法的作用与语法和交际法的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语法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不可置否,它保证了英语学习的可理解性输入,是一种目的为了学好英语语言的教学手段。但单纯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只能帮助学习者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交际法教学法能让学习者身处真实情景练习口语交际能力,但教学过程却松散破碎。两种教学法的结合能让课堂教学针对学习者的需要发挥到极致。(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08期)

李丽玲,叶小宝[10](2017)在《论元结构构式语法与动词整合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为理据,探讨论元结构构式与动词的整合关系,认知构式语法认为,动词常与框架语义学知识相关联并能与论元结构构式进行整合,否定了动词中心说,标志着人们摆脱生成语法的限制,以新的视角投身于认知构式语法的研究中。(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语法整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学英语语法学习中常出现语言环境缺乏、教学形式单一、语法无法有效运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将教材中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以及Checkout Time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来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语法学习的真实语境和充足的语言运用活动,使语法学习有效实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法整合论文参考文献

[1].朱雪梅.高中英语语法微课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9

[2].徐永珍.基于教材资源整合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3].高哲哲.初中生英语语法意识调查[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4].龙雪莲.初中英语词汇语法教学中主题导向与整合输入增强作用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5].徐永珍.基于教材资源整合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

[6].何晓萍,张艳.基于ADDIE模型的概念图与英语语法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

[7].张跃伟.非常规双及物句式的认知生成视角分析——基于概念整合和语法转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

[8].王莹.视觉语法与多模态隐喻整合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篇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9].潘利.语法的作用与语法和交际法的整合[J].校园英语.2018

[10].李丽玲,叶小宝.论元结构构式语法与动词整合的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

标签:;  ;  ;  ;  

语法整合论文-朱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