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塑料大棚内空气湿度调控及其对温度影响的研究

南方塑料大棚内空气湿度调控及其对温度影响的研究

董红霞[1]2003年在《南方塑料大棚内空气湿度调控及其对温度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通过采用石灰、地膜覆盖、熏烟、熏烟+石灰、熏烟+地膜覆盖、熏烟+地膜覆盖+石灰、地膜覆盖+石灰七种措施在不同天气状况即晴天通风、阴天通风、阴天不通风、雨天通风、雨天不通风下对大棚增温降湿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七种措施的降湿效果不一样,在下午14:00,阴天不通风和雨天不通风时,降湿效果差别不大。在下午14:00阴天通风状态、雨天通风状态和上午10:00的五个状态都有降湿差别。石灰的降湿效果最差,其次是地膜覆盖及地膜覆盖+石灰的降湿效果。熏烟、熏烟+石灰的降湿能力较强。降湿效果最好的则是熏烟+地膜覆盖、熏烟+地膜覆盖+石灰。(2)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降湿效果晴天>阴天>雨天。(3)在通风与不通风状态时,其降湿效果为通风>不通风。 对温度的影响:(1)七种措施中熏烟、熏烟+石灰、熏烟+地膜覆盖、熏烟+地膜覆盖+石灰的降温幅度较大。(2)通风降低大棚的温度,降温的幅度晴天>阴天>雨天。

苏初旺[2]2006年在《桂南地区温室苗木生产环境参数与设备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解决目前桂南地区温室(大棚)苗木生产中,温室(大棚)建造、环境调控方法不当、成本高的问题。运用叁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回归试验设计方法,本文研究了代号为D-2的桉树苗光合速率与气候环境因子之间的变化规律,用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温度编码值X1、净辐射编码值X2、二氧化碳浓度编码值X3与净光合速率y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对桂南地区各类温室组合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性能进行了一年多的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冬季在门窗密闭情况下,温室内温度比温室外温度高0.5~4.0℃;若在四周及顶部加一层塑料薄膜密封保温,温室内温度可比温室外温度高3.1~7℃,但透光率大大降低,阴雨天温室内光强不足,必须综合考虑。采用湿帘-风机加外遮阳降温,可使温室内温度比温室外温度低2.5~6℃。采用外遮阳装置加天、侧窗机构配以喷雾系统,可使温室内温度比温室外温度低1~3.5℃,若再配以植物的蒸腾降温可使温室内温度比温室外温度低4.5℃。利用优化理论,对桉树苗净光合速率函数模型进行了优化,得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Ymax=36.89μmol.CO_2/(m~2s),对应温度为27.1℃,净辐射为487.93μmolm~(-2)s~(-1),二氧化碳浓度为700ppm。同时考虑到各季节的特点,对桂南地区几种典型气候的温度、净辐射合理取值范围进行了优化界定。提出苗木生长等净光合速率新概念,绘制了等净光合速率的环境因子组合图,为人工选择环境因子水平提供了方便。根据桂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各类温室的调控能力,对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函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启用内、外遮阳网的室外净辐射强度。根据生产性温室的投资费用、使用年限、环境因子的调控效果、桉树苗净光合速率、控制费用,构建了苗木生产单位成本光合速率的新概念。对桂南地区六种典型温室在各季度的单位成本光合速率进行了计算对比,对适合于桂南地区桉树苗生产的温室设备进行了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全年性价比最高的是配有湿帘的塑料薄膜温室,其次为配有喷雾的塑料薄膜温室。对不同顶层覆盖材料的外遮阳网遮阳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顶层覆盖材料为玻璃温室时,采用60%遮阳率的遮阳网最佳;当顶层覆盖材料为波浪板和塑料薄膜

李金才[3]2007年在《生态农业标准体系与典型模式技术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灾害频繁、粮食安全是目前世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掠夺式的经营思想和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同样存在着人口众多、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实践证明,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标准化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而我国目前对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研究还较少,还没有一套与生态农业生产配套的标准体系。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系统分析和认识我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案,并建立有关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关键技术标准,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落后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调查问卷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查阅文献与布点试验相结合、系统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外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标准化状况、我国生态农业标准化存在问题、我国生态农业模式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案例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生产状况,能流、物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国内外生态农业及标准的比较研究表明,虽然国内外生态农业名称一致,但产生根源、背景、概念、发展状况、特点等方面都有着显着的差别。国外生态农业的思想源于我国;我国生态农业的概念、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广;在效益方面我国的生态农业除了追求生态效益外,更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国外在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方面构建了大量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监督监控标准等,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了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体系框架,我国现有的有机农业标准主要是有机农产品的标准,而与有机农产品生产配套的技术标准、控制标准等极度缺乏,没有与有机农产品生产配套的标准体系。2、我国的生态农业是以各种生态农业模式为依托,生态农业是依托模式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的生态农业是追求经济、生态、社会叁效提高的生态农业模式体系,是一种生态经济优化的农业体系。根据资源、物质循环的利用方式,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系统作用、功能关系,将我国现有的生态农业模式分为物质多层利用型、互利共生型、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型、旅游观光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包括多种亚类型。3、在借鉴国内外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及其它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思路、原则、构建目标及标准体系框架的构成要素。我国的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是以模式为核心,包括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组织管理规程、信息服务标准、产品标准、评价方法、物质循环利用规程在内的标准组成。4、依照构建的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重点研究了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关键技术标准,并初步提出了技术标准草案。包括猪舍温度调控技术标准草案、猪舍管理和饲养技术标准草案、温室保温防寒技术标准草案、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标准草案、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技术标准草案、沼气池管理技术标准草案、蔬菜管理技术标准草案等。5、通过“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中对沼气的生产量、用气量的研究,拟合了了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中大棚养猪头数、用气量及家庭人口数的方程。沼气发酵综合利用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显着增加芹菜的株高和产量、番茄的单株叶面积和干叶比重、番茄黄瓜的维生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6、将GPRS技术成功运用于“四位一体”的能流分析研究,对沼气池、温室环境进行监控,对沼气池的能流、物流分析表明,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投比达到1.53,化肥、农药的投入仅占总投能的3.7%,人力投能占18.7%,系统内部沼液、沼渣投能占到77.6%。这样的循环关系使能量和物质基本都得到了合理利用,增加了产出,减少了废物的排放,提高了经济效益。7、对采用标准草案的“四位一体”农户和未采用标准草案的普通大棚农户的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显示,采用标准草案的用户农户收入显着提高,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亦有所改善。其中效益增加得益于沼气的使用降低了其他能源的消耗;沼肥的高肥效替代了部分化肥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由于系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合理,种养殖业产量更高,产品品质更好。

单武雄[4]2010年在《生境管理对亚热带丘陵茶园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选择了亚热带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长沙百里茶廊作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丘陵区茶园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以此为基础,从改善丘陵茶园光、温、水、土、生物等生态因子入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和覆盖方式、设施大棚、遮荫网覆盖和杉茶立体复合种植等条件下的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的变化。认为通过不同生态措施,能够改善丘陵茶园生态环境条件,满足茶树的生长需求,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茶园生态系统主成分分析,发现有机质、全P、速效K、容重、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等7个环境因子在茶园生态系统中起主要作用,信息量占总体的65.57%,茶树光合系统主成分分析中,PAR(光合有效辐射)、a(空气温度)、T1(叶片温度)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63%。2.与纯化肥清耕茶园相比,稻草覆盖与间种白叁叶草能提高幼龄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同时,间种白叁叶草和稻草覆盖能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控制杂草生长,抑制危害茶树生长的主要害虫。增加茶叶产量,改良茶品质。3.塑料大棚茶园能显着改善小气候条件,降低土壤水分;降低日净光合速率。但大棚茶园的物候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能保证名优绿茶品质,提高名优绿茶产量和经济效益。4.茶叶遮荫后,可以明显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满足茶树喜荫耐湿的生育环境。同时,遮光后,茶叶茶多酚、粗纤维含量减少,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叶的持嫩性增加、苦涩味减少、鲜爽度提高,颜色要较对照绿,绿茶的品质得到提高。就提高茶叶品质这方面来说,遮光率越大效果越明显。5.茶杉复合茶园土层温度降低,减少地表温度的振幅,降低茶园地表温度、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和茶园气温,能有效地降低茶园土壤有害高温出现的频率,能减少土壤有害高温对茶树根系为害的可能性,有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养分、水分的吸收,提高茶园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具有很好的防虫害作用。茶杉复合茶园茶叶中氨基酸、叶绿素、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单一茶园,儿茶素和茶多酚总量均低于单一茶园,茶杉复合茶园鲜叶制作的夏秋茶表现为外形色泽翠绿,汤色翠绿明亮,香味栗香持久,叶底黄绿鲜活,整体感官评价明显优于单一茶园。

韦婷婷, 杨再强, 王明田, 赵和丽, 张旭然[5]2019年在《高温与空气湿度交互对花期番茄植株水分生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番茄品种“金冠5号”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为32/22、35/25、38/28、41/31共4个温度处理水平,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50%±5%、70%±5%、90%±5%,处理天数为3、6、9、12d,并以28/18、50%±5%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番茄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2~41℃高温处理下,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在日最高气温35℃时最高,分别为0.109μmol·m-2·s-1、0.21μmol·m-2·s-1;叶水势ψw、根系活力Rv、根冠比R/S、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日温41℃时较CK降低163.76%、66.63%、28.59%、73.90%和65.11%。高温条件下提高湿度至70%后,ψw、Gs、Pn、Tr和WUE分别较50%处理均有显着提高,且可以在28d内基本恢复至CK水平,在恢复期内根系恢复良好且保持较高WUE;但湿度提高至90%后,Gs和ψw有所上升,而Pn、Rv、R/S、WUE未能显着提高,且在恢复期内WUE较低。故在35℃及以上的高温环境中,提高空气湿度至70%可有效降低高温对番茄的危害,也有利于番茄灾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南方塑料大棚内空气湿度调控及其对温度影响的研究[D]. 董红霞. 湖南农业大学. 2003

[2]. 桂南地区温室苗木生产环境参数与设备的优化[D]. 苏初旺. 北京林业大学. 2006

[3]. 生态农业标准体系与典型模式技术标准研究[D]. 李金才.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4]. 生境管理对亚热带丘陵茶园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的影响[D]. 单武雄. 湖南农业大学. 2010

[5]. 高温与空气湿度交互对花期番茄植株水分生理的影响*[J]. 韦婷婷, 杨再强, 王明田, 赵和丽, 张旭然.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标签:;  ;  ;  ;  ;  ;  ;  

南方塑料大棚内空气湿度调控及其对温度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