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留学生论文_张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韩留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日韩,留学生,类型,认知,语料库,语序,逆序。

日韩留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1](2019)在《中级班日韩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研究逐渐从教学教法转移到学习者本身,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焦虑作为情感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对汉语学习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中级班日韩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焦虑,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运用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采用SPSS统计工具,从对比的角度对中级班日韩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焦虑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日韩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在总体焦虑得分和五个焦虑维度上的总体情况;影响日韩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个体因素。经过研究得出:中级班日韩留学生存在的汉语学习焦虑都是高度焦虑,在汉语学习焦虑量表所划分的四个维度上存在的差异有:日本留学生在言语焦虑和对负面评价的惧怕和害怕在汉语课堂上落后的焦虑程度高于韩国留学生,而在与汉语本族人交谈的舒适程度和对待汉语课的消极态度上的焦虑程度低于韩国留学生,但是日韩留学生在整体焦虑得分上不存在差异,在汉语学习焦虑量表的其他维度上也不存在差异。在影响日韩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个体因素上,本文考察了学习者的八个个体因素,并得知:日本留学生的学习焦虑与性格因素相关并且内向性格学生的学习焦虑高于两种性格兼有的;HSK等级因素与害怕在汉语课堂上落后呈负相关。韩国留学生的学习焦虑与性别、有无外语学习经历因素有关:女生的学习焦虑高于男生;无外语学习经历学生的焦虑程度高于有外语学习经历的学生;学习焦虑与年龄呈负相关。本文对中级班的日韩留学生之间关于汉语学习焦虑是否存在差异做了一项对比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日韩留学生减轻汉语学习焦虑提供一些借鉴,让留学生轻松地学习汉语。(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19)

王民君[2](2019)在《日韩英语背景留学生单项时间状语语序的偏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梳理前人研究汉英日韩四种语言时间状语语序的成果,以此为分析依据,运用语言类型学和偏误分析理论,比较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内日韩英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时间状语语序偏误,探讨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期能对多语言背景学生的汉语教学有所助益。论文首先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错句检索”的“语序错误”中,检索日韩英叁语为母语汉语学习者的语序偏误,再通过人工筛选共得到两百多条单项时间状语语序偏误的有效语料。日语和韩语是SOV型语言,英语是SVO型语言,两种类型语言背景的学生都出现了以下3种时间状语语序偏误:与主语相关的语序偏误、与谓语相关的语序偏误、因句法成分定位引起的语序偏误。不同语言背景学生的偏误发生率有所不同。其中,日韩学习者偏误率较高的类型是与主语相关的语序偏误,英语背景学习者的主要偏误类型是因句法成分定位引起的语序偏误。基于偏误类型的比较,本文认为造成时间状语语序偏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母语迁移、汉语本身语序和结构的复杂性、教师的教学方式等。论文最后提出了对比教学、依据认知图式教学、合理的复习和操练等几个教学对策。(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于婧[3](2018)在《基于偏误调查的日韩高级阶段留学生习得介词“给”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介词本身的意义特点及复杂的用法,因此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介词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而“给”的介词用法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初期就接触到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介词。对于“给”,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有动词、介词、助词叁个词性,其中最重要的是介词词性,义项复杂多样,留学生也最容易出现偏误。本文是在偏误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对日韩高级阶段留学生习得介词“给”进行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选题缘由、研究综述、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四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对介词“给”教学现状的分析。通过对偏误调查情况分析、教材情况分析和访谈情况分析,充分了解当前的教学现状,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文的重难点确立、问题解决和教学设计作好铺垫。第叁部分讨论了翻转课堂的定义、特点、教学模型等问题,并结合面向日韩高级阶段留学生的介词“给”的教学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在前叁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本设计充分发挥了翻转课堂的优势,也是一种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介词“给”的用法。第五部分为结语,是对本文的概括总结。之前的学者无论是在介词“给”的本体方面还是教学方面,都进行过一定的研究,有的学者还进行了专门的国别化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难看出,目前的研究仍有进步的空间,如提出的教学对策过于空泛,针对性不强等,而且此前没有学者专门针对日韩高级阶段介词“给”习得进行教学设计。另外,目前在汉语教学中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还较少,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此教学设计及此次探索,为日后的相关教学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赵维维[4](2017)在《中高级日韩留学生汉语常见逆序词的习得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整理出了49对逆序词,从历时的角度,对逆序词进行整体把握;同时又从共时的角度,对该类词加以详细地分类、对逆序词进行界定并尝试性地提出“常序”和“逆序”的确定标准、探究其成因以及分析中高级日韩留学生的逆序词的习得情况以此探究逆序词的规律性和系统性。除此之外,本文还运用叁个平面理论,从语法、语义、语用叁个角度对《大纲》中的逆序词进行详细分析,从语音、词义、结构、词性、色彩义等多个方面对逆序词的体系进行了梳理。同时笔者运用偏误分析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并且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语料,分析和预测了中高级留学生在习得逆序词时经常出现的偏误和难点。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具体而又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确定正确的教学顺序、利用构词法强化学生的语素意识、注重逆序词的辨析和偏误分析、利用具体语境进行教学以及进行教学反思,希冀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逆序词,进而提高逆序词的学习效率,最终促进词汇教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7-05-11)

高丽[5](2017)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韩留学生差比句偏误分析与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是语言中具有广泛普遍意义的句法语义范畴,差比句是现代汉语比较句中的典型句式。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研究基础,重点考察日韩留学生的差比句习得情况。文献综述部分,本文介绍了对比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对汉语差比句相关研究,以及日韩留学生的差比句习得的偏误研究进行了梳理。叁四两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在第叁章中,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1.1版本)为考察对象,对121例偏误句进行详细的考察和分类。从构成成分着手,逐一考察了有证书组和无证书组在"比较主体、比较标记、比较基准和比较结果"这几个差比句构成的要素上出现的偏误分布情况。经过分析和总结,尝试从中归纳偏误的类型和特点。"比较结果、比较标记和常用格式"叁类偏误均是偏误发生的"重灾区",尤其是比较结果项的偏误,在有证书祖和无证书组所占比重均最高。另外,通过组间对比,本文还发现,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在差比句习得的某些方面,偏误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有证书组甚至比无证书组的偏误率更高。第四章主要就是从语言迁移、汉语差比句本身的特点、以及教材和练习几个角度探讨了日韩留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母语的迁移首先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偏误产生的首要原因,结合本文语料中学生的偏误实例,我们对汉、日、韩语典型比较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对比:1)比较标记的位置;2)比较结果补语的位置;3)程度副词的选择;4)日语、韩语的自身表达特点。目的语知识的迁移也是偏误产生的一大原因。当学习到其他类型的比较句式的时候,前期掌握的规则会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应用。汉语差比句本身内部结构独特、复杂,也是偏误产生的一大原因。教材的编排和解释也是导致学生差比句偏误产生的一大原因。目前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虽说有一定的大纲指导,但是在实际编排上还是缺乏统一的标准。最后,在分析偏误的基础上,文章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教材的语法点编排,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即:1)加强研究成果与教学的有机结合;2)课堂教学方面,要循序渐进,重视常用搭配的使用,合理纠错;3)教材和练习的编排也要科学、灵活。(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永敏[6](2017)在《日韩留学生汉语时间词语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密切联系对外汉语教材,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从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的角度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将时间词语分为时间词和时间短语两大类。其中时间词主要是时间名词,时间短语包括表时间概念的名词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由指示词“这、那”与时间词语组合而成的短语。本文从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搜集日本和韩国留学生的作文共7377篇,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采取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日韩留学生时间词语的偏误类型和产生偏误的原因,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日本和韩国留学生在使用时间词语表达时间概念时的主要偏误是误代、遗漏、生造、错序和冗余五种类型。其中,误代数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遗漏、生造、错序和冗余。本文运用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时间词和时间短语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上述五种偏误类型的表现情况,并对偏误进行了纠正。本文通过对日韩留学生时间词语偏误的研究,进一步对日韩留学生汉语时间词语的偏误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将其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母语知识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汉语时间词语的灵活性、特殊性和汉语的经济性,以及留学生认知策略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以及教学所用教材和学生所用工具书对其汉语学习的影响。根据对日本和韩国留学生在汉语时间词语方面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叁项留学生时间词语教学的建议,即尝试运用对比辨析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结构化教学,指导留学生正确使用学习策略,并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词典的编纂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5)

陈瑶婵[7](2017)在《中国传统节日认知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研习汉语的人数逐步增加,汉语热的趋向愈来愈显着,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不仅希望学习汉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也期望能够更加深入广泛地了解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与此同时,面对西方文化和西方节日的逐渐入侵,中国与同处东亚文化圈各国,都面临自身传统节日民俗文化逐渐被淡化的危机,需要反思如何从自身本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传承做起,更需要时刻以韩国江陵端午祭传统节日申遗来唤醒自我对于传统节日的关注,思考借鉴他国在传统节日文化维护方面的努力,因此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接纳了解同一文化圈日本和韩国留学生群体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及态度是必要的工作。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能够细致入微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最佳渠道。但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往往容易割裂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容易忽视中国传统节日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因此,了解同文化圈日韩籍留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了解目前同一文化圈的外国留学生群体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和兴趣点,才能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所侧重点的围绕中国传统节日相关民俗文化内涵,展开彼此的交流互动,增进同文化圈或异文化圈留学生群体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互信。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日韩籍留学生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中国传统节日的不同维度深入调查分析同一文化圈的日韩籍留学生的认知情况,日韩籍留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广度、对传统节日时间日期、传统节日特色吉祥植物和动物、传统节日饮食、传统节日典故和民俗信仰、文化内涵等层面的认知深度存在汉语水平差异。同时通过深入访谈,了解日韩籍留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起源和流变的态度取向,了解日韩籍留学生眼中日韩两国在传统节日延续上比较有特色的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就留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结合汉语国际教育进行反思。(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7-02-27)

岳秀芳,朱其智[8](2016)在《汉语使役结构研究与日韩留学生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汉语词汇使役结构和句法使役结构的构成进行了描写,对汉语这两种使役性结构的同形转换和异形转换进行了研究。并且在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日韩留学生学习汉语使役结构时出现的遗漏和句式误选等偏误类型,分析了日韩留学生受母语影响而产生负迁移这一主要偏误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6年05期)

吴英花[9](2016)在《福建高校日韩留学生跨文化语用顺应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顺应论视角看,福建高校日韩留学生在问候、称呼、赞扬与应答、请求、拒绝、道别等语境中的语用顺应特点相似,称赞和拒绝语境中顺应的正确率高,其他语境顺应的正确率较低,并都出现了语用迁移。不了解、不熟悉汉语交际者的心理世界和汉语交际的社交、物理世界,套用自己母语的心理、社交和物理等交际语境是影响日韩留学生跨文化语用顺应的主要因素。文化原则对培养日韩留学生的语用顺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理解汉语文化背景及其交际模式,将极大提高日韩学生的跨文化语用顺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厦门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刘烜君[10](2016)在《日韩留学生程度副词“最、更”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更”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用的程度副词,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错率也较高。本文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择语料,分析了“最、更”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程度副词,经分析得出日韩留学生在使用“最、更”两个程度副词时出现很多相同的偏误。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找出日韩留学生学习程度副词“最、更”的偏误规律,希望对日韩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最、更”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本文的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标、方法、选题缘由和理论支持;第一章简单介绍“最、更”的用法,将“最、更”两个程度副词使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第二章依据中介语语料库,描述了日韩留学生程度副词“最、更”的偏误类型,本文将其偏误类型分为误用,误加,错序,遗漏;经数据分析得出日韩留学生误用和遗漏的错误率要远高于误加和错序;第叁章根据日韩粘着语的特点,并针对日韩留学生所犯的偏误从主观原因母语、目的语方面和客观原因教师、教材方面对其偏误出现的原因进行了一个探讨;第四章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程度副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可以对程度副词教学有所帮助。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日韩留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梳理前人研究汉英日韩四种语言时间状语语序的成果,以此为分析依据,运用语言类型学和偏误分析理论,比较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内日韩英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时间状语语序偏误,探讨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期能对多语言背景学生的汉语教学有所助益。论文首先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错句检索”的“语序错误”中,检索日韩英叁语为母语汉语学习者的语序偏误,再通过人工筛选共得到两百多条单项时间状语语序偏误的有效语料。日语和韩语是SOV型语言,英语是SVO型语言,两种类型语言背景的学生都出现了以下3种时间状语语序偏误:与主语相关的语序偏误、与谓语相关的语序偏误、因句法成分定位引起的语序偏误。不同语言背景学生的偏误发生率有所不同。其中,日韩学习者偏误率较高的类型是与主语相关的语序偏误,英语背景学习者的主要偏误类型是因句法成分定位引起的语序偏误。基于偏误类型的比较,本文认为造成时间状语语序偏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母语迁移、汉语本身语序和结构的复杂性、教师的教学方式等。论文最后提出了对比教学、依据认知图式教学、合理的复习和操练等几个教学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韩留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中级班日韩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对比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2].王民君.日韩英语背景留学生单项时间状语语序的偏误研究[D].兰州大学.2019

[3].于婧.基于偏误调查的日韩高级阶段留学生习得介词“给”教学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4].赵维维.中高级日韩留学生汉语常见逆序词的习得研究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5].高丽.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韩留学生差比句偏误分析与探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6].王永敏.日韩留学生汉语时间词语偏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7

[7].陈瑶婵.中国传统节日认知状况调查[D].新疆师范大学.2017

[8].岳秀芳,朱其智.汉语使役结构研究与日韩留学生偏误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16

[9].吴英花.福建高校日韩留学生跨文化语用顺应探析[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6

[10].刘烜君.日韩留学生程度副词“最、更”偏误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韩国组留学生性格占比科研项目2000年度立项的科研项目对外汉语研究中心2002年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校内基金项目(1)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校内基金项目(2)学历结构图

标签:;  ;  ;  ;  ;  ;  ;  

日韩留学生论文_张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