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模型的建立

物理模型的建立

——完全非弹性碰撞

张燕江西省安义中学330500

摘要: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碰撞是个难点。所谓碰撞指的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持续时间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在碰撞现象中一般都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近似条件——内力远大于外力。

关键词:物理模型建立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又分为弹性碰撞、一般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要理解完全非弹性碰撞,首先应对这几种碰撞都有一定的了解。

弹性碰撞——碰撞结束后,形变全部消失,动能没有损失,所以不仅动量守恒,而且初、末动能相等。

一般碰撞——碰撞结束后,形变部分消失,动能有部分损失,所以动量守恒,而初、末动能不相等。

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结束后,两物体合二为一,以同一速度运动,形变完全保留,动能损失最大,所以动量守恒,而初、末动能不相等。

根据这几种碰撞的特点可知,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产生了形变,但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是形变完全不恢复,两物体合二为一,我们就可以由它的这个特点来构建物理模型。

一、夯实基础,了解本质。

例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1.5kg和1kg,B静止而A球以速度v=5m/s向B运动,碰后两球粘在一起,求两球一起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解析:开始时取子弹和物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忽略子弹的转动,认为子弹射入物块的过程为平动,从而建立质点系统模型。又因为子弹最终与木块一起运动,以及在此过程中沿水平方向系统所受合力为零,系统的情形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类似,从而建立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模型。所以列式可得:

mv0=(m+M)vv=

分析:一般碰撞我们都看不到形变,而此题中子弹在木块中有一段位移,容易误解这种情形不是动量守恒。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形看成是子弹与木块发生了碰撞,且形变没有恢复的情形,即把它们看成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情形。同理,这种情形也可以适应于多个物体。

例4.如图所示,n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放在质量为nm的木板上,小木块与木板间接触面粗糙,水平地面光滑。开始时木板静止,第一块小木块速度为v,第二块小木块速度为2v,以此类推第n块木块速度为nv,求最终木板的最大速度。

解析: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木块与木板看成一个系统进行分析,木块的最大速度也是它们的最终共同速度,所以可列式得:

mv+2mv+3mv+……nmv=2nmv`。

综合以上两题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不是明显的非弹性碰撞,甚至它们不能叫做碰撞,但它们本质上类似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由此我们就可更深入地理解完全非弹性碰撞,以此来建立模型。

三、体会特点,建立模型。

根据以上的理解我们已经可以对类似问题进行模拟了,但我们在模拟的同时要注意发现它们所具有的各自的特点。

我们来回顾一下例1和例3:例1中的小球相碰时是因为弹性形变不能恢复而损失动能,例3中的子弹是因为受木块的摩擦力做负功而损失动能。它们损失动能的原因虽然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共同点——都有动能损失和动量守恒。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如果分析所有条件,有时会增加习题难度,甚至可能无法研究,所以有时我们要舍弃一些次要条件,抓住主要条件,根据它的主要特点和运动情形来建立模型。

例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中B车上的轻质框架上用细绳吊着一质量为m的小球C,当小车A、B以速度v迎面相撞上后立刻粘在一起,求小球C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析:A、B两车相撞瞬间,小球C的状态并没有改变,而A、B两小车立刻粘在一起而具有共同的速度。所以我们可以把A、B两车做为一个系统而应用动量守恒。A、B两车的情形是明显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列式可得:

mv-mv=2mv1,即碰后A、B速度为0。

此后小球C向左以原速v摆起,C对B就在水平方向具有了作用力,所以我们就把A、B、C三个物体看成一个系统。在C球摆到最高点时我们要注意两个特点:①A、B、C具有共同速度;②在此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以上这两点都满足完全非弹性碰撞条件中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我们就是抓住这个特点,而不要过多地去考虑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形,从而建立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的模型。

所以根据动量守恒可得:

=(2m+)V2V2=0.1m/s。

∴C球摆到最高点时,A、B、C就有了同样的速度V2,然后我们就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来求小球C摆到的最高点。

总之,在解动量守恒类的习题时,如满足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条件,建立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模型,解题将事半功倍。

标签:;  ;  ;  

物理模型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