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加工论文_李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镜面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镜面,钢坯,加工,粗糙度,成品率,工艺,端面。

镜面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李健[1](2019)在《古代铜镜镜面加工修补工艺浅议——以馆藏古代铜镜观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镜面加工修补,是针对铜镜铸后镜面砂眼、铸洞等缺损现象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对这种古代工艺,尤其宋代以后的工艺发展状况,学界关注不多,相关实物资料也几乎未见公开发表、披露。笔者根据文物实践工作中的观察收获,将首博馆藏铜镜中具有明显的铸后镜面加工修补痕迹特点的部分例证,予以公示、介绍。并在实物观察、比较总结的基础上,对这种古代工艺的具体操作方法、步骤进行蠡测,同时就该工艺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展开初步讨论与探究。(本文来源于《首都博物馆论丛》期刊2019年00期)

徐庭钰[2](2019)在《大型镜面加工装备并联模块耦合特性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光学系统正朝着高精度、高分辨率以及高功率方向发展,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光学系统中光学镜面的精度也变的愈来愈高,这对大型镜面加工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联机构具有高刚度、高精度、无累积误差的优点,与串联机构结合使用,极为适合作为大型镜面加工装备的构型,可以有效提高镜面加工的精度。本文以一种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叁个平动自由度的大型镜面加工装备的并联模块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并联模块耦合特性和稳定性对加工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对并联模块的动力学建模、耦合特性、静刚度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和虚拟样机实验验证了相关结论的正确性,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加工装备并联模块动力学建模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首先,在并联模块和串联模块中分别建立了各部件的连体坐标系,利用矢量法对并联模块的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旋转矩阵将刀具系统坐标系与定坐标系联系起来,根据力矩平衡获得了各支链的质心位置;接着,选择“接触-分离”二状态模型和LN接触力模型对复合铰链中的接触力进行了描述,选择Coulomb摩擦力模型对虎克铰中的摩擦力进行了描述;然后,利用牛顿-欧拉法分别建立了驱动支链、约束支链和动平台的动力学平衡方程,并将串联模块对并联模块产生的力和力矩等效转化为作用在动平台中心点的外载荷,最终建立了考虑复合铰链接触力和虎克铰摩擦力的动力学模型;最后,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对串联模块产生的外力和外力矩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运动过程中接触力和摩擦力变化情况,同时比较考虑和不考虑运动副作用力两种情况下驱动力的变化,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其中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模型为之后的耦合特性和稳定性分析奠定了基础。2)研究了加工装备并联模块的耦合特性并进行了虚拟样机实验:首先,对并联模块运动链进行了分解,计算了并联模块的机构耦合度,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并联模块的完全解耦和线解耦特性进行了分析;接着,根据耦合度评价矩阵,利用雅克比矩阵向量夹角和耦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耦合度评价指标和全域耦合度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对工作空间内并联模块不同位置的耦合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了虚拟样机,获得有无刀具系统下动平台中心点的坐标值,并与理想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刀具系统对并联模块耦合特性的影响。3)研究了加工装备并联模块的静刚度特性并进行了仿真实验:首先,根据并联模块的机械结构特点,分别建立了驱动支链和约束支链的驱动刚度矩阵和约束刚度矩阵,基于虚功原理,进一步建立了并联模块静刚度模型;然后,定义了刚度性能指标,刚度矩阵最小奇异值和各向同性指标,在根据有限元分析和机械手册计算得到刚度矩阵各系数值的基础上,利用MATLAB对并联模块线刚度和角刚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驱动支链的刚度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加工装备叁维模型并导入ANSYS中,得到了不同位姿下并联模块的位移云图,将动平台中心点受力位移的计算值和仿真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并联模块静刚度模型的正确性。4)研究了加工装备并联模块的稳定性并进行了虚拟样机实验:首先,根据李雅普诺夫指数法定义,将动力学方程进行转化得到了并联模块的状态方程,从而进一步求得李雅普诺夫指数,并确定了影响李雅普诺夫指数的结构参数和动力学参数;接着,基于李雅普诺夫指数,利用MATLAB分析原始参数下,李雅普诺夫指数在a、b和L叁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驱动力、中间支链质量和质心位置对指数的影响;然后,研究了双转子行星研抛刀具系统对李雅普诺夫指数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刀具系统对并联模块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利用Adams建立了虚拟样机,获得了有无刀具系统两种情况下动平台的位姿参数,对比分析两组参数,获得了两种情况下并联模块在a、b和L叁个方面的稳定性变化,验证了刀具系统对稳定性影响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吴全兴[3](2018)在《钛的镜面加工技术——微型抛光锤(MGH)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钛制人工关节、椎间板等植入物的性能,需要对其进行高精度抛光。以往利用砂布进行抛光的方法,不仅加工效率及形状精度低,而且有粉尘排出,环境负荷大,为此提出了利用超声波振动使材料表面发生塑性变形的微型抛光锤(MGH)加工方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对钛材料进行加工时,有时会使加工面产生烧伤或工具上发生粘结等问题,因此(本文来源于《钛工业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关佳亮,任勇,赵显辉,路文文,孙晓楠[4](2018)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镜面加工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精加工后需达到镜面级表面的指标要求,基于正交试验法优化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精加工工艺参数,采用极差分析法处理试验数据,并绘制试验指标与各试验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得出了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工艺参数,进行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镜面加工工艺优化研究。研究表明:抛光盘转速和研抛时间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抛光盘转速、研抛时间、研抛压力和抛光液磨料粒度。采用优化后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进行加工试验,当研抛压力为90 kPa、抛光盘转速为1 200 r/min、抛光液磨料粒度为1μm、研抛时间为30 min时,得到了表面粗糙度Ra为0.019μm的质量表面,达到了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镜面加工(Ra<0.02μm)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孟平原,郑红云,王勇,程远[5](2017)在《大尺寸椭圆凹曲面反射镜镜面加工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研究了大尺寸椭圆凹曲面反射镜的结构特点和工艺难点,设计了加工工艺方案,解决了机械抛光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研制出表面粗糙度为0.606μm的凹面反射镜,经叁坐标检测发现:其反射面Z轴方向的尺寸误差在±0.05mm范围内,满足凹面反射镜的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航天制造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计国富[6](2017)在《铝合金车轮镜面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车轮具有大直径、轻量化、易散热、端经跳动精度高、动平衡量小等优点。铝合金车轮的镜面加工能力对硬件设备和加工工艺要求很高。因此,在车轮的生产过程中采用镜面加工工艺的少之又少。现在使用的一般精车设备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均不满足镜面加工的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赵小军,郭甲,邢丹,赵飞,詹纯[7](2016)在《一种用于电火花镜面加工的高端电火花油》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用于电火花镜面加工的高端电火花油,它是由十几种环保原料组成的新一代功能冷却介质,其挥发流失率低,与常用的矿物性电火花油相比使用寿命提高50%、钢渣碳粉减少40%,克服了普通加工液电极自损耗大、镜面加工面积不大的通病,且在大物件粗、精加工时,缩短了25%~33%的精加工及修复放电加工时间。此外,该产品对人体皮肤的过敏刺激几率大大降低,还提高了超硬材料硬质合金产品放电加工的成品率。(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6年03期)

王克杰,王洪亮,黄港明,李青,周立富[8](2015)在《洁净钢检测新技术——钢坯镜面加工及全端面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洁净钢检测的两项新技术:钢坯镜面加工和钢坯全端面检测。借助于新研发的"重型超精密镜面铣磨一体化数控机床"试样加工装备,钢坯低倍试样表面加工可达到表面粗糙度Ra≤0.02μm,其表面像镜子一样光亮,从而可在钢坯表面上进行非金属夹杂物检测;利用新研发的"大型金属缺陷综合检测仪",可对钢坯全端面上的缺陷进行自动照相、计数、测量、统计及分布计算分析。以这两个新技术为支撑,可以把洁净度检测前移到钢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宏观洁净度检测,该检测方法相比常规洁净度检测方法更具有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5年12期)

王保元[9](2015)在《冷轧辊镜面加工技术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平整机轧辊镜面加工技术,重点介绍了电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的装置组成、原理、技术特点和使用效果,采用电化学-机械振动抛光加工工艺,轧辊表面粗糙度Ra可达0.02~0.03μm,钢板经平整,表面粗糙度由原来的0.3~0.4μm加工后达到0.03~0.05μm,为生产一致性好的高精度光亮表面带钢,找到了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武钢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杨晋,尹禄,姚雪峰[10](2015)在《功率谱密度指导超光滑镜面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反演功率谱密度,利用得到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指导镜面加工,理论推导结果合理,已经用于实际镜面加工。(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镜面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光学系统正朝着高精度、高分辨率以及高功率方向发展,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光学系统中光学镜面的精度也变的愈来愈高,这对大型镜面加工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联机构具有高刚度、高精度、无累积误差的优点,与串联机构结合使用,极为适合作为大型镜面加工装备的构型,可以有效提高镜面加工的精度。本文以一种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叁个平动自由度的大型镜面加工装备的并联模块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并联模块耦合特性和稳定性对加工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对并联模块的动力学建模、耦合特性、静刚度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和虚拟样机实验验证了相关结论的正确性,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加工装备并联模块动力学建模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首先,在并联模块和串联模块中分别建立了各部件的连体坐标系,利用矢量法对并联模块的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旋转矩阵将刀具系统坐标系与定坐标系联系起来,根据力矩平衡获得了各支链的质心位置;接着,选择“接触-分离”二状态模型和LN接触力模型对复合铰链中的接触力进行了描述,选择Coulomb摩擦力模型对虎克铰中的摩擦力进行了描述;然后,利用牛顿-欧拉法分别建立了驱动支链、约束支链和动平台的动力学平衡方程,并将串联模块对并联模块产生的力和力矩等效转化为作用在动平台中心点的外载荷,最终建立了考虑复合铰链接触力和虎克铰摩擦力的动力学模型;最后,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对串联模块产生的外力和外力矩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运动过程中接触力和摩擦力变化情况,同时比较考虑和不考虑运动副作用力两种情况下驱动力的变化,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其中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模型为之后的耦合特性和稳定性分析奠定了基础。2)研究了加工装备并联模块的耦合特性并进行了虚拟样机实验:首先,对并联模块运动链进行了分解,计算了并联模块的机构耦合度,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并联模块的完全解耦和线解耦特性进行了分析;接着,根据耦合度评价矩阵,利用雅克比矩阵向量夹角和耦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耦合度评价指标和全域耦合度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对工作空间内并联模块不同位置的耦合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了虚拟样机,获得有无刀具系统下动平台中心点的坐标值,并与理想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刀具系统对并联模块耦合特性的影响。3)研究了加工装备并联模块的静刚度特性并进行了仿真实验:首先,根据并联模块的机械结构特点,分别建立了驱动支链和约束支链的驱动刚度矩阵和约束刚度矩阵,基于虚功原理,进一步建立了并联模块静刚度模型;然后,定义了刚度性能指标,刚度矩阵最小奇异值和各向同性指标,在根据有限元分析和机械手册计算得到刚度矩阵各系数值的基础上,利用MATLAB对并联模块线刚度和角刚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驱动支链的刚度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加工装备叁维模型并导入ANSYS中,得到了不同位姿下并联模块的位移云图,将动平台中心点受力位移的计算值和仿真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并联模块静刚度模型的正确性。4)研究了加工装备并联模块的稳定性并进行了虚拟样机实验:首先,根据李雅普诺夫指数法定义,将动力学方程进行转化得到了并联模块的状态方程,从而进一步求得李雅普诺夫指数,并确定了影响李雅普诺夫指数的结构参数和动力学参数;接着,基于李雅普诺夫指数,利用MATLAB分析原始参数下,李雅普诺夫指数在a、b和L叁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驱动力、中间支链质量和质心位置对指数的影响;然后,研究了双转子行星研抛刀具系统对李雅普诺夫指数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刀具系统对并联模块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利用Adams建立了虚拟样机,获得了有无刀具系统两种情况下动平台的位姿参数,对比分析两组参数,获得了两种情况下并联模块在a、b和L叁个方面的稳定性变化,验证了刀具系统对稳定性影响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镜面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1].李健.古代铜镜镜面加工修补工艺浅议——以馆藏古代铜镜观察为例[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9

[2].徐庭钰.大型镜面加工装备并联模块耦合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吴全兴.钛的镜面加工技术——微型抛光锤(MGH)加工[J].钛工业进展.2018

[4].关佳亮,任勇,赵显辉,路文文,孙晓楠.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镜面加工工艺优化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8

[5].孟平原,郑红云,王勇,程远.大尺寸椭圆凹曲面反射镜镜面加工技术的研究[J].航天制造技术.2017

[6].计国富.铝合金车轮镜面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7

[7].赵小军,郭甲,邢丹,赵飞,詹纯.一种用于电火花镜面加工的高端电火花油[J].电加工与模具.2016

[8].王克杰,王洪亮,黄港明,李青,周立富.洁净钢检测新技术——钢坯镜面加工及全端面检测[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5

[9].王保元.冷轧辊镜面加工技术与应用[J].武钢技术.2015

[10].杨晋,尹禄,姚雪峰.功率谱密度指导超光滑镜面加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1蜂窝镜面结构示意图左图为横向剖切示...软性磨粒流精密加工原理图慢波结构及其过渡段的两种加工方案非圆区域内拟合的泽尼克系数不具唯一...次镜镜面车削后轮廓仪面形实测结果(a)边界约束条件(b)1g重力变形云

标签:;  ;  ;  ;  ;  ;  ;  

镜面加工论文_李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