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

洪泓[1]2006年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的提升,大大加快了金融工具创新的步伐。企业为了规避价格和信用风险,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各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本文将结合规范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阐明我国建立套期会计的必要性,分析我国套期会计规范和实务现状,并对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完善和相关配套工作提出建议。 本文首先展示了套期会计规范的发展历程和套期会计处理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套期会计的实质、存在问题和实施套期会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在全面公允价值会计未能实现之前,套期会计因其能有效衡量和披露管理者风险管理业绩而成为一种较合适的选择;并认为在我国实施套期会计,既是企业利用衍生工具套期保值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最后,作者在对我国目前的套期会计实务现状和规范现状进行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从准则的完善和实施两个角度提出建议。对于准则的完善,作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制定实施指南和应用示例;二是增加表外披露要求,强化表外披露。对于准则的实施,作者则认为,应该做好技术、人员、企业风险管理和外部审计等四个方面的配套工作,为准则的顺利实施建立坚实的平台。

衷雅琴[2]2003年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近几十年来,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形式的风险管理。与此同时,震动世界的金融危机与风波接踵而来,每一次危机、风波似乎都与衍生金融工具挂上了钩。面对这种既能管理风险,本身又蕴含着巨大风险的具有双刃剑性质的创新金融工具,如何进行会计监管成为一个很迫切的问题。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双面性相对应,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通过套期保值以规避风险和通过投机以获取风险收益。持有目的不同,造成的经济影响迥异,因此须区分持有目的来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监管。木文将重点论述的就是如何在会计上如实反映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行为,即套期会计问题。 套期会计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最复杂的部分,它指的是在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使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相互冲抵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能够同时计入会计盈余的会计处理方法。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特性,使得绝大多数的套期工具都是衍生金融工具。本文也只研究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来充当套期工具的情况。套期会计是一种特殊的衍生金融工具处理方法,在会计处理上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改变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常规确认、计量程序,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相互冲抵损益能同时计入损益表。因此,实施套期会计能公允地反映套期实体风险管理的努力和绩效,从而有效地发挥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资源配置作用。 套期会计的发展和完善应建立在完整、系统、成熟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理论基础上。衍生金融工具,不论是否被指定为套期工具,都得遵循一般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规定,例如确认、计量、披露等。只是在衍生金融工具成为套期关系的一部分后,在某些会计环节会对它运用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套期工具的后续确认和计量、额外的披露要求等等。因此,在对套期会计进行深入探讨之前,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理论的阐述就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共分五章。由于上述的必要性和论述的系统性,本文用了两章的笔墨对衍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基本理论作了较系统的阐述。第一章主要论述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第二章阐述的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理论。IAS39和FAS133的颁布,标志着衍生金融工具一般性会计原则的框架已基本构造好。我国财政部尽管未立项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但民间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少。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补充或强调以下几点:l、确认方面。在IAS39中,IASC摒弃了其原来采用的金融工具确认标准“风险与报酬分析法”,转而采用“金融合成分析法”。对IASC的这个转变,国内己有不少的研究。笔者想强调的是两者的区别实质上在于金融工具确认的两大类——“零或整法”和“合成法”之间的差异。金融工具的特征决定了“合成法”本质上要优于零或整法。另外,2002年6月IASB发布了对IAS39的修改意见稿,对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标准又作了改动,强调依据转让方对转让资产有无“后续影响”来判断是否该终止确认已转让资产。IASB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确认标准,与“金融合成分析法”相比,到底有没有实质上的不同?本文对这些问题都作了一些探讨。2、计量方面。衍生金融工具应以公允价值计量,这己经没有异议。本文系统论述了与历史成本信息相比,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在相关性方加的优势。但同时,笔者在文中结合安然事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3、损益确认方面。本文强调损益确认应与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目的紧密相连。为套期保值而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与为投机而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在损益确认的原则和方式上应有所区别。4、披露方面。披露包括表内确认和表外反映。衍生金融工具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使得它的表外披露尤其重要。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除了不分持有目的作出一般披露要求外,还应区别套期保值目的和投机目的,分别作出特殊披露要求。 第叁章和第四章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套期会计主要包括套期关系、有效性评估、套期会计核算和披露等四部分。第叁章主要论述的是前两个问题。具体地说,在明确了套期、套期会计和实施套期会计的原因等问题的基础上,本章首先论述了套期关系,系统地阐述了套期关系的认定、可套期风险和套期关系的种类。在论述中,本文充分考虑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这方面的最新进展。之后,又对套期有效性作了详述。套期会计是特权,而非权利。套期预期有效,是套期关系认定的一条重要标准。IAS39和 FAS133都没有制定具体的套期有效性评估方法,我国也鲜有对具体评估方法进行的研究。笔者在综合了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外套期实体通常运用的四种评估方法,并对优劣作出了比较,希望能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所研益。第四章主要论述的是套期会计的核算和披露。

刘新城[3]2011年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不断融合,国内企业面临诸如利率、价格和信用等日益复杂的风险因素。国内企业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和案例的方法对套期会计从国内外准则制定历程到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方法与思路以及主要创新和不足。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本章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视角对套期工具主要是金融衍生工具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对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及套期会计的制定历程进行梳理,并对我国的相关准则和理论成果做了简要分析。第叁章首先从经济意义方面角度,探讨套期保值的动因和意义。主要包括价格保险和增加企业信用等方面。然后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探讨套期会计的实质及要解决的问题及我国套期会计从确认、计量及到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对套期会计处理中的难点及不同的套期会计分类方法现金流量套期和公允价值套期的异同做详细的阐述。在前叁章理论基础和相关准则分析的基础上,第四章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选取我国铜采掘和加工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对套期会计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对样本上市公司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相关会计处理比较混乱和套期会计使用方法的选择随意等问题归类分析。对套期会计准则规定复杂性导致实务应用成本高及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改变财务报表的列报基础,增加财务报表分析的难度等问题也作出较为深入的阐述。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套期会计应用过程中争议比较大的案例—浙江永强采用现金流量套期保值的案例存在的争议深入探讨。最后从提高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建立统一的套期会计信息披露样式。健全股票的做空制度,增加套期会计相关信息的供给。简化套期会计处理的方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等各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套期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课题组, 陈小悦, 沈小南, 郝振平, 陆建桥[4]2001年在《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会计研究》文中指出衍生金融工具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给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避险需要管理层进行一系列的策划和运作 ,其结果将会使企业产生各种不同的经营业绩。这些套期运作的管理活动及其相应的不同经营业绩应该在会计和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 ,这是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对有关国际会计准则、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实务进行研究和在我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探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的相关问题 ,并归纳我们在研究和调研中得到的启示和提出我们的建议。

李西西[5]2012年在《套期保值会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风险如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套期活动对各种风险进行风险管理,企业通过套期活动可以控制风险。对于商品生产经营者而言,通过灵活丰富的套保方案确保企业的经营稳定、财务稳定、利润稳定,从而使得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逐步提高。在套期会计实践中,投资者和企业家需要了解套期的有效性,风险控制的管理政策,以及现在的会计披露是否能真实地反映交易的风险与收益。农业期货已成为期货市场上的最大交易,农业企业更加迫切的需要熟练的运用套期会计准则来进行财务报告,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法在理论层面对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给予详细的分析,在实践层面结合目前农业企业套期保值准则的实际运用提出建议。本文首先在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金融工具及套期会计理论制定的发展历程。其次展示了套期会计的基本理论,通过比较SFAS133,IAS39,CAS24,理清叁个准则之间的异同之处,对我国套期会计准则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然后根据来自证券交易所农业板块的套期会计应用的信息,分析我国目前农业板块套期会计应用的实际情况,揭示目前农业板块套期会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最后根据对准则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情况,提出我国套期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针对套期会计应用性管理层主观性过强,套期有效性评估不够及时,套期保值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全面等问题提出了缩小套期会计准则条款的选择空间,建立动态的有效性评估系统,加强有管部门的监管,加强对信息披露高标准严要求的把关相关建议。

王萌[6]2009年在《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金融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的提升,促使衍生金融产品市场从无到有。目前,衍生金融工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为分散风险、防范未来融资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为了规避各类市场风险,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各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本文将采用规范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尤其是FASB和IASB制定的相关准则的归纳和演绎,对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借鉴国外在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已有成果,解决我国企业如何计量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帮助企业管理层根据其面临的各类经营风险选择合适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套期策略,选择适用的套期会计规范,作相关的会计处理实现风险管理目标。旨在分析我国套期会计规范和实务现状,并为我国如何在准则指导下具体开展套期会计提供一定的实务参考。本文首先展示了套期的基本理论以及套期会计规范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套期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套期工具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并简单介绍了测算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的几种模型。公允价值能够提供真公允的会计信息,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因而应当得到普及使用和推广。然后本文再以具体的风险管理示例详细分析、展示了套期会计的开展条件,包括测试有效性、编制套期文件和如何按规范要求开展账务处理。最后,作者在对我国目前的套期会计现状进行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从完善套期会计准则规范和改善风险管理的控制环境两方面,提出了建议。对于准则的完善,作者建议出台套期会计准则应用示例指南。对于风险管理控制环境的改善,作者建议加强人员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技术水平以合理确定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和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为套期会计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

吴双双[7]2015年在《IFRS9一般套期会计准则修订、评价及对我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后金融危机时代,风险管理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成为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本身就蕴含风险,我们开始全面反思衍生品过度创新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同时,套期会计准则也成为金融监管的热点。确保企业能够在财务报表中如实反映其风险管理状况成为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共同目标,会计作为外界了解企业的一种商业语言,其重要性再次凸显。我国套期保值理论研究和准则制定都相对滞后,2006年首次颁布针对套期会计的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以下简称“CAS24”),该准则执行9年来,应用现状反映出应用范围窄、企业自主空间大、列报和披露不规范、不完整等一系列问题,可归结为市场层面、准则层面和企业内部管理层面的原因,最大的症结在于套期会计准则体系本身以及准则的执行力度未达到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未能满足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使用套期会计准则的诉求,套期会计的去留存在争议,因此,套期会计准则以及套期保值实务规范的改革势在必行。国外套期会计准则和相关理论的发展一直处于前沿,为我国套期保值理论的发展和准则改进起到推动作用。在IASB(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全面修订IFRS9(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NO.9,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的背景下,我国有必要积极参与其中,笔者认为,IFRS9一般套期会计的修订预期会对我国相关准则修订、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企业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如何从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中吸取与我国经济环境相匹配的准则修订经验,对我国套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与完善十分重要。

邵晓霁[8]2012年在《我国套期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虽然套期会计存在的必要性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但是在2010年IASB新任主席提出了要“重新考虑有关套期会计的提议”,并将其作为IASB未来工作的4个重点领域之一;之后于2011年2月IASB在我国上海和北京召开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套期会计圆桌会议,可以看出IASB并没有要废除套期会计的意图。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修订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说套期会计准则在我国也将会长期存在,且也将继续进行完善修订。为了跟上国际会计准则修订的步伐,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修订的经验,学习和梳理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套期会计的相关准则是十分必要的。我国企业目前运用套期会计准则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针对我国企业运用套期会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对套期会计这样有广泛需求且有待改进的会计问题的研究对套期会计理论的提高和实务的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梳理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套期会计披露相关准则的修订过程和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结合沪市A股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则务报告中套期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地为我国企业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规范提供一些建议。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研究套期会计的背景及意义;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梳理总结部分国内外学者及实务界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套期会计理论和套期会计披露准则的观点意见。第二部分为套期会计相关概念界定和准则,在对套期保值的相关定义进行区分和明确的基础上,说明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再介绍套期会计披露的相关准则发展历程,表述了LASB/IASC和我国相关准则中套期会计相关准则发展修订的历程和内容变动;最后介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套期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的规定,即CAS24《套期会计》和CAS37《金融工具列报》的内容,作为准确披露的准绳和依据。第叁部分为我国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先对运用套期会计的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概况、行业分布和套期类型运用进行统计介绍;然后根据这些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套期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描述其套期会计基本信息总体(包括对套期关系、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和套期风险叁方面)披露和现金流量套期特有信息的披露情况,对套期工具和公允价值确定的披露进行具体说明。第四部分说明我国套期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由于我国企业套期会计的使用程度不高、准则强制性不足和审计监管力度不强等原因,并根据我国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总结出套期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缺乏针对性、套期工具及风险披露不详细、披露使用项目不规范和公允价值披露位置不统一。第五部分为对我国企业能够准确规范进行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根据套期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从准则修订和企业执行两方面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解鑫媛, 贾守华[9]2012年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套期业务。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能够为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套期保值"的相关准则,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分析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建议。

施瑶[10]2012年在《套期会计在我国期货市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近来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动,市场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上下波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期货套期来规避其商品价格、原材料价格的变动风险,期货成为了我国众多衍生工具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套期工具。随着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逐渐增多,对其进行规范的会计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财政部已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第24号准则对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由于其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参考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具体经济形势做出修改,因此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的套期保值业务,我国上市公司对套期会计准则的应用并不多见,其应用存在着执行难度大、适用范围小等问题。本文将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从期货套期的角度,结合套期会计在我国期货市场中的实际运用情况,深入的分析期货套期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个人的见解,提出改善套期会计在期货市场中应用情况的一些建议,以期有针对性的为提高我国套期会计的实用价值做出一些贡献。本文将分为六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期货套期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列举国内外有关套期会计的一些代表性文献并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有关期货套期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期货套期保值的概念、期货套期会计的定义和有关期货套期的基本会计规范,其中有套期关系的指定、套期活动有效性的判断、套期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规定,为后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并提出我国期货套期活动中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第叁、第四部分为本文的重点。本部分以2009年——2011年我国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对期货套期会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套期会计的运用范围、套期有效性测试、套期会计的信息披露等方面来进行说明,之后指出套期会计在我国期货市场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建议。本部分将以第叁、四部分为基础,讨论在套期会计应用存在众多问题的情况下,套期会计是否应该继续存在。若应该继续存在,应该对其采取哪些改进措施。第六部分为结束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对套期会计在期货市场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虽然套期会计准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操作复杂、适用性不强,但若取消套期会计,将无法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不利于报表使用者的使用。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提高套期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提出个人的意见,包括:提高套期会计的适用范围、简化套期会计的核算、加强会计人员对在期货市场中运用套期会计核算的理解,以期对套期会计在日后的应用有所帮助。笔者认为,套期会计的改进方向应该是原则化和简单化,相信随着套期会计的不断改进,其实用价值必定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会为我国企业成功规避风险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D]. 洪泓. 暨南大学. 2006

[2].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D]. 衷雅琴. 江西财经大学. 2003

[3].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D]. 刘新城.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4]. 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会计研究[J].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课题组, 陈小悦, 沈小南, 郝振平, 陆建桥. 会计研究. 2001

[5]. 套期保值会计研究[D]. 李西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6].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D]. 王萌.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7]. IFRS9一般套期会计准则修订、评价及对我国影响的研究[D]. 吴双双. 山东财经大学. 2015

[8]. 我国套期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邵晓霁. 东北财经大学. 2012

[9].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J]. 解鑫媛, 贾守华. 商业会计. 2012

[10]. 套期会计在我国期货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 施瑶. 东北财经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