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胆管癌的术前综合分析

肝门胆管癌的术前综合分析

沈正荣, 马琪, 邝平定[1]2003年在《肝门胆管癌的术前综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肝门胆管癌由于其位置深在 ,邻近的组织结构重要且复杂 ,历来是外科医生诊治的难点。本文拟就肝门胆管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目前尚有争议的一些问题作一综合分析。收集本院1994~2001年经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肝门胆管癌39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13

马琪[2]2003年在《肝门胆管癌的术前综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肝门胆管癌的发病特点,术前诊断和目前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方法回顾了3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病例。就其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诊断结果做一综合分析。结果 有典型黄疸病史者31人,占总病例79%,原已行过胆道探查引流者达5人。反映胆道梗阻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很敏感,不可缺失。影像诊断的符合率高,综合B超,CT,MRI诊断正确率可达82%。术前一般不行PTC和ERCP检查。结论 肝门胆管癌表现不典型20%;影像学检查对肝门胆管癌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意义重大;一般无需术前减黄和介入性诊断;原已行手术引流者必要时可二次手术探查。

赵帅, 王许安, 刘颖斌[3]2016年在《肝门胆管癌的外科争议及围肝门切除》文中认为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发生率约占肝外胆道肿瘤的2/3、肝胆肿瘤的10%。因其位置隐蔽,经常直到患者出现黄疸或者明显腹痛等临床症状时,才能得到诊断。由于HC所处的肝门处解剖位置复杂,且致死率非常高,所以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非常低。外科切除依旧是根治HC的唯一方式。在HC外科治疗方面,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议,新的争议点也在不断出现,包括最近出现的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是否可以取代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我们回顾并分析了术前是否行胆汁引流以及如何引流、如何增加剩余肝脏体积、如何确定手术切除范围等争议点。回顾这些年HC手术方式的变化,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达到R0切除的基础上,合理减少肝脏损伤。因此,我们尝试探索围肝门切除在HC的应用价值,并试图阐述其适用范围。

李相成, 焦臣宇, 王科, 成峰, 姚爱华[4]2016年在《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结果和预后》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肝移植中心单个治疗组手术切除肝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166例肝门胆管癌病人接受治疗,其中127例经手术切除,切除率为76.5%。手术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4.0%、20.0%。中位生存时间为22.9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5例(27.6%),其中死亡3例,2例为肝功能衰竭,1例为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为2.4%。单因素Log-Rank检测结果显示,手术切缘(χ~2=50.30,P<0.001)、淋巴结转移(χ~2=16.91,P<0.001)、血清总胆红素≥3 mg/d L(χ~2=4.96,P=0.026)及TNM分期(χ~2=30.16,P<0.001)为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阳性及肿瘤TNM分期差为肝门胆管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肝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性切除(R0切除)是改善病人预后的最佳选择,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可提高R0切除率,但需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刘金龙, 董家鸿[5]2015年在《肝门胆管癌临床治疗进展》文中提出肝门胆管癌是发生于左右肝管会合部或左右肝管起始部的一类恶性肿瘤,由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该肿瘤,又称Klatskin瘤,是较为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门胆管癌因其发生部位特殊、呈浸润性生长及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给手术切除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且除手术治疗外目前仍没有确切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虽然由于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使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步,但对于手术切

李敏, 陶颖, 宋陆军, 倪晓凌, 锁涛[6]2019年在《CT血管成像评估肝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腹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普外科胆道专业组收治的86例病理检查证实肝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研究所有病人术前均行CTA检查,探讨其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结果:86例行手术治疗的肝门胆管癌病人,53例行根治性切除(R0切除),根治率为61.63%。其余33例因血管侵犯、远处淋巴结转移、腹腔内广泛转移而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在肝门血管侵犯的评估方面,CTA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其灵敏度为78.79%,特异度为92.45%,准确率为87.21%。在肝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方面,CTA诊断的灵敏度为42.86%。在远隔转移的评估方面,CTA诊断的灵敏度为42.86%。结论:CTA检查在判断肝门胆管癌血管受累程度上有一定优势,肝门淋巴结转移及远隔转移评估的灵敏度较差。

孙晓智[7]2017年在《梅奥分期和TNM分期对肝门胆管癌预后的评估价值及其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梅奥分期中分层因素在HCCA患者预后中的作用,评价梅奥分期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梅奥分期和AJCC的TNM分期系统(第七版)对肝门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预测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2004-02-01至2013-01-01期间治疗的可进行梅奥分期的335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随访至2016年9月30日。根据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通过入选标准,对收入本研究的病例进行核对,符合排除标准的予以排除,最终确认研究对象。根据基线资料的定义,收集需要的临床数据。用于梅奥分期的资料主要通过影像学资料获得,而TNM分期的资料主要是根据手术病理结果获得。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的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然后将上述影响因素导入Cox回归分析,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与预后有关的独立因素。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别对两种分期系统与生存期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系统内部的两两对比,评估分期系统内部的区分度和整体的单一趋势。使用ROC曲线对两种分期系统进行单一趋势性分析,通过其面积,比较其在HCCA患者预后中的评估能力。结果:至2016年9月30日,共283例患者死亡,40例无随访资料或拒绝参加此研究,12例患者删失,删失比例4.1%。中位生存期为12.4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1.9±2.9)%,(21.1±2.5)%、(12.6±1.9)%。单因素分析中,认为肿瘤最大直径>3cm(P<0.001)、白蛋白≥35g/L(P<0.001)、肿瘤转移(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治疗方式(P<0.001)、前白蛋白≥200g/L(P=0.015)、ECOG评分(P<0.001)、Bismuth-Corlete分型(P<0.001)、CA19-9≥1000U/ml(P=0.003)、血管受累(P=0.037)对HCCA的预后有影响。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最大直径>3cm(P=0.046)、Bismuth-Corlete分型(P<0.001)、肿瘤转移(P=0.004)、治疗方式(P<0.001)、白蛋白≥35g/L(P<0.001)、ECOG评分(<0.001)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变化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分期系统均和患者生存期相关(P<0.001),分期级别越晚,预后情况越差。通过分期内部的两两对比,发现梅奥分期内部各分期之间异质性很好,优于TNM分期。对两种系统的预后评估能力进行单一趋势性分析,发现梅奥分期ROC曲线下的面积最大(AUC=0.587),优于TNM分期(AUC=0.501)。结论:基于单中心小样本研究,梅奥分期可用于术前患者预后评估,预测价值优于TNM分期,可以提供较好的分层能力。梅奥分期中的肿瘤转移、肿瘤最大直径>3cm和ECOG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CA19-9≥1000U/ml是否可以作为3期的评估指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根治性手术切除和提高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可明显提高患者预后的生存期。

李炜, 曹亦军[8]2015年在《肝门胆管癌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文中指出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近端的肝外胆管癌,其范围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并常涉及尾状叶胆管开口。HC因其早期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被诊断时往往处于中晚期,这使得患者的根治手术切除率低,生存期较短,预后差。近年来,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现就内镜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程军, 李红伟, 罗威, 李霞[9]2012年在《肝门胆管癌47例外科综合治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外科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9月~2009年11月47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对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结果:47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行保肝治疗5例,非手术胆道引流术6例,手术胆道引流术8例,姑息性切除13例,根治性切除15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12、16、27个月。结论:影响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决定性因素是早期诊断和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能给患者提供最长的生存期和最好的生活质量。

曹利平, 阙日升, 吴峥嵘, 周凡, 蒋桂星[10]2013年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估与预后分析》文中指出背景目前,即使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仍然不到50%,总体根治率只有30%左右,而手术患者中,肿瘤未能切除的比例达到35%,因此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和分期以预测肿瘤的切除率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术前影像学检查在手术可切除评估中的价值及影响切除的因素,评估不同分期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患者的预后与不同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根据影像学特征评估Bismuth-Corlette分型和Jarnagin-Blumgart分期,分别比较与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相关性。结果 1998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240例,手术154例(64.2%),非手术治疗86例(35.8%)。手术治疗154例中,男性93例(60.4%),女性61例(39.6%);年龄23-89岁,平均59.9±12.24岁。手术:根治性切除73例(47.4%),姑息性切除26例(16.9%),肿瘤未切除55例(35.7%),41例合并肝叶切除。Bismuth-CorletteⅠ、Ⅱ、Ⅲ、Ⅳ型根治切除率依次为63.2%(24/38),57.6%(19/33),52.3%(34/65)和11.1%(2/18),Ⅰ型手术切除率与Ⅱ型、Ⅲ型相比无显着性差异,Ⅰ-Ⅲ型与Ⅳ相比有显着性差异;J-B T1期可切除率最高(68.6%)显着高于T2期(44.8%)和T3期(19.2%);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22月,3年累积生存率约26%;根治性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30月,3年生存率为36%,5年生存率为32.2%。B-CⅠ-Ⅳ型肝门胆管癌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6%、55%、38%、27%;3年生存率为32%、23%、8%、13%。J-BT1-T3期肝门胆管癌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5%、57%、17%;3年生存率为68%、11%、3%。T1期生存时间长于T2期(P=0.034),T2期生存时间长于T3期(P=0.002),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合并肝叶切除的根治性手术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好于未行肝叶切除的根治性手术患者。结论 Bismuth-Corlette分型与肝门胆管癌手术方式有关,但除Ⅳ型外,其余各型之间的肿瘤切除率无明显差异;肝动脉、门静脉受累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的重要因素,J-B分期与肿瘤切除率、术后生存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合并肝叶切除有助于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术后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肝门胆管癌的术前综合分析[J]. 沈正荣, 马琪, 邝平定. 浙江医学. 2003

[2]. 肝门胆管癌的术前综合分析[D]. 马琪. 浙江大学. 2003

[3]. 肝门胆管癌的外科争议及围肝门切除[J]. 赵帅, 王许安, 刘颖斌.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6

[4]. 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结果和预后[J]. 李相成, 焦臣宇, 王科, 成峰, 姚爱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

[5]. 肝门胆管癌临床治疗进展[J]. 刘金龙, 董家鸿. 河北医学. 2015

[6]. CT血管成像评估肝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J]. 李敏, 陶颖, 宋陆军, 倪晓凌, 锁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7]. 梅奥分期和TNM分期对肝门胆管癌预后的评估价值及其对比研究[D]. 孙晓智. 青岛大学. 2017

[8]. 肝门胆管癌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J]. 李炜, 曹亦军.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

[9]. 肝门胆管癌47例外科综合治疗分析[J]. 程军, 李红伟, 罗威, 李霞. 中国伤残医学. 2012

[10].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估与预后分析[C]. 曹利平, 阙日升, 吴峥嵘, 周凡, 蒋桂星. 2013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3

标签:;  ;  ;  ;  ;  ;  

肝门胆管癌的术前综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