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体系分析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体系分析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市陕州供电公司河南三门峡472100)

摘要:随着我国配电网建设数量的逐渐增多,技术覆盖面也日益增强,智能配电网建设也逐步走入我们的视野,它是以高级自动化技术为基础,具有高度的信息化、自动化的电气设备,因其不断地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而变化,所以对其提出适应性评价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对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展开适应性评价体系,对智能电网建设进行优势与劣势的客观性评价,以此为智能配电网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方向性指导。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体系

电力市场化的发展态势推动了电网建设,城市电力开发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由于智能配电网技术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加大投资力度,这无疑使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走向了又一阶段性的发展高峰,我国的智能配电网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也在向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总结配电网的未来发展需求,从而增强配电网的自我修复能力,提升其安全、稳定、平衡的运行能力,并将智能化进一步推广、扩大,不仅要实现高效配电,还要开发城市电力潜在的商业会,实现节能减排,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1、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发展现状

相对来说,我国的智能配电网发展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从电网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与能源结构组成相结合,而且自从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设目标后,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走向了最后阶段的发展,从运行数据与运行系统开始进行优化,加强检修作业方式,达到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水平,通过智能电表的加装,强化了信息互动功能,而且实现了即插即用的能源分布形式,对坚强智能电网的技术管理不断进行优化与补充,形成规范化的操作标准,由此全面提高智能电网的软实力发展。截止到目前,我国的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技术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配电网建设数量较多,技术综合性较强,涵盖了电力电缆、配电线路、设备、自动化等方面的作业与检修,还需要对各技术手段进行标准间的协调与约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是多样化,这与能源的集中使用与开发有一定关系,而且其发展直接影响着工业化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发展目标为远距离、大容量的特高压输电,我们将在政府的积极领导作用下,研究更适合市场经济效益与市场生命周期的标准化产品,而且为进一步实现全球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统一标准。

2、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存在的问题

智能电网是近几年新生产物,发展历史仅有10年左右,随着城市网络全球化的发展方向,智能配电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智能电网的标准化被看作是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的灯塔,它不仅可以进一步引领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方向,还对智能电网建设的全球化起到推动性的作用。对于还处于的探索阶段的智能配电网来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面对与解决。首先,智能配电网建设,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每个地区需要结合自己的发展状况找到符合自身建设的标准。其次,对于我国的智能配电网建设来说,还缺乏成熟技术做指导,其标准化技术能力低,没有普遍性的参考借鉴。还有就是标准结构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必一,需要整合较多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不合理的技术内容,使其应用程度较低,总体的适应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因缺乏建设标准而产生的。因此,在积极建设我国自主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过程中,也应积极推动智能电网的国际标准化进程,在如今的智能配电网建设中,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3、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当前形势下,配电网建设需要分布形式、蓄能、微网等与新生事物的对接技术方面提出新的技术标准要求,而且还应考虑到智能配电网的建设质量与成本控制方面的要求,实现标准的可操作性、科学性、系统性、通用性、目标性的指导与优化作用。而评价体系需要从整体上对目标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目标各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依据以上原则,从总体层面进行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体系的框架搭建,可分为五个部分的指标:一是标准的技术水平评价,其中包含了与现有配电网建设水平的适应性和与国际标准水平相比的先进性进行对比;二是标准的结构与内容评价,其内容包括涵盖配电网技术的全面性、标准结构的合理性与标准内容的合理性;三是标准的协调配套性评价,该评价仅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与配套性有关,即使是出现重复内容也被判定为不协调与不配套;四是标准的功能性评价,主要有保证配电网建设的质量与安全,节约环保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引导规范设备与耗材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五是标准的应用程度评价,包括对标准的应用状况与标准的被引用次数做为评价依据。

4、构建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机制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涉及到众多方面的标准,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维、检修等,各个阶段都有相关的标准要求,通过与配电网的实际建设体系相结合,进行专题性、差异性与采标性的评价,形成组织评价机制,实现配电网建设的标准适用性评价。

4.1、建设标准适应性的专题性评价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需要与各组织部门进行专题讨论会,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进行议题讨论,由此提升讨论的专业性与专题性,当然,还需要做好议题讨论的意见汇集整理,上交相关部门审核,并对议题提出建议与意见,请组织回复,如果有相关议题被撤销或配电网标准建议被修改,则需报送审核。

4.2、建设标准适应性的差异性评价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应性的差异性评价包含的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现有建设标准与智能配电网技术标准需求的差异性评价,这是针对智能配电网的新特征提出的建设标准新要求,因为现有配电网的建设标准不够完整,无法完全满足智能配电网的建设需求,因而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新的建设标准要求。第二部分是配电网建设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异性评价,这是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配电网建设标准,找出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异性,对我国配电网建设标准的不足提出补充或修改建议,进而逐步提高我国现有配电网的实际建设标准,以此为配电网建设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

4.3、建设标准适应性的采标性评价

对配电网建设进行典型案例的选取,分析与比较其配电数据通信网络、保护控制技术、传感测量技术,以及配电自动化四个方面的执行标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对建设标准的规范程度进行适当的采纳,如果该建设标准被多个配电网项目所采纳,说明其适用程度较高,适用性也更好。由此不难看出,采标性评价可以实现建设标准的信息反馈与调节,而且还能不断地完善配电网的技术标准。

结束语:

我国的配电网建设水平与技术工艺已日趋成熟,在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下,应结合其质量与成本的考虑,建立适应智能配电网建设管理的质量标准,加强重要环节的成本控制,确保工程水平。在智能配电网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其建设标准提出适应性的评价体系,以保证智能配电网建设的完整性,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以期为未来的配电网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伦惠勤,王佳,胡扬,等.智能配电网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J].电测与仪表,2015,52(8):10-15

[2]洪涛.智能配电网故障恢复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硅谷,2014(22):177-177.

[3]王洋.智能化配电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方向[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5(17):30-31.

[4]彭欣,何鹏,施宽容.智能配电网发展探讨[J].贵州电力技术,2011(3):19-21.

[5]刘丰艺,崔征,王志刚.城市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4(4):38-38.

标签:;  ;  ;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体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